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4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子平“作为方法的文学性”与“十七年文学”研究
1
作者 杨希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共8页
“十七年文学”的文学性问题是一个难题。黄子平“作为方法的文学性”将“文学性”作为一种方法,其核心要义是在宏观视野与微观细读的综合中将文本读成“文学”,读出“文学性”。他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革命历史小说”的解读上,为我们重... “十七年文学”的文学性问题是一个难题。黄子平“作为方法的文学性”将“文学性”作为一种方法,其核心要义是在宏观视野与微观细读的综合中将文本读成“文学”,读出“文学性”。他将这种方法应用于“革命历史小说”的解读上,为我们重新理解“十七年文学”的文学性提供了新的路径。此路径首先将“十七年文学”文本读成“文学”;其次,在文学史和社会文化史的脉络里读出此种“文学性”的独特性;最后,从“文学性”的视野批判文本。从当代文学研究史的角度而言,黄子平的“十七年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中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方法的文学 十七年文学 文学性问题 中间意义
下载PDF
从个人与历史的辩证关系再论“十七年文学”--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为中心
2
作者 余梦成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长期以来,学界对“十七年文学”现象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十七年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意义不大,没有再谈论的价值;有学者则认为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一场反抗西方的现代性文学实验”,有再批评的空间。长期思维受限,导致“十七年... 长期以来,学界对“十七年文学”现象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十七年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意义不大,没有再谈论的价值;有学者则认为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一场反抗西方的现代性文学实验”,有再批评的空间。长期思维受限,导致“十七年文学”的“文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相分离,使得整个时期的文学近乎被学界否定。然而,或许正是因为意识形态的介入,个体对于民族国家想象的增强,才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学获得更为丰富的“国族”叙事,进而从中获得“文学性”的表征。本文将从个体和历史的关系论出发,对“十七年文学”进行解读,力求发现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倾向,并给予新的体认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个人与历史 《红旗谱》 《创业史》 《青春之歌》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人”和“自我”的失落 被引量:14
3
作者 丁帆 王世沉 《唯实》 CSSCI 1999年第1期58-64,共7页
20世纪初,文学以“呐喊”的姿态呼唤着中国“人”、“人性”、“人道与“自我”的复苏,到了共和国成立后的17年,却又出现了“人”与“自我”失落的现象,其原因何在呢?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17年文学 “人” “自我” 作家 “他者” “在” 资产阶级 工农兵 知识分子
下载PDF
冷战期间美英对中国“十七年文学”内容的言说 被引量:2
4
作者 方长安 纪海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100,共5页
冷战期间,美英汉学界对中国"十七年文学"作了特别的解读。1950-1960年代,他们将"十七年文学"视为瞭望新中国的窗口,文学内容解读成为搜集中国信息的话语活动。1970年代,美英不再如前20年那样置重所谓的"异端&q... 冷战期间,美英汉学界对中国"十七年文学"作了特别的解读。1950-1960年代,他们将"十七年文学"视为瞭望新中国的窗口,文学内容解读成为搜集中国信息的话语活动。1970年代,美英不再如前20年那样置重所谓的"异端"作品,开始较为客观地剖析《创业史》、《红岩》、《山乡巨变》等主流性作品。1980-1990年代初,他们对"十七年文学"的解读大多散见于他类论著、文章里,一些论者尝试着立足中国语境解读新中国文学,以质疑西方新中国文学论的思维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1990 美英 十七年文学 意蕴 批评
下载PDF
现代民族共同体的想象与认同——论“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志忠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6,共7页
20世纪80年代至今,现代性理论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也导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由革命-政治性叙事话语向现代性-文化叙事话语的转型。在这一转换中,“十七年文学”以及作为其渊源的30年代左翼文学,却被许多研究者认为不具... 20世纪80年代至今,现代性理论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也导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由革命-政治性叙事话语向现代性-文化叙事话语的转型。在这一转换中,“十七年文学”以及作为其渊源的30年代左翼文学,却被许多研究者认为不具备现代性而受到冷落和摈弃。实际上,中国的现代进程,具有独特的中国现代性的品格,在相当长时段里,是以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为中心的。相应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命题,是对现代民族共同体和未来中国的独立强大的热烈想象,以及热切认同和赞颂。这一特性与世俗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反思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等,共同构成现代性的多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现代民族国家 想象 认同 现代性品格 中国
下载PDF
论“十七年文学”的矛盾性特征——兼谈整体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秀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20,共7页
"十七年文学"是当下文学研究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就其整体历史和性格而言,它的重要特征在于自我本体的矛盾性:它既是高度一体化的,又是充满异质性的,是一体与异质之间的复杂缠结;完整的"十七年文学",就是由这一体... "十七年文学"是当下文学研究无法绕开的一个话题。就其整体历史和性格而言,它的重要特征在于自我本体的矛盾性:它既是高度一体化的,又是充满异质性的,是一体与异质之间的复杂缠结;完整的"十七年文学",就是由这一体化与矛盾性两部分组成。本文通过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分析,探讨它的矛盾性表现的三个层面及其存在的两个原因。在此基础上,再就如何进行"十七年文学"整体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矛盾性 文学研究 文学思潮 作家作品 一体化 异质性
下载PDF
《红旗谱》:每一页都是虚假和拙劣的——“十七年文学”艺术分析之一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彬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39,共18页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红旗谱》 艺术分析 “红色经典” 长篇小说 “十七 九十 二十世纪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的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保昌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现代性问题 文学
下载PDF
1949—1966年美英解读中国“十七年文学”的思想逻辑 被引量:2
9
作者 方长安 纪海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3-116,共4页
1949—1966年,美英论者站在西里尔.白之所谓"我们"的立场上,将新中国"十七年文学"视为一种异质的"他者"进行观察和言说。这种特有的"看"与"被看"的对立关系,构成了冷战语境中的美英... 1949—1966年,美英论者站在西里尔.白之所谓"我们"的立场上,将新中国"十七年文学"视为一种异质的"他者"进行观察和言说。这种特有的"看"与"被看"的对立关系,构成了冷战语境中的美英解读中国"十七年文学"的基本框架与展开言说的思想逻辑。美英所谓的"我们",有时是冷战意识形态维度上的,有时是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层面上的,有时则是文学审美观念上的,不同的"我们"所解读出的"他们"有所不同,但在更多的时候是借以阐发其政治意识与文化理念,是一种自我想象性的话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英论者 “十七年文学 思想逻辑
下载PDF
新古典主义的成熟与现代性的遗忘——对中国20世纪文学中“十七年文学”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美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5-120,共6页
与五四以后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相比 ,“十七年文学”在面对现实的态度、艺术的运思方式、以及对生活的感知方式和形成的美感特征上 ,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从而使之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呈现了中国文学古典化的素质 ,形成... 与五四以后至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相比 ,“十七年文学”在面对现实的态度、艺术的运思方式、以及对生活的感知方式和形成的美感特征上 ,都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从而使之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呈现了中国文学古典化的素质 ,形成了新古典主义并最终成熟。把“十七年文学”放在20世纪文学进程中来考察 ,我们就会发现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并不是直线式或递进式的 ,而是迂回性的 ,具有自我律动的特点 ,这说明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下 ,一种文学会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并不断强化特定历史文化所赋予它的审美特征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 ,“十七年文学”中的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并没有彻底消失 ,它仍然会在当前新的文学环境中得以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十七年文学" 新古典主义 现代性
下载PDF
论“文学想象”与“历史存在”的差异性——对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的再反思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宗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2,共6页
英雄形象是指客观存在于文本世界中的英雄客体,他们作为独立的存在,已经以文本的形式存活于文学之中。英雄叙事则是作者在英雄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文学想象"塑造出英雄形象的过程。"文学想象"与"历史存在"... 英雄形象是指客观存在于文本世界中的英雄客体,他们作为独立的存在,已经以文本的形式存活于文学之中。英雄叙事则是作者在英雄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文学想象"塑造出英雄形象的过程。"文学想象"与"历史存在"是有差异的。在英雄叙事的过程中,既要规避过分张扬"文学想象"带来的文学失真问题,也要规避过分拘泥"历史存在"带来的文学失魂问题。只有真正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会有助于作家的文学创作。这恰是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想象 历史存在 十七年文学 英雄叙事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评价与文学经典性问题 被引量:6
12
作者 贺仲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100,共8页
"十七年文学"的评价充满争议,其背后蕴含着与对文学经典性密切相关问题的不同认识。首先是文学评价的标准问题,它关系着文学经典最根本的原则,也是"十七年文学"评价分歧的重要归结点。将文学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统... "十七年文学"的评价充满争议,其背后蕴含着与对文学经典性密切相关问题的不同认识。首先是文学评价的标准问题,它关系着文学经典最根本的原则,也是"十七年文学"评价分歧的重要归结点。将文学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统一,我们既能认识到"十七年文学"的价值,又看到它与经典的距离;其次是文学经典构建中的外部因素问题,它也深刻地影响到"十七年文学"的研究和评价。客观辨析这些外在因素,同时更应该认识到建构文学经典的最根本因素是文学性。"十七年文学"评价问题对中国新文学的经典建构提出了建设性的启示:一是回到以文学为中心的评价标准;二是强化对文学规范的建设;三是客观认识非文学经典作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经典 标准 文学
下载PDF
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逻辑起点和阶段史建构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6,273-274,共8页
和文学史已成共识的"新时期文学"不同,"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生长性的文学史概念,其逻辑起点是1978年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作为一个"小... 和文学史已成共识的"新时期文学"不同,"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生长性的文学史概念,其逻辑起点是1978年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作为一个"小历史时段"被人为地分割成"新时期文学""80年代文学""90年代文学"和"新世纪文学"等更微小的历史时段。事实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是一个有着自身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理路的文学史整体。建构整体观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阶段史,拼接被分割的更微小的历史时段,使它们不各自为政,进而描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的改革开放史,在整体观的文学史视阈考察这四十年诸多文学现象,可望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 思想解放运动 新时期文学 新世纪文学
下载PDF
研究“十七年文学”的悖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帆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8-80,共3页
我以为,在50多年的"十七年文学"的研究中(当然包括新中国起始时对文学的即时性评价),我们所犯下的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就是所采取的封闭式研究方式,即:完全删除了这段文学史与当时整个世界文化格局的关联性,将它与世界文学强... 我以为,在50多年的"十七年文学"的研究中(当然包括新中国起始时对文学的即时性评价),我们所犯下的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就是所采取的封闭式研究方式,即:完全删除了这段文学史与当时整个世界文化格局的关联性,将它与世界文学强势的反差和落差屏蔽起来,这样就很难从一个更新的高度来看清楚这段文学史的真实面貌和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悖论 文学
下载PDF
历史情境与世纪回眸——关于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剑龙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研究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必须将落脚点置于历史的情景中 ,在关照历史情景中进行研究 ,既不能忽略当时特定的历史情景否定当时文学的价值 ,也不能以当下的审美标准简单的批判当时文学的意义。在真实关照当时的历史情景中细致深入地研究... 研究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必须将落脚点置于历史的情景中 ,在关照历史情景中进行研究 ,既不能忽略当时特定的历史情景否定当时文学的价值 ,也不能以当下的审美标准简单的批判当时文学的意义。在真实关照当时的历史情景中细致深入地研究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 ,对于全面梳理与研究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与曲折 ,总结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教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情境 世纪回眸 20世纪中国文学 十七年文学 文革文学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研究“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怡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144,共3页
"十七年文学"研究渐成学术热点,其中原因值得深究,无论是历史演进中的心理补偿、"现代性"反思的推动还是"新左派"思维的影响以及新的文学文献的发掘和使用,都有其各自的理由,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新的学... "十七年文学"研究渐成学术热点,其中原因值得深究,无论是历史演进中的心理补偿、"现代性"反思的推动还是"新左派"思维的影响以及新的文学文献的发掘和使用,都有其各自的理由,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新的学术研究的基础应该是回到文本,通过对文学文本的解读构建历史的真实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现代性 新左派
下载PDF
1970年代美英的中国“十七年文学”选本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纪海龙 方长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5-109,共5页
1970年代,美英出版了一批收录中国"十七年文学"的选本,编者或为地道的西方人,或为华裔学者,或为两种族裔人合作编辑。有的选本试图以作品呈现新中国文学发展概况,具有以"选"代"史"的特点;有的从、主题角... 1970年代,美英出版了一批收录中国"十七年文学"的选本,编者或为地道的西方人,或为华裔学者,或为两种族裔人合作编辑。有的选本试图以作品呈现新中国文学发展概况,具有以"选"代"史"的特点;有的从、主题角度编选作品,力图以选本展示新中国社会状况;有的则注重从新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学关系角度编选作品。有的选本中渗透着编者明显的政治意识形态观念;有的选本则因编者态度较为冷静,重视审美维度的考察,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新中国文学的实绩。这些选本虽各有特色,但也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与审美趣味,它们是研究那个年代西方文化取向的重要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美英 选本 意图 文化取向
下载PDF
关于建国后27年文学现代性的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蔡世连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46,共5页
建国后27年文学是否具现代性的问题是近几年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否定论者把个体人性价值作为文学现代性的唯一标准,并将个性主义与集体主义、社会解放与个性解放完全对立起来,从而认定现代性断裂的观点难以让人接受。文学现代性应... 建国后27年文学是否具现代性的问题是近几年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否定论者把个体人性价值作为文学现代性的唯一标准,并将个性主义与集体主义、社会解放与个性解放完全对立起来,从而认定现代性断裂的观点难以让人接受。文学现代性应是一个综合指标,它以具有内在联系的多种形态存在于27年文学之中。个性主义作为一种被压抑的现代性在中国现代文化语境的压力下也顽强地存在于一些政治化文本的潜在层面,留下了难以擦抹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后27年文学 文学现代性 综合指标 个性主义
下载PDF
“底层文学”与“十七年文学”的对接与歧异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忠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97,共7页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日渐成为一种思潮,承载起文学大众化的使命。底层书写由来已久,在表现小人物的物质贫困、精神麻木上,底层文学与十七年文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在精神走向、情节结构、审美表现上又有许多歧异。底层文学不管是社... 新世纪以来,底层文学日渐成为一种思潮,承载起文学大众化的使命。底层书写由来已久,在表现小人物的物质贫困、精神麻木上,底层文学与十七年文学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在精神走向、情节结构、审美表现上又有许多歧异。底层文学不管是社会学价值多一些,还是文学价值多一些,不可否认的是,底层文学分界窄化了文学场域,在具体阐释中,面临审美削弱和深度缺失的诘问,它的出现和发展从一个侧面折射了转型时期一部分人的社会情绪和道德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文学 十七年文学 对接 歧异
下载PDF
建立起个体生命与历史进程的紧密关联——“十七年文学”的爱情叙事与延安文学历史联系的一种诠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冬梅 胡玉伟 《兰州学刊》 2006年第6期63-65,共3页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的爱情叙事是当代文坛的重要话语现象之一。将爱情叙事在功能上与革命叙事、国家叙事、历史叙事实现重叠,促进整体叙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十七年文学”爱情叙事的主导价值取向。“十七年文学”的叙事起点,其爱... 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的爱情叙事是当代文坛的重要话语现象之一。将爱情叙事在功能上与革命叙事、国家叙事、历史叙事实现重叠,促进整体叙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十七年文学”爱情叙事的主导价值取向。“十七年文学”的叙事起点,其爱情叙事的历史性诉求及建构,离不开延安文学深远的历史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爱情叙事 历史化 延安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