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单随机样本平方平均数的分布
1
作者 王兴中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其简单随机样本的平方平均数亦是一个随机变量。本文首先推导出这一随机变量遵从的概率分布。
关键词 简单随机样本 平方平均数 概率分布 森林调查
下载PDF
改进统计平均数教学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灿 《统计教育》 1998年第1期16-18,共3页
改进统计平均数教学方法厦门大学杨灿一、问题的提出在“统计学原理”的教材编写和实际讲授中,笔者认为,应该适当体现以下教学思想:(1)平均数是统计数列的重要特征;(2)各种常用的平均数具有统一的数学形式和相对确定的数量关... 改进统计平均数教学方法厦门大学杨灿一、问题的提出在“统计学原理”的教材编写和实际讲授中,笔者认为,应该适当体现以下教学思想:(1)平均数是统计数列的重要特征;(2)各种常用的平均数具有统一的数学形式和相对确定的数量关系;(3)平均数作为统计指标具有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平均数 加权幂平均 调和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平均指标 几何平均数 平方平均数 标志总量 平均发展速度 计算形式
下载PDF
正确认识平均数、平均指标、集中趋势的涵义和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冯胜群 《江苏统计》 2001年第9期13-16,共4页
平均数、平均指标、集中趋势是统计学原理的重要范畴 ,分别表述量的形式、量的内容、量的特征 ,体现了基本的统计思想。它们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不同概念。本文在分析三者的涵义的基础上 ,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平方平均数 平均指标 集中趋势 统计学
下载PDF
再谈四类平均数的几何模型
4
作者 陆玉竹 佟成军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上半月)》 2010年第3期47-47,共1页
文[1]给出了四类平均数在圆中的几何模型,容易用尺规作出;文[2]又给出了四类平均数在四边形中的几何模型,但是其中的几何平均数及平方平均数的几何表示巨疋及巴凡不易由尺规作出.受两者启发,笔者又给出了两种用尺规容易作出的四类... 文[1]给出了四类平均数在圆中的几何模型,容易用尺规作出;文[2]又给出了四类平均数在四边形中的几何模型,但是其中的几何平均数及平方平均数的几何表示巨疋及巴凡不易由尺规作出.受两者启发,笔者又给出了两种用尺规容易作出的四类平均数的几何模型,期待能够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方平均数 几何模型 几何平均数 抛砖引玉 四边形
下载PDF
有关平均数的数量关系
5
作者 曹善祥 《嘉兴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19-22,共4页
在统计学里对于n个正数a1 a2……an的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平方平均数,是分别指以下的数学式子:
关键词 平方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数量关系 几何平均数 不等式组 合并同类项 不大于 十义
下载PDF
四类平均数的几何模型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晓东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算术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数学教学 调和平均数 平方平均数
原文传递
编者语 辨析“平均数”
7
作者 方运加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1年第5期14-15,共2页
有数学教师在分析平均数概念的教学时指出:"平均数概念的本质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这一点恰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用统计学的话语讲述平均数概念自然会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有数学教师在分析平均数概念的教学时指出:"平均数概念的本质是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这一点恰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用统计学的话语讲述平均数概念自然会包括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平方平均数、指数平均数等等。因此,若打算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概念,起码要对上述种种平均数都有所认识才有可能。这样看,平均数的统计定义是小学生的理解难点,很正常!对此,"课标"编写者懂的!并因此未在"课标"内要求小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统计概念 集中趋势 离散程度 平方平均数
原文传递
初中数学应用问题中的调和平均数公式
8
作者 胡永安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 2013年第5期29-29,共1页
数学中有四种较为常见的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平方平均数.在数学应用问题中,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较为常见,平方平均数很少涉及,而调和平均数常有出现.
关键词 数学应用问题 调和平均数 平均数公式 算术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平方平均数 初中
原文传递
对一道课本习题的思考和再认识
9
作者 刘建中 《上海中学数学》 2008年第5期34-35,共2页
  人教版高中教材<不等式>章中有这样一道习题:   已知a、b都是正数,求证:2/1/a+1/b≤√ab≤a+b/2≤√a2+b2/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关键词 课本习题 平方平均数 正方体 均值定理 几何平均数 长方体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下载PDF
基本不等式几何探究及应用
10
作者 李萍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15年第3期22-24,共3页
一、教材探究 (人教A版必修5第111页探究题)在图1中,AB是圆的直径,点C是AB上一点,AC=a,BC=b,过点C作垂直于AB的弦DE,连接AD、BD,你能利用这个图形得出不等式(a+b)/2≥ab(1/2)的几何解释吗?几何解释:如图1,易知△ABD为直角三角形,
关键词 基本不等式 几何解释 射影定理 最值问题 恒成立 当且仅当 几何平均数 高考命题 平方平均数 逆向分析
下载PDF
均值不等式链的再一个图形证法
11
作者 查宝才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1年第12期26-26,共1页
已知a、b都是正数,求证:2/(1/a+1/b)≤√a+b≤a+b/2≤(a2+b2/2)/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不等式中的四个式子从左到右分别称为两个数的调和平均数(H)、几何平均数(G)、算术平均数(A)、平方平均数(Q),即G≤G≤A≤Q.此... 已知a、b都是正数,求证:2/(1/a+1/b)≤√a+b≤a+b/2≤(a2+b2/2)/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不等式中的四个式子从左到右分别称为两个数的调和平均数(H)、几何平均数(G)、算术平均数(A)、平方平均数(Q),即G≤G≤A≤Q.此不等式链描述了这四个平均数之间的关系,不少文章巧妙构造几何图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式链 几何图形 调和平均数 证法 均值 几何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平方平均数
下载PDF
射影定理与一个不等式
12
作者 陈美兰 《中学教研(数学版)》 1990年第1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射影定理 位线 平方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当且仅当 几何平均数 拓广 召刀 证法 算术平均数
下载PDF
一题多解,深化复习
13
作者 吴日明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6年第10期30-31,共2页
数学习题中的一题多解是十分常见的,只要深刻领会和挖掘,就能从中悟出较多的知识、原理和方法.高中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道看似平常的不等式证明题,通过它的多种证明方法,不仅可以复习到不等式证明在中学数学中所涉及到的常见方法,而且还... 数学习题中的一题多解是十分常见的,只要深刻领会和挖掘,就能从中悟出较多的知识、原理和方法.高中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道看似平常的不等式证明题,通过它的多种证明方法,不仅可以复习到不等式证明在中学数学中所涉及到的常见方法,而且还可以涵盖到中学数学领域中诸多方面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从而能够深化复习.下面给出它的十四种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式证明 中学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 数学习题 证明方法 证法 柯西不等式 中所 三角代换 平方平均数
下载PDF
利用Jensen不等式证条件不等式
14
作者 郁金祥 《中学教研(数学版)》 1989年第6期30-31,共2页
Jensen不等式是不等式证明方法中属于利用函数关系证题中的一种,它简炼、实用,特别在证明条件不等式中,更显出其有效性。所谓Jensen不等式,即指:若f(x)在(a,b)上是一凸函数,q<sub>1</sub>,…,q<sub>n</sub>... Jensen不等式是不等式证明方法中属于利用函数关系证题中的一种,它简炼、实用,特别在证明条件不等式中,更显出其有效性。所谓Jensen不等式,即指:若f(x)在(a,b)上是一凸函数,q<sub>1</sub>,…,q<sub>n</sub>】0且q<sub>1</sub>+q<sub>2</sub>+…+q<sub>n</sub>=1,则f(q<sub>1</sub>x<sub>1</sub>+q<sub>2</sub>x<sub>2</sub>+…+q<sub>n</sub>x<sub>n</sub>)≤q<sub>1</sub>f(x<sub>1</sub>)+…+q<sub>n</sub>f(x<sub>n</sub>)对于区间(a,b)中的任意x<sub>1</sub>,x<sub>2</sub>,…,x<sub>n</sub>都成立。利用Jensen不等式证题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它解题的简炼和方便,它还有一个更明显的优点是,从它的证题中往往能启发我们从一些特殊的结论推出更一般、更普遍的结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不等式 JENSEN不等式 不等式证明 凸函数 简炼 题目类型 函数关系 平方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区士
下载PDF
不等式的证明初探
15
作者 黄李荪 《丽水学院学报》 1981年第S1期45-53,共9页
不等式的证明是中学复习迎考的教学中感到比较困难的一类问题,因为这方面的知识在有关教材中都有较强的渗透性,所以学生往往难于归纳分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归纳不同类型的证明方法,并向学生启示证题思路,这对于培养和提高... 不等式的证明是中学复习迎考的教学中感到比较困难的一类问题,因为这方面的知识在有关教材中都有较强的渗透性,所以学生往往难于归纳分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归纳不同类型的证明方法,并向学生启示证题思路,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丰富学生的解题技巧都是十分有益的,今天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式证明 证明方法 凸函数 解题技巧 逻辑推理能力 锐角三角形 重要不等式 函数性质 平方平均数 三角形面积
下载PDF
不等式((a+b)/2)≥(ab)^(1/2)的推广
16
作者 张光铭 《昭通学院学报》 1983年第2期61-70,共10页
不等式的证明中学生一般感到较为困难,其原因是题目变化较多,技巧多样,方法灵活,难度较高。但是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众多的题目可以由少数的基本不等式引伸而出,不少题目是同出一源。如果能适当归类,就能举一反三。现仅就一类有关“平均值... 不等式的证明中学生一般感到较为困难,其原因是题目变化较多,技巧多样,方法灵活,难度较高。但是仔细研究可以发现众多的题目可以由少数的基本不等式引伸而出,不少题目是同出一源。如果能适当归类,就能举一反三。现仅就一类有关“平均值”的不等式的证明作一简单的讨论和推广。 在现行统编高中数学教材第三册第二章证明了定理:如果a,b是实数,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和它的推论:如果a,b都是正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式证明 a+b ab 基本不等式 当且仅当 数学教材 算术平均数 平方平均数 不小于 几何平均数
下载PDF
一个猜想的提出与研究
17
作者 于现峰 《中学数学教学》 2015年第1期61-63,共3页
1999年我教高二数学时,教材第二册(上)中一道例题:a、b∈R^+,求证a^3+b^3≥ab(a+b)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把结论改写为a^2/b+b^2/a≥a+b,联想到算术平均数与平方平均数的关系a+b/2≤√a^2+b^2/2,
关键词 猜想 平方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下载PDF
知识本无界 融合法自多——一道课本习题的解法探究与反思
18
作者 杜志国 《高中数理化》 2015年第19期6-8,共3页
题根苏教版必修5第101页,习题3。4第1大题第1小题:求证(a+b2)2≤a2+b22。 分析本题是基本不等式一个重要的结论:揭示了2个数的平均数与均方根(平方平均数)的大小关系,推广后涉及到统计中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有关知识.其证明过... 题根苏教版必修5第101页,习题3。4第1大题第1小题:求证(a+b2)2≤a2+b22。 分析本题是基本不等式一个重要的结论:揭示了2个数的平均数与均方根(平方平均数)的大小关系,推广后涉及到统计中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有关知识.其证明过程涉及到不等式、几何、三角、向量、复数、函数等主干知识,运用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构造、化归等重要的思想和技巧,可谓内涵丰富,是一道可以“纵横捭阖、驰骋千里”的题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干知识 课本习题 融合法 平方平均数 基本不等式 反思 解法 无界
下载PDF
数形结合在教学中的应用
19
作者 臧玉英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4年第3期76-78,75,共4页
在数学中,数和形是对立的,但我们常常可以借助直观的形来解决抽象的数,数形结合,是迅速、准确解题的有效途径。 1.以形求数 借助于图象直观,求方程、不等式、极直1……的解,其实质就是将有关“数”的问题转化为它的对立面——形的研究... 在数学中,数和形是对立的,但我们常常可以借助直观的形来解决抽象的数,数形结合,是迅速、准确解题的有效途径。 1.以形求数 借助于图象直观,求方程、不等式、极直1……的解,其实质就是将有关“数”的问题转化为它的对立面——形的研究,然后由形见数,迅速得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形结合 辐角主值 切割线定理 轨迹方程 极值问题 直线距离 题设 直角坐标系 直线束 平方平均数
下载PDF
一道高考试题的多视角求解
20
作者 虞懿 《福建中学数学》 2016年第2期40-42,共3页
高考试题通常视角广、途径多,包含各种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对于一个数学问题,若能根据已知与要求之间的关系,发散思维,善于联系,多角度深入的思考,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解法,从而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优化思维品质.试题再现(2015年高考... 高考试题通常视角广、途径多,包含各种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对于一个数学问题,若能根据已知与要求之间的关系,发散思维,善于联系,多角度深入的思考,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解法,从而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优化思维品质.试题再现(2015年高考重庆卷·文14)设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试题 重庆卷 数学问题 发散思维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数学思维 平方平均数 最值问题 敏捷性 数形结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