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化地区老岭群花山组与珍珠门组平行不整合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乔国华 王福山 +1 位作者 路孝平 苑凤华 《吉林地质》 2004年第3期6-8,共3页
通化地区珍珠门组并非老岭群的顶部层位,其上确实存在花山(大栗子)组、临江组,并且与珍珠门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这一发现,为重新厘定集安岩群、老岭群的地层层序以及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直接的地质依据,也为老岭群的古地理再造以及地... 通化地区珍珠门组并非老岭群的顶部层位,其上确实存在花山(大栗子)组、临江组,并且与珍珠门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这一发现,为重新厘定集安岩群、老岭群的地层层序以及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直接的地质依据,也为老岭群的古地理再造以及地质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同时也为在这一地区寻找古岩溶型矿产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组 珍珠门组 平行不整合 地层层序
下载PDF
广西泥盆纪至早石炭世地层的平行不整合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镇梁 《南方国土资源》 2005年第11期24-29,共6页
广西泥盆纪至早石炭世地层内各阶之间,除“柳江运动”形成的石炭系与泥盆系的平行不整合外,过去一直认为是连续沉积整合接触的。文章以大量资料,从宏观特征、地层(生物带)的缺失,结合地层层序、沉积环境(相)的变化,首次论证了诸多平行... 广西泥盆纪至早石炭世地层内各阶之间,除“柳江运动”形成的石炭系与泥盆系的平行不整合外,过去一直认为是连续沉积整合接触的。文章以大量资料,从宏观特征、地层(生物带)的缺失,结合地层层序、沉积环境(相)的变化,首次论证了诸多平行不整合的存在,并给予了命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平行不整合 泥盆纪到早石炭世 广西
下载PDF
隆林德峨地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平行不整合及其意义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余树青 张喜 +2 位作者 陆干强 周辉 李兴鹏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7-284,共8页
右江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存在着“F-F”事件以及“柳江运动”形成的石炭系与泥盆系的平行不整合界线。通过对隆林县德峨地区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平行不整合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区域宏观特征、地层(生物带)的缺失,结合地层层序、沉积环... 右江盆地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存在着“F-F”事件以及“柳江运动”形成的石炭系与泥盆系的平行不整合界线。通过对隆林县德峨地区上泥盆统与下石炭统平行不整合进行系统的研究,从区域宏观特征、地层(生物带)的缺失,结合地层层序、沉积环境(相)的变化等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区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台地相存在短暂的暴露剥蚀,并缺失了5个牙形刺化石带;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由于强烈拉张所形成的一条北西向拉张并伴随强烈左行走滑断裂,将北东盆抬升形成台地相以白云质灰岩、砂屑灰岩为主的局限半局限台地沉积,并形成沉积间断不整合面;南西盆则为深水盆地沉积的硅质岩、扁豆状灰岩,形成“北台南盆”的古地理局面;其与古特提斯海演化、右江盆地的伸展作用为主的构造格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泥盆世—早石炭世 平行不整合界线 伸展作用 右江盆地
下载PDF
鄂西地区三叠纪嘉陵江组二段与三段局部平行不整合识别及沉积古地理研究
4
作者 李朋 张翔阳 +2 位作者 祝安安 周向辉 毛启曦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5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研究区位于上扬子地块的中北缘,南秦岭造山带的南侧,西侧为米仓山断裂带与大巴山弧形断裂带,是北东向构造区与近东西向构造区的叠合位置,在构造分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构造运动在本区具有敏感的响应。前人在对本区的研究中认为晚二叠世... 研究区位于上扬子地块的中北缘,南秦岭造山带的南侧,西侧为米仓山断裂带与大巴山弧形断裂带,是北东向构造区与近东西向构造区的叠合位置,在构造分区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构造运动在本区具有敏感的响应。前人在对本区的研究中认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地层中均为整合接触。但在本次调查过程中,通过沉积地层、构造资料的研究对比分析,识别出了嘉陵江组二段与三段(T1-2j2/T1-2j3)之间的局部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代表区域内又一次差异升降运动。同时将印支运动在本区活动的时限由中晚三叠世向前推至早–中三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组 平行不整合 差异升降
下载PDF
藏南定日上白垩统平行不整合界线及其浮游有孔虫时代约束 被引量:4
5
作者 吴聪 史宇坤 胡修棉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1-402,共22页
西藏南部定日地区上白垩统旧堡组与遮普惹山坡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本文详细研究了定日地区各拉木、申克扎两条剖面中旧堡组与遮普惹山坡组地层的岩石和古生物学特征,系统描述了其中产出的浮游有孔虫13属34种。对浮游有孔虫的研究表... 西藏南部定日地区上白垩统旧堡组与遮普惹山坡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本文详细研究了定日地区各拉木、申克扎两条剖面中旧堡组与遮普惹山坡组地层的岩石和古生物学特征,系统描述了其中产出的浮游有孔虫13属34种。对浮游有孔虫的研究表明:各拉木剖面旧堡组属康尼亚克-三冬期沉积,上覆遮普惹山坡组沉积开始于坎潘晚期,推断其间的平行不整合界线处缺失了坎潘期约11Ma的沉积;申克扎剖面旧堡组仅出露三冬期的地层,遮普惹山坡组时代最早可能为坎潘中期,其间的平行不整合界线处至少缺失了坎潘早期的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 上白垩统 平行不整合 西藏定日
原文传递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形成时代:不整合面的证据 被引量:83
6
作者 胡召齐 朱光 +1 位作者 刘国生 张必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42,共11页
确定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的形成时代是了解上扬子地区这一重要板内变形带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详细的野外工作显示,该构造带中、上三叠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说明其没有发生过印支期褶皱。区内上三叠统与下侏罗统,... 确定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的形成时代是了解上扬子地区这一重要板内变形带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详细的野外工作显示,该构造带中、上三叠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说明其没有发生过印支期褶皱。区内上三叠统与下侏罗统,中、下侏罗统和中、上侏罗统之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又指示其褶皱变形发生在晚侏罗世之后。区内白垩纪盆地边缘下白垩统与下伏地层呈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较平缓的上白垩统地层也覆盖在下伏较陡立的不同时代地层之上,从而指示该构造带形成于早白垩世之前。综合分析后限定川东—湘鄂西北部的"侏罗山式"褶皱带的褶皱变形发生在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初期间,而不是过去认为的印支期或早燕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构造带 “侏罗山式”褶皱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褶皱时代
下载PDF
四川盆地桐湾期不整合面的侵蚀成因地质新证据 被引量:3
7
作者 邓宾 李泽奇 +8 位作者 张航 鲁鹏达 田腾振 孙玮 姜华 吴娟 张旋 张洁伟 刘树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4,共12页
四川盆地震旦纪桐湾期不整合面具有多幕演化和复杂成因机制等争议,目前主要存在2种端元模式:大陆构造变形成因与全球海平面升降侵蚀成因。为了进一步明确扬子陆块新元古代桐湾期不整合面的成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为下一步油气的勘探... 四川盆地震旦纪桐湾期不整合面具有多幕演化和复杂成因机制等争议,目前主要存在2种端元模式:大陆构造变形成因与全球海平面升降侵蚀成因。为了进一步明确扬子陆块新元古代桐湾期不整合面的成因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为下一步油气的勘探指明方向,基于野外露头和薄片观察、地震资料和地球化学等研究,综合揭示了四川盆地桐湾期不整合面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桐湾期不整合面以扬子陆块台地相区灯影组二段/灯影组三段间、灯影组四段/下寒武统底界间2幕平行不整合面为典型特征,具有平行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的结构特征;②桐湾期不整合面附近碳氧同位素呈现明显负漂移特征,灯影组四段顶部δ^(13)C值减小到-2‰以下、δ^(18)O值减小至-10‰~-12‰以下,但灯影组二段/灯影组三段间同位素负漂移相对较弱;③桐湾期平行不整合面可能为全球新元古代末期Vingerbreek冰期和Baikonur冰期事件海平面下降成因相关的侵蚀型不整合面。结论认为,桐湾期不整合面发育类型及其分布范围不仅控制着灯影组不整合面储层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含油气系统油气运移特征,而且新元古代末桐湾期构造运动期次与性质、不整合发育特征对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桐湾期 灯影组 超覆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 全球海平面升降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基于PFC3D的岩体中不整合面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王来贵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837-2843,共7页
为了对地下岩土体进行精确建模,考虑到岩层之间的不整合面对模拟的影响,提出使用基于颗粒流理论的PFC3D模拟岩体中不同岩层接触情况的方法,包括: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的接触情况。模型构造步骤包括:定义岩体坐标系,确定接触面... 为了对地下岩土体进行精确建模,考虑到岩层之间的不整合面对模拟的影响,提出使用基于颗粒流理论的PFC3D模拟岩体中不同岩层接触情况的方法,包括: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的接触情况。模型构造步骤包括:定义岩体坐标系,确定接触面走向的关键坐标点,使用MATLAB拟合这些走向曲线并得到曲线参数,使用下落法构造岩层,使用FISH根据走向曲线参数形成接触面。构建后的模型满足上述要求,证明了与实际岩体力学性能是接近的。该方法可为考虑岩层接触面的建模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体模拟 接触面 下落法 PFC3D 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
下载PDF
辽宁新元古代各阶段升降界面的再认识
9
作者 田德欣 卢崇海 +5 位作者 曹煜昊 徐耸 李彪 刘帅 卢思桥 张晓丽 《华北地质》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研究目的】辽宁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东北缘,传统观点认为华北板块自吕梁-四堡运动之后直至古生代末期,一直处于构造稳定期,没有受到明显的构造运动影响。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地区新元古代时期构造运动相对较为频繁。前人根据大连地区... 【研究目的】辽宁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东北缘,传统观点认为华北板块自吕梁-四堡运动之后直至古生代末期,一直处于构造稳定期,没有受到明显的构造运动影响。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辽宁地区新元古代时期构造运动相对较为频繁。前人根据大连地区1/25万区调(2001)确认的风化夷平面,将辽宁新元古代时期的构造运动统称为晋宁运动,并划分为四个次一级构造运动,分别为万福升降运动(相当芹峪升降运动)、驼山升降运动、茶叶沟升降运动和大连升降运动,其中驼山升降运动和茶叶沟升降运动的划分定义存在不准确性,其命名有待商榷,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研究方法】本文以辽宁地区的新元古代地层为研究对象,以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同位素测年资料对辽宁省新元古代升降运动进行了重新划分与定义。【研究结果】通过区域对比研究划分出晋宁运动和大连运动两个旋回和七个次一级的升降运动,并将其对应于三次冰期、两次间冰期以及冰期前和冰期后。七个次一级的降运动分别命名为芹峪升降、殷屯升降、大孤山升降、太子河升降、复州升降、南关岭升降和大连升降。殷屯升降、大孤山升降、太子河升降、复州升降和南关岭升降等五个次一级构造运动,本次统称之为晋宁运动,代表新元代早期的构造运动;新元古代中晚期(约890~541 Ma),辽宁地区缺失原兴民村组之上地层,代表新一期构造运动抬升的产物,本次将该期运动称之为大连运动,与西北的柯坪运动和南方的澄江运动基本相当。芹峪升降界面标志着四堡运动的结束和晋宁运动的开始;青白口系周家崴子组和王家坦子组之间的沉积间断称为南关岭升降,南关岭升降界面标志着晋宁运动的结束和大连运动的开始;大连升降界面(约541 Ma)的确认,标志着新元古代大连运动的结束和早古生代兴凯运动的开始。【结论】辽宁地区新元古代早期构造运动较为频繁,存在三次冰碛作用和多处平行不整合界面,可划分为晋宁运动和大连运动两个旋回以及七个次一级的升降运动,为区域地层研究对比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新元古代 升降运动 冰期 间冰期 平行不整合界面
下载PDF
扬子东南缘北东段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秀其 周涛发 侯明金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9-697,共9页
对于扬子东南缘北东段上、下古生界(加里东期)接触关系,已有研究成果存在较大分歧。文章深入研究了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分布特征及其上、下层位构造变形特征,结果发现区内泥盆系或石炭系与下伏地层之间主要呈微角度不整合至角度不整合接... 对于扬子东南缘北东段上、下古生界(加里东期)接触关系,已有研究成果存在较大分歧。文章深入研究了加里东期构造不整合分布特征及其上、下层位构造变形特征,结果发现区内泥盆系或石炭系与下伏地层之间主要呈微角度不整合至角度不整合接触,表明研究区发育加里东期褶皱;在野外调查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上述接触关系构造模型,以进一步揭示和论证区内平行不整合接触实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从而对区域构造格架的重建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 构造模型 加里东运动 扬子东南缘北东段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区域抬升运动对岩溶储层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谷志东 李宗银 +5 位作者 袁苗 黄平辉 梁东星 张黎 乔琳 李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7-45,共9页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形成上、下亚段2套区域性展布的风化壳岩溶储层,对其形成控制因素有待于深化研究。为此,基于野外露头剖面、钻井与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3期区域抬...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形成上、下亚段2套区域性展布的风化壳岩溶储层,对其形成控制因素有待于深化研究。为此,基于野外露头剖面、钻井与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3期区域抬升运动对岩溶储层发育的建设作用。结果表明:1区域抬升运动分别发生于灯影组沉积早期末、震旦—寒武纪以及早寒武世早期;23期抬升运动均不同程度波及整个上扬子地台,致使抬升期上、下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3受地壳不均衡隆升作用的影响,各期抬升运动在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均有所差异,但总体表现为第一期北缘强于南缘,第二期西缘强于东缘,第三期东南缘强于西北缘的特征;43期抬升运动使灯影组上、下亚段各自形成一套为"碎屑岩层"所分隔的大面积展布的风化壳岩溶优质储层,为四川盆地灯影组大气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 区域抬升运动 平行不整合 碎屑岩层 风化壳岩溶储集层 响应特征
下载PDF
海南岛泥盆—石炭系界线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胡宁 张仁杰 冯少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3-319,T003,共8页
通过对新建立的海南岛上泥盆统昌江组及其下石炭统南好组多重地层的综合研究 ,并以首次发现的南好组底部的河流相砾岩和砂砾岩为标志 ,指出海南岛在泥盆纪末期曾发生大规模海退事件 ,这恰好与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事件完... 通过对新建立的海南岛上泥盆统昌江组及其下石炭统南好组多重地层的综合研究 ,并以首次发现的南好组底部的河流相砾岩和砂砾岩为标志 ,指出海南岛在泥盆纪末期曾发生大规模海退事件 ,这恰好与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海平面下降事件完全一致。不仅确认了昌江组与南好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而且两者以I型层序界面相隔分别构成 2个三级层序 ,因而认为海南岛泥盆—石炭纪年代地层界线已与层序界面重合为一个共同的分界面———平行不整合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地层研究 泥盆-石炭系界线 海南岛 昌江组 平行不整合 南好组
下载PDF
广西岑溪地区泥盆系志留系地质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陆济璞 康云骥 《广西地质》 1999年第1期9-14,共6页
广西岑溪地区志留系为半深、深海笔石相—滨浅海腕足相的碎屑岩地层序列,属地槽型沉积产物;泥盆系为滨岸碎屑岩相—台地碳酸盐岩相—槽盆硅质岩相的地层序列,富含鱼、腕足等多门类化石,具地台型沉积特征。泥盆系与志留系之间为平行... 广西岑溪地区志留系为半深、深海笔石相—滨浅海腕足相的碎屑岩地层序列,属地槽型沉积产物;泥盆系为滨岸碎屑岩相—台地碳酸盐岩相—槽盆硅质岩相的地层序列,富含鱼、腕足等多门类化石,具地台型沉积特征。泥盆系与志留系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表明广西运动在本区表现为整体抬升遭受剥蚀而非强烈的造山运动,其集中暴发时间在早泥盆世早期,前奏可追溯到中志留世。由于这一运动,结束了本区早古生代地槽的发展历史,此后进入准地台发展阶段,导致钦州地槽博白—玉林拗陷未能延至本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系 志留系 平行不整合 广西 地质特征 地层
下载PDF
板内造陆变形及其后期转化的油气地质意义
14
作者 周雁 文可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7-70,共4页
板内造陆变形以平行不整合为标志。它是一个容易失稳的界面,后期构造变动中常常转化成拆离面。中浅构造层次形成脆性拆离断层(拆离带);中深构造层次则形成韧性剪切断层(韧性剪切带)。板内造陆变形及其后期演化改善了储集岩性能,影响了... 板内造陆变形以平行不整合为标志。它是一个容易失稳的界面,后期构造变动中常常转化成拆离面。中浅构造层次形成脆性拆离断层(拆离带);中深构造层次则形成韧性剪切断层(韧性剪切带)。板内造陆变形及其后期演化改善了储集岩性能,影响了油气运移和聚集。后期转化还可以使油气重新运移,也可以形成新的油气圈闭,同时深刻影响油气演化,有利于再次生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内造陆变形 平行不整合 顺层拆离 油气地质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开江古隆起形成演化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梁东星 胡素云 +3 位作者 谷志东 袁苗 石书缘 郝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5-41,共7页
开江古隆起是四川盆地内的三大古隆起之一,也是川东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前人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印支期古隆起的形态,未系统阐述古隆起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为此,基于区域地质、野外露头与钻井等综合资料,分析... 开江古隆起是四川盆地内的三大古隆起之一,也是川东地区天然气勘探的重要领域,前人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印支期古隆起的形态,未系统阐述古隆起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为此,基于区域地质、野外露头与钻井等综合资料,分析了不同构造期该古隆起的平面展布特征,探讨了古隆起形成演化对烃源岩发育、储层发育以及天然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该古隆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以下4个时期:①云南运动期,古隆起初具雏形,形成开江、梁平2个隆起高点,呈南北向展布;②东吴运动期,古隆起继承发育,隆起范围扩大并呈北西西向展布;③印支运动期,古隆起最终定型,隆起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呈北东向展布;④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古隆起发生解体形成现今构造面貌。结论认为:开江古隆起是因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基底差异区域抬升、强烈拉张作用与板块俯冲远端效应的综合作用而形成,其形成演化对该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展布和石炭系岩溶储层发育以及石炭系—三叠系天然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开江古隆起 形成演化 平行不整合 云南运动 东吴运动 印支运动 气藏形成
下载PDF
西秦岭南亚带三叠纪地层研究新进展
16
作者 沈松平 《四川地质学报》 1993年第1期66-68,共3页
长期以来,对西秦岭南亚带三叠系的认识众说纷纭。作者通过1∶5万区调联测及最新资料研究认为,本区三叠系上、中、下三统俱全,现就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及其地质意义等加以阐述。
关键词 西秦岭 地层研究 岩石地层 马热松多组 扎里山组 光盖山组 生物地层 牙形石 复理石 平行不整合
下载PDF
滇西施甸地区晚泛非运动的地层学和岩石学响应 被引量:30
17
作者 黄勇 郝家栩 +3 位作者 白龙 邓贵标 张国祥 黄文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6-313,共8页
保山地块的寒武系露头少,研究范围有限。长期以来,地学界对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的接触关系存在较大争议,有人认为是整合接触,有人认为是假整合接触,囿于过去的工作精度,目前尚无定论。近年来,在保山施甸地区开展1∶5万区调工作时发现,区... 保山地块的寒武系露头少,研究范围有限。长期以来,地学界对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的接触关系存在较大争议,有人认为是整合接触,有人认为是假整合接触,囿于过去的工作精度,目前尚无定论。近年来,在保山施甸地区开展1∶5万区调工作时发现,区内普遍缺失早奥陶世沉积,仅在施甸半坡一带有中奥陶统,在大寨一带,中上奥陶统蒲缥组直接平行不整合在上寒武统保山组之上,结合晚寒武世—早奥陶世业已存在的岩浆活动,认为这是晚泛非运动的远程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缺失 平行不整合 晚泛非运动 滇西施甸地区
下载PDF
四川省威远地区燕山早期的构造反转及威远背斜雏形的形成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炳高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4-48,共5页
根据侏罗纪自流井期、龙井期、沙溪庙早期的沉积演化、同沉积构造特征的对比,及各地层间界面特征分析,作者认为该区自流井期末曾发生构造反转,形成威远隆起,该隆起代表了威远背斜雏形,龙井期末的构造运动使隆起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构造反转 威远隆起 平行不整合 燕山早期 四川
下载PDF
赵家庄组的建立及太行一五台山区滹沱群与长城系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杜汝霖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23-29,共7页
赵家庄组是笔者研究太行山中南段长城系时提出并建议命名的一个新的地层单位。该层在河北赞皇县赵家庄地区出露最好;距区域代表性的郭万井剖面仅十七公里,为蓟县剖面所没有。建组的主要依据是:①剖面连续,层序完整。岩性以紫红色页(泥)... 赵家庄组是笔者研究太行山中南段长城系时提出并建议命名的一个新的地层单位。该层在河北赞皇县赵家庄地区出露最好;距区域代表性的郭万井剖面仅十七公里,为蓟县剖面所没有。建组的主要依据是:①剖面连续,层序完整。岩性以紫红色页(泥)岩夹白云岩为主,属半咸化泻湖或海湾相沉积;②上、下限清楚。与上覆常州沟组或串岭沟组大都成明显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下伏滹沱群成明显角度不整合按触;③分布广泛,层位稳定。在太行山五台山,中条山地区均有出露,沉积于古地形低凹处,并始终位于长城系底部:④富含多层以Gruneria——Xiaλingella组合为主的迭层石。该组(段)的建立为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最好证据。综上所述,笔名认为:太行——五台山区长城系与滹沱群,不论从地层层序,岩性,接触关系,迭层石组合,构造特征,变质程度,含矿性以及同位素年令等方面,均说明二者纯属上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系 滹沱群 迭层石 赵家庄 区域地层对比 平行不整合 常州沟组 地层层序 白云岩 五台
下载PDF
辽南上先寒武系地质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洪作民 《国土资源》 1989年第1期87-94,共8页
自1986年至1988年开展辽南上先寒武系地质研究以来,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现总结如下。1 在复州区发现金县群,及其岩石地层单位组、段的划分辽宁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和专题研究工作所确立的辽南上先寒武系层序是正确的。恢复使用张焕翘(1977... 自1986年至1988年开展辽南上先寒武系地质研究以来,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现总结如下。1 在复州区发现金县群,及其岩石地层单位组、段的划分辽宁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和专题研究工作所确立的辽南上先寒武系层序是正确的。恢复使用张焕翘(1977)的葛屯组、大林子组,对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长岭子组、甘井子组、十三里台组、兴民村组,葛屯组、大林子组进行了分段,从而提高了辽南上先寒武系研究程度,同时也利于区域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林子组 南芬组 辽南 平行不整合 十三里台组 钓鱼台组 岩石地层单位 甘井子组 藻灰岩 白云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