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3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肌肉激活的斜方肌平衡训练对偏瘫肩痛患者上肢运功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1
作者 董明 余静 +2 位作者 陆彦青 李琎 林立军 《中医康复》 2025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斜方肌平衡训练对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 3年11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两组患... 目的:本研究探讨斜方肌平衡训练对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 3年11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康复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用药及神经发育学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肩胛带的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斜方肌平衡训练(侧卧位肩外旋、侧卧位外旋、俯卧位水平外展、俯卧位水平后伸),两组患者训练均30min/次,1次/d,5次/周,连续训练6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Fugl-Meyc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VAS视觉模拟评分,以及上肢静息运动阈值(rMT)、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检测。结果:观察组9例及对照组7例患者因提前出院中途退出被剔除,最终观察组63例,对照组65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MT和CM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rMT和CMCT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肩胛带的稳定性训练基础上,斜方肌平衡训练能更好的改善偏瘫后肩痛患者的疼痛、运动功能及神经电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后肩痛 斜方肌平衡训练 疼痛 运功功能 静息运动阈值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下载PDF
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
作者 陈海 杨斌 +3 位作者 孟文彬 曹良东 夏冰 马丹丹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65-170,共6页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73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及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治疗,且在运...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73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及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等康复治疗,且在运动疗法后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揿针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16周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Berg平衡量表(BBS)、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GMFM-88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存在时间效应(P<0.05);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P<0.05);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对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治疗第8周、第12周和第16周,观察组GMFM-8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的前一时间点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BS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存在时间效应(P<0.05);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P<0.05);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对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治疗第8周、第12周和第16周,观察组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的前一时间点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存在时间效应(P<0.05);观察组评分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存在分组效应(P<0.05);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对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治疗第12周和第16周,观察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的前一时间点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揿针疗法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进一步促进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提高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揿针疗法 核心稳定性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中医传统运动在现代康复平衡功能训练中的应用特点与研究进展
3
作者 曹震宇 张洋 赵丰润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2期24-29,共6页
平衡功能训练指以改善和提高人体平衡功能为目的的康复运动疗法,涵盖了对呼吸、本体感觉、姿势控制、前庭系统和神经肌肉协调的锻炼,主要针对由神经系统、前庭器官或肌肉骨骼问题引起的平衡障碍。训练通常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不仅包... 平衡功能训练指以改善和提高人体平衡功能为目的的康复运动疗法,涵盖了对呼吸、本体感觉、姿势控制、前庭系统和神经肌肉协调的锻炼,主要针对由神经系统、前庭器官或肌肉骨骼问题引起的平衡障碍。训练通常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不仅包括提升肌力和柔韧性,还涉及核心肌群的激活和认知心理因素的考量。中医传统运动中很多动作包含平衡功能训练的内容,且与现代医学的平衡功能训练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本文通过回顾平衡功能的特征因素和维持机制,进一步研究中医传统运动应用于平衡功能训练的特点及进展,探讨其在现代康复治疗中的潜力和优势,为传统运动在临床康复训练中的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统运动 平衡功能 康复训练 应用特点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脑机接口训练对中风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及ADL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程子翠 陈娜 姬长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09-0115,共7页
研究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及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 8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上脑机接口康复训练治疗。两组... 研究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及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方法 8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上脑机接口康复训练治疗。两组患者均按脑病科对脑卒中进行二级预防的常规措施进行处理(例如使用降压、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调节血脂等药物,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水平)等治疗和常规康复锻炼;治疗组加用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对照组、治疗组均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早期良肢位的摆放、体位变动、关节活动度保持锻炼,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等的运用,日常生活再学习锻炼、针灸等常规康复训练和诊治。治疗组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脑机接口训练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测试中国香港版评价其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 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其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每项评估均由三位治疗师分别单独进行,取三个评定结果的平均值,三人对患者训练情况均不知情。结果 肩关节活动度、上肢FuglMeyer评分(U-FMA)、和日常生活的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上肢运动功能等指标均有改善,治疗8周时与治疗4周时比较各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各指标的提高程度,治疗组各指标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论 脑机接口康复锻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肩关节活动度和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THUE-HK比U-FMA、MSS评定耗时更少、简便易行、易于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BCI(脑机接口) 运动功能 功能重塑 adl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肌力与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及ADL的关系 被引量:47
5
作者 瓮长水 毕胜 +5 位作者 田哲 于增志 徐军 霍春暖 高丽萍 王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1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肌力与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等临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 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 ,用Motricity指数评测患侧下肢肌力 ;用Fugl Meyer法评测下肢运动功能 ;用Berg平衡量表测...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下肢肌力与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等临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 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 ,用Motricity指数评测患侧下肢肌力 ;用Fugl Meyer法评测下肢运动功能 ;用Berg平衡量表测定平衡功能 ;测定 10m最大步行速度 ;用独立功能量表 (FIM )测量ADL能力。对偏瘫下肢肌力与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和ADL能力临床变量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临床变量最重要的下肢肌力因素。结果患者偏瘫侧下肢肌力与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和ADL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 5 92 -0 811,P <0 0 0 1) ;偏瘫侧踝屈曲肌力、膝伸展肌力和髋屈曲肌力分别是运动功能 (R2 =0 3 77,P <0 0 0 1)、平衡 (R2 =0 3 2 1,P <0 0 0 1)、步行速度 (R2 =0 173 ,P <0 0 0 1)、ADL(R2= 0 42 ,P <0 0 0 1)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下肢肌力明显影响着患者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和ADL能力的恢复 ,合理地评价和改善偏瘫侧肌力 ,对优化康复治疗程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下肢 肌力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下载PDF
凝视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攀 王本国 +4 位作者 李威 郑杰 秦艳霞 李创国 孟庆天 《中国康复》 2024年第5期264-268,共5页
目的:观察凝视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凝视稳定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 目的:观察凝视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凝视稳定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动态步态指数(DGI)评定动态平衡功能,Balance-B平衡评定与训练系统评定静态平衡功能和跌倒风险,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中下肢部分(FMA-LE)评定下肢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步行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BBS、DGI、FMA-LE、FAC和MBI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P<0.01,0.05);2组患者X轴和Y轴重心偏移、X轴和Y轴重心移动平均速度、重心移动总轨迹长和跌倒风险系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均更低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凝视稳定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风险,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和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稳定训练 前庭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八段锦运动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平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茜 汪春霞 刘懿欣 《全科护理》 2024年第6期1164-1169,共6页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八段锦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 目的:探讨八段锦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八段锦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自完成文献检索与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SMD=0.46,95%CI(0.18,0.74),P=0.01]、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MD=4.14,95%CI(2.67,5.60),P<0.01]、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总分[MD=8.73,95%CI(5.42,12.03),P<0.01]、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的上肢评分[MD=4.57,95%CI(3.36,5.78),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的下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3,95%CI(-0.27,0.53),P=0.53]。结论:八段锦能有效提高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平衡及运动功能,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尚未明确,未来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脑卒中 日常生活能力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小霞 王晓燕 +1 位作者 吴婷婷 钱晓玲 《甘肃医药》 2024年第9期801-803,807,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虚拟现实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诊断分型标准的45~75岁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按住院时间顺序编号,单号纳入干预组,双... 目的:研究基于虚拟现实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诊断分型标准的45~75岁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按住院时间顺序编号,单号纳入干预组,双号纳入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神经电刺激疗法,干预组在神经电刺激疗法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3种Kinect游戏和3种IDEX游戏),共4周。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脑卒中患者采用改良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脑卒中患者的FMA、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效果优于传统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脑卒中 肢体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下载PDF
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钦龙 耿猛 李爱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 探讨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73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剩余35例(1例脱落)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剩余35例(2例脱... 目的 探讨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73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剩余35例(1例脱落)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剩余35例(2例脱落)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芍桂温经通络汤,同时联合解痉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6周的总有效率。使用伯格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assessment, BBA)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使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ugl meyer assessment, FMA)评估患侧的上下肢的肢体运动功能。使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 CSI)评估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同时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和10米步行测试(10-meter walk test, 10 mWT),比较患者的行走能力。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6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BA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下肢的FMA评分比治疗前高(P<0.05),且治疗组上下肢的FMA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CSI各项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CSI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10 mWT高于治疗前(P<0.05),TUGT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10 mWT高于对照组(P<0.05),TUG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芍桂温经通络汤联合解痉法针刺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减轻患肢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桂温经通络汤 解痉法针刺 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痉挛程度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小脑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毛佳宁 张皓 崔利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0期574-578,604,共6页
目的:探讨小脑间歇性θ爆发刺激(i TBS)结合常规物理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试... 目的:探讨小脑间歇性θ爆发刺激(i TBS)结合常规物理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康复治疗前给予小脑iTBS,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评估运动及平衡功能,包括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并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测量3对小脑脚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治疗前,2组的BBS、FMA及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BBS、FMA及mBI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小脑脚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病灶侧的小脑脚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病灶侧小脑上脚试验组FA值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内,非病灶侧小脑上脚的FA值治疗后比治疗前增大(P<0.05)。对照组内,病灶侧与非病灶侧3对小脑脚的FA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小脑脚的ADC在组间与组内、病灶侧与非病灶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脑iTBS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iTBS通过小脑进行皮质重组、提高神经传导能力及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小脑 经颅磁刺激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间歇性θ爆发刺激 弥散张量成像
下载PDF
八段锦摇头摆尾式联合PNF运动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肖伯恒 马丽虹 张振国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1期1261-1266,共6页
目的:观察八段锦摇头摆尾式联合PNF颈部运动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八段锦摇... 目的:观察八段锦摇头摆尾式联合PNF颈部运动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八段锦摇头摆尾式及PNF颈部运动模式,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躯干损伤量表(TI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定。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PASS评分、TIS评分、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TIS评分分项中静态坐位平衡及动态坐位平衡观察组与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调分项观察组与对照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摇头摆尾式与PNF颈部运动模式相结合,可有效提升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及平衡功能,较常规治疗展现出更佳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摇头摆尾式 PNF颈部运动模式 脑卒中 姿势控制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头部留针配合运动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验案
12
作者 潘婕 高婷 +2 位作者 陈晓莉 寇丽杰 杨洁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7期86-89,共4页
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相对较高,发病后有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运动功能障碍表现尤为突出。因本体感觉功能减退、偏瘫侧躯干及肢体肌力减弱、肢体控制协调及错误等导致的平衡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 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相对较高,发病后有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运动功能障碍表现尤为突出。因本体感觉功能减退、偏瘫侧躯干及肢体肌力减弱、肢体控制协调及错误等导致的平衡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行走及日常生活。在脑卒中各种并发症的治疗中,针灸及运动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头针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结合运动治疗则效果更佳。该文介绍头部留针配合运动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验案1则,指出在焦氏头针的基础上选取穴位,保留头针的同时进行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激发经气,还可以促进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风 平衡功能障碍 头针 头部留针 运动
下载PDF
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13
作者 肖伯恒 丁江涛 +2 位作者 仵宵 杨钰琳 马丽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1期33-3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前庭康复训练的临床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纳入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下肢功能... 目的系统评价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前庭康复训练的临床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纳入前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及下肢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4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FMA-L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患侧步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及下肢功能,未来可进行更多高质量文献以验证前庭康复训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康复训练 脑卒中 平衡 下肢运动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结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及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景艳 牛艳国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探究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结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及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剔除脱落的5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47)采用常规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 目的探究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结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及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剔除脱落的5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47)采用常规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观察组(n=48)则采用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和萧氏双C护理模式,护理时间为3个月。护理后评估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Fugly-Meyer量表(Fugly-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uality of life-30,QOL-30)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BBS、FMA、BI和QOL-30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结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提高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该种康复训练结合舒适护理的模式是一种优质的联合护理方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肢抗阻迈步 萧氏双C护理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平衡能力
下载PDF
平衡运动训练联合认知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认知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雷婷 薛琳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9期68-71,76,共5页
目的探索平衡运动训练联合认知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认知功能、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8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 目的探索平衡运动训练联合认知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认知功能、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8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进行平衡运动训练,观察组进行平衡运动训练联合认知刺激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步行功能(包括左右步幅差、步频、步速)、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式Fugl-Meyer下肢功能判定表(FMA-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包括定向力、抽象、注意力、语言、命名、延迟回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下肢肌力分级。结果观察组左右步幅差少于对照组,步频、步速、定向力、延迟回忆、语言、抽象、命名、注意力、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及总分以及下肢肌力分级Ⅴ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的BBS评分、FMA-L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平衡运动训练联合认知刺激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下肢、步行功能,提高下肢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运动训练 认知刺激 脑卒中 偏瘫 平衡能力 认知功能 下肢功能
下载PDF
镜像疗法联合四肢联动疗法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李良武 胡晓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期86-88,92,共4页
目的探究镜像疗法联合四肢联动疗法(Nustep-T4)运动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 目的探究镜像疗法联合四肢联动疗法(Nustep-T4)运动训练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7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采取镜像疗法,观察组采取镜像疗法联合Nustep-T4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下肢肌张力分级、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LE)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评分、膝关节屈膝及伸膝肌峰力矩.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MA-LE评分(23.13±3.93)分、BBS评分(56.59±8.34)分、FAC评分(2.33±0.4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9.87±3.62)分、(45.79±8.04)分、(1.92±0.35)分,10 mMWS(57.41±9.37)m/min快于对照组的(48.93±8.35)m/min,膝关节屈膝肌峰力矩(31.02±4.02)N·m、膝关节伸膝肌峰力矩(38.72±4.23)N·m均大于对照组的(24.38±3.55)N·m、(31.96±4.18)N·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联合Nustep-T4运动训练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作用较显著,不仅能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与平衡功能,还能促进其步态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镜像疗法 Nustep-T4运动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下载PDF
悬吊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薛海红 马茜茜 +1 位作者 徐丽云 时红敏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1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悬吊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5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 目的探讨悬吊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5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采用悬吊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及平衡功能、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分(3.20±0.52)分、躯干损伤量表评分(15.30±3.17)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43.18±4.19)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评分(86.24±2.2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35±0.54)分、(11.45±3.12)分、(36.92±3.96)分、(67.33±2.0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核心肌群训练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及平衡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悬吊核心肌群训练 认知行为干预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声波全身振动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马晓丹 谢运娟 +3 位作者 黄鹏 沈鲁希 范萌 宋梅思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3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经声波全身振动技术治疗对运动能力、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1月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经声波全身振动技术治疗对运动能力、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1月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锻炼与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声波全身振动治疗,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BBS、FMA及M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经声波全身振动技术治疗,有利于平衡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自理能力,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全身振动 脑卒中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平衡运动功能训练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王丽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5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平衡运动功能训练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9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6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 目的:探讨平衡运动功能训练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9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6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平衡运动功能训练。对比两组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普镀钉板测验(PPT)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PT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平衡运动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运动和平衡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平衡运动功能训练 运动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张铃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1期111-115,共5页
目的:分析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5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 目的:分析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15例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对照组57例,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肩部窜痛、肩部伴有沉重感及畏风恶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的前屈、内旋、外旋及外展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中肩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疼痛及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痛穴平衡针法配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对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且能减轻症状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寒湿痹阻 肩痛穴平衡针法 运动留针法 肩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