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伦特“平庸之恶”视角下师德困境与培养对策
1
作者 陈悦雯 姚慧敏 《教育进展》 2024年第9期1283-1290,共8页
教师的“平庸之恶”对教师的师德发出挑战。教师的“平庸之恶”是教师无思、麻木以及盲目的思维状态和行动方式,呈现为责任转嫁与回避,环境的框定和渗透,时空错位与断裂。基于师德困境的原因,提出的消解方式为责任回归与重塑、思考发散... 教师的“平庸之恶”对教师的师德发出挑战。教师的“平庸之恶”是教师无思、麻木以及盲目的思维状态和行动方式,呈现为责任转嫁与回避,环境的框定和渗透,时空错位与断裂。基于师德困境的原因,提出的消解方式为责任回归与重塑、思考发散与追寻、时空接续与延伸。The “evil of mediocrity” of teachers challenges the morality of teachers. The “evil of mediocrity” of teachers is the state of thinking and the way of action of teachers who are thoughtless, numb and blind, which is presented as the transfer and avoidance of responsibility, the framing and penet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dislocation and rupture of time and space. Based on the causes of the teacher’s moral dilemma, we propose to dissolve the way is the return and reshaping of responsibility, the dispersion and pursuit of thinking, and the succession and extension of space and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平庸 师德 师德培养
下载PDF
艾希曼、平庸之恶与服从行为研究犹太创伤与社会心理学的另类叙事
2
作者 周晓虹 《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96,共25页
在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上,他人或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会使其行为发生怎样的改变,一直是一个引人关注又成果丰硕的领域。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犹太人的疯狂屠戮,以及执行者在屠戮过程中通过“恪尽职守”表现出的机械、冷酷与无情,在引... 在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上,他人或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会使其行为发生怎样的改变,一直是一个引人关注又成果丰硕的领域。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犹太人的疯狂屠戮,以及执行者在屠戮过程中通过“恪尽职守”表现出的机械、冷酷与无情,在引发阿伦特有关“平庸之恶”讨论的同时,也在社会心理学领域酿就了以米尔格拉姆的“服从行为”研究为主导的实验。这一实验在学理上可以追溯到勒温、谢里夫和阿希在该领域中的一系列先行研究,而在现实中则源自犹太世界长期以来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肉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正是犹太人长期以来遭受的苦难,使得从众和服从的话题成为犹太裔社会心理学家挥之不去的梦魇及绵长的另类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犹太创伤 艾希曼 平庸 社会心理学 从众与服从
下载PDF
阿伦特被艾希曼的伪装欺骗了吗——重审“平庸的恶”引发的争议
3
作者 陈国战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81-88,共8页
随着《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平庸面具下的大屠杀刽子手》一书的英文版于2014年面世,西方学界关于艾希曼审判的争论再度升温。很多学者认为,该书披露的材料表明:艾希曼是一个死不悔改的反犹分子,并且非常狡猾,阿伦特被他的伪装欺骗了。... 随着《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平庸面具下的大屠杀刽子手》一书的英文版于2014年面世,西方学界关于艾希曼审判的争论再度升温。很多学者认为,该书披露的材料表明:艾希曼是一个死不悔改的反犹分子,并且非常狡猾,阿伦特被他的伪装欺骗了。但是,如果我们联系阿伦特对大屠杀的整体研究,并综合考察艾希曼的表现,就会发现并非如此。虽然阿伦特认为艾希曼的犯罪并不是出自狂热的反犹动机,这与艾希曼在法庭上的供述相一致,但她并不是轻信了艾希曼的狡辩,而是有自己的判断依据。她认为艾希曼不会思考,也不是说他愚蠢,而是说他不会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思考自己行为的意义。而她所提出的“平庸的恶”,也不是指艾希曼只会被动地执行命令,而是指他的犯罪不是发自邪恶的内在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希曼审判 大屠杀 平庸 思考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网络青年平庸之恶的生成逻辑及教育消解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克亮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4-61,共8页
网络青年平庸之恶是一种特定网络环境场域下的“无思之恶”,它源于思维的匮乏,其中亦有对网络群体道德认知的贬损与裹狭。在道德承担上以“齿轮理论”为道德推脱的借口。在大数据时代之下,网络青年的道德空间想象力被限制,“扩展的心灵... 网络青年平庸之恶是一种特定网络环境场域下的“无思之恶”,它源于思维的匮乏,其中亦有对网络群体道德认知的贬损与裹狭。在道德承担上以“齿轮理论”为道德推脱的借口。在大数据时代之下,网络青年的道德空间想象力被限制,“扩展的心灵”想象力和道德共同体意识缺乏。只有不断借助教育消解网络青年的意识分裂与对抗,培养一种道德反思判断力,才能有效降低平庸之恶的生成风险。只有积极构建一种网络时代的沉思性生活,才能达成网络时代之下青年的道德“理解”与“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网络青年 平庸
下载PDF
论恶之伦理意蕴:从平庸之恶到诡辩之恶
5
作者 孔明安 王雅俊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75,共7页
善恶问题是道德哲学一直以来所关注和争辩的焦点问题。其中,以艾希曼耶路撒冷的审判为线索的道德拷问引发了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和阿格妮丝·赫勒的伦理对话。阿伦特从社会视角出发,指出历史环境作用于人的普遍无思的平庸之恶,... 善恶问题是道德哲学一直以来所关注和争辩的焦点问题。其中,以艾希曼耶路撒冷的审判为线索的道德拷问引发了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和阿格妮丝·赫勒的伦理对话。阿伦特从社会视角出发,指出历史环境作用于人的普遍无思的平庸之恶,强调思考是破解这种恶行的关键。而在赫勒看来,恶远非平庸的,它深深植根于人性之中,并与个体的道德行为及其责任相关联。赫勒在阿伦特伦理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诡辩之恶,通过剖析诡辩之恶与权力之间的内在勾连,强调以善为核心的内在道德的价值意义。阿伦特所谓的平庸之恶与赫勒的诡辩之恶折射出了二人对个体行为之道德反思的不同视野,对二者伦理意蕴的探究将有助于我们对于社会历史和人的本性的认识,为道德反思和道德重构提供多元化的思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庸 诡辩之 思考 权力
下载PDF
论中小学生欺凌事件中旁观者主体的“平庸之恶”
6
作者 赖月芬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第14期82-84,共3页
在当前的教育场域中,中小学生欺凌事件中旁观者主体的“平庸之恶”普遍存在,并呈现出思考的隐退、判断的匮乏、责任的扩散这三种道德表征。消解中小学生欺凌事件中旁观者主体“平庸之恶”的路径在于:营造支持型校园文化氛围,引导群体的... 在当前的教育场域中,中小学生欺凌事件中旁观者主体的“平庸之恶”普遍存在,并呈现出思考的隐退、判断的匮乏、责任的扩散这三种道德表征。消解中小学生欺凌事件中旁观者主体“平庸之恶”的路径在于:营造支持型校园文化氛围,引导群体的信念和价值观,提升旁观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共情能力,改变旁观者对欺凌事件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欺凌 平庸 旁观者
下载PDF
从平庸之恶看网络暴力现象
7
作者 钟俊雅 《声屏世界》 2023年第8期101-104,共4页
在自媒体时代,原有的传播格局被打破,信息传播的交互性、自主性增强,信息发布的自由度大大提高,而且信息传播主体也发生了改变,人人都是传播者。正是因为如此,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网民对某些公共事件的非理性表达极易演变成网络暴力。文章... 在自媒体时代,原有的传播格局被打破,信息传播的交互性、自主性增强,信息发布的自由度大大提高,而且信息传播主体也发生了改变,人人都是传播者。正是因为如此,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网民对某些公共事件的非理性表达极易演变成网络暴力。文章以平庸之恶为洞察点,分析因网络暴力引发的平庸之恶,从日常性、隐匿性、情绪性、简单性等恶之源入手追溯其原因,进而提出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庸 情绪性表达 网络暴力 治理策略
下载PDF
“尽职之乐”与“平庸之恶”——符号矩阵视阈下电影《德语课》解读
8
作者 屈巧红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期84-86,共3页
《德语课》是德国著名作家西格弗里德·伦茨享誉世界的一部小说,2019年德国导演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把它再次搬上荧幕。影片故事以小镇中人物的荒诞行为为出发点,揭示二战背景下普通民众的麻木冷漠以及作为纳粹爪牙的“小公务... 《德语课》是德国著名作家西格弗里德·伦茨享誉世界的一部小说,2019年德国导演克里斯蒂安·施沃霍夫把它再次搬上荧幕。影片故事以小镇中人物的荒诞行为为出发点,揭示二战背景下普通民众的麻木冷漠以及作为纳粹爪牙的“小公务员”根深蒂固的“尽职之乐”。本文从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入手,解读电影《德语课》中复杂的人物矛盾关系,并进一步挖掘深藏其中的“平庸之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矩阵 《德语课》 矛盾关系 平庸
下载PDF
论《最蓝的眼睛》中的平庸之恶
9
作者 许可 《文存阅刊》 2023年第3期58-60,共3页
托尼·莫里森的经典之作《最蓝的眼睛》描述了俄亥俄州一个黑人社区里黑人小姑娘佩科拉的悲剧。本文借助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的思想,并结合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等理论,着重分析了小说主人公佩科拉悲剧的来源... 托尼·莫里森的经典之作《最蓝的眼睛》描述了俄亥俄州一个黑人社区里黑人小姑娘佩科拉的悲剧。本文借助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的思想,并结合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等理论,着重分析了小说主人公佩科拉悲剧的来源,揭示了主流意识形态下人们的无思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以期深入理解莫里森笔下的思与爱之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平庸 无思
下载PDF
自由与责任:康德与阿伦特论根本恶
10
作者 杨金霖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康德和阿伦特都对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但对于二者根本恶概念之间的关系,学界尚未有详细的讨论.采用准先验分析进路,可以发现恶的形成既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也与社会环境因素紧密相关.这一路径为深化对康德和阿伦特根本恶理论共通性... 康德和阿伦特都对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但对于二者根本恶概念之间的关系,学界尚未有详细的讨论.采用准先验分析进路,可以发现恶的形成既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也与社会环境因素紧密相关.这一路径为深化对康德和阿伦特根本恶理论共通性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视角.基于此,对根本恶的分析应从经验性恶行出发,进而追溯到其更深层次的主观根据——人的自由本性.阿伦特和康德的自由概念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二者在对根本恶的讨论中都十分关注人类的自由本性与道德责任.阿伦特对康德根本恶理论继承与发展,为深刻理解恶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更广阔的理论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 平庸 康德 阿伦特 自由 准先验路径
下载PDF
本体意蕴·教育内涵·合理消解——试论教育场域中的“平庸之恶” 被引量:5
11
作者 侯洁 王澍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共5页
"平庸之恶"是汉娜·阿伦特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政治哲学概念,用以描述普通人何以为罪恶,具有普遍性、情境性、弥散性等特点。教育场域存在大量的"平庸之恶"现象,充斥着平庸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教... "平庸之恶"是汉娜·阿伦特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政治哲学概念,用以描述普通人何以为罪恶,具有普遍性、情境性、弥散性等特点。教育场域存在大量的"平庸之恶"现象,充斥着平庸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教育者、教育参与者的不反思与不作为。教育场域中的"平庸之恶"不是阿伦特"平庸之恶"概念的简单移植,而是具体问题的情境再现。消解"平庸之恶"有三条可能的路径:提供多样的教育选择、倡导个体以反思的态度对待教育生活和追求人性的卓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庸 教育场域 不反思 不作为
下载PDF
教育场域中的“集体无意识”:阿伦特“平庸之恶”的教育学探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夏青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55,共5页
阿伦特指出,无思想是当前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当前的教育场域中,以"集体无意识"为体现的"平庸之恶"同样普遍地存在着。"技工式"教师、"沉默的"学生、"无助的"家长这三类教育群体... 阿伦特指出,无思想是当前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当前的教育场域中,以"集体无意识"为体现的"平庸之恶"同样普遍地存在着。"技工式"教师、"沉默的"学生、"无助的"家长这三类教育群体作为教育场域中"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影响教育的发展。解蔽教育场域中"集体无意识"的路径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返回内心的独处;对情绪化的审视;融入世界的眼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教育 平庸 阿伦特
下载PDF
平庸之恶与恶之取向——从《丽娜》探析卢卡斯笔下恶的平庸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庞好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9,共8页
卢卡斯在《丽娜》里从系统力量、情境力量和特质取向三个方面揭示了平庸之恶的实质和表现形式,把犯下平庸之恶的个人完全同化于极权体制之中,使其默认极权体制所隐含的反道德、反伦理和反法制元素。情境力量的巨大压力会导致受害者放弃... 卢卡斯在《丽娜》里从系统力量、情境力量和特质取向三个方面揭示了平庸之恶的实质和表现形式,把犯下平庸之恶的个人完全同化于极权体制之中,使其默认极权体制所隐含的反道德、反伦理和反法制元素。情境力量的巨大压力会导致受害者放弃社会伦理或法律意识,激发潜伏在人性中的恶的本能,犯下毁损人权、人性和社会正义的平庸之恶。卢卡斯关于平庸之恶的描写不仅抨击了现代社会的反人类问题,而且还警示人们平庸之恶从未远离现实,旨在通过对恶的认知来陶冶心性,生成抵制平庸之恶的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蒂斯·卢卡斯 《丽娜》 平庸 人性之
下载PDF
论学校中“平庸的恶” 被引量:3
14
作者 严从根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56,共3页
"平庸的恶"是没有行恶动机的"恶",是平庸无奇的恶,犯下这种"恶"的人,既不阴险奸诈,也不凶横,他们只是完全按照自上而下的命令来行动,不思考、或者力图忘却命令本身的善恶。这种恶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它能... "平庸的恶"是没有行恶动机的"恶",是平庸无奇的恶,犯下这种"恶"的人,既不阴险奸诈,也不凶横,他们只是完全按照自上而下的命令来行动,不思考、或者力图忘却命令本身的善恶。这种恶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它能够激发起潜伏在人类中所有恶的本能。现今学校不仅没有力图去消解,反而是助长了"平庸的恶"的泛滥。如果连促使人向善的学校,都不能摒弃"平庸的恶",那么,我们的社会就很可能将陷入危险之中。为了消解学校中"平庸的恶",学校中的每个个体都应该形成"扪心自问"的习惯,同时要在学校中构建起正义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平庸 良知
下载PDF
论教育改革中参与者的“平庸之恶”——基于臣民、私民与公民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祥渊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共5页
低效是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个体角度看,"平庸之恶"是这一问题的重要成因所在。在教育实践中,"平庸之恶"主要体现为个体对改革方案的简单接受、对改革内容的呆板执... 低效是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一问题是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个体角度看,"平庸之恶"是这一问题的重要成因所在。在教育实践中,"平庸之恶"主要体现为个体对改革方案的简单接受、对改革内容的呆板执行以及对评价的形式性应对。这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有:教育改革中的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改革方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教育改革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教育改革参与者的"平庸之恶"主要是其"臣民状态"与"私民心态"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教育改革参与者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充分了解教育改革的内容及相关观点;不断"有思"于教育改革方案及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与相关人员进行积极的对话与沟通;明晰个体在群体中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平庸 臣民状态 私民心态
下载PDF
论阿伦特“平庸的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晓勇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5-11,共7页
"平庸的恶"是阿伦特继"极权主义"、"反犹主义"后,对现实关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平庸的恶"特指艾希曼身上所体现的脱离现实与无思想性。不思想、空洞无物所造成的灾难远远大于作恶本身。"... "平庸的恶"是阿伦特继"极权主义"、"反犹主义"后,对现实关注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平庸的恶"特指艾希曼身上所体现的脱离现实与无思想性。不思想、空洞无物所造成的灾难远远大于作恶本身。"平庸的恶"理论不仅是阿伦特对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恶行的定性,更是阿伦特对在大屠杀中犹太人自身,尤其是犹太人评议会所负责任的反思和追问,它表明了阿伦特作为学者的良知和勇气,是阿伦特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阿伦特政治判断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和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特 平庸 “极端的
下载PDF
从多余性到无思性:论根本恶的平庸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高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6-63,共8页
恶的问题是贯穿阿伦特一生运思的主题,她关于根本恶和恶之平庸的观念并非如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前后矛盾,而是对同一种恶的不同层面的关切。根本恶指的是极权主义尤其是集中营的暴行,突显的是"多余性";恶之平庸所描述的是艾希曼... 恶的问题是贯穿阿伦特一生运思的主题,她关于根本恶和恶之平庸的观念并非如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前后矛盾,而是对同一种恶的不同层面的关切。根本恶指的是极权主义尤其是集中营的暴行,突显的是"多余性";恶之平庸所描述的是艾希曼这个作恶者的形象,突出的是"无思性"。此外,在理论层面上,阿伦特对恶的理解是在与康德争辩,她先是对"根本恶"作出了不同于康德的理解,然后又以"恶之平庸"取代了康德在探究恶的产生上的理解。然而,在走出恶之平庸的路径选择上,阿伦特回到了康德的启蒙精神,强调思考是人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 多余性 平庸 无思性 阿伦特
下载PDF
本哈德·施林克《朗读者》的“平庸之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蕴睿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27-630,共4页
在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所提出的"平庸之恶"思想框架下解析小说《朗读者》中错综复杂人物的人性,重点分析小说女主人公汉娜作为一名从未接受过人性教育的普通人,在法律和道德面前,其人性是如何被展现和被定义的。人们总是对... 在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所提出的"平庸之恶"思想框架下解析小说《朗读者》中错综复杂人物的人性,重点分析小说女主人公汉娜作为一名从未接受过人性教育的普通人,在法律和道德面前,其人性是如何被展现和被定义的。人们总是对于"极端之恶"充满警惕却很少意识到正是那些不易觉察的"平庸之恶"逐渐浸润到社会生活体系的各个角落。人性教育的落脚点应是良心,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成智慧,审视自我、理解他人,并善用智慧超越人性弱点。本研究期望通过反思"平庸之人"的"人性"来唤起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参与营建"完整"精神这项富于"意义"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哈德·施林克 《朗读者》 人性 平庸 精神追求
下载PDF
从根本恶到恶之平庸——阿伦特对个体责任的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文瑾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109,共9页
阿伦特在二战后和20世纪60年代分别以“根本恶”与“恶之平庸”来阐释纳粹运动。对于这一变化是否表明阿伦特彻底还是部分改变了对恶的看法,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事实上,在阿伦特的思想里,恶之平庸与根本恶之间具有悖论性相容关系;... 阿伦特在二战后和20世纪60年代分别以“根本恶”与“恶之平庸”来阐释纳粹运动。对于这一变化是否表明阿伦特彻底还是部分改变了对恶的看法,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事实上,在阿伦特的思想里,恶之平庸与根本恶之间具有悖论性相容关系;但在其后期的思想里,阿伦特更愿意通过恶之平庸而非根本恶来理解纳粹之恶,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她对个体责任的思考有关。她逐渐明确拒绝了根本恶中隐含的神学因素,认为这一因素既无法把握,也难以导向对个体道德责任的追究,最终转而以彻底的世俗主义态度展开对个体责任的道德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特 根本 平庸 个体责任 神义论
下载PDF
一个孤独的隐喻——《反抗“平庸之恶”》读书札记 被引量:1
20
作者 廖娟娟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4-98,共5页
阿伦特是20世纪西方极富有特色的政治哲学家。在《反抗"平庸之恶"》文集中,她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当代的道德困境。阿伦特认为苏格拉底以来的西方思想传统把道德的根基奠定于思考活动之中,即我与自我进行的无声对话中。思考活动... 阿伦特是20世纪西方极富有特色的政治哲学家。在《反抗"平庸之恶"》文集中,她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当代的道德困境。阿伦特认为苏格拉底以来的西方思想传统把道德的根基奠定于思考活动之中,即我与自我进行的无声对话中。思考活动的缺位,使得成千上万人成为法西斯主义罪恶的拥趸者和帮凶。这种思考活动缺位的罪恶,就是"平庸之恶"。二战后纽伦堡审判对于法西斯主义罪恶的清算,表面上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但由于思考活动的再次缺席,同样是软弱无力和缺乏深度的。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犀利发现,使其成为鹤立鸡群的孤独者,其言语和行为成为时代思考活动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特 纽伦堡审判 平庸 理性思考精神 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