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溃灌肠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金逸纯 孙宏文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14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平溃灌肠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组,剩余52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剩余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 目的:研究平溃灌肠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组,剩余52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剩余5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32g/kg)及平溃灌肠剂高(17.25g/kg)、中(8.64g/kg)、低(4.32 g/kg)剂量组,每组10只。给予相应药物进行治疗,连续给药10 d。观察大鼠病变活动指数(DAI)变化,进行损伤程度评分、病理组织学评分,检测血清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及脱氧胆酸(UDCA)、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水平。结果: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各给药组DAI、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评分、病理组织学评分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表现为D-LA、DAO和DCA降低,UDCA、TUDCA和GUDCA升高,其中柳氮磺吡啶组、平溃灌肠剂高剂量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溃灌肠剂可能通过促进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损伤修复,降低D-LA、DAO和DCA,升高UDCA、TUDCA和GUDCA水平发挥其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溃灌肠剂 疡性结肠炎 D-乳酸 二胺氧化酶 胆汁酸 大鼠
下载PDF
平溃灌肠剂对溃疡性结肠炎肠双歧杆菌黏附性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韩丹 恽海峰 +1 位作者 金逸纯 孙宏文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9期969-975,共7页
目的观察平溃灌肠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肠双歧杆菌黏附性及相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取SPF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 目的观察平溃灌肠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肠双歧杆菌黏附性及相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取SPF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制备UC模型.中药低、中、高组剂量组分别灌肠平溃灌肠剂4.32、8.64、17.25 g/kg,柳氮磺吡啶组灌肠柳氮磺吡啶混悬液0.32 g/kg;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肠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持续给药10 d.采用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8、IL-13、TNF-α水平及大鼠肠黏膜双歧杆菌黏附素、黏附素受体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组织双歧杆菌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IL-8[(153.50±8.59)pg/ml、(150.84±5.38)pg/ml比(167.13±13.66)pg/ml]降低,IL-13[(37.04±3.62)pg/ml、(40.64±5.98)pg/ml比(31.57±2.95)pg/ml]升高,TNF-α[(330.08±10.02)pg/ml、(287.27±13.89)pg/ml比(376.50±19.06)pg/ml]降低(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双歧杆菌黏附素[(124.84±9.74)ng/L、(149.93±9.57)ng/L、(176.74±11.01)ng/L比(101.11±17.18)ng/L]、黏附素受体[(78.44±14.03)ng/L、(99.50±3.63)ng/L、(107.36±5.05)ng/L比(60.96±13.89)ng/L]水平升高(P<0.05),中药中剂量组双歧杆菌含量[(1 331.4±242.2)拷贝数/μl比(490.5±106.0)拷贝数/μl]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平溃灌肠剂可促进双歧杆菌定植于肠上皮细胞,减轻肠黏膜屏障损伤,使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恢复动态平衡,修复肠道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疡性 平溃灌肠剂 双歧杆菌 黏附素 黏附素受体 炎症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