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简易的平行板流动腔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黔宁 应大君 +1 位作者 戴光明 郑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12,共6页
为了解切应力对培养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我们建立了一种简易的平行板流动腔系统,通过本系统可以产生0∽48dyn/cm2的稳定层流切应力,应用本系统观察了切应力对内皮细胞形态、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及球状肌动蛋白(G-actin)的影响,结... 为了解切应力对培养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我们建立了一种简易的平行板流动腔系统,通过本系统可以产生0∽48dyn/cm2的稳定层流切应力,应用本系统观察了切应力对内皮细胞形态、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及球状肌动蛋白(G-actin)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2h作用时间内,12、24、48dyn/cm2切应力作用下,可见细胞中央顺细胞长轴排列的应力纤维(F-actin)逐渐演变为顺血流方向排列,F-actin的含量逐渐增多,G-actin含量逐渐减少,而细胞形态无显著改变。表明这种简易平行板流动腔系统培养的内皮细胞受到的切应力作用是确实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切应力 纤维状肌动蛋白 平行板流动腔系统
下载PDF
平行板流动腔法评价生物素化脂质微泡制备效果 被引量:9
2
作者 吴爵非 查道刚 +6 位作者 杨莉 宾建平 王月刚 刘伊丽 李军华 劳翼 陈少敏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8年第5期289-291,共3页
目的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并应用平行板流动腔检测流体切应力对生物素化脂质微泡与链亲和素结合稳定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超声分子成像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声振法制备出表面携有生物素分子的脂质微泡,与普通脂质微泡对照,应用平行... 目的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并应用平行板流动腔检测流体切应力对生物素化脂质微泡与链亲和素结合稳定性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超声分子成像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声振法制备出表面携有生物素分子的脂质微泡,与普通脂质微泡对照,应用平行板流动腔模型,设置不同流体剪切应力,观察与链亲和素靶向结合的生物素化微泡的黏附效果。结果在不同浓度链亲和素包被的平行板流动腔中均见生物素化微泡结合;随着链亲和素包被浓度的提高,靶向结合的生物素化脂质微泡抗流体剪切应力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应用平行板流动腔模型能成功检测生物素化微泡的靶向黏附效果,该模型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靶向微泡制备成功后靶向黏附能力的体外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 平行板流动腔 剪切应力 超声分子成像
下载PDF
在生理血流条件下靶向超声微泡对P-选择素的靶向黏附效能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爵非 杨莉 +3 位作者 宾建平 查道刚 陈少敏 刘伊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1-984,共4页
目的平行板流动腔评价在生理血流条件下携抗小鼠P-选择素单抗靶向超声微泡(MBp)的靶向黏附效能。方法采用"亲和素-生物素"桥接法构建MBp;在3种浓度(10、100和1000ng/ml)小鼠P-选择素Fc段(PSFc)包被的平行板流动腔和固定剪切应力... 目的平行板流动腔评价在生理血流条件下携抗小鼠P-选择素单抗靶向超声微泡(MBp)的靶向黏附效能。方法采用"亲和素-生物素"桥接法构建MBp;在3种浓度(10、100和1000ng/ml)小鼠P-选择素Fc段(PSFc)包被的平行板流动腔和固定剪切应力下,以及最大包被浓度和不同剪切应力(0.2-1.7dyn/cm^2)下分别检测MBp的每分钟结合数量(结合率),以抗小鼠P-选择素单抗封闭组和空白组为对照。在3种包被浓度下检测MBp达半数解离的剪切应力。所有分组样本数均为3。结果两对照组均未见有明显的MBp结合。实验组MBp结合率随包被浓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然而与剪切应力呈现双向性(P〈0.05)。MBp达半数解离的剪切应力随包被浓度的增加而增大(P〈0.05)。结论MBp在生理条件下可与PSFc特异有效地结合,体外对靶向超声微泡的靶向黏附效能评价将有助于判定超声分子成像的效果和靶向微泡的在体应用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超声微泡 平行板流动腔 P-选择素 靶向黏附
下载PDF
体外评价携Sialyl Lewis^x和抗ICAM-1单抗双配体超声微泡的靶向黏附性能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美瑜 肖云彬 +6 位作者 宾建国 吴爵非 杨莉 胡广全 刘莹 黄瑞珠 宾建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构建携Sialyl Lewisx和抗ICAM-1单抗双配体和同型对照单配体靶向超声微泡,体外对比评价其靶向黏附性能。方法采用"亲和素-生物素"桥接法构建携Sialyl Lewisx与抗ICAM-1单抗双配体(MB-D)、携Sialyl Lewisx(MB-S)和携抗ICA... 目的构建携Sialyl Lewisx和抗ICAM-1单抗双配体和同型对照单配体靶向超声微泡,体外对比评价其靶向黏附性能。方法采用"亲和素-生物素"桥接法构建携Sialyl Lewisx与抗ICAM-1单抗双配体(MB-D)、携Sialyl Lewisx(MB-S)和携抗ICAM-1单抗(MB-I)三种靶向超声微泡,以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其配体结合率,并利用平行板流动腔分别在0.5、2.0和4.0dyn/cm2三种剪切应力下的不同时间点观察微泡的结合及解离情况。结果 MB-D、MB-S和MB-I的配体结合率均达85%以上,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三种剪切应力下,MB-D和MB-S集中于前3~5min高效结合,在5min后两者的结合率均呈平台状态,而MB-I全程结合率(1~6min)均呈低水平状态;MB-D的平均结合率和全程结合数目均明显高于MB-S和MB-I(P<0.05),而半数解离剪切应力则按MB-I、MB-D和MB-S顺序依次递减(P<0.05)。结论相同条件下,MB-S表现为早期快速、不稳定的黏附,MB-I为缓慢、牢固的结合,而MB-D呈早期高效、相对牢固的结合。MB-D有可能用于高流速的动脉超声分子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 造影剂 平行板流动腔 SIALYL Lewis^x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抗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红梅 韩小华 +2 位作者 杨莉 纪丽景 李素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探讨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单抗的靶向脂质微泡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物理特性、生物活性、靶向黏附稳定性进行体外测定。方法采用声振仪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MB-B),再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构建携KDR单抗的靶向微泡(MB-BAB... 目的探讨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单抗的靶向脂质微泡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物理特性、生物活性、靶向黏附稳定性进行体外测定。方法采用声振仪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MB-B),再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构建携KDR单抗的靶向微泡(MB-BAB-KDR)。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B-B、单纯单抗微泡(MB-B-KDR)、MB-BAB-KDR与荧光二抗孵育后荧光强度。利用平行板流动腔技术体外模拟生理血流剪切力条件,评价靶向微泡的黏附效能。结果制备的靶向微泡MB-BAB-KDR呈圆球形,粒度分布均匀。与荧光二抗孵育后,MB-BAB-KDR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Ⅱ级),而MB-B-KDR显示微弱的绿色荧光(Ⅰ级)、MB-B无荧光(0级)。体外黏附实验显示,MB-BAB-KDR结合数目随着小鼠KDR Fc包被浓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相同浓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MB-BAB-KDR结合数目增加。结论成功构建生物素-亲和素桥连的靶向脂质体微泡MB-BABKDR,体外黏附实验显示MB-BAB-KDR具有黏附稳定性,且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超声造影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平行板流动腔 子宫内膜容受性 黏附
下载PDF
携Sialyl Lewis^X与携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超声微泡粘附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军华 吴爵非 +5 位作者 杨莉 刘俭 谢佳佳 纪丽景 燕翼 宾建平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对比评价携sialylLewis。与携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超声微泡粘附特性。方法采用“亲和素-生物素”桥接法构建携Sialyl Lewis、(MB-S)、携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超声微泡(MB-P)及携同型抗体微泡(MB-C)。MB-S、MB-P及MB-C以相同流速... 目的对比评价携sialylLewis。与携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超声微泡粘附特性。方法采用“亲和素-生物素”桥接法构建携Sialyl Lewis、(MB-S)、携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超声微泡(MB-P)及携同型抗体微泡(MB-C)。MB-S、MB-P及MB-C以相同流速通过相应小鼠P-选择素Fc段包被培养皿时,利用平行板流动腔在不同时间点测定相应的MB-S、MB-P及MB-C(对照组)的结合数目、滚动数目以及解离时达到半数解离的剪切应力。结果MB-S结合数量前3min快速增加,其后随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而MB-P结合数量与时间呈正相关(P〈0.05),且MB-S结合数目是MB-P的2~4倍;对照组MB-C未见明显结合(P〈0.05)。MB-S滚动数目大于MB-P(P〈0.05);MB-S半数解离时剪切力小于MB-P(P〈0.05)。结论靶向超声微泡MB-S表现为早期、快速、不稳定的结合及滚动,MB-P表现为缓慢牢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靶向 平行板流动腔 P-选择素单克隆抗体 SIALYL Lewis^X
下载PDF
靶向超声造影微泡的制备及体外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新亚 吴爵非 杨莉 《今日药学》 CAS 2009年第9期37-38,14,共3页
目的制备一种靶向超声造影微泡,并进行体外靶向黏附效能评价。方法以磷脂为球壁材料,全氟丙烷为被包裹气体,采用高速剪切工艺制备氟碳脂质微泡,再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构建携带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氟碳脂质微泡,并应用P-选择素Fc段... 目的制备一种靶向超声造影微泡,并进行体外靶向黏附效能评价。方法以磷脂为球壁材料,全氟丙烷为被包裹气体,采用高速剪切工艺制备氟碳脂质微泡,再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构建携带抗P-选择素单抗靶向氟碳脂质微泡,并应用P-选择素Fc段包被的平行板流动腔评价其体外靶向黏附效能。结果制备的靶向微泡呈圆整球形,粒度分布均匀,体外靶向黏附作用明显。结论本试验工艺可成功制备靶向氟碳脂质超声造影微泡,平行板流动腔法有助于评价靶向微泡的靶向黏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靶向造影微泡 制备 平行板流动腔
下载PDF
携Sialyl Lewis^x和抗ICAM-1单抗双配体微泡靶向黏附行为方式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美瑜 杨莉 +4 位作者 吴爵非 肖云彬 宾建国 刘莹 宾建平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 体外对比评价携Sialyl Lewisx和抗ICAM-1单抗双配体和同型对照单配体微泡的靶向黏附行为方式.方法 构建携Sialyl Lewisx与抗ICAM-1单抗双配体(MB-D)、携Sialyl Lewisx(MB-S)和抗ICAM-1单抗(MB-I)三种靶向微泡,利用平行板流... 目的 体外对比评价携Sialyl Lewisx和抗ICAM-1单抗双配体和同型对照单配体微泡的靶向黏附行为方式.方法 构建携Sialyl Lewisx与抗ICAM-1单抗双配体(MB-D)、携Sialyl Lewisx(MB-S)和抗ICAM-1单抗(MB-I)三种靶向微泡,利用平行板流动腔和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分别在0.6、2.0和4.0 dyn/cm2三种剪切应力下分析每种微泡流动过程的速度变化,测定滚动和牢固结合的微泡数目,并检测三种靶向微泡的半数解离应力.结果 0.6 dyn/cm2时单个视野内微泡的滚动数目,MB-D和MB-S明显高于MB-I(P<0.05),而在2.0和4.0 dyn/cm2时MB-S分别约是MB-D和MB-I的1.47~1.70倍和4.52~10.65倍(P<0.05).三种剪切应力下微泡的全程(6 min)结合数目MB-D分别为MB-S和MB-I的1.40~1.44倍和2.18~3.78倍(P<0.05).MB-S、MB-D和MB-I的半数解离应力依次递增.结论 三种微泡具有不同的靶向黏附行为方式,MB-I表现为低效滚动后的牢固结合,MB-S呈高效滚动后的不稳定黏附,而MB-D能够实现高效滚动后相对牢固的结合,其靶向黏附效能明显高于同型对照微泡,有望在体内动脉系统高剪切应力状态下实现分子影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气泡 基因打靶 平行板流动腔 黏附行为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