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1951—2002年全球陆地气温和降水的年代际趋势转折特征
被引量:
15
1
作者
施晓晖
徐祥德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16-1026,共11页
对全球陆地67359个格点1951—2002年的年平均地面气温和总降水量的年代际趋势转折分别进行逐个格点的检验,分析这一时期内全球陆地气温和降水最近一次年代际趋势转折发生的时间及转折后的线性变化趋势.发现20世纪后期,变暖趋势在全球大...
对全球陆地67359个格点1951—2002年的年平均地面气温和总降水量的年代际趋势转折分别进行逐个格点的检验,分析这一时期内全球陆地气温和降水最近一次年代际趋势转折发生的时间及转折后的线性变化趋势.发现20世纪后期,变暖趋势在全球大部分的陆地上都十分显著;全球陆地绝大多数格点的年降水量在20世纪70—80年代发生了一次年代际趋势转折,转折后年降水量为减少趋势的格点大约占全球陆地总格点的45.7%,其余54.3%的格点在最近一次年代际趋势转折发生以后,年降水量为增加趋势.总体上全球陆地不同区域的气候主要向"暖干"和"暖湿"两种不同的趋势转变.全球22个分区的区域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年代际趋势转折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北美大陆在最近一次年代际趋势转折发生以后的气候"暖干化"趋势较为明显.非洲大陆的气候则在一定程度上趋于暖湿,欧洲以及亚洲大部分区域的气候也趋于暖湿.南美洲南部和澳大利亚西部的情况则较为特殊,在最近一次年代际趋势转折发生以后,气候趋于冷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陆地
气温
降水
年代际趋势转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71—2010年中国大陆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及其成因
被引量:
25
2
作者
曹雯
段春锋
申双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085-5094,共10页
潜在蒸散时间演变的年代际转折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潜在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修正的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中国580个台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分析了1971—2010年中国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特征...
潜在蒸散时间演变的年代际转折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潜在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修正的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中国580个台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分析了1971—2010年中国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特征,并探讨转折前、后的变化趋势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971—2010年中国年平均潜在蒸散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显著下降(-2.46 mm/a)转变为显著上升(1.57 mm/a),这与影响潜在蒸散变化的4个气象因子趋势的年代际转折密切相关。90年代之前,全国风速和日照时数普遍下降引起的负贡献超过气温上升引起的正贡献,导致潜在蒸散显著下降;90年代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增暖加剧和干旱化使得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正贡献明显增大,超过由于风速和日照时数下降趋势减缓甚至转折而减小的负贡献,导致潜在蒸散显著上升。潜在蒸散趋势转折现象在全国80%以上的站点普遍存在,且转折前、后主导因子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90年代之前,风速和日照时数分别是北方和南方多数站点的主导因子;90年代之后,以气温和相对湿度为主导因子的站点明显增多,尤其是在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和东南沿海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
气候变化
年代际趋势转折
主导因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大陆冬夏季气候型年代际转折的区域结构特征
被引量:
27
3
作者
施晓晖
徐祥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2075-2084,共10页
采用Tomé和Miranda2004年提出的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对1961-2000年中国160个气象站及各个分区的冬、夏季年代际气候型转折时空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冬、夏季气温和降水年代际趋势转折发生年份相近,且转折后趋势一...
采用Tomé和Miranda2004年提出的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对1961-2000年中国160个气象站及各个分区的冬、夏季年代际气候型转折时空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冬、夏季气温和降水年代际趋势转折发生年份相近,且转折后趋势一致的站点呈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据此提出中国大陆气候型年代际转折存在显著区域性结构特征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后,中国区域冬季气候总体趋于“暖湿”,80年代末期为夏季气候向“暖湿”转型的突变时期,即中国气候出现“暖湿”型转折的年份冬季比夏季更早.通过冬、夏季气温、降水的年代际趋势转折区域性特征分析及分区检验结果,可发现华北地区冬季气候显著“暖干”型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东北、华南、西南地区的冬季气候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亦转为“暖干”型,80年代初期为其余4个分区(江淮、高原东部、西北地区东、西部)冬季气候转变为“暖湿”型趋势的转折时期,东北、华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东部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夏季气候均趋于“暖干”型,西南和高原东部地区在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暖湿”型趋势,江淮地区和西北地区西部“暖湿”型趋势开始的时间则在80年代初期,华南地区较为特殊,其夏季气候在1984年以后出现了“冷湿”型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型
年代际趋势转折
区域结构特征
原文传递
题名
1951—2002年全球陆地气温和降水的年代际趋势转折特征
被引量:
15
1
作者
施晓晖
徐祥德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16-1026,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905020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3CB716806)共同资助项目
文摘
对全球陆地67359个格点1951—2002年的年平均地面气温和总降水量的年代际趋势转折分别进行逐个格点的检验,分析这一时期内全球陆地气温和降水最近一次年代际趋势转折发生的时间及转折后的线性变化趋势.发现20世纪后期,变暖趋势在全球大部分的陆地上都十分显著;全球陆地绝大多数格点的年降水量在20世纪70—80年代发生了一次年代际趋势转折,转折后年降水量为减少趋势的格点大约占全球陆地总格点的45.7%,其余54.3%的格点在最近一次年代际趋势转折发生以后,年降水量为增加趋势.总体上全球陆地不同区域的气候主要向"暖干"和"暖湿"两种不同的趋势转变.全球22个分区的区域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年代际趋势转折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北美大陆在最近一次年代际趋势转折发生以后的气候"暖干化"趋势较为明显.非洲大陆的气候则在一定程度上趋于暖湿,欧洲以及亚洲大部分区域的气候也趋于暖湿.南美洲南部和澳大利亚西部的情况则较为特殊,在最近一次年代际趋势转折发生以后,气候趋于冷湿.
关键词
全球陆地
气温
降水
年代际趋势转折
分类号
P426.61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71—2010年中国大陆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及其成因
被引量:
25
2
作者
曹雯
段春锋
申双和
机构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气候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5085-509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5111
41105098)
+1 种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08085QD73)
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项目(HRM201209)
文摘
潜在蒸散时间演变的年代际转折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潜在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修正的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和中国580个台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分析了1971—2010年中国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特征,并探讨转折前、后的变化趋势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971—2010年中国年平均潜在蒸散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显著下降(-2.46 mm/a)转变为显著上升(1.57 mm/a),这与影响潜在蒸散变化的4个气象因子趋势的年代际转折密切相关。90年代之前,全国风速和日照时数普遍下降引起的负贡献超过气温上升引起的正贡献,导致潜在蒸散显著下降;90年代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增暖加剧和干旱化使得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正贡献明显增大,超过由于风速和日照时数下降趋势减缓甚至转折而减小的负贡献,导致潜在蒸散显著上升。潜在蒸散趋势转折现象在全国80%以上的站点普遍存在,且转折前、后主导因子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90年代之前,风速和日照时数分别是北方和南方多数站点的主导因子;90年代之后,以气温和相对湿度为主导因子的站点明显增多,尤其是在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和东南沿海部分地区。
关键词
潜在蒸散
气候变化
年代际趋势转折
主导因子
Keywords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climate change
inter-decadal breakpoint
determining factors
分类号
P42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陆冬夏季气候型年代际转折的区域结构特征
被引量:
27
3
作者
施晓晖
徐祥德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2075-208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905020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3CB716806)项目资助.
文摘
采用Tomé和Miranda2004年提出的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对1961-2000年中国160个气象站及各个分区的冬、夏季年代际气候型转折时空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冬、夏季气温和降水年代际趋势转折发生年份相近,且转折后趋势一致的站点呈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据此提出中国大陆气候型年代际转折存在显著区域性结构特征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后,中国区域冬季气候总体趋于“暖湿”,80年代末期为夏季气候向“暖湿”转型的突变时期,即中国气候出现“暖湿”型转折的年份冬季比夏季更早.通过冬、夏季气温、降水的年代际趋势转折区域性特征分析及分区检验结果,可发现华北地区冬季气候显著“暖干”型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东北、华南、西南地区的冬季气候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亦转为“暖干”型,80年代初期为其余4个分区(江淮、高原东部、西北地区东、西部)冬季气候转变为“暖湿”型趋势的转折时期,东北、华北地区以及西北地区东部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夏季气候均趋于“暖干”型,西南和高原东部地区在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暖湿”型趋势,江淮地区和西北地区西部“暖湿”型趋势开始的时间则在80年代初期,华南地区较为特殊,其夏季气候在1984年以后出现了“冷湿”型趋势.
关键词
气候型
年代际趋势转折
区域结构特征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1951—2002年全球陆地气温和降水的年代际趋势转折特征
施晓晖
徐祥德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8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71—2010年中国大陆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及其成因
曹雯
段春锋
申双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大陆冬夏季气候型年代际转折的区域结构特征
施晓晖
徐祥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