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长时间序列的中东大西洋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及资源状况变化分析
1
作者 张忠 韩冠荣 +2 位作者 李楠 方舟 陈新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5,共15页
为了解中东大西洋渔业产区渔获物的资源状况,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提供的该海域1950—2019年的渔获量数据,结合渔获种类的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70年间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和营养级平衡指数(fishing ... 为了解中东大西洋渔业产区渔获物的资源状况,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提供的该海域1950—2019年的渔获量数据,结合渔获种类的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70年间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和营养级平衡指数(fishing in balance,FiB)的变动规律,以掌握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显示,MTL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50—1956年,MTL指数在3.20左右,无明显变化;1957—1963年,MTL指数迅速上升至3.44;1964—1996年,MTL在波动中趋于下降,历史最高值(3.54)出现在1985年;1997—2019年,MTL稳定在较高水平,其中2018年为该阶段最低点3.35。FiB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1950—1956年,FiB指数呈小幅波动增加;1957—1974年,FiB指数显著上升;1975—1996年,FiB指数呈平稳波动状态;1997—2019年,FiB指数整体呈小幅增长趋势。结果表明,中东大西洋海洋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但潜在的渔业资源量越来越少,开发潜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大西洋 渔业资源 平均营养级 FiB指数
下载PDF
基于渔获量平均营养级的东南大西洋渔业资源状况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忠 杨文波 +1 位作者 陈新军 丁琪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7-207,共11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1950-2012年东南大西洋渔获量连续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渔获物的营养级(TL),探讨了63年间东南大西洋渔获量平均营养级(MTL)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判断东南大西洋渔业资源状况。研究认为,MTL变动大...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1950-2012年东南大西洋渔获量连续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渔获物的营养级(TL),探讨了63年间东南大西洋渔获量平均营养级(MTL)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判断东南大西洋渔业资源状况。研究认为,MTL变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1950-1963年,MTL呈现下降趋势,降低至历史最低点的2.80;(2)1963-1972年,MTL呈现急剧上升趋势,增至第一个高峰值3.49;(3)1972-2012年大部分年份(85.4%)MTL都在3.30-3.50之间波动,其中1996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的3.60。东南大西洋渔获物Fi B指数总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950-1963年,Fi B小幅波动增长;1963-1972年,Fi B呈现急剧上升趋势;1972-2012年,Fi B呈现平稳下降趋势。研究认为,东南大西洋海洋生态系统未被破坏,渔业资源处于未充分开发状态,仍然有较好的开发和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大西洋 渔业资源 平均营养级 FiB指数
下载PDF
东海、黄海秋季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平均营养级变化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勇 程家骅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1-702,共12页
为了探讨东海、黄海渔业生物群落结构长期、连续的变化特征,采取聚类和平均营养级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连续14年的底拖网秋季调查数据,对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结构的变化阶段和规律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将主要的渔业生物进行了类群划分,并分析了... 为了探讨东海、黄海渔业生物群落结构长期、连续的变化特征,采取聚类和平均营养级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连续14年的底拖网秋季调查数据,对该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结构的变化阶段和规律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将主要的渔业生物进行了类群划分,并分析了渔业生物群落平均营养级与资源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时间范围内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水母暴发前期(1999—2003年),水母暴发期(2004—2007年)和水母暴发后期(2008—2012年)。暴发前期,资源量波峰与波谷变化周期为2年,后期则变为1年。水母暴发后,经过5年的剧烈波动发展,群落结构变化恢复到接近暴发前状态的趋势。此外,研究的主要渔业生物品种可以划分为暴发(沙海蜇)、优势(带鱼和小黄鱼)、异常(竹筴鱼)、常见(刺鲳、银鲳和黄鲫)、水母伴随(白色霞水母和海月水母)和偶见(日本鲭、龙头鱼等)6个物种类群。另据物种资源量在水母暴发前后的发生水平,偶见类群中的物种又可分为前期高后期低(龙头鱼、多棘腔吻鳕等)、前期低后期高(蓝点马鲛、大管鞭虾等)和没有变化(日本鲭)3个小类群,这些小类群中的物种具备了作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指示种的特征。最后,14年的渔业生物群落平均营养级与总资源密度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具体关系式为TL=-0.896 5·ln(CPUE)+14.142 1(TL为平均营养级,CPUE为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此结果显示在营养级降低的同时会伴随整体资源量的增加,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拖网 渔业生物群落结构 平均营养级 东海北部 黄海南部
下载PDF
大西洋金枪鱼渔业平均营养级的长期变动 被引量:8
4
作者 朱国平 张衡 +1 位作者 王家樵 许柳雄 《生态科学》 CSCD 2009年第2期97-101,共5页
利用国际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委员会(ICCAT)提供的数据,结合Fishbase所提供的相关鱼种的营养级,该文分析了1950~2007年期间大西洋金枪鱼渔业的平均营养级(TLi)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大西洋金枪鱼渔业TLi明显可分为三个阶段:1950~1... 利用国际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委员会(ICCAT)提供的数据,结合Fishbase所提供的相关鱼种的营养级,该文分析了1950~2007年期间大西洋金枪鱼渔业的平均营养级(TLi)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大西洋金枪鱼渔业TLi明显可分为三个阶段:1950~1961年,TLi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即TLi与年份呈现明显的负相关;1962~1992年,大部分TLi(75%)处于营养级平均水平(4.21)之下;1993~2007年,TLi均高于营养级平均水平(4.21)。1950~1960年,金枪鱼渔业产量与TLi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随着渔业产量的增加,TLi呈下降趋势;1961~1980年,金枪鱼渔业产量与TLi之间呈负相关,但趋势不明显;1981~1990年及1990年代以后,TLi并没有明显地变化趋势。1994年以前,FiB指数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1994年以后,FiB指数出现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 金枪鱼 渔业 平均营养级 FiB指数
下载PDF
印度洋金枪鱼渔业平均营养级的长期变动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国平 周应祺 许柳雄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84-488,共5页
利用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提供的数据,结合FishBase所提供的相关鱼种的营养级,分析了1950—2003年印度洋金枪鱼渔业平均营养级(TLi)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TLi于1950—1960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60—1980年呈波动上升趋势,1990年以... 利用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提供的数据,结合FishBase所提供的相关鱼种的营养级,分析了1950—2003年印度洋金枪鱼渔业平均营养级(TLi)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TLi于1950—1960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60—1980年呈波动上升趋势,1990年以后趋于稳定;TLi与金枪鱼渔业产量,于1950—1960年两者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1960—1970年随渔业产量的增加TLi也增加,1970—1980年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1980—1990年两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1990年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TLi趋于稳定;FIB指数于1951—1956年呈直线增长趋势,1957—1975年呈波动式增长,1976年以后基本上呈直线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金枪鱼渔业 平均营养级 FIB指数
下载PDF
基于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丁琪 陈新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7-33,共7页
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整理获得的157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基于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研究现状及其趋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研究自1998年首次应用以来,其研究成果及应用得... 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整理获得的157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基于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研究现状及其趋势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研究自1998年首次应用以来,其研究成果及应用得到快速发展,研究成果不仅发表于海洋类和生态类主流期刊,一些国际顶尖期刊也对其研究给予了较多关注。许多国家均涉及对基于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的研究工作,并以北美洲和欧洲国家占据主要地位。基于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作为渔业可持续性和群落营养结构指标应用已较为成熟且广泛,同时在水产养殖、气候变化、社会经济等方面也有所应用。分析认为,未来应加大对生产统计数的空间尺度,及基于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的参考点和极限值作为渔业管理的目标与指示指标等方面的研究,同时,把其与渔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与渔业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获物 平均营养级 文献计量分析 海洋渔业
下载PDF
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在渔业可持续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丁琪 陈新军 +1 位作者 李纲 方舟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7,共10页
高强度的捕捞努力量和渔业管理不力等因素导致全球范围内传统渔业资源的衰退,近年来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TL,mean trophic level)作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评价指标被普遍应用。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系统地介绍... 高强度的捕捞努力量和渔业管理不力等因素导致全球范围内传统渔业资源的衰退,近年来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TL,mean trophic level)作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评价指标被普遍应用。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MTL在渔业资源评价中的研究进展。已有研究显示,MTL能够利用已知渔获数据来分析,且参数化较为简便,在评价渔业可持续性中优势明显。受以渔获量作为生态系统指标、营养级(TL,trophic level)随体长的变化、渔获统计数据质量、低TL种类的过多捕捞和海域环境富营养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估渔业资源利用状况时,需将MTL与剔除TL小于3.25物种下的3.25MTL、渔业均衡指数(FIB)等营养指标综合分析。此外,综合运用多指标,将营养指标与渔获组成、中上层鱼类与底层鱼类产量的比值、市场价格等指标结合分析,有助于掌握引起MTL变动的因素,更加全面地掌握捕捞活动下鱼类群落结构的实际变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获物平均营养级 渔业可持续性 海洋生态系统 渔业管理
下载PDF
长山群岛海洋渔业资源的平均营养级变化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才志 曹威威 肖春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5,共9页
根据长山群岛1965-2016年渔业统计资料,分析长山群岛海域主要捕捞渔获物产量、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渔业均衡指数(Fishing in balance index,FiB)年际变化,探讨其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52年来渔... 根据长山群岛1965-2016年渔业统计资料,分析长山群岛海域主要捕捞渔获物产量、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渔业均衡指数(Fishing in balance index,FiB)年际变化,探讨其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状况,并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52年来渔获物MTL周期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长山群岛捕捞产量、MTL和FiB指数呈阶段性变化;(2)长山群岛渔业资源开发经历初期开发、扩张捕捞、过度捕捞、资源破坏等四个阶段,渔业资源环境正在逐渐恶化;(3)受人类捕捞活动影响,MTL在15~19年和24~34年两种时间尺度下呈周期波动,30年为第一主周期,17年为第二主周期。长山群岛渔业资源破坏日益严重,未来几年平均营养级将呈下降趋势。为防止渔业资源进一步衰退,应加强捕捞活动管理力度,落实海洋渔业资源保护制度;完善预警机制,构建海洋渔业资源监测系统;同时应积极调整长山群岛渔业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产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资源 平均营养级(MTL) 渔业均衡指数(FiB) 小波分析 长山群岛
下载PDF
黄、渤海渔业生物平均营养级的长期变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佳颖 薛莹 +2 位作者 刘笑笑 任一平 万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3-60,共8页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956—2014年中国北方三省一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和天津市)的捕捞量统计资料,综合分析了黄、渤海海域38种主要渔获种类的平均营养级、渔获量及渔获组成的长期变化情况,并结合FIB指数(Fishing in Balance Inde...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956—2014年中国北方三省一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和天津市)的捕捞量统计资料,综合分析了黄、渤海海域38种主要渔获种类的平均营养级、渔获量及渔获组成的长期变化情况,并结合FIB指数(Fishing in Balance Index),深入探讨黄、渤海渔业状况的年间变化。研究表明,1956—2014年黄、渤海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在3.63~4.46的范围内波动,整体呈下降趋势。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1956—1969年,平均营养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1957年达到历史最高点4.46,1969年下降到3.83;(2)1970—1975年,整体呈上升趋势,在1975年上升到第三个高峰值4.32;(3)1976—1997年,整体呈下降趋势,平均营养级在波动中逐渐下降,1992年达到历史最低点3.63;(4)1998—2014年,整体有小幅度上升,最终稳定在3.83左右。FIB指数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956—1968年,FIB指数经过一个振荡后逐渐下降到最低点-1.57;1969—2006年,FIB指数整体在波动中逐渐上升至最高点1.78;2007—2014年,FIB指数下降后趋于稳定。渔获量的长期变化显示,近几十年间黄、渤海高营养级和中低营养级种类的渔获量均呈上升趋势,但高营养级种类所占比例下降,中低营养级种类所占比例上升。与全球及其它海域相比,黄、渤海渔获物平均营养级的下降幅度和下降速率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葡萄牙海域,但低于南澳大利亚和东海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营养级 FIB指数 年间变化 黄、渤海
下载PDF
基于渔获量平均营养级的东印度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鲁泉 苏雪 +1 位作者 方舟 陈新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8-127,共10页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1950−2018年东印度洋渔业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的营养级,探讨了69年间东印度洋渔获量平均营养级(MTL)以及营养级平衡指数的长期变化趋...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1950−2018年东印度洋渔业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的营养级,探讨了69年间东印度洋渔获量平均营养级(MTL)以及营养级平衡指数的长期变化趋势,以此来判定其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研究认为,1950−2018年东印度洋渔获量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其中云鲥(Tenualosa ilisha)、鲱鱼(Clupea pallasi)、印度鲭(Rastrelliger kanagurta)为重要渔获种类,其累计年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均在10%以上。MTL变动大致可分3个阶段:1950−1974年渔获MTL总体处在高位,其值范围为3.39~3.71,平均值为3.60±0.07,期间年渔获量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6.4%;1975−1999年渔获MTL呈现波动,其值范围为3.21~3.51,平均值为3.35±0.08,期间年渔获量呈现稳定的小幅度增长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4.8%;2000−2018年渔获MTL年间波动较小,其值为3.31~3.43,平均值为3.38±0.03,期间年渔获量呈现缓慢稳定的增长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1.6%。3个阶段的平均营养级平衡指数分别为0.59±0.22、0.94±0.14、1.25±0.04,其值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且年间变化幅度越来越小,说明其群落结构越来越趋稳定。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增加,而MTL下降程度较小,营养级平衡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渔获量的增加能够弥补MTL的下降;且仅统计营养级大于3.25的种类时,1950−1974年、1975−1999年、2000−2018年3个阶段的MTL平均值分别为4.16±0.04、4.18±0.04、4.19±0.03,呈现小幅稳定增长的趋势,表明高营养级种群渔业资源未受到破坏。研究认为,东印度洋海洋生态系统稳定,高营养级种群渔业资源处于未充分开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印度洋 渔获量 平均营养级 营养平衡指数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南大洋有鳍鱼类渔业平均营养级的长期变动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国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73-1579,共7页
利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提供的数据,结合Fishbase所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分析了1970—2009年南大洋有鳍鱼类渔业的平均营养级(TLi)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南大洋有鳍鱼类渔业TLi趋势较为明显,可分为1970—1991、1992... 利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提供的数据,结合Fishbase所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分析了1970—2009年南大洋有鳍鱼类渔业的平均营养级(TLi)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南大洋有鳍鱼类渔业TLi趋势较为明显,可分为1970—1991、1992—2009年两个阶段;1970—1991年,TLi处于较低的水平(3.23-3.60),整体上呈下降趋势;1992—2009年,TLi明显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3.82-4.02);渔获平均渐进体长的变化趋势与平均营养级基本上保持一致;1970年的渔业均衡指数(FiB)最高,1997年之后FiB指数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洋 有鳍鱼类 渔业 平均营养级 渔业均衡指数
原文传递
基于渔获量平均营养级的西印度洋渔业资源利用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鲁泉 李楠 +1 位作者 方舟 陈新军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2-523,共12页
西印度洋是世界上重要的作业海域,评价渔业资源利用状态是实现其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开发的重要基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1950—2018年西印度洋海域渔获量数据,结合渔获种类的营养级(trophic level,TL),分析69年间西印度洋... 西印度洋是世界上重要的作业海域,评价渔业资源利用状态是实现其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开发的重要基础。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1950—2018年西印度洋海域渔获量数据,结合渔获种类的营养级(trophic level,TL),分析69年间西印度洋海域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和营养级平衡指数(fishing in balance index,FiB)的变动情况,以此评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研究表明,1950—2018年西印度洋海域渔获量呈上升趋势,按其渔获量增长趋势可划分为1950—1982年、1983—2005年和2006—2018年3个阶段,其中长头小沙丁鱼(Sardinella longiceps)渔获量最高。渔获物MTL呈先下降后上升再稳定的变动趋势,按渔获量增长趋势划分的3个阶段,其MTL分别为3.49±0.14、3.71±0.06和3.71±0.03,高营养级渔获物(TL>3.25)的MTL分别为4.04±0.04、4.09±0.04和4.13±0.01,高营养级渔获物(TL>3.25)的平均营养级与总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变化趋势相似。FiB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3个阶段的平均值分别为0.0998±0.1659、0.8041±0.1849和0.9782±0.0670。分析认为:1950—1982年西印度洋海域早期渔获量相对较低,并随着长头小沙丁鱼等低营养级渔获量的增加,MTL和FiB呈波动下降趋势;1983—2005年,随着高营养级渔获量的增加,MTL和FiB呈逐渐升高趋势;2006—2018年,MTL和FiB相对稳定处在一个高位值。研究表明,目前西印度洋海域渔业资源状况良好,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该海域仍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印度洋 渔业资源 平均营养级 资源评价
原文传递
东海区海洋捕捞渔获物的营养级变化研究 被引量:28
13
作者 晁敏 全为民 +1 位作者 李纯厚 程炎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1-55,共5页
根据东海区主要海洋渔业公司1950~1995年分品种渔获物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东海区渔获物营养级的变化过程,用平均营养级指数来评估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结果表明,经过几十年的捕捞开发,东海区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已从196... 根据东海区主要海洋渔业公司1950~1995年分品种渔获物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东海区渔获物营养级的变化过程,用平均营养级指数来评估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结果表明,经过几十年的捕捞开发,东海区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已从1965年的3.5 下降到1990年的2.8,自1974年后海区的产量主要依靠捕捞低营养级品种如马面鲀等而获得。东海区海洋捕捞渔获物营养级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1974年后捕捞主要在低营养级品种内进行。另外还描述了东海区带鱼等品种的种群内部结构小型化、低龄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区 渔获物 平均营养级
下载PDF
东北大西洋海洋捕捞渔获物营养级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焦敏 高郭平 陈新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63,共16页
东北大西洋是重要的海洋捕捞海域,该海域渔业栖息环境易受北极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此,本文基于1950-2012年东北大西洋FAO的渔获统计数据,对已开发的293种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TL)、营养级平衡指标(FIB)和渔获营养级分类(TrC)进行时间序列... 东北大西洋是重要的海洋捕捞海域,该海域渔业栖息环境易受北极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此,本文基于1950-2012年东北大西洋FAO的渔获统计数据,对已开发的293种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TL)、营养级平衡指标(FIB)和渔获营养级分类(TrC)进行时间序列的统计,为进一步研究该海域渔业资源受北极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基础。研究认为,平均营养级(mTL)从1950年(mTL=3.71)下降至2012年(mTL=3.57),每年下降约0.02 TL(r=-0.614;P<0.01),而近8年来营养级平衡指数持续下降。同时,研究表明,东北大西洋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和气候变化(海表温上升、北大西洋涛动和海冰缩减等)息息相关,其中渔获量出现高产值均在海表温异常年份:1956年、1976年和1997年。本文分析了东北大西洋渔获物营养级变动情况,为研究东北大西洋渔获组成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提供研究基础,也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西洋 平均营养级 气候变化 资源利用状况
下载PDF
基于渔获统计的太平洋岛国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丁琪 陈新军 +1 位作者 耿婷 黄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95-2303,共9页
全面评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能够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营养指标作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方法与模式在近年来广泛运用于渔业管理中,用于评估捕捞活动的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1950—2010年太平洋岛国的渔获生... 全面评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能够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营养指标作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渔业管理方法与模式在近年来广泛运用于渔业管理中,用于评估捕捞活动的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1950—2010年太平洋岛国的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Trophic level,TL)以及Sea Around Us Project数据库提供的无脊椎动物营养级,探讨了1950—2010年澳大利亚、新西兰、基里巴斯和斐济等四国的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MTL)的变化情况,以此判定各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澳大利亚资源状况较好,尽管其MTL在1950—1984年以0.09/10a的速度下降,但通过剔除TL低于3.25的物种,从而排除生物量受环境影响而波动较大的植食动物、腐生生物和食浮游生物动物对MTL造成的影响,观察TL大于3.25渔获物平均营养级(^(3.25)Mean trophic level,^(3.25)MTL)的变化情况,其^(3.25)MTL在1950—2010年呈波动上升趋势,说明MTL的下降是由低营养级鱼种产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新西兰海洋渔业资源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尽管其MTL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大幅上升,并在1990—2010年处于高水平上稳定波动,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在不统计TL低于3.25的物种情况下,其^(3.25)MTL经过1977—1980年的加速上升以及1981—1998年的缓慢上升,在1999—2010年稳定下降并趋于平衡。从基里巴斯和斐济整个海域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来看,两国渔业资源状况较好,但将基里巴斯和斐济渔业分为外海渔业和沿岸渔业两类时,伴随产量的持续上升,两国的外海渔业MTL均未出现明显的降低,资源处于加速开发状态;而两国的沿岸渔业MTL在近年来均出现下降,资源被过度捕捞。为促使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需加强对资源的动态监测与评估,以掌握捕捞活动下资源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岛国 可持续利用 渔获物平均营养级 渔获统计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沿海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丁琪 陈新军 +1 位作者 方舟 李纲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66,共13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1950—2010年西北太平洋各沿海国的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TL)以及Sea Around Us Project Database提供的无脊椎动物营养级,探讨了61年来西北太平洋各沿海国渔获物平均营养级...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1950—2010年西北太平洋各沿海国的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TL)以及Sea Around Us Project Database提供的无脊椎动物营养级,探讨了61年来西北太平洋各沿海国渔获物平均营养级的变化情况,以此判定各沿海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除朝鲜外,其他沿海国均出现"捕捞对象沿着海洋食物网向下移动"的现象;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渔获物平均营养级降低的速度分别为0.26/10a、0.21/10a、0.24/10a、0.15/10a;由于各国采取的渔业管理措施不同,导致各国渔业资源出现不同的现状。渔获物平均营养级的变化情况能够反映捕捞活动下各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建议西北太平洋各沿海国建立起基于渔获物统计的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监测系统,以掌握各国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是否健康,为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沿海国 可持续利用 平均营养级 渔获统计
下载PDF
非洲沿海国家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被引量:5
17
作者 房俊晗 任航 +1 位作者 罗莹 张振克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8-297,共10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1950—2015年非洲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Trophic level, TL)以及Sea Around Us Project Database提供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营养级,探讨了1950—2015年北非、东非、南非、中非和西非...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1950—2015年非洲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Trophic level, TL)以及Sea Around Us Project Database提供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营养级,探讨了1950—2015年北非、东非、南非、中非和西非的沿海国家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 MTL)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判定非洲沿海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结果表明:非洲沿海国家的海洋渔业资源开采大致经历开发不足、快速开发、过度开发阶段,1984—1991年,北非地区的海洋渔业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高营养级渔业资源渔获量减少了33.5%,MTL由3.44降低到3.25;东非地区渔获量较其他4个区域低,目前,大部分鱼类资源处于充分捕捞利用状态;南非地区在21世纪初发生"捕捞降低海洋食物网"现象,2004—2015年,MTL恢复小幅上升趋势,渔业均衡指数(Fishing-in-balance index, FIB)趋于平稳;2013—2015年,中非地区的MTL与FIB均呈下降趋势,说明产量的增加速度不足以弥补营养级的降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开始遭到破坏;1950—2015年,西非地区的渔获量不断增加,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过度捕捞现象愈加严重,低营养级鱼类数量占比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2001—2012年,MTL波动下降,FIB平稳变化,说明MTL的下降由产量的增加而抵消。21世纪以来,部分北非、南非与西非沿海国家加强了资源管理,渔业资源状况有所好转。研究认为:渔获物平均营养级的下降主要由过度捕捞引起,非洲国家的管理不力加重了过度捕捞现象,建议非洲各国尽快建立起基于渔获物统计的海洋渔业资源实时监测系统,以便掌握捕捞活动下的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沿海国家 可持续利用 渔获物平均营养级 渔获统计
下载PDF
渤海渔获物资源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许思思 宋金明 +3 位作者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段丽琴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0-506,共7页
论文基于对渔业统计和海洋调查资料的集成研究,运用渔获物平均营养级指数探讨了近50 a来渤海捕捞渔获物资源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1956—2000年间,渤海捕捞渔获物平均营养级(Y)与公元年份(X)具有Y=-0.008X+19.777(R=-0.710,n=... 论文基于对渔业统计和海洋调查资料的集成研究,运用渔获物平均营养级指数探讨了近50 a来渤海捕捞渔获物资源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1956—2000年间,渤海捕捞渔获物平均营养级(Y)与公元年份(X)具有Y=-0.008X+19.777(R=-0.710,n=41,Sig.=0.000)的统计关系,渤海捕捞渔获物平均营养级每年下降约0.01。黄河入海径流量与捕捞渔获物平均营养级之间正相关性显著,其机制是淡水输入量通过改变适应不同盐度渔业资源生物幼体的相对组成而最终影响其成体后的组成结构;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水体氮磷比的升高和硅的降低也会对其产生影响;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生物量比值与浮游食物链和底栖食物链渔业资源生物量比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明上行作用对捕捞渔获物资源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捞渔获物 平均营养级 淡水输入量 营养 上行作用 渤海
原文传递
基于渔获统计的西北太平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18
19
作者 丁琪 陈新军 +1 位作者 李纲 方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32-2040,共9页
可持续利用评价是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基础。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1950—2010年西北太平洋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的营养级(TL)以及Sea Around Us Project Database提供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营养级... 可持续利用评价是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基础。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1950—2010年西北太平洋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的营养级(TL)以及Sea Around Us Project Database提供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营养级,探讨61年期间西北太平洋渔获物平均营养级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判定其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研究认为,西北太平洋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1950—1961年,其渔获物平均营养级基本保持不变,稳定在3.40-3.45间;1962—1973年,平均营养级呈振荡上升并达到历史最高值的3.58;1974—1987年,平均营养级由最高值下降至历史最低值的3.35;1989—2010年,平均营养级出现了先下降后稳步上升的趋势,并稳定在3.41~3.45间。若仅统计营养级大于3_25渔获种类的产量时,其渔获物平均营养级从1988年开始出现稳定下降,从1988年最高的4.05逐步下降到2005牟的3.84,并在2006—2010年稳定在3.84~3.86间。营养级平衡指数(FIB)在1950—1973年持续上升,1974—1987年间出现下降,1988年则大幅上升,1989—2010年间在波动中下降。研究认为,西北太平洋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已经出现“捕捞对象沿着海洋食物网向下移动”的现象,其渔获物平均营养级降低表明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且平均营养级的下降主要是由过度捕捞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渔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平均营养级 渔获统计 营养平衡指数
原文传递
江苏近海北部海域春季鱼类群落结构的年间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沃佳 牟秀霞 +3 位作者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任一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5-292,共8页
根据2009—2014年在江苏近海北部海域(34.00!—35.13!N,119.40!—121.50!E)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综合性指标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江苏近海海域共有鱼类68种,相对资源量波动较大,站位... 根据2009—2014年在江苏近海北部海域(34.00!—35.13!N,119.40!—121.50!E)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综合性指标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海域的鱼类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江苏近海海域共有鱼类68种,相对资源量波动较大,站位平均渔获质量的变化范围为0.75~1.62 kg·h^(-1),站位平均渔获尾数显著下降,变化范围为203~370 ind·h^(-1).2009—2014年江苏近海的鱼类群落平均营养级指数在3.58~3.72,2009—2010年相对较低,2011—2014年在3.70以上波动.2009—2014年鱼类群落的平均个体大小在2.93~11.18 g之间波动上升,变化趋势与平均营养级基本一致.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表明,研究期间大致分为2009—2010和2011—2014年两个年份组.组间分歧种主要有尖海龙、小头栉孔虾虎鱼和玉筋鱼等.对前后两个年份组的分析表明,中上层、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优势度增加,冷温种和本地种优势度下降.表明江苏近海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演替.针对演替规律提出了渔业管理的建议,为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动态 平均营养级指数 多元统计分析 聚类分析 非度量多维标度法 相对重要性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