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陆地壳应变能密度年变化率图像与强震活动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东宁 许忠淮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6-32,共7页
以现代构造应力场和地壳运动的观测结果为约束条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中国大陆地壳应变能密度年变化率。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粘弹性本构关系,包含了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断裂带。在青藏高原考虑了因高海拔地势蓄集的附加重力势能和地壳... 以现代构造应力场和地壳运动的观测结果为约束条件,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中国大陆地壳应变能密度年变化率。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粘弹性本构关系,包含了中国大陆主要活动断裂带。在青藏高原考虑了因高海拔地势蓄集的附加重力势能和地壳山根浮力作用。边界条件主要考虑了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挤压作用。把模拟结果与强震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相比较。地壳应变能密度年变化率正、负值过渡带分别对应着龙门山断裂带、燕山一阴山构造带、天山构造带、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红河断裂带、鄂尔多斯周边断裂带。而这些构造带均是历史上强地震的多发带。由应变能密度年变化率的数值估计,中国西部地震活动带的强震重复周期应该在250年左右。而华北中、南部地区的强震重复周期要长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壳应变能密度 年变化率 强震活动
下载PDF
用不完整的地震资料估计地震矩年变化率 被引量:1
2
作者 邵辉成 杜兴信 金学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6-410,共5页
在充分考虑现有地震资料的不完备性和震级服从两端截去泊松分布的条件下,建立了用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代地震资料及考古地震资料计算地震矩年变化率的方法。计算了西南地区几个地震带的地震矩年变化率,并与地质资料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在充分考虑现有地震资料的不完备性和震级服从两端截去泊松分布的条件下,建立了用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代地震资料及考古地震资料计算地震矩年变化率的方法。计算了西南地区几个地震带的地震矩年变化率,并与地质资料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地震矩年变化率 西南地区 地震资料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丽娟 杨俊伟 +2 位作者 姜德娟 李九一 侯西勇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7-534,i0004,共9页
本文基于ArcGIS平台,以LandsatTM影像解译得到的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分析工作,对无定河流域20世纪90年代土地利用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前后2个5年间,无定河流域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都是先减少而后稍... 本文基于ArcGIS平台,以LandsatTM影像解译得到的三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分析工作,对无定河流域20世纪90年代土地利用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前后2个5年间,无定河流域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土地都是先减少而后稍有增加,草地则是先增加后稍有减少。在10年尺度上土地利用总的动态特征是,耕地与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增加。前5年无定河流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85%,未利用土地和草地的年变化率较大,耕地与水域年变化率较低。后5年无定河流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3%,林地与未利用土地年变化率较大,耕地与水域变化率较小。最后引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反映出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河流域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GIS 土地利用变化 20世纪90 无定河流域 时空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 年变化率 统计分析工作 动态特征 草地面积 GIS平台
下载PDF
2008——2011年柳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4
作者 何朝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209-211,共3页
以2008和2011年的Landsat 5 TM数字影像为基础,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监测喀斯特地区(柳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得到2008—2011年土地类型转移矩阵和年变化率。结果表明:2008—2011年研究区域的水体、建筑用地、林地和其他植被等土地类型年变... 以2008和2011年的Landsat 5 TM数字影像为基础,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监测喀斯特地区(柳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得到2008—2011年土地类型转移矩阵和年变化率。结果表明:2008—2011年研究区域的水体、建筑用地、林地和其他植被等土地类型年变化比较缓慢,其中建筑用地面积的年均增长率为1.19%,水体、林地、其他植被的年均减少率分别为0.37%、0.22%、0.72%;最后分析了各土地类型变化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土地利用变化 转移矩阵 年变化率
下载PDF
甘肃省2009—2014年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小鹏 王小军 +2 位作者 陈翔舜 马仲武 高斌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1期50-54,共5页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沙化土地分布大省,处于全国防沙治沙的前沿地带。土地沙化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全面、准确地掌握甘肃省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采用2009、2014年两期卫星遥感数据判读与...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是沙化土地分布大省,处于全国防沙治沙的前沿地带。土地沙化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全面、准确地掌握甘肃省沙化土地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采用2009、2014年两期卫星遥感数据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2009—2014年研究区沙化土地面积、类型、程度、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4年,研究区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了74 243.3 hm2,5年变化率为-0.61%,沙化土地面积进一步减少,沙化程度进一步减轻。这主要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加等自然因素,以及植被建设、人口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土地 动态变化 监测 5年变化率 2009—2014 甘肃省
下载PDF
太行山东麓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6
作者 张贝贝 王红 +3 位作者 宋宏利 宋朕 李文豪 刘兴宇 《测绘科学技术》 2023年第1期13-21,共9页
土地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石,研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有利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太行山东麓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强度、转移矩阵以及图谱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 土地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石,研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有利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太行山东麓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综合强度、转移矩阵以及图谱分析的方法综合分析了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 研究区在2个研究周期内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从0.44%下降为0.08%,建设用地的年变化率从11.01%下降至0.86%;2) 2000~2020年间研究区有12,691 km2的土地面积发生了动态转移变化,占比研究区总面积的34.26%,各类型土地间的相互转化十分剧烈;3) 涿鹿县、涞水县、顺平县、武安市、唐县、信都区在20年间发生了土地利用强度等级的动态变化,其余地区的土地利用强度未发生较大的变动;4) 从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模式分析,稳定型图谱(AAA)面积占比48.47%,持续变化型图谱(ABC)面积占比4.6%,其余图谱模式的面积占比差异不大。研究结果可为太行山东麓27个区县提升土地资源的空间布局和实现土地利用科学化的政策管理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动态度 区域发展格局 太行山东麓 土地利用强度 转移矩阵 空间布局 年变化率 涞水县
下载PDF
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方 刘湘南 王平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40-146,共7页
基于TM遥感数据,在GIS空间分析功能支持下,分析了1986年~2000年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下,15年来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景观变化显著,湿地面积趋于萎缩和破碎化,以-0.849%... 基于TM遥感数据,在GIS空间分析功能支持下,分析了1986年~2000年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下,15年来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景观变化显著,湿地面积趋于萎缩和破碎化,以-0.849%的年变化率递减,面积共减少了5.43×104hm2.湿地宽块数量和斑块规模趋于缩小,最大面积和平均面积分别减少了4.50×104hm2和29 hm2,沼泽斑块形状越来越不规则.沼泽湿地景观主要与旱地、草地、湖泊、河滩地和盐碱地景观类型之间转化,各时段特征有一定差异.沼泽湿地减少的主要去向是旱地和草地,面积分别达到4.56×104hm2和6.35×104hm2.湖泊对沼泽面积增加贡献最大,约有3.57×104hm2的湖泊转化为沼泽,占沼泽增加总面积的46%.沼泽湿地的排水围垦和过度放牧等,引起了湿地荒漠化程度加重,旱涝灾害频率加大,生物多样性损失,生态功能下降等环境效应,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加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嫩江中下游沼泽景观现状,恢复和重建沼泽湿地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景观 中下游 空间格局变化 嫩江 生态环境脆弱性 沼泽湿地 TM遥感数据 空间分析功能 生态环境效应 湿地生态环境 2000 1986 荒漠化程度 生物多样性 变化特征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 景观变化 湿地面积 年变化率 最大面积
下载PDF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郑蓉 邓跃毅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1期22-25,I0003,共5页
目的:对本中心750例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中医综合治疗对老年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对本中心慢性肾病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间eGFR≤60ml·min^(-1)·1.73 m-2的老年患者。对纳入患者... 目的:对本中心750例老年慢性肾衰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中医综合治疗对老年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对本中心慢性肾病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间eGFR≤60ml·min^(-1)·1.73 m-2的老年患者。对纳入患者进行分组,计算eGFR的年变化率、替代治疗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的中位数时间为3.64年,随访结束时eGFR水平为44.21 ml·min^(-1)·1.73 m-2(24.35,59.85),较入组时45.82 ml·min^(-1)·1.73 m-2(33.74,52.76)有轻微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白蛋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GFR的年变化率为-0.48 ml·min^(-1)·1.73 m-2/a,其中201例(26.80%)患者的eGFR年变化率>3 ml·min^(-1)·1.73 m-2/a。共24例(3.2%)进入肾脏替代治疗、死亡87例(11.6%)。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可以改善肾功损害的发展趋势,延缓病情进展、提高肾存活率,延长达到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中医综合方案 eGFR的年变化率
下载PDF
沙漠化土壤围封后植被和土壤的变化——以大柳树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斌 杜明武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8年第6期45-48,共4页
本文以50年代和70年代的航片为依据,对大柳树试验区的沙漠化发展进行了探讨,並在试验区选择典型地段进行围封,初步研究了围封对于植被和土壤的影响,主要结论有:该区半固定沙地向固定沙地和半流动及流动沙地两个方向转变,年变化率分别为... 本文以50年代和70年代的航片为依据,对大柳树试验区的沙漠化发展进行了探讨,並在试验区选择典型地段进行围封,初步研究了围封对于植被和土壤的影响,主要结论有:该区半固定沙地向固定沙地和半流动及流动沙地两个方向转变,年变化率分别为2.4%,1.6%和1.2%;沙漠化发生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沙漠化土地围封后,半固定沙地迅速向固定沙地转变而流动沙地逆转缓慢,因此,对半固定及半流动沙地进行围封是治理沙漠化土地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沙漠化土地围封后植被和土壤将发生较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区 沙漠化 植被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柳树 半流动 年变化率 中国科学院 程度图
下载PDF
近期河北省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总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月霞 郭爱请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8,共2页
本文在分析河北省近期(1997-2005年)耕地资源变化格局和粮食总产量波动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粮食总产量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相关分析 年变化率
下载PDF
天镇县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岳大鹏 袁晓宁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4期171-173,224,共4页
通过对1996、2007年天镇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分析,可知1996-2007年间,各类用地扩张面积由大到小的地类是:未利用地、林地、园地、居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用地面积减少数量由大到小排列为耕地、牧草地、水域。12a内,不同乡镇不同地... 通过对1996、2007年天镇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分析,可知1996-2007年间,各类用地扩张面积由大到小的地类是:未利用地、林地、园地、居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用地面积减少数量由大到小排列为耕地、牧草地、水域。12a内,不同乡镇不同地类的土地利用年变率不同;全县园地及牧草地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最大,而且这两种地类土地利用年变率区域差异大。研究期间,除赵家沟外,其余乡镇的土地利用开发潜力增大,并且这些乡镇大部分位于平川区。天镇县各乡镇的建设用地率都变大,说明所有乡镇的用地都处于发展中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镇县 土地利用变化 年变化率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流动地磁变化特征与地震 被引量:1
12
作者 詹景立 黄健 《四川地震》 2004年第2期33-35,共3页
对鲜水河断裂带10多年的磁力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分析认为:鲜水河断裂带对网区磁力的时间变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东南段的变化大于西北段,年磁场异常是地震的前兆。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磁场年变化率 地震
下载PDF
青藏高原黑炭气溶胶沉降变化特征的模拟分析
13
作者 旺堆杰布 丹增卓玛 +3 位作者 拉巴 拉珍 边罗 次达瓦 《青海环境》 2018年第2期86-91,共6页
根据全球气溶胶气候模式GEM-AQ/EC模拟的1995~2004年黑炭气溶胶干湿沉降量,初步分析了青藏高原上黑炭气溶胶总沉降的季节分布及总沉降的年变化率季节分布。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季节,随着大气环流格局改变,使得在青藏高原上的黑炭气溶胶随... 根据全球气溶胶气候模式GEM-AQ/EC模拟的1995~2004年黑炭气溶胶干湿沉降量,初步分析了青藏高原上黑炭气溶胶总沉降的季节分布及总沉降的年变化率季节分布。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季节,随着大气环流格局改变,使得在青藏高原上的黑炭气溶胶随着季节有不同量的沉降关系。从青藏高原上黑炭气溶胶平均总沉降量来看,冬季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之外,其余地方的黑炭气溶胶总沉降量值很小,都低于5kg km^(-2),青藏高原的东南部也只有20kg km^(-2)。而在夏季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黑炭气溶胶的总沉降量都大于8~10kg km^(-2),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则是高达40kg km^(-2)。可以看出,青藏高原上黑炭气溶胶平均总沉降量夏季是冬季的两倍左右,而东北部地区则是高达了8倍左右。通过黑炭气溶胶总沉降的年变化率季节分布研究,得出除了秋冬季节有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他季节年变化率不大。在青藏高原及邻近周边地区,年变化率在夏季和秋季的变化趋势基本是相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黑炭气溶胶 总沉降变化率 年变化率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和盆地典型区石漠化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勇荣 周忠发 闫利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3,共5页
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和盆地两个典型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作为研究区,从石漠化演变轨迹和石漠化年变化率两个方面分析石漠化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3年花江示范区以减弱型为主,并且分布较为集中、成片。红枫湖示范区石漠化以不变... 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和盆地两个典型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作为研究区,从石漠化演变轨迹和石漠化年变化率两个方面分析石漠化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3年花江示范区以减弱型为主,并且分布较为集中、成片。红枫湖示范区石漠化以不变型为主,尤其是无石漠化面积不变型占示范区喀斯特面积的42.04%。此外两个示范区都呈现低等级石漠化面积增加,高等级石漠化面积减少的趋势,表明在人为干预下石漠化治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花江示范区石漠化治理成果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演变轨迹 年变化率 人为干预
下载PDF
辽宁地区O_(3)污染状况及相关气象要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宁微 权维俊 +3 位作者 任万辉 李晓岚 李丽光 王迪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1年第5期27-33,共7页
利用2015—2019年辽宁城市逐小时地面O_(3)浓度观测数据,结合各城市逐小时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分析了辽宁地区近5 a的O_(3)污染状况及影响O_(3)的相关气象条件。结果表明:除环辽东湾部分城市O_(3)浓度呈下降趋势外,辽宁地区其他城市的O_(3... 利用2015—2019年辽宁城市逐小时地面O_(3)浓度观测数据,结合各城市逐小时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分析了辽宁地区近5 a的O_(3)污染状况及影响O_(3)的相关气象条件。结果表明:除环辽东湾部分城市O_(3)浓度呈下降趋势外,辽宁地区其他城市的O_(3)浓度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O_(3)正取代PM_(2.5)成为影响辽宁地区的首要大气污染物。O_(3)浓度具有夏季高、冬季低,下午高、早晨低的时间分布特征。除受污染排放源直接影响外,高温、高湿、强辐射、小风和地面低气压都有利于O_(3)的局地生成;在亚洲夏季风的影响下,上游地区(如京津冀地区)的污染气团会随大气环流向东北地区输送,对辽宁地区夏季O_(3)污染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污染 年变化率 气象条件
下载PDF
云南强震的水位异常指标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立 赵洪声 +1 位作者 苏有锦 赵小艳 《高原地震》 2011年第4期10-12,共3页
为进行强震的年度预测,采取年变化率做为水位变化参量,大于或小于一定的年变化率值即为强震异常。在研究多年的强震前地下水位异常震例的基础上,在云南3个地震区分别确定了指标观测井及其强震的预测指标:丽江地震区选择丽江井,水位异常... 为进行强震的年度预测,采取年变化率做为水位变化参量,大于或小于一定的年变化率值即为强震异常。在研究多年的强震前地下水位异常震例的基础上,在云南3个地震区分别确定了指标观测井及其强震的预测指标:丽江地震区选择丽江井,水位异常判定指标为年变化率R临≤-1.10;楚雄地震区为大姚井,指标是R临≥0.03;滇西南地震区为双江井,指标是R临≤-0.30。分区建立的预测指标对于强震的时空强三要素可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测。这些研究结果可在今后的预测实践中检验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预测 地下水位 年变化率 指标观测井 强震预测指标
下载PDF
美国当代郊区发展过程及土地市场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桂明 《国外人文地理》 1987年第2期55-60,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大城市郊区发展迅猛异常.中心城市的各项职能活动纷纷向郊区转移,形成了多功能的新地域综合体.这里编译了几篇反映美国城市郊区发展的研完报告,这些文章反映了其城市郊区发展的规律及其研究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六十年代以来,美国大城市郊区发展迅猛异常.中心城市的各项职能活动纷纷向郊区转移,形成了多功能的新地域综合体.这里编译了几篇反映美国城市郊区发展的研完报告,这些文章反映了其城市郊区发展的规律及其研究状况的几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土地市场 发展时期 人口郊区化 六十 发展过程 城市郊区 住宅 年变化率 大都市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利用评估——以鄱阳湖和开封市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危合文 刘文凤 +1 位作者 钟龙英 陈巧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15期68-70,共3页
针对鄱阳湖和开封市2个不同规模大小的地区,利用谢高地等人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理论,结合Constanza等人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模型,选取2个地区的相关数据,建立了ESV评估模型,通过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 ESV评估模型 生态服务价值 面积年变化率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居住用地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义 杨庆媛 +3 位作者 龙拥军 鲁春阳 洪辉 陈琳琳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0年第2期18-23,共6页
基于1986、1995、2000及2007年的居住用地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动态度模型分析方法研究重庆市主城区居住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显示:1995-2000年间,年均扩展规模和年变化率都大于1986-1995年和2000-2007年两个时期,各个时期中渝北... 基于1986、1995、2000及2007年的居住用地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动态度模型分析方法研究重庆市主城区居住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显示:1995-2000年间,年均扩展规模和年变化率都大于1986-1995年和2000-2007年两个时期,各个时期中渝北区扩展规模均最大;在年变化率方面,除2000-2007年大渡口区年变化率大于渝北区外,其余各时期渝北区均最大,渝中区年变化率在各时期中均最小。在整个研究时段,主城区居住用地扩张比较分散,各区域均有大规模的增加,但是,分散中也有扩张方向相对集中的区域,主城区东北方向即渝北区,和其他区域相比,扩张方向明显,规模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用地 动态度模型 年变化率 重庆市
下载PDF
1992—2017年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冰川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景啟 满苏尔·沙比提 +1 位作者 麦丽开·艾麦提 尼加提·伊米尔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79-1086,共8页
基于1992、1997、2007、2017年4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通过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提取冰川边界,分析了冰川面积、体积变化情况以及变化速率。考虑到冰川变化滞后于气候变化,以12 a滞后期为标准,选取1980—2005年托木尔峰自然... 基于1992、1997、2007、2017年4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通过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提取冰川边界,分析了冰川面积、体积变化情况以及变化速率。考虑到冰川变化滞后于气候变化,以12 a滞后期为标准,选取1980—2005年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的气象数据来分别对应1992—2017年的冰川变化情况。研究发现:(1)1992年,冰川面积为1600.56 km^2,冰川储量为846.89 km^3;1997年冰川面积为1404.21 km^2,冰川储量为709.73 km^3;2007年冰川面积为1465.55 km^2,冰川储量为751.90 km^3;2017年冰川面积为1534.46 km^2,冰川储量为800.02 km^3。(2)近26 a来,冰川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面积共减少66.10 km^2,占1992年冰川面积的4.13%,年均退缩率为2.64km^2·a^-1。(3)1992—2017年冰川储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共减少137.16 km^3,减少了16.20%,年均减少速率为27.43km3·a^-1。(4)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呈暖湿化趋势,年平均气温值为5.83℃,其线性变化率为0.31℃·(10a)^-1;年降水量平均值为222.53 mm,其线性变化率为24.84 mm·(10a)^-1,二者均通过显著性水平0.05检验。总的来说,降水对保护区冰川的影响不足以弥补气温对冰川的消融,这与1980—1985年降水量的大幅减少导致冰川面积缩小有很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冰川储量 年变化率 气候变化 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