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式负重行走时人体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肌电值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岚岚 王健 +1 位作者 杨锆 韩晓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负荷方式、负荷等级及路面条件下行走时人体腰部竖脊肌与多裂肌平均肌电值(AEMG)的变化特征。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在不同负荷等级(0 kg、1 kg、2 kg、5 kg、10 kg、15 kg和20 kg)、负荷方式(左手提、右手提和... 目的:探讨在不同负荷方式、负荷等级及路面条件下行走时人体腰部竖脊肌与多裂肌平均肌电值(AEMG)的变化特征。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在不同负荷等级(0 kg、1 kg、2 kg、5 kg、10 kg、15 kg和20 kg)、负荷方式(左手提、右手提和背部负荷)及路面(平地、上楼梯和下楼梯)条件下行走,同步采集腰部竖脊肌与多裂肌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分析AEMG变化特征。结果:负荷等级、方式及路面条件三因素对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AEMG有显著影响(P<0.001),且负荷等级与负荷方式的交互作用显著;相同负荷等级下左、右单侧手负重时肌肉AEMG均大于背部负荷方式(P<0.05),但左手与右手负重两种负荷方式无显著差异;不同负荷等级条件下,上楼时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AEMG显著大于平地和下楼(P<0.05);单侧手负重且当负荷等级达到一定水平时,对侧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AEMG值显著大于同侧。结论:单侧手负重时只有在高负荷等级下肌肉活动才呈现明显的对侧增强效应;同负荷等级下背部负荷方式比单侧手负重省力;人体负重上楼梯时腰部两肌肉的激活强度明显大于平地和下楼梯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走 表面信号 平均 多裂 竖脊
下载PDF
跳深时下肢肌肉的表面积分肌电值及其平均功率频率值的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郭建龙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71,共4页
同步使用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TM-6710CL高速摄像机和16道便携式无线遥测表面肌电测系统,对从不同下落高度跳深的12名田径跳跃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受试者跳深着地阶段缓冲期的积分肌电值大于蹬伸期值;正常状态下跳深时,下... 同步使用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TM-6710CL高速摄像机和16道便携式无线遥测表面肌电测系统,对从不同下落高度跳深的12名田径跳跃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受试者跳深着地阶段缓冲期的积分肌电值大于蹬伸期值;正常状态下跳深时,下肢所测大多数肌肉的表面积分肌电值均比相对疲劳状态下的值大;较低下落高度跳深时,所测肌肉表面肌电平均功率频率值大于较高下落高度时的值;正常状态跳深时,下肢所测肌肉表面肌电的平均功率频率值大于相对疲劳状态跳深时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分 平均功率频率 跳深
下载PDF
两种脑卒中后女性患者盆底肌电生理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龚媛媛 陈庆梅 王红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女性患者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图(sEMG)与传统sEMG评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50例女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29例,脑出血21例),给予传统sEMG检测和Glazer盆底sEMG,记录盆底肌主动收缩时的平...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女性患者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图(sEMG)与传统sEMG评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50例女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29例,脑出血21例),给予传统sEMG检测和Glazer盆底sEMG,记录盆底肌主动收缩时的平均肌电值(AEMG)、均方根值(RMS)以及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和耐久收缩平均值,并对不同肌电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的各项盆底肌电指标(AEMG、RMS、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以及耐久收缩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的AEMG、RMS与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耐久收缩平均值均存在相关性(P<0.01);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AEMG、RMS与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耐久收缩平均值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传统sEMG的评估指标AEMG和RMS与Glazer盆底sEMG评估中各个收缩阶段的参数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而前者可以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女性患者盆底肌功能和预后评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表面 盆底功能 平均 均方根
下载PDF
表面肌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穆景颂 倪朝民 +1 位作者 夏清 缪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检测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按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为轻度疼痛组(A组)和中重度疼痛组(B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在完成自身重量的腰部竖脊肌等长负荷测试和踝跖屈最大角度...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检测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按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为轻度疼痛组(A组)和中重度疼痛组(B组),分别采集两组患者在完成自身重量的腰部竖脊肌等长负荷测试和踝跖屈最大角度自身重量的腓肠肌等长负荷测试时健、患侧L5~S1水平竖脊肌和腓肠肌内侧头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平均肌电值(AEMG)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Fs)。结果两组患者患侧腰部竖脊肌和腓肠肌内侧头AEMG较健侧均有降低(P<0.05),患侧MFs绝对值较健侧升高(P<0.05);组间比较,B组患侧两组肌肉MFs绝对值均较A组增大(P<0.05);B组健/患侧肌肉AEMG比均大于A组(P<0.05),但MFs比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表面肌电图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和下肢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工具;踝跖屈最大角度自身重量的腓肠肌等长负荷测试可以作为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方法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主观疼痛感程度不同时,双侧腰部竖脊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失衡程度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表面图(sEMG) 视觉模拟评分(VAS) 功能评定 平均(aemg) 中位频率的斜率 (MFs)
下载PDF
不同方式躯干运动时腰部肌肉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岚岚 韩晓鸣 +1 位作者 胡飞锋 张旭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555-560,共6页
本文采集20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在躯干屈曲伸展、侧屈、旋转以及不同前倾角度运动时腰部竖脊肌与多裂肌的sEMG信号,分析其特征参数AEMG的变化特征,以探讨不同方式的躯干运动对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肌电(AEMG)的影响.结果表明:躯干伸... 本文采集20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在躯干屈曲伸展、侧屈、旋转以及不同前倾角度运动时腰部竖脊肌与多裂肌的sEMG信号,分析其特征参数AEMG的变化特征,以探讨不同方式的躯干运动对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平均肌电(AEMG)的影响.结果表明:躯干伸展过程中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的AEMG值均大于屈曲过程(P<0.05),提示向心运动对腰部肌肉的激活程度较离心运动大;躯干由直立向一侧旋转时腰部多裂肌的激活程度存在显著的对侧增强效应;躯干前倾至45°与65°角位置时腰部竖脊肌和多裂肌其激活程度均高于其它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运动 表面信号 平均 多裂 竖脊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患者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时域指标变化规律 被引量:6
6
作者 梁崎 许轶 +2 位作者 王楚怀 赖建洋 林科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9-991,共3页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脊柱旁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活动时域指标变化规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AIS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11—21岁;正常对照组少年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12—19岁;两组...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技术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AIS)患者脊柱旁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活动时域指标变化规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AIS患者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11—21岁;正常对照组少年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12—19岁;两组受试者均执行BST实验、抬物实验,采用ME6000型表面肌电仪记录受试者双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频谱面积(SPA)。结果:AIS患者脊柱旁顶椎区凸、凹侧椎旁肌AEMG(凸侧106.76±47.73μV/s,凹侧67.93±26.11μV/s,P<0.01),SPA(凸侧11.01±8.81m2,凹侧4.38±3.14m2,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正常对照组椎旁肌左、右侧表面肌电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AIS患者脊柱旁顶椎区凸、凹侧椎旁肌肌电活动不对称,表面肌电图可用作评定AIS脊柱旁凸、凹侧肌电活动差别的客观检查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平均 频谱面积
下载PDF
拖拉机驾驶员颈部疲劳的肌电评价 被引量:16
7
作者 赵永超 孔德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6-150,共5页
为了了解拖拉机驾驶员颈部疲劳状况,该文在模拟拖拉机倒车作业的基础上,对驾驶员颈部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了测试,选取积分肌电值、平均功率频率、小波分解系数等特征量对肌电信号进行时域、频域以及时频域分析。结果表明:拖拉... 为了了解拖拉机驾驶员颈部疲劳状况,该文在模拟拖拉机倒车作业的基础上,对驾驶员颈部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了测试,选取积分肌电值、平均功率频率、小波分解系数等特征量对肌电信号进行时域、频域以及时频域分析。结果表明:拖拉机驾驶员颈部疲劳后胸锁乳突肌的积分肌电值、平均功率频率、小波分解系数都降低,疲劳前后各特征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特征量都可以有效评价拖拉机驾驶员的颈部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疲劳测试 图学 积分 平均功率频率 小波分解系数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拖拉机驾驶员颈部疲劳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赵永超 孔德刚 刘立意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为了了解拖拉机驾驶员颈部的疲劳状况,在模拟拖拉机作业过程基础上,对驾驶员颈部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以积分肌电值与平均功率频率为评价指标,对作业过程中驾驶员颈部疲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头部转动角度对积... 为了了解拖拉机驾驶员颈部的疲劳状况,在模拟拖拉机作业过程基础上,对驾驶员颈部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以积分肌电值与平均功率频率为评价指标,对作业过程中驾驶员颈部疲劳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头部转动角度对积分肌电值和平均功率频率有明显影响,积分肌电值随角度的增大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平均功率频率随角度的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表明大角度的头部转动容易使拖拉机驾驶员颈部产生疲劳。同时,分析了拖拉机驾驶员颈部产生肌肉疲劳的原因,提出了缓解疲劳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信号 拖拉机驾驶员 颈部疲劳 积分 平均功率频率
下载PDF
竞技健美操C组难度动作表面肌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敏 赵丽锦 罗艳萍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5-742,共8页
目的通过测试竞技健美操一级运动员完成C组跳与跃中的科萨克跳、屈体分腿跳、剪式变身跳,分析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主要发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变化。方法采用无线表面肌电仪对16名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完成3个难度分别在起跳... 目的通过测试竞技健美操一级运动员完成C组跳与跃中的科萨克跳、屈体分腿跳、剪式变身跳,分析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主要发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变化。方法采用无线表面肌电仪对16名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完成3个难度分别在起跳、腾空、落地阶段中下肢左右腿主要发力的8块肌肉(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等)的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科萨克跳在起跳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右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和左腿的股直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腓肠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高的肌肉是左腿的股直肌、腓肠肌和右腿股直肌;(2)屈体分腿跳起跳阶段贡献率较大的是右腿的股直肌和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较大的肌肉是股直肌;(3)剪式变身跳起跳阶段无右腿的肌电图变化,贡献率最高的是左腿腓肠肌,腾空阶段贡献率较高的是右腿股直肌和股外侧肌,落地阶段贡献率最高的是右腿股直肌。腾空和落地阶段中,右腿肌肉贡献率比左侧同一肌肉贡献率相对较高。结论在完成科萨克跳和屈体分腿跳难度动作起跳阶段时,要求运动员股直肌和腓肠肌有较高的爆发力,腾空和落地阶段中,科萨克跳需要加强左腿肌肉力量;屈体分腿跳在训练中要注意运动员左右腿发力相同,以保证左右腿空中姿态的平衡;在完成剪式变身跳时,主要发力部位从左腿(起跳腿)过渡到右腿(前伸腿)。在训练中要加强主要发力肌肉力量训练,完成难度动作过程中主要发力肌肉与其他肌肉协调配合发力,提高运动员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动作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健美操 C组难度动作 表面 平均 积分 贡献率
下载PDF
多裂肌核心稳定性训练: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与无监测的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耀超 林彩娜 +4 位作者 柯松坚 罗海杰 刘翠翠 马超 伍少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6期5785-5790,共6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利于增强局部核心肌群,但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多裂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是否更有利于下背痛康复尚待研究。目的:观察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多裂肌核心稳定性训练与无监测比较,对健康人训练前、后多裂肌肌肉... 背景:有研究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利于增强局部核心肌群,但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多裂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是否更有利于下背痛康复尚待研究。目的:观察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多裂肌核心稳定性训练与无监测比较,对健康人训练前、后多裂肌肌肉厚度收缩比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健康成年人随机分成监测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监测组在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下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在无监测下进行相同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两组训练前和训练4,8周后双侧多裂肌肌肉厚度收缩比和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结论:两组受试者入组前多裂肌厚度收缩比和肌电平均振幅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经过8周训练,监测组和对照组双侧多裂肌厚度收缩比、肌电平均振幅均明显增大,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且监测组增大比对照组更明显(P <0.05)。结果证实,应用超声联合表面肌电监测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明显改善健康人双侧多裂肌厚度收缩比、增大表面肌电平均肌电值,效果优于无监测训练,为下背痛患者进行核心稳定性监测训练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背痛 核心 监测训练 核心稳定性训练 多裂 超声成像 厚度收缩比 表面 平均 肉代偿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胫前后肌群疲劳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亚娟 贾东奇 +2 位作者 金伟 李曦光 徐蓉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7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胫前后肌群疲劳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市儿童福利院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例,通过临床痉挛指数将所有患儿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痉挛...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胫前后肌群疲劳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市儿童福利院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例,通过临床痉挛指数将所有患儿分为轻度、中度与重度痉挛。记录并比较患儿佩戴踝足矫形器前后10 m自由步行时双侧胫前后肌群的肌电参数(中位频率与平均肌电值)。结果 6例轻中度痉挛患儿(临床痉挛指数≤12分)佩戴踝足矫形器后,肌电参数表现为中位频率降低、平均肌电值升高;而4例重度痉挛患儿(临床痉挛指数≥13分)则相反,肌电参数表现为中位频率升高、平均肌电值降低。佩戴踝足矫形器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足矫形器可减轻轻中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胫前后肌群疲劳度,但对于重度痉挛患儿的效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足矫形器 痉挛型脑瘫 中位频率 平均 表面
下载PDF
攀登状态下肌肉疲劳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胜 王亚平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3-188,共6页
通过研究人体在有无装备状态下进行战术攀登动作时下肢主要肌肉群表面肌电信号,对积分肌电值和中值频率、平均功率频率进行了分析,得出各肌群肌电特性及其变化规律。长时间攀登情况下,时域参数变化显著的肌肉是胫骨前肌和腓肠肌,频域参... 通过研究人体在有无装备状态下进行战术攀登动作时下肢主要肌肉群表面肌电信号,对积分肌电值和中值频率、平均功率频率进行了分析,得出各肌群肌电特性及其变化规律。长时间攀登情况下,时域参数变化显著的肌肉是胫骨前肌和腓肠肌,频域参数变化显著的肌肉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频域评价指标中值频率和平均功率频率变化规律一致,中值频率变化规律相对于平均功率频率变化较为显著;有装备条件时的时域和频域评价指标出现极值的时间点均较无装备条件时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疲劳 表面 积分 频率 平均功率频率
下载PDF
草原公路行车驾驶员腰部疲劳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晓静 戚春华 +2 位作者 朱守林 高明星 杨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7,共5页
为探索草原公路设计的新方法运用人体生理指标来客观评价现有草原公路的合理性,并研究对驾驶员安全行车的科学管理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S101赛罕塔拉—满都拉图段进行草原公路的实驾试验,采用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得5名... 为探索草原公路设计的新方法运用人体生理指标来客观评价现有草原公路的合理性,并研究对驾驶员安全行车的科学管理问题。选取具有代表性的S101赛罕塔拉—满都拉图段进行草原公路的实驾试验,采用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得5名驾驶员腰部竖棘肌积分肌电值(IEMG)、平均功率频率(MPF)的变化特征。探讨草原公路行车驾驶员腰部竖棘肌的IEMG与MPF的变化趋势以及性别对驾驶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原公路行车约60 min后,男女驾驶员的IEMG与MPF均呈现不可恢复的深度下降趋势,驾驶员腰部疲劳加重,难以缓解;女性驾驶员的IEMG下降程度以及MPF的传播速度均高于男性,男女驾驶员腰部竖棘肌抵抗疲劳的能力不同,女性的竖棘肌抵抗疲劳能力强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公路 生理疲劳 信号 竖棘 积分(IEMG) 平均功率频率(MPF)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检测用于评定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凸凹侧肌电活动差异的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振宇 周瑜博 黄异飞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AIS患者80例,给予非手术治疗,采用sEMG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凸凹侧肌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患者凹侧肌AEMG为(70.0...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I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AIS患者80例,给予非手术治疗,采用sEMG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凸凹侧肌平均肌电值(AEMG)。结果:患者凹侧肌AEMG为(70.03±21.15)μV/s,明显低于凸侧肌AEMG的(70.03±21.15)μV/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凹侧肌AEMG为(94.61±20.03)μV/s,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凸侧肌AEMG比值为1.03±0.29,较治疗前有所降低(1.4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Cobb角为14.43°±3.22°,较治疗前降低(22.40°±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凸凹侧肌AEMG比值与治疗前Cobb角呈正相关(r=0.451,P<0.05),治疗后凸凹侧肌AEMG比值与治疗后Cobb角呈负相关(r=-0.751,P<0.05)。结论:sEMG检测在AIS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为治疗情况提供客观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 表面 平均
原文传递
阴道产钳助产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文金 《系统医学》 2021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阴道产钳助产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产妇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70例为常规阴道分娩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70例为阴道产钳助产,分娩后进行功能锻... 目的分析阴道产钳助产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产妇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70例为常规阴道分娩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70例为阴道产钳助产,分娩后进行功能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对比两种助产方式下盆底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混合肌平均肌电值(24.06±2.48)μV、前静息平均肌电值(6.80±1.54)μV、后静息平均肌电值(6.81±1.40)μV、慢肌平均肌电值(21.37±2.09)μV高于对照组的(16.37±1.34)μV、(4.51±0.96)μV、(4.39±1.25)μV、(14.50±1.68)μV,治疗后对照组混合肌平均肌电值(28.10±2.74)μV、慢肌平均肌电值(20.50±3.27)μV低于观察组(32.39±3.27)、(25.90±2.55)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24、10.558、10.788、21.435,8.413、10.895,P<0.05)。结论为产妇进行阴道产钳助产时可影响产妇盆底肌功能,为产妇进行电刺激和功能锻炼时,可有效提升产后盆底功能,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产钳助产 产后盆底功能 康复治疗 混合平均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对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卢惠苹 王乃针 +2 位作者 宋林 陈昕 陈述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对颈椎病治疗前、后的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并与常规推拿治疗效果相比较,探讨SET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颈椎病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成SET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推拿治疗训...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对颈椎病治疗前、后的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并与常规推拿治疗效果相比较,探讨SET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颈椎病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成SET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推拿治疗训练,SET组根据表面肌电图的结果实施特异性的SET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进行颈伸肌的sEMG测试[包括平均肌电值(AEMG)和中位频率斜率值(MF slope)]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治疗后,SET组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AEMG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ET组治疗后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ET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1±1.3)分和(3.0±1.1)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SET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MF slope降低值与VAS的变化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SET组分别为(r=0.463,P<0.05;r=0.678,P<0.05),对照组为(r=0.550,P<0.05;r=0.486,P<0.05),即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的下降率与VAS变化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SET可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部肌肉功能,且疗效优于推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运动治疗 平均 中位频率斜率 视觉模拟评分
原文传递
短期加压力量训练对成年男性身体成分及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于亮 赵泽铭 +2 位作者 王政淞 高久翔 朱晓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139,共8页
目的:观察短期抗阻结合加压力量训练对成年男性身体成分和心血管机能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招募22名无任何专业运动项目和力量训练背景的成年男性作为受试者,先通过一次性实验确定短期加压力量训练方法,再测定两周抗阻结合加压力量训练... 目的:观察短期抗阻结合加压力量训练对成年男性身体成分和心血管机能产生的具体影响。方法:招募22名无任何专业运动项目和力量训练背景的成年男性作为受试者,先通过一次性实验确定短期加压力量训练方法,再测定两周抗阻结合加压力量训练前后部分受试者身体成分及心血管机能的变化情况。结果:250 mmHg为加压力量训练的最佳压力设置值;两周训练后,250 mmHg加压组受试者的下肢骨骼肌含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明显增长(P<0.05);但对照组与实验组受试者在下肢围度、身体成分、血糖血脂及其他心脏功能指标方面却均未出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短期加压力量训练能够使成年男性的骨骼肌含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身体成分,同时还会使成年男性安静状态下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力量训练 身体成分 心血管机能 深蹲 多普勒超声 平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