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CT功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凤永 王茂强 +3 位作者 樊庆胜 段峰 王志军 宋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8-300,304,共4页
目的评价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旋转3D-CT功能的可操作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我院行介入治疗的278例患者使用INNOVA 3100平板数字减影机行旋转3D-CT血管造影检查,使用AW4.3-04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和INNOVA CT重建,对获得的图... 目的评价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旋转3D-CT功能的可操作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我院行介入治疗的278例患者使用INNOVA 3100平板数字减影机行旋转3D-CT血管造影检查,使用AW4.3-04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和INNOVA CT重建,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影像学分析,并与临床效果比较。结果278例患者中,显示脑动脉瘤情况54例,脑动静脉畸形情况25例,评估栓塞效果27例,了解颅内情况24例;清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57例,在行栓塞治疗后评估栓塞效果是否达到完全栓塞24例,但旋转血管造影对肿瘤微小少血供病灶显示不好11例;观察血管病变58例,评估支架在血管内的状况21例;观察胆道病变5例;观察介入治疗中有无出血等并发症25例。结论INNOVA 3100型数字平板血管造影仪具有三维成像和断层成像功能,可行血管造影CT检查,同时获得CT和血管造影图像,易于显示异常血管和病变组织,提供全面的解剖信息,利于介入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检验治疗效果,判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CT重建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投照角度对介入医师辐射剂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文龙 董硕 +1 位作者 白玫 吴航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通过监测神经介入手术中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不同角度投照情况下第1、第2及第3介入医师(术者)位置的辐射剂量分布情况,为医生选择合适的投照角度及辅助防护设施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医院的3名术者行DSA介入手术时,分... 目的:通过监测神经介入手术中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不同角度投照情况下第1、第2及第3介入医师(术者)位置的辐射剂量分布情况,为医生选择合适的投照角度及辅助防护设施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医院的3名术者行DSA介入手术时,分别在第1、第2和第3术者位、距地面20 cm、40 cm、60 cm、80 cm、105 cm、125 cm、140 cm、155 cm和180 cm处设置检测点,采用DSA标准配置防护设施,将标准水模(300 mm×300 mm×200 mm)置于射野中,使用双X射线管同时曝光,使用ATOMTEX AT1123型辐射剂量监测仪监测设置点位的辐射剂量。记录正位和侧位X射线管不同投照角度时的测量结果。结果:双平板DSA同时曝光时,介入术者所在位置均有散射线照射,腰部以上位置均>400μSv/h;正侧位X射线管在C臂沿体轴左侧(LAO)方向大角度旋转投照时,介入医师所在位置辐射剂量会有5~10的升高;两X射线管在C臂沿垂直轴足向(CAU)方向旋转投照时,投照方向朝向床尾时第1术者所在位置辐射剂量会有3~10倍的升高。结论:合理选择双平板DSA投照角度能够有效减少术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同时应对距地面>105 cm高度的位置加强辐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辐射剂量 辐射防护
下载PDF
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思斯 周轩 +3 位作者 焦河 邓帮富 费泽军 何森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双平板DSA)和对照组(n=59,采用单平板DSA),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电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剂... 目的探讨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在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拟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50,采用双平板DSA)和对照组(n=59,采用单平板DSA),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电影序列数、摄影帧数、剂量面积乘积以及空气比释动能。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33.50(25.00,40.50)min vs 45.00(40.00,50.00)min,P<0.001]、对比剂用量(62.68±22.40 mL vs 100.46±20.91 mL,P<0.001)、以及电影序列数[10.00(8.00,13.25)vs 14.00(12.00,16.00),P<0.0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电影序列数均与手术时间(r=0.586,P<0.001)、术中对比剂用量(r=0.637,P<0.001)成正相关。两组患者在剂量面积乘积、空气比释动能、摄影帧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平板DSA机造影的辐射剂量与常规采用单平板DSA无明显差别,但使用双平板DSA造影,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对比剂用量明显减少,有益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碘对比剂 造影期并发症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下肢静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文华 王一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4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下肢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平板DSA下肢静脉造影的126例(154侧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正常下肢静脉10例(7.9%),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11.9%),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 目的探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下肢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平板DSA下肢静脉造影的126例(154侧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正常下肢静脉10例(7.9%),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11.9%),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4.8%),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5例(35.7%),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0例(39.7%),各种病变均有特征性的造影表现,易于区别,且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平板DSA进行下肢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下肢静脉病变,对于诊断下肢静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 下肢静脉病变 下肢静脉造影
下载PDF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虚拟支架技术在大脑中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志敏 王春新 +3 位作者 朱永锋 童耀英 俞向荣 王枫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4期343-344,共2页
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比率较高,每年卒中发生率为8%,对于抗血栓药物治疗无效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或死亡发生率高达51.7%。MCA狭窄的积极治疗方法应是重建狭窄血管,使之在还没有完全闭塞前恢复正常血流。近年来... 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比率较高,每年卒中发生率为8%,对于抗血栓药物治疗无效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卒中或死亡发生率高达51.7%。MCA狭窄的积极治疗方法应是重建狭窄血管,使之在还没有完全闭塞前恢复正常血流。近年来我们通过应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虚拟支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 数字 三维虚拟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大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经纤支镜选择性支气管造影术的护理
6
作者 肖洁 《微创医学》 2011年第3期278-279,共2页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CT、高分辨率CT等检查手段对支气管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大大提高,有逐渐取代传统支气管造影的趋势,但它仍然存在着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可能。支气管造影仍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金标准。而当今纤支镜与支气...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CT、高分辨率CT等检查手段对支气管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大大提高,有逐渐取代传统支气管造影的趋势,但它仍然存在着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可能。支气管造影仍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金标准。而当今纤支镜与支气管造影并用是一重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 纤维支气管镜 支气管造影 护理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血栓素A2、CXC趋化因子配体16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刘冰 霍会永 +3 位作者 赵聪慧 刘晓霞 刘佳佳 张文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栓素A2(TXA2)、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通过治疗计划不同分为观察组(n=68)与对照组(n=54)。对照组...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栓素A2(TXA2)、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通过治疗计划不同分为观察组(n=68)与对照组(n=54)。对照组方案为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观察组为DSA引导下的神经介入取栓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CXCL16、TXA2水平、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内皮细胞功能、凝血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7%、70.37%(均P<0.05)。经治疗,观察组血清CXCL16、TXA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均P<0.05),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评分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皮素-1(ET-1)、TXB2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V、FIB、PAR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5.29%、62.96%(均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可以快速清除病变血管血栓,恢复血流灌注,血管内皮功能改善,降低血清TXA2、CXCL1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数字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术 血管内皮功能 血栓素A2 CXC趋化因子配体16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断指再植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再植指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文杰 彭吉霞 +3 位作者 陈红英 李英 李贤玉 陈德森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556-559,共4页
目的应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医学成像探测系统动态观察断指再植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再植指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及成活的影响。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7月将342例身体状况分级为Ⅰ、Ⅱ级的断指再植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口服... 目的应用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医学成像探测系统动态观察断指再植术后不同镇痛方法对再植指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及成活的影响。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7月将342例身体状况分级为Ⅰ、Ⅱ级的断指再植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口服组、肌肉注射组及自控镇痛组,每组各114例。应用平板DSA动态观察断指再植术后血运,比较不同镇痛方法对患者心理状况、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栓塞率、成活率的影响。术后6个月对患者再植指功能进行评分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常规口服组及肌肉注射组比较,自控镇痛组再植指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栓塞率明显降低,再植成活率为96.69%,心理状况正常的患者达78.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6个月回访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口服组及肌肉注射组(P<0.017)。结论平板DSA的3D技术提供的断指再植术后血管血运状态图像清晰可靠,使用连续臂丛阻滞术进行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镇痛方法,良好的镇痛可稳定患者焦躁不良情绪,避免血压过大波动诱发微小动脉痉挛造成血管栓塞和血管危象,进而提高成活率并促进再植指功能及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断指再植术 镇痛 血管危象 成活率
原文传递
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高分辨率分割网络设计
9
作者 崔颖 付瑞 +3 位作者 朱佳 高山 陈立伟 张广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6-793,共8页
针对现存卷积神经网络对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的改进网络(IC-Net)。通过融合使用Inception和CAM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多种感受域提取更丰富的血管特征信息,并对特征信息进行筛选。增加7×... 针对现存卷积神经网络对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的改进网络(IC-Net)。通过融合使用Inception和CAM通道注意力模块,以多种感受域提取更丰富的血管特征信息,并对特征信息进行筛选。增加7×7卷积层,通过压缩特征层分辨率的方式减少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本文所提模型与U-Net、R2U-Net、Attention U-Net相比,IOU、Accuracy、F1-Score和ROC曲线下面积4项指标平均提升了1.82%、0.014%、1.19%和0.73%。结果验证了IC-Net模型明显提升了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虚弱血管和血管末端的检测能力,提升了分辨伪影噪声的能力,为医生识别脑血管中产生的病变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特征提取 血管 数字血管造影 U-Net Inception模块 通道注意力 降维处理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10
作者 王贺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0期43-45,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采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治疗...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采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吉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和干预组(38例,采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联合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90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血管再通率,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学指标水平,术前和术后7 d神经功能,术前和术后90 d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降低,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术后90 d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将替罗非班静脉溶栓与DSA神经介入取栓相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提高血通情况,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数字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取栓 替罗非班 静脉溶栓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林雄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5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开颅显微技术治疗,观察组实施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0)。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DSA引导下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数字血管造影 半月神经节球囊压迫术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鞘管内钳夹活检辅助诊断肺动脉梗阻性疾病
12
作者 侯荣娜 周学良 +5 位作者 宋梦瑶 张程智 孙占国 方毅 韩新巍 焦德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0-392,共3页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鞘管内钳夹活检辅助诊断肺动脉梗阻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因肺动脉梗阻性疾病而接受经股静脉途径钳夹活检患者资料,记录其临床表现,以取材满足病理学诊断所需为技术成功...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鞘管内钳夹活检辅助诊断肺动脉梗阻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因肺动脉梗阻性疾病而接受经股静脉途径钳夹活检患者资料,记录其临床表现,以取材满足病理学诊断所需为技术成功;根据病理学结果诊断恶性病变,将活检病理为良性且其后半年及以上病情无明显变化,或手术病理良性者归为良性病变,二者均不符合为“未确诊”。记录钳夹活检操作时间、技术成功率、诊断效能、并发症及活检前、后肺动脉压改变。结果 16例中,9例表现为间断胸闷、4例胸痛伴胸闷、2例胸痛、1例无明显症状;10例病灶位于左肺、6例位于右肺,增强CT显示病变肺动脉内存在充盈缺损。对16例共行16次钳夹活检,平均操作时间(31.02±6.02)min,技术成功率100%。10例恶性肿瘤中,1例肺癌钳夹活检结果呈假阴性;6例良性病变中,钳夹活检均正确诊断。活检后2例出现一过性胸痛伴胸闷加重,均经对症治疗后缓解。活检前[(53.38±14.28)mmHg]、后[(53.69±14.15)mmHg]肺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鞘管内钳夹活检能安全、有效地辅助诊断肺动脉梗阻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血管造影 数字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大脑中央区浅静脉的显微解剖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观察
13
作者 贤俊民 杨伟民 +2 位作者 武庆杰 苗磊 丰育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9-643,共5页
目的探讨大脑中央区浅静脉的显微解剖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观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在菏泽市立医院行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50例(100侧)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测大脑中央区浅静脉的形态构成... 目的探讨大脑中央区浅静脉的显微解剖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观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在菏泽市立医院行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50例(100侧)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测大脑中央区浅静脉的形态构成、走行路径、并测量其管径。将20具(40侧)尸头标本的动、静脉分别使用红、蓝色乳胶进行灌注,显微镜下观测中央区浅静脉的形态构成、走行路径、并测量其管径。然后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SA图像显示中央区浅静脉构成有6型:①中央前静脉型,②Trolard静脉型,③中央沟静脉型,④中央后静脉型,⑤混合型,⑥中央区浅静脉缺如型。中央前静脉管径:左(3.84±1.24)mm,右(3.68±1.43)mm;中央沟静脉管径:左(4.12±1.11)mm,右(4.03±1.16)mm;Trolard静脉管径:左(1.12±0.41)mm,右(1.21±0.48)mm;中央后静脉管径:左(1.07±0.78)mm,右(1.14±0.67)mm。显微解剖观察发现20具(40侧)标本中,中央区浅静脉共有5型:①中央前静脉型,②中央沟静脉型,③混合型,④Trolard静脉型,⑤中央后静脉型。中央前静脉管径:左(3.79±1.04)mm,右为(3.51±0.97)mm;中央沟静脉管径:左(4.02±1.07)mm,右(3.93±1.03)mm;Trolard静脉管径:左(1.06±0.61)mm,右(1.13±0.59)mm;中央后静脉管径:左(1.45±0.44)mm,右为(1.72±0.75)mm。两种方法所测量的管径大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解剖、影像学显影发现大脑中央区浅静脉的形态构成和回流位置是多种多样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影像学资料,均能为神经外科医师提供较详细的中央区浅静脉的形态学信息,有利于手术医师的术前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 神经解剖学 数字血管造影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蒋伟兴 丁晓娟 +4 位作者 白婧 马维江 袁美锦 王萍 郭飞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AS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90,采...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血管腔内成形术(T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疗效及其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4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0例ASO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90,采用TA治疗)、B组(n=90,采用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22%(83/90),高于B组患者的78.89%(71/90)(P=0.011)。术后1 d、术后1个月,A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均高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ABI、TBI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个月,A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VAS评分以时间因素为源、以组别为源、以时间与组别交互为源的主体内效应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33%(3/90),低于B组患者的13.33%(12/90)(P=0.015)。术后6个月,共51例患者复发,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手术方式、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均是ASO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SO患者在DSA引导下TA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下肢血供状况明显改善,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降低,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手术方式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均是导致ASO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 血管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响因素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与常规桡动脉入路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15
作者 任伟超 杨海华 +3 位作者 袁景林 段春苗 马宁 王铁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0-646,共7页
目的对比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与常规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DS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优化神经介入治疗的穿刺入路策略。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目的对比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transradial artery access,dTRA)与常规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DS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优化神经介入治疗的穿刺入路策略。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拟行DSA的患者,按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dTRA组和TRA组。将按照预定入路成功完成穿刺的患者纳入分析,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等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穿刺血管内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等手术过程指标,以及手臂疼痛、麻木、肿胀、桡动脉闭塞、动静脉瘘等术后并发症情况。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TRA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0例拟行DSA的患者,其中306例患者纳入分析,dTRA组和TRA组各153例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RA组的穿刺血管内径较TRA组更小[(1.97±0.42)mm vs.(2.23±0.44)mm,P<0.001]。两组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TRA组相比,dTRA组的穿刺时间更长(P=0.008)、穿刺次数更多(P=0.022)、总手术时间更长(P=0.003)、射线剂量更大(P=0.027)。与TRA组相比,dTRA组术后手臂疼痛评分更低(P<0.001),麻木、肿胀发生率更低(P<0.001),桡动脉闭塞发生率更低(P=0.002);TRA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动静脉瘘,dTRA组有2例患者发生动静脉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远端桡动脉内径(OR 3.860,95%CI 1.364~10.924,P=0.011)及心房颤动病史(OR 0.121,95%CI 0.018~0.831,P=0.032)是影响dTRA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危险因素。结论与TRA相比,dTRA可降低患者桡动脉闭塞、麻木、肿胀以及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 远端桡动脉入路 常规桡动脉入路
下载PDF
Artis zeego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16
作者 万伟权 陈宏文 +1 位作者 李作家 王浩文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4年第6期69-75,共7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是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大型介入影像设备,保障其正常运转是临床工程师的重要职责。本文以医院Artis zeego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为样本,分析和检修使用过程中遇到的3种常见的故障维修案例,保证设备快速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是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大型介入影像设备,保障其正常运转是临床工程师的重要职责。本文以医院Artis zeego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为样本,分析和检修使用过程中遇到的3种常见的故障维修案例,保证设备快速恢复正常运行,最后对维修经验作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 X射线球管 医疗设备维修 临床工程师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图像对比度的关联研究
17
作者 刘国伟 赵幼平 +1 位作者 何淑韫 李汝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2981-2983,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图像质量和对比度的关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我院影像科行3D-DSA检查的疑似颅内血管病变患者93例临床资料,对比剂为碘海醇注射液,根据对比剂注射速率分为...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比剂注射速率与图像质量和对比度的关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我院影像科行3D-DSA检查的疑似颅内血管病变患者93例临床资料,对比剂为碘海醇注射液,根据对比剂注射速率分为<3.0mL/s(26例)、3.0~4.0mL/s(48例)、>4.0mL/s(19例),对比3种对比剂注射速率下的容积数字减影图像、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成像(MIP)的主观图像质量;比较3种对比剂注射速率下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大脑前动脉垂直段(A2)、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大脑中动脉脑岛段(M2)数字减影图像的CT值。结果:<3.0mL/s、3.0~4.0mL/s、>4.0mL/s对比剂注射速率下的数字减影图像、VR及MIP图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1、M1段数字减影图像CT值在<3.0mL/s、3.0~4.0mL/s、>4.0mL/s对比剂注射速率下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A2段的CT值在<3.0mL/s与>4.0mL/s对比剂注射速率下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而M2段CT值随对比剂注射速率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A1、A2、M1段增强显影效果与对比剂注射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625、0.286、0.527,均P<0.05);线性回归显示:A1、A2、M1段增强显影效果与对比剂注射速率呈显著线性特征(R^(2)=0.545、0.197、0.428,均P<0.05)。结论:3D-DSA检查中,1.80~4.68mL/s碘海醇注射液注射速率下,A1、A2、M1段脑动脉数字减影图像客观对比度随对比剂注射速率上升呈现显著增强,但M2段数字减影图像客观对比度与对比剂注射速率无显著增强关联。鉴于3D-DSA检查中,对于管腔较小的脑动脉显影,需谨慎采用提升对比剂注射速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血管造影 对比剂注射速率 图像质量 图像对比度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忠奎 锁六军 +1 位作者 王永辉 夏元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静脉溶栓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0.00%(36/40)和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动脉外周阻力、特性阻抗均较治疗前下降,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颈动脉外周阻力、特性阻抗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神经介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溶栓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增加缺血病灶部位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降低颈动脉外周阻力和特性阻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造影 神经介入取栓术 替罗非班 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廖甜 王永恒 +1 位作者 李澜 黄湘俊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予以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61±20.38)小时、(80.35±20.26)小时、(82.49±21.59)小时、(88.66±23.55)小时、(3.49±0.75)天、(4.31±1.16)天和(6.53±1.1)天,对照组分别为(101.36±31.56)小时、(104.33±28.85)小时、(108.41±25.55)小时、(141.32±35.49)小时、(6.05±1.29)天、(7.29±1.32)天和(10.01±2.0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示,两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后1天,但研究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研究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程度,促进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数字血管造影技术 经侧孔快速交换法 传统鼻胃管 疗效
下载PDF
YOLOX目标检测模型用于自动识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中的血管腔内介入器械 被引量:1
20
作者 丰蕊 冯浩 +2 位作者 宋超 夏士博 陆清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 观察YOLOX目标检测模型用于自动识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中的血管腔内介入器械的价值。方法 收集37例接受腹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患者的DSA资料,截取4 435幅图像作为数据集,并按照9∶1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3 991)与验证集(n=444... 目的 观察YOLOX目标检测模型用于自动识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中的血管腔内介入器械的价值。方法 收集37例接受腹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患者的DSA资料,截取4 435幅图像作为数据集,并按照9∶1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3 991)与验证集(n=444)。对数据集中的6种介入器械进行标记后,以YOLOX算法对训练集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训练,构建YOLOX目标检测模型;基于验证集评估该模型自动识别DSA图中的介入器械的效能。结果共对4 435幅DSA图像设置6 668个标签,分别针对Terumo 0.035in泥鳅导丝(n=587)、Cook Lunderquist超硬导丝(n=990)、Optimed 5F带刻度猪尾导管(n=1 680)、Cordis MPA多功能导管(n=667)、Boston Scientific V-18可控导丝(n=1 330)及Terumo 6F长鞘(n=1 414);训练集分别含上述标签527、875、1 466、598、1 185及1 282个,验证集分别含60、115、214、69、145及132个。YOLOX目标检测模型自动识别验证集中上述器械的像素准确率分别为95.23%、97.32%、99.18%、98.97%、97.60%及98.19%,平均像素准确率达97.75%。结论 YOLOX目标检测模型能够自动识别DSA图中的多种血管腔内介入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数字 手术器械 深度学习 自动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