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社会学实验室的平郊村:一个北平郊区村庄居民在解决相似和共同问题中的社会协作过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承信 熊诗维(译) 岳永逸(译) 《民间文化论坛》 CSSCI 2023年第3期26-43,共18页
为了给燕大师生提供新的田野点,并对中国农村社区开展社会学调查以收集中国村庄的基本资料用以后期的比较研究,燕大社会学系于1939年将平郊村建成为“社会学实验室”,把社会学课堂开设到了田野现场。基于互惠原则,前往调研的燕大师生与... 为了给燕大师生提供新的田野点,并对中国农村社区开展社会学调查以收集中国村庄的基本资料用以后期的比较研究,燕大社会学系于1939年将平郊村建成为“社会学实验室”,把社会学课堂开设到了田野现场。基于互惠原则,前往调研的燕大师生与平郊村村民始终维系着良好的田野关系。为展现一个村庄居民在解决共同问题时的协作方式与合作进程,燕大师生对平郊村的家庭、经济生产、社会秩序、宗教信仰、社会发展变迁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在婚姻、经济交换、政治组织和城市化进程等诸多力量的影响下,平郊村村民的协作范围逐渐超越传统的家庭和村镇,但传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仍然有着强大的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实验室 平郊村 社会协作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下载PDF
精神与物质:民国时期乡村家庭研究的另类路径——杨堃及其学生的平郊村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杭苏红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72-79,共8页
考察民国时期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学术史脉络,杨堃指导其学生进行的平郊村调查较少被人提及,因而这里选取《四大门》《平郊村的住宅设备与家庭生活》《一个村庄之死亡礼俗》三篇学士论文试探讨之。这一系列研究从民间生活的日常性考察入手... 考察民国时期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学术史脉络,杨堃指导其学生进行的平郊村调查较少被人提及,因而这里选取《四大门》《平郊村的住宅设备与家庭生活》《一个村庄之死亡礼俗》三篇学士论文试探讨之。这一系列研究从民间生活的日常性考察入手,虽然不全是针对乡村家庭问题展开的调查,却从整体上对乡村家庭的精神与物质层面进行了讨论。在某种意义上,这批研究开创了民国时期有别于乡村家庭经济调查、华南家族宗族研究的另外一种研究路径。这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华北乡村家庭的了解,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家庭社会学研究视角。因为“家”不仅关涉到家内成员间的诸关系,还关涉到其他的精神与物质层面:诸如家在个体心中的“精神性”形态,即信仰与宗教形态;作为“物”的家屋及其文化意涵;与家有关的诸种仪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杨堃 平郊村 家神 家屋
下载PDF
重访平郊村——20世纪40年代华北城郊日常生活的社会学呈现与历史学细读 被引量:6
3
作者 安劭凡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157,M0006,M0007,共21页
城市郊区作为城市与乡村的独特中间地带,在华北社会史研究中长期缺乏必要的关注。在重新发掘一批20世纪40年代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所做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北平郊区的日常生活与历史细节得以被最大限度地丰富和再现。总体而言,20世... 城市郊区作为城市与乡村的独特中间地带,在华北社会史研究中长期缺乏必要的关注。在重新发掘一批20世纪40年代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所做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北平郊区的日常生活与历史细节得以被最大限度地丰富和再现。总体而言,20世纪40年代的京郊日常生活有着鲜明的都市化乡村特点,包括生产与生计更依赖城郊集镇与城市间的贸易网络;传统民间信仰与现代教育并存;城郊社会流动性较强,且缺乏稳定的,有控制力的自治组织。对民国时期社会学调查资料的历史学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当时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具象化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 日常生活 平郊村 燕京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