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甚年轻石笋的TIMS-^(230)Th定年及其年层确定 被引量:19
1
作者 谭明 程海 +2 位作者 R.L.Edwards 侯居峙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1-391,共1页
关键词 年轻石笋 热电离质谱仪 钍同位素定年
下载PDF
黄龙洞年轻石笋的^210Pb测年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勋林 张平中 +1 位作者 袁道先 程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3-548,共6页
利用210Pb测年法对来自亚洲季风系统相互作用的青藏高原边缘区、高海拔的黄龙洞两根年轻石笋进行了测年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黄龙洞石笋顶部的210Pb放射性活度随距离呈指数衰变,衰变的趋势逐渐减缓,表明所研究的石笋中含有过剩的210Pb... 利用210Pb测年法对来自亚洲季风系统相互作用的青藏高原边缘区、高海拔的黄龙洞两根年轻石笋进行了测年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黄龙洞石笋顶部的210Pb放射性活度随距离呈指数衰变,衰变的趋势逐渐减缓,表明所研究的石笋中含有过剩的210Pb,样品顶部年龄小于100a。对黄龙洞石笋过剩210Pb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计算出两根石笋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104mm/a和0.143mm/a,与利用230Th测年法得到的沉积速率在定年误差范围之内一致,表明黄龙洞的210Pb测年数据是可靠的,通过计算石笋的沉积速率,可以建立近百年的石笋记录。研究表明,利用210Pb测年方法可以判断石笋(或石笋顶部)是否为100a内沉积的年轻石笋,弥补230Th法测定年轻石笋年龄的不足,有利于建立更加精确的石笋年代标尺,对探讨洞穴现代沉积记录和现代气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明确洞穴石笋δ18O值所指示的气候环境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b测年 年轻石笋 沉积速率 黄龙洞
下载PDF
年轻石笋平均沉积速率的确定——多方法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殷建军 李红春 +6 位作者 沈川洲 李廷勇 林玉石 覃嘉铭 唐伟 王华 杨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84-1891,共8页
石笋凭借其准确的年代学和对洞穴外界环境的敏感响应,已经成为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力量。亚洲季风区轨道-千年尺度石笋δ18O指示亚洲季风强弱的变化,但是在更短的时间尺度上,石笋δ18O则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近现代、能与器测记录... 石笋凭借其准确的年代学和对洞穴外界环境的敏感响应,已经成为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力量。亚洲季风区轨道-千年尺度石笋δ18O指示亚洲季风强弱的变化,但是在更短的时间尺度上,石笋δ18O则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近现代、能与器测记录进行对比的石笋记录研究是衔接现代气候与古气候的关键环节。而这关键环节中的关键问题就是确定石笋的沉积年代。寻找一种适合于无生长纹层、低U含量石笋样品的年代方法对于解决石笋沉积年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选择广西桂林茅茅头大岩一正在生长的年轻石笋。由于低U含量、高232 Th含量,U系-230 Th定年不成功。利用210Pb定年计算出平均沉积速率为1.96±0.23mm/a,但由于多层晶间孔隙的存在,计算结果偏小。由于石笋中14 C基本为核爆产生,AMS 14 C测试结果计算石笋平均沉积速率为2.10mm/a,但由于未测量到核爆前14 C数据,其值可能仍偏小。由于前人研究指出桂林地区石笋记录能记录夏季风降水,结合桂林多年降水数据,综合计算出该石笋平均沉积速率为2.44mm/a,生长时限为2009—1968年。平均沉积速率和沉积时代的确定,为后续的石笋现代气候研究,进而与古气候衔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石笋 230 Th定年 AMS14 C定年 210pb定年 器测校正
下载PDF
本溪水洞石笋微层年代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侯居峙 谭明 +4 位作者 程海 R.L.Edwards 郑伟 沈凛梅 张军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7-392,共6页
对本溪水洞全新世石笋TW9801不同级次微层分别计数,结合该石笋的TIMS-230Th年龄,指出石笋 TW9801某一级次的微层是年层。结合其他全新世北方型石 笋微层研究结果,总结出中国北方型石笋年层的镜下影像特征,并... 对本溪水洞全新世石笋TW9801不同级次微层分别计数,结合该石笋的TIMS-230Th年龄,指出石笋 TW9801某一级次的微层是年层。结合其他全新世北方型石 笋微层研究结果,总结出中国北方型石笋年层的镜下影像特征,并由此提出石笋微层 计数年代学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轻石笋 TIMS-^230Th定年 计数年代学 本溪水洞 石笋微层 古气候 年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