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宪政视野里的人性平等:侧重于过程的考察
1
作者 吉玉泉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41-48,共8页
任何一种制度、国家体制都是历史的,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实选择。但同时也是现实和人类理性吁求的发育、发展互动的产物。因此也就当然地存在理性化的观念基础。宪政体制就是建立在一种信仰、一种对一般社会正义观念的接受的... 任何一种制度、国家体制都是历史的,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实选择。但同时也是现实和人类理性吁求的发育、发展互动的产物。因此也就当然地存在理性化的观念基础。宪政体制就是建立在一种信仰、一种对一般社会正义观念的接受的基础上的,是观念、逻辑通过假想的现实演绎出来的现实体制。其本身的人性观念基石是人生而平等观念。人生而平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当今宪政实践中有其不同的价值蕴涵。西方宪政国家的实践目标和平等主题的转换的客观事实以及中国的百年宪政理想和宪政实践的具体历程、历史和文化的沉淀说明了中国自始不存在产生人生而平等进而孕育形式平等观念和制度的条件,只能产生人分类而平等的观念和相应的制度构架。中国社会多年的宪政实践本身实际上是一直将宪政目标服务于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目标,宪政本身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社会的独立的价值诉求,现代宪政之道在于培植和建构宪政所需的人性平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人性平等 分类平等 形式平等 实质平等 中国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周秦儒学中人性平等通义的伦理意蕴
2
作者 鲁建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9-27,共9页
周秦儒学三巨擘孔子、孟子和荀子,讨论了人性的“相近”“善”“恶”问题。然而,人们以往多关注人性本身及其分别,未论及共同之处。三子论人性中最重要的是其同一于“平等”,成为一个意义整体。他们识见“人性平等”酝酿于社会分工,并... 周秦儒学三巨擘孔子、孟子和荀子,讨论了人性的“相近”“善”“恶”问题。然而,人们以往多关注人性本身及其分别,未论及共同之处。三子论人性中最重要的是其同一于“平等”,成为一个意义整体。他们识见“人性平等”酝酿于社会分工,并通过伦理定位活动化解二者的矛盾。特别是他们在政治的伦理定位中展现了卓越的智慧,孔子的“君臣父子”,孟子的“分尊制衡”,荀子的“重法尚分”等缓和了君、臣、民乃至社会的冲突。推至今日高效“链条化”的社会生产,更需要“人性平等”的润滑,孔、孟、荀的表达与实践可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儒学 人性平等 伦理意蕴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平等观念 被引量:5
3
作者 郑敬高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3-47,共5页
只要承认了共同的人性 ,或者假设了共同的人本质 ,逻辑上就有了关于人类平等的思想 ,但这种平等观念在中国古代大多局限于形而上的思辩的层面 ,只承认人类的抽象平等 ,因为无法解释现实的不平等而放弃了对不平等制度的批判。公平意识的... 只要承认了共同的人性 ,或者假设了共同的人本质 ,逻辑上就有了关于人类平等的思想 ,但这种平等观念在中国古代大多局限于形而上的思辩的层面 ,只承认人类的抽象平等 ,因为无法解释现实的不平等而放弃了对不平等制度的批判。公平意识的精髓是形式平等 ,但这种形式平等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发展成我们的文化传统。总之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平等思想 ,却没有关于平等权利的主张 ,未能为现实的平等要求提供合理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观念 人性平等 人类本质平等 公正平等
下载PDF
蔡世远的元气宇宙论与人性论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毅婷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蔡世远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与朱子、李光地有明显的不同。在宇宙论上,他秉承程朱"理本气具"思想,以元气论代替理气论,强调"元"具有仁、善、直等伦理特质,同时指出在"元"面前,人人平等;他还强调"元&qu... 蔡世远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与朱子、李光地有明显的不同。在宇宙论上,他秉承程朱"理本气具"思想,以元气论代替理气论,强调"元"具有仁、善、直等伦理特质,同时指出在"元"面前,人人平等;他还强调"元""气"生生不息的特征,指出"元"为"气"运转的法则,"气"的运转又对"元"生生不息起促进作用。在人性论上,他秉承自然人性论,认为人禀受至仁至善的"元"而生,因而人性本善,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气禀和各异的习染则遮蔽、遏制了善性的显现。其可贵之处在于,无论宇宙观还是人性论,都指出了人性本善、人性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世远 元气宇宙论 性善 人性平等
下载PDF
“真性”与“善端”:先秦时期的两种人性思想——以庄子和孟子为中心
5
作者 曾振宇 Chi Zhen 《孔学堂》 2017年第2期47-55,共9页
庄子与孟子对人性的思考,代表先秦时期人性思想最高水平。庄子从形而上的道论高度论人性,人有现象自我与本体自我之分,有"人之性"与"真性"之别。在本体自我意义上,人性至善自足。人性至善自足的形上学根据在于"... 庄子与孟子对人性的思考,代表先秦时期人性思想最高水平。庄子从形而上的道论高度论人性,人有现象自我与本体自我之分,有"人之性"与"真性"之别。在本体自我意义上,人性至善自足。人性至善自足的形上学根据在于"道","道"决定了人性的本质,"道"先验至善!道分化在人而为"德",因为道善,所以性善,"道"因此也暴露了人逍遥自由的形上学根基。孟子则较多从经验世界领域证明人性有"四端"。仁义礼智"四端"源自天,存诸性。在"君子所性"层面,人人应当自觉地以"四端"为性,而不是以"小体"为性。庄子与孟子人性学说的相通之处在于倡导人性平等,在人性平等基础上进而论证内在超越如何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 四端 人性平等 内在超越
下载PDF
司马迁的人性思想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贾行宪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28-34,48,共8页
人性思想是司马迁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和他的哲学、政治思想是交织在一起的.他对人性问题虽然没有系统的专著论述。
关键词 司马迁 人性思想 社会属性 人性 自然属性 人性平等 唯物主义 正统思想 董仲舒 封建社会
下载PDF
再论性恶心善说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涛 《邯郸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14,共10页
徐复观晚年曾提出荀子是性恶心善说,但未做论证,从《中国人性论史·先秦卷》等徐先生的代表作来看,他是明确反对称荀子为心善的。郭沫若认为荀子主张心善,但又认为心善与性恶是矛盾的,其观点可概括为:心善VS(versus)性恶说。在抽象... 徐复观晚年曾提出荀子是性恶心善说,但未做论证,从《中国人性论史·先秦卷》等徐先生的代表作来看,他是明确反对称荀子为心善的。郭沫若认为荀子主张心善,但又认为心善与性恶是矛盾的,其观点可概括为:心善VS(versus)性恶说。在抽象的人性论上,荀子主张人既有性恶的一面,也有心善的一面。但是回到国家治理上,他又极力强调圣人的心善,突出凡人的性恶,其性恶心善说没有贯彻到底。荀子人性论存在历时性的发展,性恶心善说主要是《性恶》篇的观点,而不适用于《荀子》其他各篇。荀子并未提出性朴论,而是主张朴—伪论,朴—伪论是《礼论》篇的人性论主张,同样不适合推及其他各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恶 心善 徐复观 郭沫若 人性平等 圣凡差异
下载PDF
周代“人”的本性、作用、地位的全面觉醒 被引量:4
8
作者 祁志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6-144,共9页
周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启蒙时代。周代的启蒙,突出表现为以“人的觉醒”取代了殷商的“神本”蒙昧。周代“人的觉醒”的思想启蒙是从对“人”的本性、作用、地位的自我意识开始的。它涉及人的生死论、平等人性论、人性内涵论、人性... 周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启蒙时代。周代的启蒙,突出表现为以“人的觉醒”取代了殷商的“神本”蒙昧。周代“人的觉醒”的思想启蒙是从对“人”的本性、作用、地位的自我意识开始的。它涉及人的生死论、平等人性论、人性内涵论、人性价值论、人性作用论、人的地位论。周人普遍认为,“人”为“精气”所生,是有“智虑”的生物。人性相同且平等。人性包括情欲与理性二重性。人的情欲本性是恶的,人的天赋理性是善的。情欲虽恶,但作用也大,是人的活动的原动力,只要合理引导,就能产生利国利民的积极力量。理性向善,使人成为道德的生物、劳动的生物、社会的生物、万物的主宰。因此,天地万物,唯人为贵。周代关于“人性”的思考系统深刻,体现了人对自我的全面觉醒,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活力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人性 精气生人 平等人性 人性内涵 人性价值 人性作用 人的地位
下载PDF
论娜拉人格的双重性对易卜生作品女性主体性的表现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涂丽萍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8年第5期156-159,共4页
娜拉是易卜生戏剧中颇具影响和争议的女性代表人物之一。解构其女性和超越女性性格的人格双重性,我们发现娜拉是女性中颇具潜质的代表。《玩偶之家》展示了作为传统女性代表的娜拉自由情感的释放及其超越性格的变化过程,从而呼应了易卜... 娜拉是易卜生戏剧中颇具影响和争议的女性代表人物之一。解构其女性和超越女性性格的人格双重性,我们发现娜拉是女性中颇具潜质的代表。《玩偶之家》展示了作为传统女性代表的娜拉自由情感的释放及其超越性格的变化过程,从而呼应了易卜生思想中渴求人权和性别平等的愿望。同时,也诠释了其作品中女性主体性的表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玩偶之家 娜拉 双重性 人性平等 女性主体性
下载PDF
“亲亲相隐”及其制度构建
10
作者 尹子文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8-62,共5页
"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在汉代以"亲亲得相首匿"的形式被正式确定。近年来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日渐升温,取得了诸多成果,尤其是对其与亲属拒证权所做的联合考察。但研究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论证... "亲亲相隐"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在汉代以"亲亲得相首匿"的形式被正式确定。近年来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日渐升温,取得了诸多成果,尤其是对其与亲属拒证权所做的联合考察。但研究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论证理由不够充分,并且包含许多感性成分,同时对反对者的意见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拟梳理诸方争论焦点,指出恢复"亲亲相隐"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并就其当代构建提出自己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价值选择 人性平等
下载PDF
孙中山、邓小平民主思想之异同
11
作者 苑秀丽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4-36,共3页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开创者。在他之后,形成系统民主思想的,是中国另一位伟人——邓小平。本文拟从理论基点和道德成份两方面对之进行比较。
关键词 民主思想 孙中山 邓小平 旧道德 国民 异同 人性思想 民主政治 人性平等 民主意识
下载PDF
《淮南子》的人生修养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毓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11期22-25,共4页
《淮南子》的人生修养说以人性平等、人有三等为直接的理论前提,以自我修养和接受圣人教化的方式实现治身、治国的目的。人性不变而且人性平等,人性平等在社会里表现为人有三等。自我修养以养形保神,受教化以成才,人生修养的作用是使人... 《淮南子》的人生修养说以人性平等、人有三等为直接的理论前提,以自我修养和接受圣人教化的方式实现治身、治国的目的。人性不变而且人性平等,人性平等在社会里表现为人有三等。自我修养以养形保神,受教化以成才,人生修养的作用是使人开启智慧,形成去除遮蔽本性的物欲的才能,以致发现、回归本性,至少可以避祸,从而治身、治国。《淮南子》的人生修养说具有从现实世界面向内心的内向型特点,可将其概括为行社会之事,成自然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人生修养 人性平等 人有三等
下载PDF
略论李贽的民主启蒙思想
13
作者 许俊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18-120,共3页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福建泉州府晋江人,明代后期杰出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李贽一生颠沛流离,然而却依然“倔”性不改,至死仍不肯向权贵弯腰折眉。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对封建... 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福建泉州府晋江人,明代后期杰出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李贽一生颠沛流离,然而却依然“倔”性不改,至死仍不肯向权贵弯腰折眉。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对封建道学,揭露传统礼教,倡导个性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启蒙 李贽 个性自由 人性平等 个性解放 民主思想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启蒙作用 民主意识 男女平等
下载PDF
中华各民族认同感的思想文化根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志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4-10,共7页
近代,在外强猛烈入侵和分裂中国的情况下,中华各民族都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与统一。凸现出强烈的认同感和爱国精神。这并非突然和偶然,而乃有其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基础和根,即,各民族之间有着悠久的血缘和文化两方面融合的历史,有着根深... 近代,在外强猛烈入侵和分裂中国的情况下,中华各民族都自觉维护祖国的独立与统一。凸现出强烈的认同感和爱国精神。这并非突然和偶然,而乃有其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基础和根,即,各民族之间有着悠久的血缘和文化两方面融合的历史,有着根深蒂固的共同血缘观念、文化价值观念和哲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感 血缘融合 文化融合 同根共祖观念 同胞一体观念 殊途同归观念 伦理本位观念 人性平等观念 天人一则观念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小说形成发展中的三个环扣——“五四”文学思潮流变研究之一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哲声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96-102,共7页
历史固然是由各种偶然的人物和事件组成,但都受其内部规律支配并具有螺旋形前进的发展趋势。晚清,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冲击着中国文艺思想时,“小说界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二十世纪的一、二十年代,随着“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中... 历史固然是由各种偶然的人物和事件组成,但都受其内部规律支配并具有螺旋形前进的发展趋势。晚清,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冲击着中国文艺思想时,“小说界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二十世纪的一、二十年代,随着“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小说观又一次进行了革命。如何说明这两次革命的内部规律以及它们的发展趋势,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从“公性情”到“人的文学”——现代小说文学观念的形成晚清“小说界革命”究竟给中国现代小说贡献了什么,现今学术界的答案是:把小说列为文学正宗的地位和把小说的社会作用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确实,作为“小说界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发展 梁启超 资产阶级思想 社会作用 启蒙运动 两次革命 二十世纪 流变 康有为 人性平等
下载PDF
情与理的抗衡——从李贽、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析其妇女观
16
作者 董文波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84-89,110,共7页
本文从李贽、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出发,综观李贽、金圣叹的妇女观,既积淀着封建伦理道德的糟粕,也有资产阶级人性自由、平等、解放思想的萌芽,贯穿着情与理的矛盾与抗争,也正因此构成了其妇女观的二重性与复杂性。
关键词 《水浒传》 李贽 金圣叹 妇女观 解放思想 人性自由 人性平等 男女平等 文学评论
下载PDF
性朴论视野下的儒家教育哲学
17
作者 邱培彪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3期127-131,共5页
性朴论是被长期忽视的儒家人性论,它事实上是儒家教育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这种理论对人性之或善或恶持较中立的态度,但同时也肯定人性含有善的潜质。《荀子·劝学》、《礼记·学记》、《中庸》等儒家教育哲学经典,都有性朴论... 性朴论是被长期忽视的儒家人性论,它事实上是儒家教育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这种理论对人性之或善或恶持较中立的态度,但同时也肯定人性含有善的潜质。《荀子·劝学》、《礼记·学记》、《中庸》等儒家教育哲学经典,都有性朴论。《中庸》的名言"天命之谓性",说的不是善之性,而是质朴之性。是质朴之性而不是善之性或恶之性需要教化,这才是根本的儒家教育哲学理念。与性朴论相关连的儒家教育哲学,充分肯定了人性平等和人性的可变性,二者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朴论 儒家教育哲学 人性平等 人性可变
下载PDF
李贽“至人之治”思想述评
18
作者 罗冬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39-44,共6页
李贽作为明代后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已广为人知.他关于人性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经过学者们的发掘,已昭然于世,获评甚高,有的学者认为堪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媲美。但相比之下,对他的政治思想,学术界却缺乏专门性的研究。通史性... 李贽作为明代后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已广为人知.他关于人性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经过学者们的发掘,已昭然于世,获评甚高,有的学者认为堪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媲美。但相比之下,对他的政治思想,学术界却缺乏专门性的研究。通史性的思想史和政治思想史著作中,只是简略地提到其反专制的思想。本文拟按照李贽思想的内在逻辑性,将其散见于诸篇中的政治思想串缀起来,加以评价,望有小补于李贽及晚明思想界的研究,并祈就正于学术界的前辈与同志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理论 政治思想史 君子 个人道德修养 李贽 日常生活 治人 人性平等 个性解放 思想家
下载PDF
The Babysitter: A Feminist Interpretation
19
作者 LIU Ke-dong LI Shuang-shua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7期521-526,共6页
Sexual violence, a prevalent problem in the spousal relationship,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ssue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The Babysitter, Coover (1989) tells of a teenage girl babysitting two kids and a baby and... Sexual violence, a prevalent problem in the spousal relationship,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ssue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The Babysitter, Coover (1989) tells of a teenage girl babysitting two kids and a baby and of two of her male peers and the children's father altogether exploring their obsession towards her and, moreover, traces the evaluation and devaluation of women to the presentation of TV exploring its influence on his heroines, namely Mrs. Tucker and the babysitter serving as victims of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Through a close engagement with the sexual objectification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men's aggressive oppressions upon women as well as women's compromise and rebellion towards the sexual violence, and investigates that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is a key factor in effectively helping women achieve the gender equality between se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ert Coover The Babysitter OBJECTIFICATION
下载PDF
《吕氏春秋》的人才思想
20
作者 沈清华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80-83,共4页
《吕氏春秋》提出孝、忠、义、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人才素质要求;强调学习、教育对成才的巨大作用,倡导“疾学在于尊师”、“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勤学不止、“染不可不慎”等成才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人主贤”、“知士”、... 《吕氏春秋》提出孝、忠、义、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人才素质要求;强调学习、教育对成才的巨大作用,倡导“疾学在于尊师”、“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勤学不止、“染不可不慎”等成才的途径和方法;提出“人主贤”、“知士”、“礼贤下士”、关心爱护人才、“权而用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人才思想 有道之士 途径和方法 用才 素质要求 人性平等 圣人 人才素质结构 统治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