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道家平淡美学本义兼及对“味美”说的辨析
1
作者 余开亮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先秦道家首次将“淡”作为重要的哲学美学概念提出。在老庄那里,“淡”具有三个维度的美学思想内涵:第一,“淡”与道的可感性相关,形成一种淡之味;第二,“淡”与应物经验相关,形成一种淡之情;第三,“淡”与理想的生命境界相关,形成一种... 先秦道家首次将“淡”作为重要的哲学美学概念提出。在老庄那里,“淡”具有三个维度的美学思想内涵:第一,“淡”与道的可感性相关,形成一种淡之味;第二,“淡”与应物经验相关,形成一种淡之情;第三,“淡”与理想的生命境界相关,形成一种淡之境。淡之味、淡之情与淡之境的相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道家平淡美学,蕴含有关自然、自由与超越的中国美学之思。道家的平淡美学不同于儒家的中和美学。后世诗学中的“滋味”说与“醇美”说等都与道家平淡美学无关,实属一种儒家式的“和味”美。北宋以来的平淡美学则既有对道家平淡美学的继承形态,又有对道家平淡美学与儒家中和美学进行融通的创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平淡美学 无情 和味
下载PDF
平淡美学:论一种生存美学实践的可能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邹芒 《美育学刊》 2018年第5期114-120,共7页
面对过于消耗、过于革命的现代性处境,中国当代美学和艺术批评需要激活"平淡"的思想。"平淡美学"作为一种生存美学实践,可以从三个向度加以理解:其一,平淡为山水画至高的意境,其哲学原理在于"自然美学观"... 面对过于消耗、过于革命的现代性处境,中国当代美学和艺术批评需要激活"平淡"的思想。"平淡美学"作为一种生存美学实践,可以从三个向度加以理解:其一,平淡为山水画至高的意境,其哲学原理在于"自然美学观",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创作而言,创造性地激活这一"自然"维度,再次走向平淡或清逸,可以弥补西方现代性审美的缺失;其二,西方传统哲学过于强调"事件"的奇迹性或天启性而轻视"日常生活",通过反思这种西方式的激进超越所导致的灾变后果,进而倡导一种以"平淡"为尚的审美生存风格;其三,平淡的现实意义体现在"转化"上。面对现代性的转化危机以及西方世界对革命行动的过于推崇,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潜移默化"思想,实现"为无为"的转换,不失为一种可能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淡美学 山水画 自然 日常生活 事件 革命 潜移默化
下载PDF
论陶渊明诗作的平淡诗风
3
作者 唐衍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143,共3页
陶渊明诗平淡诗风的形成,与他的家世、经历密不可分。在陶渊明早年的诗作中其实不乏建功立业的豪情;41岁退出仕途以后,他的诗则以描写田园生活为主。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陶渊明在自身的遭遇和对世道黑暗的体验中探求人生的超然解脱,他... 陶渊明诗平淡诗风的形成,与他的家世、经历密不可分。在陶渊明早年的诗作中其实不乏建功立业的豪情;41岁退出仕途以后,他的诗则以描写田园生活为主。在魏晋玄学的影响下,陶渊明在自身的遭遇和对世道黑暗的体验中探求人生的超然解脱,他的诗歌因而形成了既体现道家与玄学思想,又杂糅了儒家和佛家人生感悟的平淡、超然的美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玄言诗 道家与玄学 儒家和佛家 平淡美学
下载PDF
中国美学当代重构的跨文化路径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毅青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30,共9页
法国汉学家朱利安注意到中国平淡的审美经验是西方美学的未思之域,对其内涵做了精湛阐释,但囿于自身的间距观念,未能开启平淡美学的跨文化潜力。德国汉学家何乏笔通过徐复观与阿多诺的跨文化对话,凸显了平淡美学的内在超越性维度,启发... 法国汉学家朱利安注意到中国平淡的审美经验是西方美学的未思之域,对其内涵做了精湛阐释,但囿于自身的间距观念,未能开启平淡美学的跨文化潜力。德国汉学家何乏笔通过徐复观与阿多诺的跨文化对话,凸显了平淡美学的内在超越性维度,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平淡美学的批判意义。超越性是人对超越精神本身的渴望,指向一种自我精神的完善、心灵的安顿;平淡美学有助于现代主体的重建,有独特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利安 何乏笔 平淡美学 内在超越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