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牧草根际3种平脐蠕孢菌培养性状及对营养的利用能力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秀蓉 南志标 +2 位作者 杨成德 任继周 李亚利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99-104,共6页
首次对我国典型草原牧草根际特异平脐蠕孢菌、高粱平脐蠕孢菌及麦根腐平脐蠕孢菌3种真菌的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平脐蠕孢菌菌丝生长的温限均为10~35℃,最适温度30℃.在试验的11种碳源中,D-果糖等碳源对3种平脐蠕孢菌菌丝生... 首次对我国典型草原牧草根际特异平脐蠕孢菌、高粱平脐蠕孢菌及麦根腐平脐蠕孢菌3种真菌的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平脐蠕孢菌菌丝生长的温限均为10~35℃,最适温度30℃.在试验的11种碳源中,D-果糖等碳源对3种平脐蠕孢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菊糖、氯醛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试验的12种氮源中,亮氨酸、L-谷氨酸、硝酸铵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L-精氨酸、尿素、碳酸铵、甘氨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高粱平脐蠕孢菌对多种碳、氮源利用能力较强,麦根腐平脐蠕孢菌则较弱.3种平脐蠕孢菌在不同碳、氮源培养基上菌落颜色、大小、边缘整齐度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脐蠕孢菌 培养特性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苏丹草叶斑病平脐蠕孢菌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蔡世嘉 顾洪如 沈益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7-611,共5页
对从苏丹草叶斑病病斑上分离获得的高粱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Lefebvre et Sherwin)Alcorn]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苏丹草叶斑病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防治该菌引起的病害提供依据... 对从苏丹草叶斑病病斑上分离获得的高粱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Lefebvre et Sherwin)Alcorn]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苏丹草叶斑病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防治该菌引起的病害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高粱平脐蠕孢菌分生孢子在15~40℃温度下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萌发pH值为6;菌丝在15~40℃,pH值4~10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8;在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和乳糖,氮源中甘氨酸、脯氨酸和蛋白胨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脲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并且在各碳源、氮源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草 叶斑病 高粱平脐蠕孢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不同致病性的麦根腐平脐蠕孢菌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琳 杨轲 +7 位作者 汪军成 姚立蓉 司二静 马小乐 李葆春 尚勋武 王化俊 孟亚雄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1453-1461,共9页
为明确引起大麦叶斑病的不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的致病性差异,通过大麦叶斑病苗期侵染型分级标准测定弱致病性麦根腐平脐蠕孢菌ND-85和强致病性麦根腐平脐蠕孢菌ND-87的致病性,进一步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与多元统... 为明确引起大麦叶斑病的不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的致病性差异,通过大麦叶斑病苗期侵染型分级标准测定弱致病性麦根腐平脐蠕孢菌ND-85和强致病性麦根腐平脐蠕孢菌ND-87的致病性,进一步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了2种不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菌株的代谢差异。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菌株ND-85和ND-87间分散明显,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共筛选出726种重叠的差异代谢产物,其中,有458种差异代谢产物下调,268种差异代谢产物上调;下调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有机酸、酯类物质等,上调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硒等。菌株ND-85与ND-87通过KEGG注释得到的差异代谢物有66条代谢通路,其中,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生物合成富集程度最为显著,ABC转运蛋白合成途径的富集程度最高。推测ABC转运蛋白合成、耐万古霉素合成、氨酰-tRNA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的代谢、赖氨酸降解途径与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根平脐蠕孢菌 致病性 代谢组学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不同寄主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生物学特性比较及交叉致病性分析
4
作者 赵佳美 张正盈 +3 位作者 刘苗苗 程胤 杨颖 肖淑芹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7-163,共7页
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侵染玉米引起叶斑病,也能侵染小麦引起根腐病。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到2个玉米和1个小麦分离物,均为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sorokiniana)。玉米分离物与小麦分离物在培养基利用、pH值、... 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侵染玉米引起叶斑病,也能侵染小麦引起根腐病。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到2个玉米和1个小麦分离物,均为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sorokiniana)。玉米分离物与小麦分离物在培养基利用、pH值、硝酸钾和硫酸铵等条件下菌丝生长速率存在明显差异,且两种不同寄主分离物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均可成功侵染小麦克春10号和玉米郑单958,完成交叉侵染。比较来自不同寄主的麦根腐平脐蠕孢菌生物学特性差异,发现玉米和小麦分离物存在交叉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麦根腐平脐蠕孢菌 生物学特性 交叉侵染
原文传递
小麦不同品种抗蠕孢菌叶枯病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伟锋 常迺滔 程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52-1153,1159,共3页
对克93-756、辽春13和沈免85等8个小麦品种在苗期与抽穗期受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r]侵染后的潜育期、病斑大小和病斑单位面积产孢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0.01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之间受小麦蠕... 对克93-756、辽春13和沈免85等8个小麦品种在苗期与抽穗期受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r]侵染后的潜育期、病斑大小和病斑单位面积产孢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0.01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之间受小麦蠕孢菌叶枯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Shoemaker]侵染后的潜育期、病斑大小和病斑单位面积产孢量都表现极显著差异;苗期与抽穗期之间的病斑长度和病斑单位面积的产孢量也都表现极显著差异,而病斑宽度和潜育期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蠕孢叶枯病 平脐蠕孢菌 抗病性
下载PDF
海域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霞 王素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7-60,共4页
以玉蜀黍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maydis)和大豆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初步测定渤海海洋霉菌的抑菌活性,再用牛津杯扩散法对初筛获得的活性菌株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67... 以玉蜀黍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maydis)和大豆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初步测定渤海海洋霉菌的抑菌活性,再用牛津杯扩散法对初筛获得的活性菌株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67对玉蜀黍平脐蠕孢菌和大豆尖孢镰刀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菌株32对玉蜀黍平脐蠕孢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将菌株67在28℃,180r/min条件下发酵培养66h,生物量达到7.054mg/mL,在54~120h的发酵时间内,发酵液均具有抑菌活性,发酵96h时抑菌效果最明显,对F.oxysporum和B.maydis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3mm和13.6mm。同时发现,菌株67发酵液的抑菌活性不仅与发酵时间有关,而且与发酵液的PH值相关,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的发酵液的pH范围为4.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蜀黍平脐蠕孢菌 大豆尖孢镰刀 作用
下载PDF
马铃薯抗菌肽SN1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抑菌活性 被引量:5
7
作者 蒋雯 刘欣 张增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6-290,共5页
马铃薯抗菌肽SN1是一种新型抗菌肽。为明确SN1是否抑制小麦重要土传真菌小麦纹枯菌(禾谷丝核菌)、小麦根腐菌(平脐蠕孢菌)的生长,本文克隆了马铃薯抗菌肽基因SN1的全长编码序列,将该基因编码序列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成... 马铃薯抗菌肽SN1是一种新型抗菌肽。为明确SN1是否抑制小麦重要土传真菌小麦纹枯菌(禾谷丝核菌)、小麦根腐菌(平脐蠕孢菌)的生长,本文克隆了马铃薯抗菌肽基因SN1的全长编码序列,将该基因编码序列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成GST-SN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GST-SN1重组蛋白。经过裂解、洗涤、溶解、复性等处理,获得了纯化的GST-SN1融合蛋白。体外抑菌试验表明,SN1显著抑制禾谷丝核菌、平脐蠕孢菌菌丝生长,可作为上述植物病害抗性育种的潜在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复性 活性 禾谷丝核 平脐蠕孢菌
下载PDF
杉木幼苗梢枯病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韦春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2-95,共4页
杉木幼苗梢枯病是杉木产区发生的一种危害苗木的新病害,为了摸清引起病害发生的病原菌和抑制病原菌的有效药剂,通过多次对病苗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纯化,获得平脐蠕孢属(Bipolaris)真菌的纯培养;通过杉木苗期的室内有伤、无伤接种和再... 杉木幼苗梢枯病是杉木产区发生的一种危害苗木的新病害,为了摸清引起病害发生的病原菌和抑制病原菌的有效药剂,通过多次对病苗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纯化,获得平脐蠕孢属(Bipolaris)真菌的纯培养;通过杉木苗期的室内有伤、无伤接种和再分离试验,证明该病菌对杉木苗有很强的致病力,并能引起与自然发病一致的症状,是杉木幼苗梢枯的主要病原菌;通过百菌清、白色甲托、多菌灵、萎立、代森猛锌、三环唑6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白色甲托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萎立可湿性粉剂对该病菌的菌丝和孢子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力,这3种药剂可用于田间试验,进一步研究其对杉木幼苗梢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幼苗梢枯病 平脐蠕孢菌
下载PDF
海口玉米小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抗病自交系的筛选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昊 李素荣 +2 位作者 吴春来 梅双双 戎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4-1231,共8页
为了明确发生于海南海口永兴镇的玉米小斑病的病原菌,本研究对玉米叶片发病部位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8个病原菌分离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形态基本一致,通过对其中一个分离株HNBM011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态进行显微观察,以及ITS... 为了明确发生于海南海口永兴镇的玉米小斑病的病原菌,本研究对玉米叶片发病部位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8个病原菌分离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形态基本一致,通过对其中一个分离株HNBM011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态进行显微观察,以及ITS序列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为玉蜀黍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maydis),与四川玉米小斑病病原菌分离株(Bipolaris maydis isolate)DY-5-2高度同源。回接实验进一步证实了HNBM011分离株为玉米小斑病病原菌。此外,通过对68种不同的玉米自交系接种HNBM011,筛选出一个高抗玉米自交系金博士825父本和一个高感自交系乐农79母本,这为将来克隆抗玉米小斑病基因,实现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 玉蜀黍平脐蠕孢菌 抗病自交系
原文传递
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剑锋 王乐 +3 位作者 张园园 林克剑 徐林波 刘爱萍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3-1101,共9页
为确定引起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的疑似苜蓿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与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物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土壤接种法对代表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为确定引起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集的疑似苜蓿根腐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与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物代表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土壤接种法对代表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6类形态学特征不同的分离物,各随机选择1株代表菌株进行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定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病原菌有6种,分别是麦根腐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变红镰刀菌F.incarnatum、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和织球壳枯萎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分别分离到1、7、14、26、7和14株菌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1.45%、10.14%、20.29%、37.68%、10.14%和20.29%。其中,立枯丝核菌的致病力最强,接种苜蓿幼苗发病的病情指数达82.67,其次为木贼镰刀菌、变红镰刀菌、锐顶镰刀菌、麦根腐平脐蠕孢菌和织球壳枯萎菌,病情指数分别为72.67、62.67、58.67、52.67和46.00。表明引起呼和浩特市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有6种,其中变红镰刀菌为优势致病种,且不同病原菌对苜蓿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根腐病 病原 分离鉴定 致病性 镰刀 麦根腐平脐蠕孢菌 织球壳枯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