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扰动下沉积物-水界面pH值的二维、高分辨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姚磊 韩超 丁士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6-162,共7页
采用平面光电极技术研究了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扰动对湖泊沉积物-水界面二维pH值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丝蚓扰动能将沉积物-水界面处pH值的变化梯度由2.5 mm内降低1.6个pH值单位减缓至约1 cm内降低0.6个pH值单位,... 采用平面光电极技术研究了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扰动对湖泊沉积物-水界面二维pH值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丝蚓扰动能将沉积物-水界面处pH值的变化梯度由2.5 mm内降低1.6个pH值单位减缓至约1 cm内降低0.6个pH值单位,并在界面处形成约1 cm深的pH值缓冲区域.水丝蚓的造穴活动也会对沉积物的二维pH值分布产生影响,洞穴内的pH值高于洞穴周边沉积物约0.6个pH值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分布 PH值 平面光电极 生物扰动 霍甫水丝蚓
下载PDF
钝化土壤根际pH值和O_(2)精细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任静华 范健 +5 位作者 孙宇 廖启林 许伟伟 刘玲 韩超 顾雪元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82-1790,共9页
采用自主构建的平面光极技术(PO),以凹凸棒石黏土钝化土壤-根系微界面为研究对象,精细刻画土壤-根系微界面pH值和O_(2)的同步变化特征.研究结果首次直观和定量证实,不同钝化土壤剖面pH值和O_(2)在毫米尺度呈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并具有显著... 采用自主构建的平面光极技术(PO),以凹凸棒石黏土钝化土壤-根系微界面为研究对象,精细刻画土壤-根系微界面pH值和O_(2)的同步变化特征.研究结果首次直观和定量证实,不同钝化土壤剖面pH值和O_(2)在毫米尺度呈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并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添加凹凸棒石黏土使土壤pH值升高但对O_(2)微环境影响不显著,钝化土壤-根系2~5mm范围内pH值降低0.31~0.87个单位,而O_(2)含量增加至58.56~82.01μmol/L,靠近根基部位为根系分泌有机酸和O_(2)的热点区域,与CK相比,中、高Cd污染钝化土壤-根系微界面酸化和释氧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钝化Cd的再活化和水稻根系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光电极 CD 土壤 水稻 微界面
下载PDF
纳米气泡改性矿物颗粒的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增氧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余萍萍 王敬富 +3 位作者 陈敬安 张耀 陈权 卢耀庭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1,共7页
季节性缺氧导致夏季沉积物内源磷强烈释放,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深水湖泊(水库)面临的重要挑战.有效增加夏季缺氧期深水沉积物-水界面的含氧量,是减少内源磷释放的关键.现有的深水增氧技术由于缺乏对沉积物-水界面增氧的针对... 季节性缺氧导致夏季沉积物内源磷强烈释放,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深水湖泊(水库)面临的重要挑战.有效增加夏季缺氧期深水沉积物-水界面的含氧量,是减少内源磷释放的关键.现有的深水增氧技术由于缺乏对沉积物-水界面增氧的针对性,因此治理效果有限.近年来,纳米气泡已被证实具有的稳定性好、氧传质速率高和环境风险低等优点,为新型深水增氧技术研发提供了巨大潜力.本文以天然矿物材料白云母、绢云母、硅藻土和沸石为基底,负载纳米气泡,研发纳米气泡改性矿物颗粒技术,开展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增氧模拟实验研究,运用平面光电极技术评估其界面增氧效果.结果表明,纳米气泡改性矿物颗粒对沉积物-水界面具有比较明显的增氧效果.其中,改性白云母、绢云母和沸石的界面持续增氧时间可达7天以上,增氧后的界面最大溶解氧(DO)浓度达4.40 mg/L,而改性硅藻土不具有增氧能力.其次,矿物粒度对改性颗粒的增氧效果有一定影响:粒度越细,界面的最大增氧浓度越高,且持续增氧时间越长.纳米气泡改性矿物颗粒技术有望成为夏季缺氧期深水沉积物-水界面精准增氧和内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气泡 天然矿物 沉积物-水界面增氧 平面光电极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