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Δ-分布模型法评估调查数据带有极端值的渔业生物的平均资源密度 被引量:6
1
作者 袁兴伟 姜亚洲 程家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海洋生物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从而造成底拖网调查数据频数分布显著偏斜。偶尔出现的极端值,会直接影响资源密度均值和方差的估计。作者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数据库中资料,利用Δ-分布模型法和调查设计法分别估算了2005年夏季... 海洋生物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从而造成底拖网调查数据频数分布显著偏斜。偶尔出现的极端值,会直接影响资源密度均值和方差的估计。作者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数据库中资料,利用Δ-分布模型法和调查设计法分别估算了2005年夏季的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2007年春季的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以及2008年秋季的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的平均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利用Δ-分布模型法对3种鱼类资源密度均值的估算值均低于调查设计法,且Δ-分布模型法对资源密度均值进行估算时的标准误差也相对较小。因此,针对调查数据中出现极端值的情况,如果资源密度对数转换后服从正态分布,那么利用Δ-分布模型法对资源密度均值进行估算是一种稳健的评估方法,值得在渔业评估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拖网调查 平均资源密度 调查设计法 Δ-分布模型法 评估效能
下载PDF
东海区刺鲳资源密度不同估算方法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袁兴伟 姜亚洲 严利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5,共6页
海洋生物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从而造成底拖网调查数据显著偏斜。对于该类型调查数据,国外学者提出了统计模型法加以处理;而在中国,通常采用调查设计法加以处理。本研究利用2005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刺鲳的资源密度空... 海洋生物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从而造成底拖网调查数据显著偏斜。对于该类型调查数据,国外学者提出了统计模型法加以处理;而在中国,通常采用调查设计法加以处理。本研究利用2005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刺鲳的资源密度空间分布特征,引用Δ-分布模型法估算了刺鲳的平均资源密度,并与调查设计法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区刺鲳各季节的资源密度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右偏性,非零值资源密度的自然对数转换服从正态分布;利用Δ-分布模型法估算的春、夏、秋、冬季的平均资源密度均高于调查设计法的估算,依次高出30.8%、33.3%、67.7%、14.0%;通过本研究发现,调查设计法估算的资源密度均值偏低,且调查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而使用Δ-分布模型法转换后服从正态分布,符合估算资源密度均值和置信区间的条件,可作为我国今后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标准化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鲳 底拖网调查 平均资源密度 调查设计法 Δ-分布
下载PDF
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理论上的小黄鱼三种资源密度估算方法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袁兴伟 刘尊雷 +1 位作者 杨胜龙 严利平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22,共8页
海洋生物的空间分布通常是不均匀的,表现为资源密度的频数分布是偏斜的,这给资源密度的估算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基于Δ-分布模型法,结合2008年夏季、秋季和冬季东海区渔业资源底拖网大面调查中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渔获资... 海洋生物的空间分布通常是不均匀的,表现为资源密度的频数分布是偏斜的,这给资源密度的估算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基于Δ-分布模型法,结合2008年夏季、秋季和冬季东海区渔业资源底拖网大面调查中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渔获资料,发现三个季节小黄鱼的资源密度依次服从均值为5 068.74 g/h、73 811.34 g/h、4 282.19 g/h,标准误为2 703.61、33 522.19、1 632.95的对数正态分布。根据不同季节小黄鱼的资源密度分布特征做Monte Carlo模拟试验,利用Matlab软件随机生成12个不同的样本尺度下各1 000组资源密度值,分别计算不同样本尺度下的算术平均值、Finney-Sichel均值和几何均值,通过均方根误差(RMSE)和偏倚(BIAS)两个指标,比较三个不同的估计值与Δ-分布均值间的离散程度后发现,几何均值估算总体时的精度和准度相对较高,且随着样本尺度的增加,几何均值表现的更加稳健。特别地,几何均值受极端值影响较小。因而建议用几何均值来估算总体,来降低资源评估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底拖网调查 平均资源密度 几何均值 Finney-Sichel均值
下载PDF
大亚湾南部海域渔业资源水声学评估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东旭 陈国宝 +2 位作者 汤勇 李斌 王志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95-98,159,共5页
[目的]对大亚湾南部海域渔业资源的生物资源密度和总资源量进行水声学评估。[方法]2015年利用Simrad EY60声学系统进行了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4个航次的声学调查,并以传统拖网方式同步采集生物学资料,对大亚湾南部海域的生物资源密度... [目的]对大亚湾南部海域渔业资源的生物资源密度和总资源量进行水声学评估。[方法]2015年利用Simrad EY60声学系统进行了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4个航次的声学调查,并以传统拖网方式同步采集生物学资料,对大亚湾南部海域的生物资源密度和总资源量进行了评估。[结果]2015年4月春季调查航次的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7.38×103kg/n mile^2,总资源量为172.8 t,优势种为二长棘鲷(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2.37×103kg/n mile^2);2015年8月夏季调查航次的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8.58×103kg/n mile^2,总资源量为200.9 t,优势种为黄鳍马面鲀(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3.29×103kg/n mile^2);2015年10月秋季调查航次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6.52×103kg/n mile^2,总资源量为152.6 t,优势种为短吻鲾(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2.59×103kg/n mile^2);2015年12月冬季调查航次的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6.36×103kg/n mile^2,总资源量为148.9 t,优势种为皮氏叫姑鱼(平均生物资源密度为0.82×103kg/n mile^2)。[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大亚湾南部海域海业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学评估 平均生物资源密度 资源 大亚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