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媒体话语互动研究——以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的讲话为例
1
作者 刘立华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59-70,112,共13页
跨文化传播这一学科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研究领域也不断细化,与其他邻近学科的融合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但由于其成立的背景,这门实用主义性质的学科先天便带有本质主义、二元对立、西方中心主义的特性,且这种局... 跨文化传播这一学科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研究领域也不断细化,与其他邻近学科的融合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但由于其成立的背景,这门实用主义性质的学科先天便带有本质主义、二元对立、西方中心主义的特性,且这种局限性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愈发明显。本研究在整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话语互动模式,同时以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作为具体考察案例,系统论述中国观点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与西方媒体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作为文化表征的话语构成了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一个研究单位,话语互动研究在保持传统话语研究特色的同时,强调话语与话语之间的关系研究,关注话语意义的生产和传播过程,这一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为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促进了话语研究与跨文化传播研究等相关学科的进一步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话语互动 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
下载PDF
天水市45年气候变化特征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姚小英 朱拥军 +4 位作者 把多辉 张岩 马杰 王彤 杨世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0-245,共6页
利用天水市3个代表气象站1961-2005年气象资料及历年林果资料,分析了45年温度、降水、干旱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果树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天水市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冬季气温上升较为明显,≥10℃积温和高温日数... 利用天水市3个代表气象站1961-2005年气象资料及历年林果资料,分析了45年温度、降水、干旱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果树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天水市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冬季气温上升较为明显,≥10℃积温和高温日数自90年代以来明显增加,90年代为40 a来的暖期和降水的最少期,干旱指数下降,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出现几率增多。气候变化对林果业发育期、产量品质及种植布局均带来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5年气候变化 林果生长 天水市
下载PDF
甘肃省1997年气候影响评价(摘要)
3
作者 刘德祥 瞿汶 《干旱气象》 1998年第2期20-22,共3页
1气候概况全省年平均气温偏高,其中陇中和陇东偏高幅度尤为显著,7月下旬到8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异常高温天气,大多数地方日最高气温突破或达到极值;年降水量全省大部偏少,春季、春末初夏及伏秋降水偏少明显,旱情严重;年日照时... 1气候概况全省年平均气温偏高,其中陇中和陇东偏高幅度尤为显著,7月下旬到8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异常高温天气,大多数地方日最高气温突破或达到极值;年降水量全省大部偏少,春季、春末初夏及伏秋降水偏少明显,旱情严重;年日照时数各地正常略偏多。年内主要气象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评价 甘肃省 年气候 气候条件 月降水 直接经济损失 受灾面积 河西东部 降水偏少 异常高温
下载PDF
惠州44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4
作者 李祖滨 吴小琳 《广东气象》 1999年第S1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变化特征分析 气候变暖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日照时数 年气候 太阳直接辐射 气候变化 气温日较差 冬半
下载PDF
通辽地区30年气候总结
5
作者 孙宏宇 宋玉红 刘颖 《农技服务》 2017年第13期101-101,共1页
通辽市地处松辽平原西端,属于蒙古高原递降到低山丘陵和倾斜冲击平原地带。北部山区属大兴安岭余脉,海拔高度1000-1400米。中部属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冲击平原,平原区由西向东逐渐倾斜,海拔由320米降到90米。南部和西部属于辽西山区... 通辽市地处松辽平原西端,属于蒙古高原递降到低山丘陵和倾斜冲击平原地带。北部山区属大兴安岭余脉,海拔高度1000-1400米。中部属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冲击平原,平原区由西向东逐渐倾斜,海拔由320米降到90米。南部和西部属于辽西山区的边缘地带,由浅山、丘陵、沟壑、沙沼构成,海拔400-600米。多变的地形,成就了多变的气候,利用通辽市8个站点(1981--2010)30年的资料,现将通辽近30年(1981年—2010年)的气候加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辽地区 30年气候总结
下载PDF
2001~2002年气候变化对淮北地区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景春 周浩 +2 位作者 陈若礼 周宗民 吴亚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159-160,共2页
分析了 2 0 0 1~ 2 0 0 2年淮北地区气候因子的变化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小麦生育期内 ,淮北地区先旱、暖冬 ,后期低温、光照少 ,致使小麦生育进程出现“三早”(分蘖早、拔节早、抽穗早 )和“三长”... 分析了 2 0 0 1~ 2 0 0 2年淮北地区气候因子的变化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小麦生育期内 ,淮北地区先旱、暖冬 ,后期低温、光照少 ,致使小麦生育进程出现“三早”(分蘖早、拔节早、抽穗早 )和“三长”(始穗—齐穗、抽穗—开花、开花—灌浆的时间长 ) ,造成小麦的穗粒数减少和千粒重的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2002年气候变化 生长发育 淮北地区 小麦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冬末春初气温对南丰物候和年气候的影响
7
作者 何寿仁 邓圣 《江西科学》 2018年第5期821-823,共3页
选用南丰国家气象观测一级站1981-2017年37 a大气探测及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使用Excel图表、线性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冬末春初气温对南丰物候和年气候的影响。结果发现:南丰县冬末春初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不仅随年际线性相... 选用南丰国家气象观测一级站1981-2017年37 a大气探测及农业气象观测资料,使用Excel图表、线性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冬末春初气温对南丰物候和年气候的影响。结果发现:南丰县冬末春初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不仅随年际线性相关显著,而且与柑桔、板栗、楝树芽开放、开花期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地表温度、年平均最低地表温度等线性相关显著;同时,南丰柑桔、板栗、楝树开花期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低地表温度等线性相关显著。由此可见,气候变化不仅影响物候变化,物候变化也可以预示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末春初 气温 南丰物候 年气候
下载PDF
四平市50年气候变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冰 刘美华 《吉林气象》 2003年第3期18-23,26,共7页
1951-2000年,四平市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标志是气温显著升高。冬、春两季升温幅度最大。90年代升温最多。年降水量5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90年代降水阶段性明显,多雨时段持续时间短、强度大、雨量多,常造成洪涝灾害,水资源流失严重。少雨... 1951-2000年,四平市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标志是气温显著升高。冬、春两季升温幅度最大。90年代升温最多。年降水量5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90年代降水阶段性明显,多雨时段持续时间短、强度大、雨量多,常造成洪涝灾害,水资源流失严重。少雨时段持续时间长,雨量特少,干旱、缺水严重。90年代以来气候异常,多项气象记录破历史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平市 90 变化分析 气候变化 年气候 日最大降水量 平均气温 50 蒸发量 气候异常
下载PDF
张掖40年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9
作者 胡天清 《干旱气象》 1994年第1期24-,28,共2页
通过对张掖40年气象资料分析,简要说明了张掖自70年代起冬温明显升高、夏温明显下降的事实,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促使有关部门趋利避害,发展农业生产。
关键词 张掖 40年气候变化
下载PDF
陕西省1997年气候影响评价
10
作者 雷向杰 杜川利 《陕西气象》 1998年第2期16-19,共4页
关键词 年气候 降水距平百分率 陕北 陕南 关中 月降水量 生育期 不利条件 持续干旱 平均气温
下载PDF
双阳区2013年气候分析
11
作者 邓晓艳 张冀 梁衍波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11期156-157,共2页
2013年双阳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略低,降水偏多,日照时数正常。农作物生长季(5~9月)气温略高、降水略多、日照略少,虽然农作物播种期出现低温多雨,但农作物生长发育期气温高,对春季积温不足有较好的补偿作用,且水热匹配较好,满足作物... 2013年双阳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略低,降水偏多,日照时数正常。农作物生长季(5~9月)气温略高、降水略多、日照略少,虽然农作物播种期出现低温多雨,但农作物生长发育期气温高,对春季积温不足有较好的补偿作用,且水热匹配较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加之初霜较常年略晚,粮食生产获得历史性大丰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阳区 2013年气候分析
下载PDF
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对东亚气候影响的综述
12
作者 姜大膀 司东 缪家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1-272,共12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及其对东亚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AMO的形成机制与指数定义、AMO对东亚夏季和冬季气候的影响、AMO与其他大洋的协同作用。目前,关于AMO的形成机制仍有不同意见,传统观点认为AMO是气...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及其对东亚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AMO的形成机制与指数定义、AMO对东亚夏季和冬季气候的影响、AMO与其他大洋的协同作用。目前,关于AMO的形成机制仍有不同意见,传统观点认为AMO是气候系统内部过程尤其是大西洋经向翻转流造成的,但近期有工作指出AMO是气溶胶、火山喷发等外强迫驱动产生或是海洋对大气随机强迫的一种响应。AMO可以通过三种途径调制东亚夏季气候,当AMO处于正位相时,东亚夏季风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高,反之亦然。同时,AMO正位相有利于东亚冬季风偏强,欧亚大陆中纬度及中国北方偏冷;负位相时则大体相反。鉴于AMO的重要作用,加深理解AMO形成机制及其对东亚气候影响有益于提升东亚气候的年代际预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多代际振荡 代际气候变化 东亚夏季风 东亚冬季风
下载PDF
解读“欧盟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7-144,共8页
"欧盟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提出了三大节能减排目标:欧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可再生能源目标和能源效率目标,其中前二项目标是强制性的,能源效率目标具有指示性意义。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欧盟对实现"欧盟2030年气候与... "欧盟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提出了三大节能减排目标:欧盟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可再生能源目标和能源效率目标,其中前二项目标是强制性的,能源效率目标具有指示性意义。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欧盟对实现"欧盟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的治理机制加以调整和创新。这一政策框架带来的潜在影响是:第一,有望提升欧盟在《后2020年全球气候变化协议》谈判中的主导权;第二,加快欧洲能源联盟建设步伐;第三,助推欧盟在2050年向低碳经济转型,提高欧盟全球经济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温室气体减排 可再生能源 “欧盟2030年气候与能源政策框架”
原文传递
几年来我国气候年际变异和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一些新成果 被引量:32
14
作者 王会军 孙建奇 +2 位作者 郎咸梅 陈丽娟 符伟伟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6-814,共9页
为了热烈庆祝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立80周年(1928~2008年),作者谨就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完成的关于我国气候变异和气候预测方面的研究工作若干新成果作一些非常概要性的介绍,个中也包含一点所外科学家的工... 为了热烈庆祝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立80周年(1928~2008年),作者谨就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完成的关于我国气候变异和气候预测方面的研究工作若干新成果作一些非常概要性的介绍,个中也包含一点所外科学家的工作。不周和不当之处只有请读者海涵和批评指正了。本文介绍的主要进展有三个方面:关于我国气候年际变异的研究、ENSO预测研究和数值气候预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际变异 气候预测 东亚季风
下载PDF
南涝北旱的年代气候特点和形成条件 被引量:32
15
作者 孙林海 陈兴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1-647,共7页
通过研究最近 5 0年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年代际及年际气候变化特征 ,以及对 2 0世纪90年代至今夏季旱涝趋势的对比分析 ,讨论了夏季主要雨带位置南移的气候趋势 ,以及亚洲大陆高压、ENSO事件对夏季降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 ,2 0世纪 90... 通过研究最近 5 0年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年代际及年际气候变化特征 ,以及对 2 0世纪90年代至今夏季旱涝趋势的对比分析 ,讨论了夏季主要雨带位置南移的气候趋势 ,以及亚洲大陆高压、ENSO事件对夏季降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夏季旱涝分布气候态发生较大的变化 ,这可能预示夏季进入南涝北旱的年代气候时期。这些结果对于降水的年代气候预测和短期气候预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气候 气候变化 降水 预测
下载PDF
两种气候年型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磊 王永华 +3 位作者 冯伟 王玉杰 朱云集 郭天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0-45,共6页
为给小麦高产稳产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探讨两种气象年型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2009年(干旱年份)在拔节期前CK处理的群体数量最高,其次为A3和A2处理;2009-2010年(低温年份)在整个生... 为给小麦高产稳产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探讨两种气象年型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2009年(干旱年份)在拔节期前CK处理的群体数量最高,其次为A3和A2处理;2009-2010年(低温年份)在整个生育期均以CK处理的群体数量最高,其次为A1处理。干物质积累量在越冬至拔节期均以CK处理最高,而在开花至成熟期A3处理最高,A2次之,两年份表现一致。2008-2009年处理间穗数差异为A2>A3>A1>CK,而2009-2010年相反。两年份穗粒数均以A2和A3较高,CK最低。千粒质量和产量表现相同趋势,两年份处理间差异均为A3>A2>A1>CK。A2和A3较CK处理的产量差异显著,而A2和A3间差异不显著。可见,A2和A3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较高;但综合产量和效益考虑,优化管理(A2)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候 施肥 产量
下载PDF
南半球对流层气候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的联系 被引量:17
17
作者 曲维政 陈璐 +4 位作者 黄菲 张微 朱小洁 邓声贵 杜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94-803,共10页
通过南半球对流层温度场谱分析和逐次滤波分析发现,南半球对流层大气温度场半个多世纪以来呈现明显的持续升温趋势,升温幅度由低层到高层逐步增加,其中地面层1000hPa年升温率为0.013℃/a,对流层中部500hPa年升温率为0.019℃/a,对流层上... 通过南半球对流层温度场谱分析和逐次滤波分析发现,南半球对流层大气温度场半个多世纪以来呈现明显的持续升温趋势,升温幅度由低层到高层逐步增加,其中地面层1000hPa年升温率为0.013℃/a,对流层中部500hPa年升温率为0.019℃/a,对流层上部300hPa年升温率为0.036℃/a;滤除南半球大气温度场的趋势变化,发现南半球大气温度场从地面层直至对流层顶广泛盛行着十分显著的与太阳磁场磁性22年周期变化相一致的变化周期。太阳磁场磁性周期变化趋势略有超前,分析认为,这是南半球对流层大气气候系统对太阳磁场周期性变化的响应。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南半球从地面层1000hPa到对流层顶,再到平流层中部10hPa各层次大气温度变化22年周期分量振荡位相基本一致,周期振幅由低层到高层迅速增大,说明太阳磁场变化对对流层高层比低层影响大,对平流层影响更大。其中地面层1000hPa温度场的22年变化周期是在滤除趋势变化和11年周期之后才显现出来的,所以太阳磁场磁性周期变化对地面层气候的影响较小并且经常处于被掩盖状态;南半球地面层1000hPa温度场滤除趋势变化之后显示出十分显著的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相一致的变化周期,分析认为,这是南半球对流层大气气候系统对太阳活动11周期性变化的响应。对流层上层300hPa温度场滤除趋势变化和22年周期之后也显示出11年变化周期,而对流层中部500hPa则无此周期反应,说明太阳活动11年周期对地面层1000hPa大气气候影响最明显,对流层中上层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代际变化 太阳磁场22周期 太阳黑子11周期
下载PDF
宁夏近44年霜冻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唐晶 张文煜 +4 位作者 赵光平 陶林科 王建英 赵立斌 张智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年第2期15-18,共4页
对宁夏近44a来初(终)霜日、无霜期的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用现代气候诊断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大部分地区初霜提早的概率小于终霜推迟的概率;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无霜期缩短,80年代以后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44a来... 对宁夏近44a来初(终)霜日、无霜期的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用现代气候诊断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大部分地区初霜提早的概率小于终霜推迟的概率;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无霜期缩短,80年代以后初霜日推迟,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44a来初霜日逐渐推迟,终霜日明显提早,无霜期明显的延长,1981—2004年固原地区表现出初、终霜日不明显提早,无霜期有非常不明显的缩短趋势,44a来初、终霜日发生了气候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霜冻 代际气候变化 气候突变
下载PDF
气候年际变率对全球植被平均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邵璞 曾晓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94-1505,共12页
采用改进后的通用陆面模式的动态植被模式(CLM-DGVM)研究当前气候条件下气候年际变率对全球潜在植被平均分布的影响。设计两组区域数值实验,一组使用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衍生的1960—1999年多年气象数据循环驱动,对照实验使用这40a的气... 采用改进后的通用陆面模式的动态植被模式(CLM-DGVM)研究当前气候条件下气候年际变率对全球潜在植被平均分布的影响。设计两组区域数值实验,一组使用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衍生的1960—1999年多年气象数据循环驱动,对照实验使用这40a的气候平均态或单年气象资料驱动(即没有气候年际变率),分别考察有无气候年际变化对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潜在植被分布平衡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1950—1999年上述数据及对应的气候平均态为驱动做两组全球实验。结果表明气候年际变率导致全球植被总覆盖度下降,其中树和灌木减少而草增加;全球平均覆盖度的变化按常绿树、草、灌木、落叶树顺序递减,而相对变化(即格点覆盖度差异的绝对值的全球平均值与气候平均态下植物覆盖度的比值)按灌木、草、落叶树、常绿树顺序递减。在温度、降水、风速、比湿、光照、气压等6种气候因子中降水年际变率对于植被平均分布影响最显著。受降水影响,当年降水小于1200mm时植被总覆盖度的差异随其变率增加而下降,其它时候影响不明显。年降水小于1500mm时树减少,幅度随其年际变率变大而增加。常绿树无论降水多寡均减少,而落叶树在年降水大于1500mm时随其变率变大而增加。草在年降水小于1500mm、变率为中等时差异最大,降水较大时其年际变化对草的影响不大。温度年际变率对落叶树分布影响不大而使常绿树减少,尤其是在寒带,其幅度大致随变率增加而变大。草主要在温度高于-10℃增加而灌木在温度低于0℃增加。植被总体覆盖度在温度高于0℃时受影响普遍降低,降低的区域对应于温度年际变率较大的区域。以上结果说明用气候模式或生物地理模式预测未来植物分布时要同时考虑气候平均态和气候变率两方面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植被模式 气候际变率 植被分布 覆盖度
下载PDF
中国年降水气候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严华生 陈琳玲 程建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3-208,共6页
从观测资料出发,利用反演方法,获得了描述我国17个站年降水气候振动的二阶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中的系数,并在无外源强迫的情况下对该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作了定性的分析,对17个站的年降水气候振动进行气候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 从观测资料出发,利用反演方法,获得了描述我国17个站年降水气候振动的二阶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中的系数,并在无外源强迫的情况下对该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作了定性的分析,对17个站的年降水气候振动进行气候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气候振动存在弱的非线性振动特征,17个站的年降水气候振动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正阻尼的动力系统,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自身能量的变化dEdt<0,17个站年降水气候振动的固有频率的变化范围为0.6≤ω0≤1.417,其固有周期的变化范围为10.4≥T≥4.4年。从空间分布特征上可以看到,其固有周期的长短分布有明显的东西向特征。在17个站中,兰州、成都、重庆、南宁、福州、上海、温州地区的年降水气候振动是一个类似于具有渐软弹簧特性的非线性动力系统,而昆明、长春、哈尔滨、北京、广州、西安、厦门、长沙、南京、杭州地区的年降水气候振动是一个类似于具有渐硬弹簧特性的非线性动力系统,从其空间分布特征上看也有东西向特征。全国17个站年降水气候振动的动力系统都存在一个稳定的焦点,在无外源强迫作用时,各站的年降水气候振动将逐渐趋向于各自的稳定的焦点,但都不存在极限环。在仅考虑降水自身振动的情况下,利用我们反演得到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对年降水气候振动做模拟,位于内陆地区的模拟情况可以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而靠近海洋的地区模拟效果没有内陆好。这一结果说明在降水气候振动中,靠近海洋地区的外源强迫影响作用比位于内陆地区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气候振动 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