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排柱腔列对平面P波和SH波的隔离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平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83,共6页
运用复变函数的保角映射方法和波函数展开法,利用P波和SH波耦合散射的特性,根据土体在柱腔壁处完全自由(即径向应力和切向应力为零)的边界条件,得到了多排柱腔列构成的非连续屏障对平面P波和SH波隔离的二维平面问题的理论解,通过绘制屏... 运用复变函数的保角映射方法和波函数展开法,利用P波和SH波耦合散射的特性,根据土体在柱腔壁处完全自由(即径向应力和切向应力为零)的边界条件,得到了多排柱腔列构成的非连续屏障对平面P波和SH波隔离的二维平面问题的理论解,通过绘制屏障后归一化位移(同一点处由入射和散射波产生的总位移与入射波单独产生的位移之比)的等值线图,分析了多排柱腔对平面P波和SH波的隔离效果,并与单排刚性桩作了对比,结果表明:(1)P波和SH波的隔离效果都随着柱腔排数的增多而明显提高;(2)在半径、间距和屏障整体宽度相同的条件下,要超过单排刚性桩屏障的隔离效果,对于P波,需两排柱腔,而对于SH波,则需三排柱腔。这为多排柱腔屏障的隔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柱腔列 非连续屏障 平面p波和sh波 隔离效果 隔振设计
原文传递
刚性空心管桩屏障对P波和SH波的隔离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平 夏唐代 吴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0-217,共8页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和Graf加法定理,根据桩-土界面处总应力和扭矩平衡的边界条件,得到单排非连续刚性空心管桩屏障对入射平面P波和SH波散射系数的理论解。引入无量纲位移和透射系数等概念,绘制了不同壁厚的刚性空心管桩屏障后的无量纲位...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和Graf加法定理,根据桩-土界面处总应力和扭矩平衡的边界条件,得到单排非连续刚性空心管桩屏障对入射平面P波和SH波散射系数的理论解。引入无量纲位移和透射系数等概念,绘制了不同壁厚的刚性空心管桩屏障后的无量纲位移等值线、透射系数随管桩间距的变化曲线以及不同数量的管桩组成的屏障后的无量纲位移变化曲线等图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得出单排非连续刚性空心管桩屏障的隔振效果随着管桩间距和壁厚的减小而提高、最佳隔离区域随着管桩数量的增多而增大等重要结论,为非连续刚性屏障的隔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空心管桩 非连续屏障 平面p波和sh波 无量纲位移 透射系数 隔振设计
下载PDF
非连续弹性圆柱实心桩屏障对弹性波的隔离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平 周新民 夏唐代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8-395,共8页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和Graf加法定理,根据桩土界面处位移和应力连续的边界条件,得到了非连续弹性圆柱实心桩屏障对入射平面P波和SH波散射系数的理论解,通过引入无量纲位移,即屏障后某处土体内由入射波和散射波引起的总的纵向位移和水平位... 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和Graf加法定理,根据桩土界面处位移和应力连续的边界条件,得到了非连续弹性圆柱实心桩屏障对入射平面P波和SH波散射系数的理论解,通过引入无量纲位移,即屏障后某处土体内由入射波和散射波引起的总的纵向位移和水平位移与未设屏障时由入射平面P波和SH波在该处土体内单独引起的位移幅值的比值,根据求得的散射系数的理论解,绘制了平面P波和SH波单独入射情况下,弹性圆柱实心桩屏障后不同位置的无量纲位移、不同剪切模量的弹性圆柱实心桩屏障后的无量纲位移等值线和透射系数随桩间距的变化曲线,通过研究这些图件进而分析了屏障后不同位置、剪切模量、桩间距和入射频率对非连续弹性圆柱实心桩屏障的隔离效果的影响,为非连续弹性屏障的隔振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实心桩 非连续屏障 平面p波和sh波 无量纲位移 隔振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