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崔向红 胡大维 +4 位作者 唐迪 田伟 邓璐 王冬 李月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第5期509-512,共4页
目的观察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平衡功能,提高踝关节及下肢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踝关节扭伤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入组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 目的观察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平衡功能,提高踝关节及下肢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踝关节扭伤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入组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FAI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还同时加上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两组患者分别在开始治疗前(W0)、治疗4周(W4)后、治疗8周(W8)后分别进行相关评估。治疗前先采用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问卷调查(CAIT)进行筛查,采用简易星状平衡测试(SEBT)评估平衡功能,功能恢复情况应用踝关节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在W0、W4两组各项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W8后,实验组CAIT评分(24.65±2.06)分、SEBT前方评分(66.09±4.10)分、SEBT后外评分(84.50±4.81)分、SEBT后内评分(71.55±4.78)分、AOFAS评分(85.1±4.6)分,对照组CAIT评分(22.89±1.43)分、SEBT前方评分(70.30±2.30)分、SEBT后外评分(76.40±3.68)分、SEBT后内评分(65.46±3.22)分、AOFAS评分(70.2±4.3)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应用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能够有效改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平衡功能障碍,改善踝关节运动功能,提高下肢整体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功能障碍 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
下载PDF
分析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给予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肌力恢复的影响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赵亮 郭珩 +1 位作者 赵晓晖 郭仲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4期35-36,共2页
目的分析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开展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和肌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于术后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则改为术后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 目的分析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开展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和肌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于术后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则改为术后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康复训练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30%,对照组83.7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肌力恢复优良率为100.00%,对照组86.4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于术后开展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其膝关节功能和肌力的良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动静平衡康复训练 肌力 关节功能
下载PDF
针灸联合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肌肉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志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9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肌肉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肌肉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动静平衡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持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MAS、FMA、BI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MAS中肘关节评分(1.39±0.03)分、腕关节评分(1.62±0.05)分、膝关节评分(1.05±0.01)分、踝关节评分(1.26±0.1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53±0.17)分、(2.38±0.13)分、(1.93±0.18)分、(1.98±0.31)分,FMA中上肢功能评分(51.14±2.26)分、下肢功能评分(30.13±2.12)分、BI评分(69.83±4.5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8.29±2.11)分、(28.06±2.05)分、(65.36±4.3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可减轻中风后偏瘫患者肌肉痉挛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针灸 动静平衡康复训练 肢体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害怕跌倒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月 唐迪 +5 位作者 田伟 胡大维 邓璐 王冬 王唯依 崔向红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害怕跌倒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平衡功能,降低害怕跌倒,提高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大连康复疗养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观察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害怕跌倒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平衡功能,降低害怕跌倒,提高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大连康复疗养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自行研制的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治疗。于治疗前(M0)、治疗1个月(M1),治疗3个月(M3)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中文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及起立-行走测试(TUGT)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M0、M1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3,实验组BBS评分(39.48±2.35)分、MFES评分(87.47±11.67)分、TUGT计时(21.06±1.80)s较对照组BBS评分(38.09±1.13)分、MFES评分(80.76±10.45)分、TUGT计时(22.82±2.10)s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降低害怕跌倒,提高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 害怕跌倒 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
下载PDF
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崔向红 唐迪 +4 位作者 田伟 胡大维 邓璐 王冬 李月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观察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平衡功能,促进下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 目的观察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平衡功能,促进下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自行研制的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治疗。于治疗前(M0)、治疗1个月(M1),治疗3个月(M3)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M0、M1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M3),实验组BBS评分(39.43±2.46)分、下肢FMA评分(31.62±2.96)分、MBI评分(76.10±5.92)分,对照组BBS评分(38.10±1.18)分、下肢FMA评分(28.62±3.61)分、MBI评分(72.67±4.91)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平衡功能,强化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
下载PDF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4期178-180,共3页
目的研究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88例帕金森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住院后均给予基础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 目的研究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88例帕金森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住院后均给予基础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10 m步行时间、6 min步行距离、起立-行走评分。结果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55.18±10.85)、(60.33±10.42)、(67.11±10.18)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5.07±9.98)、(61.35±8.77)、(70.25±8.95)分;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55.02±10.84)、(70.19±11.28)、(82.24±10.29)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5.13±9.88)、(72.35±8.72)、(89.64±8.84)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10 m步行时间(9.88±2.04)s短于对照组的(13.12±1.96)s,6 min步行距离(218.64±36.70)m长于对照组的(291.55±40.15)m,起立-行走评分(0.73±0.19)分低于对照组的(1.12±0.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给予平衡功能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行走、平衡能力,进而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 行走能力 平衡能力
下载PDF
振动疗法结合平衡促进康复训练护理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刘春磊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7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振动疗法结合平衡促进康复训练护理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施行常规... 目的:探讨振动疗法结合平衡促进康复训练护理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4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施行振动疗法结合平衡促进康复训练护理,比较2组关节平衡功能、膝关节角度重现、膝关节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在静眼和闭眼下的压力中心X/Y轴、覆盖90%椭圆区域面积、LFS指数均更低(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30°、40°50°膝关节角度重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30°40°、50°膝关节角度重建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以上角度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LKS、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LKS、IKDC评分均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6.47%,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疗法结合平衡促进康复训练护理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促进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从而改善膝关节动态稳定性,提高膝关节功能,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疗法 平衡促进康复训练护理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损伤
下载PDF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曾沛金 黎高林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12期2034-2035,共2页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平衡康复训... 目的:探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平衡康复训练,实验组采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通过采用sheikh躯干控制积分量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的评定方法,对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四周后,比较2组sheikh躯干控制积分量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的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但头针结合平衡康复训练疗效最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针 平衡康复训练 康复评定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娟 李琳 李晓慧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1588-1592,共5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4例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的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4例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相同的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连续治疗6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2周、4周、6周后采用徒手肌检查法(manual muscle test,MMT)评估两组患者的肌力变化情况,下肢肌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下肢肌力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4周、6周后,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or lower extremity,FMA-LE)、Brunel平衡量表(Brunel balance assessment,BBA)及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MA-LE、BBA及MBI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对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下肢功能障碍 醒脑开窍针刺法 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 针灸疗法
下载PDF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不同类型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鲁海 白玮婧 +5 位作者 马会靖 张苗 高士宜 刘浩敏 张春红 武连仲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不同类型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7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配合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58例,采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不同类型共济失调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7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配合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58例,采用单纯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方案。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对不同类型共济失调下肢临床症状、患者平衡功能评分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小脑型、脑干型、基底节型,显效率分别为72.2%、83.3%、61.1%,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4.4%、94.4%,对照组分别为21.1%、35.0%、58.8%,94.7%、85.0%、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示,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小脑型、脑干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Frenkel平衡训练可以有效改善中风后下肢共济失调临床症状,尤其对于小脑型和脑干型共济失调,疗效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共济失调 脑梗死 针刺 Frenkel平衡康复训练 BERG平衡量表
下载PDF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对早中期帕金森患者跌倒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娟娟 旷咏梅 叶小聪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20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对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予常规治疗、护理及预防跌倒安全宣教,试验组患者在此基...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对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予常规治疗、护理及预防跌倒安全宣教,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出院患者住院期间、出院3个月及6个月后跌倒发生率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住院期间的跌倒发生率、Barthel指数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6个月试验组的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中期帕金森患者实施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可显著减少患者跌倒,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 帕金森病 跌倒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应用步行和平衡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8期8-9,共2页
脑卒中会对患者造成脑功能损坏,致残率、致死率较高,超过半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感知、运动、日常生活方面的功能障碍。这其中以患者平衡功能受损最为典型,平衡功能与人们的行走、运动、生活功能都息息相关,故临床... 脑卒中会对患者造成脑功能损坏,致残率、致死率较高,超过半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感知、运动、日常生活方面的功能障碍。这其中以患者平衡功能受损最为典型,平衡功能与人们的行走、运动、生活功能都息息相关,故临床中会针对患者的平衡功能开展康复训练,改善平衡功能受损。步行训练与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是目前常用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手段。训练方式并不唯一。以下本文就对目前现有的步行和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的操作路径以及所取得的预期效果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 步行训练 效果
下载PDF
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孟凡萍 刘增雪 +1 位作者 陆静珏 黄春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97例患者,互动式头针组采用头针同时+平衡功能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采用头针后+平衡功能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97例患者,互动式头针组采用头针同时+平衡功能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采用头针后+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分析治疗前后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互动式头针组、传统头针组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改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幅度优于传统头针组(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较头针后平衡功能训练更有利于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头针 脑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 Berg平衡评分
下载PDF
Frenkel训练法改善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章春园 邵国富 +1 位作者 包仕尧 温仲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5期3488-3489,共2页
目的:观察Frenkel训练法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40例小脑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Frenkel训练法康复训练+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训练前后对患者协调能力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评... 目的:观察Frenkel训练法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40例小脑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Frenkel训练法康复训练+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训练前后对患者协调能力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运用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评定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3.26±5.12,11.57±6.11,45.26±10.32和10.54±4.26,6.73±4.23,80.31±11.46,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则分别为3.78±4.56,11.65±5.62,43.15±10.28和7.47±5.12,9.15±3.26,62.89±11.23,两组相比患者的四肢和躯干协调运动能力都有提高,ADL水平也有提高,但治疗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Frenkel训练法对改善患者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有效,并能提高ADL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性共济失调 Frenkel训练 平衡康复训练 疗效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luster needling at scalp acupoint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balance function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培义 胡非非 CHEN Zheng-qiu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12年第4期23-26,31,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calp acupuncture at close acupoint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balance function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P). Methods Sixty children with CP were r...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calp acupuncture at close acupoints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balance functions of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CP). Methods Sixty children with C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group SA+RT) and a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group RT)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balance training were applied in group RT, and scalp acupuncture at close acupoints in the parietal region and sub-occipital region was added beside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group SA+RT. Balance functions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Berg rating scale, and abilities of daily living were estimated by using rating scale fo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both Berg scores for balance and ADL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all P0.05), and the improvement in group SA+RT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in group RT ( both P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scalp acupuncture at close acupoints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superior to simpl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improving balance functions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palsy scalp acupuncture at close acupoint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balance fun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