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面微电极阵列MED64系统的开放使用与维护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华 魏华 +2 位作者 许晴 薛奋勤 薛冰 《医学教育管理》 2017年第A01期148-150,155,共4页
该文以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实验与测试中心MED64系统的开放使用与维护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基本结构和一般使用流程,重点论述了其开放使用的特点和对管理者的要求,以及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对该设备开放共享模式进行总结和探索,以期... 该文以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实验与测试中心MED64系统的开放使用与维护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原理、基本结构和一般使用流程,重点论述了其开放使用的特点和对管理者的要求,以及日常维护的注意事项。对该设备开放共享模式进行总结和探索,以期更好的为教学科研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微电极阵列 开放使用 维护
下载PDF
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实验教学实践与探索
2
作者 李华 许晴 +2 位作者 薛奋勤 刘丽娜 魏华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810-814,共5页
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实验教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技能的同时,开拓思维,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科研能力。学生通过对大型仪器基本操作的学习与实践,从而掌握实验技术,为从事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介绍了课程内容,分享教学经验并... 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实验教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技能的同时,开拓思维,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科研能力。学生通过对大型仪器基本操作的学习与实践,从而掌握实验技术,为从事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介绍了课程内容,分享教学经验并针对实验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探讨性地提出改进设想,为进一步开展电生理实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 电生理实验 教学改进 实验教学 大型仪器基本操作
下载PDF
基于微电极陈列的嗅觉神经芯片及其测试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峰 郑茜茜 +4 位作者 沈小妹 李一乔 凌树才 郑筱祥 叶学松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研究基于Multi-Electrode Array(MEA)构建嗅觉神经芯片及其测试系统的方法,并验证系统获取神经电生理和其他电生理信号的有效性。方法首先通过自行研制的72通道神经电信号调理电路和同步采集系统获取MEA芯片上大鼠全心离体心电信号... 目的研究基于Multi-Electrode Array(MEA)构建嗅觉神经芯片及其测试系统的方法,并验证系统获取神经电生理和其他电生理信号的有效性。方法首先通过自行研制的72通道神经电信号调理电路和同步采集系统获取MEA芯片上大鼠全心离体心电信号和海马神经网络自发放电生理信号;然后通过此采集系统获取平面MEA芯片上培养新生大鼠嗅球神经细胞而制作成嗅球神经网络细胞芯片的电生理信号,并通过光镜观察嗅球网络生长形态。结果基于MEA传感与检测系统有效地获取了不同培养阶段嗅球神经网络形态所对应的电生理信号,能够用来分析神经网络电生理信号的复杂性和时间编码。结论本文构建的检测平台能够广泛用于神经电生理和神经生物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微电极阵列 嗅觉神经芯片 神经网络 神经信号采集
下载PDF
导电岛微电极系统中纳米线介电组装行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海涛 司糈昊 +2 位作者 张景然 刘潇锋 杨强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8-1154,共7页
为了获得导电岛微电极系统中纳米线的介电组装特性,基于平面微电极对和导电岛微电极系统,进行了两种系统中纳米线操控的对比实验。分别建立了平面微电极对和导电岛微电极系统的纳米线介电组装模型,探究了两种模型下的纳米线从初始位置... 为了获得导电岛微电极系统中纳米线的介电组装特性,基于平面微电极对和导电岛微电极系统,进行了两种系统中纳米线操控的对比实验。分别建立了平面微电极对和导电岛微电极系统的纳米线介电组装模型,探究了两种模型下的纳米线从初始位置到最终桥接上微间隙过程中的运动轨迹;分析了导电岛微电极系统中纳米线所受的介电泳力、交流电热流以及两者合作用的电动力学行为。导电岛微电极系统对纳米线有着较强的介电俘获作用,导电岛的加入能够让纳米线更好地俘获到微间隙;同时纳米线的介电组装会受到频率的影响,当频率达到翻转频率,在微间隙上方产生的微流体漩涡能够把远场区域纳米线输送到组装区,使得纳米线受到正介电泳力的作用而被组装至微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微电极对 导电岛微电极系统 介电泳 交流电热流 纳米线
下载PDF
5-HT2C受体亚型参与易化大鼠内嗅区-海马通路的突触传递: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燕 金建慧 +3 位作者 王燕 王蕊蕊 李震 陈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9-268,共10页
本实验旨在运用64通道(8 × 8)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MED-64系统)探讨5-HT2C受体在调节内嗅区-海马突触传递和突触联系中的作用。将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脑片置于MED-64系统的电极平皿中,持续灌流通入95% O2和5% CO2混合气的人工脑... 本实验旨在运用64通道(8 × 8)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MED-64系统)探讨5-HT2C受体在调节内嗅区-海马突触传递和突触联系中的作用。将急性分离的大鼠海马脑片置于MED-64系统的电极平皿中,持续灌流通入95% O2和5% CO2混合气的人工脑脊液,孵育2 h后进行多电极阵列同步记录。选一个电极进行电刺激(刺激强度30~199 μA,正负双波脉冲,单波宽0.1 ms,频率0.1 Hz),其余63个电极作为记录电极。最佳有效刺激部位恰好位于前穿质通路(perforant path, PP)上,电刺激结果可以分别在海马CA1区和齿状回(dentate gyrus, DG)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场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我们以往研究结果已显示内嗅区-CA1和内嗅区-DG直接突触联系是由谷氨酸非NMDA受体所介导的兴奋通路。在稳定地诱导出网络fEPSP后,分别给予5-HT2C受体激动剂DOI和选择性拮抗剂SB242084,观察与计算fEPSP的反应幅值与斜率变化。同时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计算出64个点的电流源(current source)与电流井(current sink),并将其转换为二维电流源密度(two-dimensional current source density, 2D-CSD)分布图。结果显示,结合fEPSP波的极相与2D-CSD成像,可见电刺激PP纤维在CA1区(腔隙分子层、锥体细胞层)和上部DG的分子层均发生突触兴奋引起的去极化,fEPSP为负向波,在空间上形成2D-CSD成像的电流井(蓝色区域)。同时,可在DG的颗粒细胞层和门部检测出正向波,形成2D-CSD成像的电流源(黄色区域),这反映了颗粒细胞在树突部位发生去极化后很快沿门向CA3传播电信号。在此基础上,给予5-HT2C受体激动剂DOI后,海马内有效突触联系(>基线20%的fEPSP)的空间网络范围显著扩大,突触传递效能显著增强。而相对应的是,给予5-HT2C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SB242084,则海马内有效突触联系空间网络范围显著缩小,突触反应强度减弱。以上结果提示,内源性5-HT作用于5-HT2C受体可易化内嗅区-海马突触传递效能,扩大有效突触联系,引起突触反应的兴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TH2C受体 内嗅区-海马通路 突触传递 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 大鼠
原文传递
MED64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记录小鼠海马脑片自发放电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华 刘丽娜 +3 位作者 魏华 许晴 薛奋勤 薛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19期33-35,共3页
目的:验证MED64系统记录小鼠海马脑片自发放电方法可行性,以及观察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应用于抑郁,帕金森,癫痫等研究的优势。方法:通过MED64系统对正常以及由低镁高钾加4-AP诱导的小鼠海马脑片进行记录,运用Mobius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 目的:验证MED64系统记录小鼠海马脑片自发放电方法可行性,以及观察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应用于抑郁,帕金森,癫痫等研究的优势。方法:通过MED64系统对正常以及由低镁高钾加4-AP诱导的小鼠海马脑片进行记录,运用Mobius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正常ACSF灌注记录到成年小鼠海马脑片神经元自发放电改用4-AP+低镁高钾ACSF灌注8min左右后小鼠海马脑片呈现癫痫样放电。换回正常ACSF洗脱30min后脑片放电恢复正常,癫痫样放电逐渐消失。结论:MED64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可以记录小鼠海马脑片神经元自发放电,运用该技术成功建立了小鼠海马脑片癫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64平面微电极阵列 海马脑片 自发放电
下载PDF
老年小鼠海马离体脑片长时程增强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华 朱改只 +5 位作者 周珊 徐雅琪 崔秀玉 周岩 王仁喜 粟文婷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1-54,60,共5页
老年小鼠离体电生理技术的一个难点是保证实验动物脑片神经元的活性。该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优化,摸索出能制备高质量活性的老年小鼠急性脑片的实验体系。在搭配无创的64通道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记... 老年小鼠离体电生理技术的一个难点是保证实验动物脑片神经元的活性。该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优化,摸索出能制备高质量活性的老年小鼠急性脑片的实验体系。在搭配无创的64通道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记录老年小鼠离体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的方法和平台,为老年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实验工具。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制备的急性脑片也适用于膜片钳记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 老年小鼠急性脑片 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系统 长时程增强
下载PDF
AMPA受体参与的出生后大鼠海马发育早期的电生理学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雪怡 张皑峰 +5 位作者 赵文 高钰丹 段红梅 郝鹏 杨朝阳 李晓光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6-114,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参与的出生后大鼠海马发育早期的电生理学特点。选择出生后0.5月龄、1月龄、2月龄和3月龄Wistar大鼠共计48只(每组各12只)。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及MED64平面微电极阵列技... 本研究旨在探讨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参与的出生后大鼠海马发育早期的电生理学特点。选择出生后0.5月龄、1月龄、2月龄和3月龄Wistar大鼠共计48只(每组各12只)。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及MED64平面微电极阵列技术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被动膜特性及AMPA受体参与的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t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和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iel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fEPSP)。结果显示,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在出生后0.5~3月龄期间,在被动膜特性方面表现为:膜电容与静息膜电位无显著性变化;膜输入电阻与时间常数均显著下降。在主动膜特性方面,呈现出阶段性变化:0.5~1月龄期间,s EPSC的反应表现为:振幅显著升高,频率明显增大,上升时间及下降时间显著增加;1~3月龄期间,sEPSC的反应特性与0.5~1月龄期间相反。此外,0.5~3月龄期间,海马CA1区诱发出的f EPSP范围明显扩大,而幅值显著减小;各月龄海马CA1区诱发出的fEPSP幅值均可被AMP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6-氰基-7-硝基喹喔啉-2,3-二酮(CNQX)明显降低。以上结果提示,在出生后大鼠海马发育早期过程中,AMPA受体作为调节突触传递和突触联系的主要兴奋性受体,可以促进海马的发育及功能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A受体 出生后发育早期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MED64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