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流层臭氧深度侵入对典型城区的影响过程分析
1
作者 杨晓钰 马鹏飞 +6 位作者 边萌 孙凤娟 孙军 刘建军 王玉 张建辉 赵少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87,共9页
中纬度平流层臭氧深度侵入是造成对流层至近地面臭氧浓度突增的原因之一。筛选春夏季臭氧浓度升高时段的高分辨率大气再分析数据ERA5,以位涡值的下沉趋势分析了对流层顶折叠位置及变化过程;以AIRS数据反演了臭氧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和相... 中纬度平流层臭氧深度侵入是造成对流层至近地面臭氧浓度突增的原因之一。筛选春夏季臭氧浓度升高时段的高分辨率大气再分析数据ERA5,以位涡值的下沉趋势分析了对流层顶折叠位置及变化过程;以AIRS数据反演了臭氧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和相对湿度的垂直廓线,并估计了其分布及相关性;以近地表污染物浓度变化、HYSPLIT模型后向轨迹分析结果证实了臭氧侵入气团的运移轨迹和局地效应;通过激光雷达监测结果观测臭氧垂直浓度分布,确定了臭氧浓度最大值所处高度,判定了受影响近地点的浓度升高时刻;以边界层高度变化、气象条件分析结果及当地与周边城市地面监测数据的逐小时变化情况等综合信息,进行了区域确认和近地面影响判定。通过以上数值综合分析,对城市地区受平流层臭氧深度侵入影响的过程和具体时间进行了详细再现,可为排除非人为排放因素导致的近地表臭氧浓度增加提供回溯分析,为臭氧污染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臭氧侵入 位涡 臭氧廓线 HYSPLIT模型 臭氧地面监测 臭氧激光雷达
下载PDF
从涡度、位涡、到平流层干侵入——位涡问题的缘起、应用及其歧途 被引量:30
2
作者 陶祖钰 周小刚 郑永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40,共13页
由于从等熵位涡分析引申出来的平流层干侵入(以下简称干侵入)概念造成了当前天气预报思路中一些混乱和违背天气学常识的看法,文中回顾了天气预报原理从着眼气压变化到着眼涡度变化的发展历史和位涡问题的缘起。进而根据位涡的定义、数... 由于从等熵位涡分析引申出来的平流层干侵入(以下简称干侵入)概念造成了当前天气预报思路中一些混乱和违背天气学常识的看法,文中回顾了天气预报原理从着眼气压变化到着眼涡度变化的发展历史和位涡问题的缘起。进而根据位涡的定义、数学表达式、物理意义,并结合实例的计算结果指出,位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位温的垂直梯度;等熵面上的位涡分布形势实质是对流层顶高度的分布,因此可以间接反映极地气团、锋、高空槽和高空急流的形势。轨迹计算和数值预报都证明,低空的高位涡异常是地面气旋强烈加深和潜热反馈的结果,而不是干侵入的结果。指出位涡的守恒性不能替代斜压扰动发展的动力学机理;干侵入的错误概念来源于对位涡守恒性的绝对化和简单的推断,并犯了流体力学原理上混淆流线和轨迹两个不同概念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涡 平流层侵入 位温 对流层顶 极地气团 锋面 高空急流
下载PDF
“平流层臭氧侵入例外事件”美国做法及其对我国臭氧污染防控的启示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鹏 王敏 +2 位作者 冯相昭 赵梦雪 杜晓林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第3期149-154,共6页
平流层臭氧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可侵入对流层,严重情况下会引发近地面监测点位的臭氧浓度超标。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将上述事件称作"平流层臭氧侵入例外事件"(以下简称"例外事件"),并于2018年颁布了《关于可能影响臭... 平流层臭氧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可侵入对流层,严重情况下会引发近地面监测点位的臭氧浓度超标。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将上述事件称作"平流层臭氧侵入例外事件"(以下简称"例外事件"),并于2018年颁布了《关于可能影响臭氧浓度的平流层臭氧侵入例外事件申请陈述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文结合美国相关实操案例,详细阐述了"例外事件"的识别、判定技术和业务化处理流程及其对我国探索开展"例外事件"剔除工作的启示,以期为我国臭氧污染管控提供决策参考。研究发现以下结果:一是"例外事件"不定期发生,且影响范围较大,直接导致受影响区域近地面监测点位臭氧浓度异常超标,影响臭氧达标限值的设定,不利于客观公平地开展空气质量达标考核工作;二是美国依托多种监测手段和模式方法,已针对"例外事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判定指标体系及规范的业务化流程,可直接扣除此类事件导致的臭氧超标数据;三是美国现有实操案例多为解决平流层臭氧侵入导致西部高海拔地区(如怀俄明州、犹他州等)近地面臭氧浓度超标的问题。地方空气质量管理机构只有在"例外事件"发生期间臭氧浓度处于年度排名前四位时,才会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开展"例外事件"的证据搜集和申请工作。"例外事件"美国做法对我国的启示是:尽快组织力量深入开展我国"例外事件"的回溯分析,重点关注春末和冬初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轻度污染天气,尽快形成我国"例外事件"的识别判定技术规范与要求,并建立健全"例外事件"管理机制,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臭氧侵入 例外事件 臭氧超标扣除
下载PDF
平流层高位涡侵入对河南“21·7”极端暴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祝传栋 陈正洪 +3 位作者 李亚飞 许杨 张冠舜 廖洁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2期27-37,共11页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及高分辨率地形资料,分析河南2021年7月1722日极端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重点研究对其影响显著的平流层高位涡侵入特征、影响过程和形成机理,以及对流层中低层环流对这次暴雨过程的...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及高分辨率地形资料,分析河南2021年7月1722日极端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重点研究对其影响显著的平流层高位涡侵入特征、影响过程和形成机理,以及对流层中低层环流对这次暴雨过程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造成太行山东麓沿山地区及伏牛山东侧的郑州、焦作和鹤壁等多地累积降水量突破400.0 mm。(2)在暴雨发展和峰值阶段,河南以西上空出现的平流层高位涡侵入,在河南上空对流层高层(低层)激发出异常强烈的辐散(辐合),促进上升运动强烈发展,这是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3)南亚高压东缘的南北走向及向青藏高原的西退,使青藏高原东部高层北风异常偏强,有助于引导中纬度高位涡空气向南、向下输送,为河南以西上空平流层高位涡侵入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4)与日本上空强烈的高压异常中心相对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强度偏强且稳定少动,在其西南侧有台风“烟花”活动,二者之间异常强盛的偏东气流将洋面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河南,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平流层高位涡侵入 南亚高压 对流层中低层环流
下载PDF
东亚一次典型切断低压引起的平流层空气深入侵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丹 卞建春 范秋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15-2327,共13页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以及轨迹模式,对2010年6月19-23日东亚夏季一次典型切断低压(COL)过程中的动力、热力及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详细分析了平流层空气深入侵过程和路径.AIRS臭氧资料与臭氧探空资料分析表明,在COL...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卫星资料以及轨迹模式,对2010年6月19-23日东亚夏季一次典型切断低压(COL)过程中的动力、热力及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详细分析了平流层空气深入侵过程和路径.AIRS臭氧资料与臭氧探空资料分析表明,在COL发展成熟阶段,由极区高位势涡度、高臭氧库区脱离出来的空气在COL的中心形成一个局地高位势涡度与高臭氧浓度区域,并在对流层中上部出现臭氧次峰结构.前向轨迹模式模拟结果表明:COL形成前期,高空槽加深,槽后偏北风急流可以引起极区下平流层空气向中纬度对流层中低层侵入,从而使对流层中低层臭氧浓度升高;COL发展成熟阶段,可以引起平流层空气的"旋转式"入侵.最后,应用后向轨迹模式对成熟阶段COL内部及周围空气块源地做进一步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COL中心高浓度臭氧空气块源地有两个,一是中西伯利亚北部上空的副极地涡旋,这部分气块对COL中心的高臭氧浓度起主要作用;二是90°E以西,50°N附近的温带急流轴左侧的气旋式风速切变区.(2)COL周围低臭氧浓度的气块源地也有两个,一是COL底部臭氧浓度相对较低的空气块主要来自急流轴右侧反气旋式风速切变区,以平流运动为主;二是COL前部及后部的空气块主要来自COL南侧低层暖区,以上升运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断低压 平流层-对流层交换 平流层侵入
原文传递
臭氧卫星遥感反演进展及挑战 被引量:3
6
作者 迟雨蕾 赵传峰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64-81,共18页
臭氧是大气中重要的痕量气体,可影响对流层与平流层大气状态和过程。约90%的臭氧集中在平流层,可吸收下行紫外太阳辐射,保护地球生命系统;约10%的臭氧位于对流层,其空间分布多受局地生成和跨区域输送的影响。目前,臭氧已逐渐成为我国甚... 臭氧是大气中重要的痕量气体,可影响对流层与平流层大气状态和过程。约90%的臭氧集中在平流层,可吸收下行紫外太阳辐射,保护地球生命系统;约10%的臭氧位于对流层,其空间分布多受局地生成和跨区域输送的影响。目前,臭氧已逐渐成为我国甚至全球首要污染物,臭氧污染防治也相应地成为我国未来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本文回顾了卫星遥感臭氧的发展进程,包括臭氧卫星探测传感器、反演算法和应用进展,并着重分析了臭氧污染相关内容,包括臭氧污染时空特征分析、典型污染事件分析、臭氧污染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等。多种卫星探测载荷的仪器设计和反演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卫星遥感臭氧反演和监测应用成为可能。卫星可通过紫外谱段和红外谱段而获取臭氧整层信息和垂直分布信息,目前臭氧柱总量监测精度较高,但对流层下层和近地面臭氧浓度反演精度还有待提高。根据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可采用多种技术方法相结合来提升中低层臭氧的探测能力。臭氧污染的监管和防控需要摸清来源,准确评估污染的成因,可从前体物排放、化学转化、气象影响、三维传输等方面逐步进行解析。此外,氮氧化物(NO_(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_(s))的协同减排是我国臭氧治理的根本所在,也是下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臭氧 卫星遥感 反演算法 精度验证 空气质量 平流层侵入
原文传递
A deep stratospheric intrusion associated with an intense cut-off low event over East Asia 被引量:10
7
作者 LI Dan BIAN JianChun FAN QiuJu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16-128,共13页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Interim(ERA-Interim)reanalysis data and satellite data,and trajectory model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al,thermo-dynamical,and chemical structure ...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Re-Analysis Interim(ERA-Interim)reanalysis data and satellite data,and trajectory model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ynamical,thermo-dynamical,and chemical structure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and lower stratosphere(UTLS)of an intense cut-off low(COL)event occurring over East Asia during June 19-23,2010,and to characterize the process and transport pathway of deep stratospheric intrusion.The 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AIRS)ozone data and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Ozone(GPSO3)sonde data showed that the air mass originating from the polar formed a region with relatively high values of potential vorticity(PV)and ozone in the center of COL,and a secondary ozone peak appeared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during mature stage of the COL.Forward trajectory simulation suggested that during the first stage of COL,deep stratospheric intrusion associated with strong northerly wind jet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upper-level trough transported ozone-rich air from the polar lower stratosphere into the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 in the mid-latitude,and increased the ozone concentration there.During the mature stage of the COL,stratospheric air was transported counterclockwise into the troposphere.Backward trajectory model was used to find the source regions of air mass within the COL during its mature stage.Model results show that air masses with high ozone concentration in the center of the COL have two source regions:one is the subpolar vortex which lies in northern part of Center Siberia,where ozone-rich air plays a major role in increasing the ozone concentrations,and the other is the strong shear region which is near by the cyclonic side of the extratropical jet axis(west of 90°E,near 50°N).The air masses with low ozone concentration around the COL also have two source regions:one is the anticyclonic side of the extratropical jet axis,where the air mass with the relatively low ozone concentra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COL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horizontal movement,and the other is the warm area of the south side of COL,where the air mass on the east and west side of the COL is mainly dominated by upward m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stratospheric intrusion cut-off low stratosphere-troposphere exchan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