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经验实证到理性思辨方法论原则的成功实践——邵炳军教授《春秋文学系年辑证》诗歌研究成就评介
1
作者 李炳海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30-132,共3页
邵炳军教授《春秋文学系年辑证》(全四册,180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采用"系年"与"辑证"结合的研究范式,恪守"由经验实证到理性思辨"的方法论原则。邵炳军教授《辑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实证型... 邵炳军教授《春秋文学系年辑证》(全四册,180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采用"系年"与"辑证"结合的研究范式,恪守"由经验实证到理性思辨"的方法论原则。邵炳军教授《辑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实证型的诗歌作品断代研究,二是思辨型的诗歌作品理论研究。《辑证》不仅堪称是一部"诗经学"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而且是科学方法论的一次成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炳军 《春秋文学系年辑证》 评介
下载PDF
《诗·邶风》系年辑证——春秋诗歌系年辑证之三
2
作者 邵炳军 《诗经研究丛刊》 2011年第2期81-133,共53页
所谓'系年',就是尽可能准确地考订作品的创作年代,将作品按照创作年代之序重新进行排列,为研究春秋时期不同阶段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奠定可靠的文献依据,从而探求每一个社会阶段政治、经济、文化与诗歌创作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 所谓'系年',就是尽可能准确地考订作品的创作年代,将作品按照创作年代之序重新进行排列,为研究春秋时期不同阶段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奠定可靠的文献依据,从而探求每一个社会阶段政治、经济、文化与诗歌创作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春秋时期诗歌创作发展、兴盛、衰亡的外在的社会因子与内在的艺术因子,归纳出春秋诗歌创作流变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政治 创作 社会 因子 年辑 阶段 作品
原文传递
“大思政课”格局下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和亭 林飞 《菏泽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0-54,共5页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目前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主体、内容、场域、...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实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目前各高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主体、内容、场域、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协同困境,影响了协同育人的效果。因此,高校要找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聚合点,不断优化教师培养、资源整合、场域合作和育人效果等路径,提高协同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下载PDF
中国留学生语言焦虑状况调查与分析——以胡弗汉顿大学中国留学生为例
4
作者 张晓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31-36,共6页
外语学习者大都经历过语言焦虑,语言焦虑会给学生学业成绩造成负面影响,研究焦虑和学习者特征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从学习者的角度深入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本研究试图找出学生语言焦虑的本质,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学生文化适应的速度减... 外语学习者大都经历过语言焦虑,语言焦虑会给学生学业成绩造成负面影响,研究焦虑和学习者特征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从学习者的角度深入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本研究试图找出学生语言焦虑的本质,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学生文化适应的速度减缓甚至停滞。本研究将结合笔者在英国胡弗汉顿大学搜集整理的数据以及访谈,研究留学生的生活时间、学习专业、性别以及文化适应等变量如何影响学生语言焦虑,以期拓宽对语言焦虑的理解,并对中国留学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焦虑 文化适应 中国留学生 调查问卷
下载PDF
The association of various social capital indicators and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mong Turkish adolescents
5
作者 Günay Y1ld1zer Emre Bilgin +2 位作者 Ezel Nur Korur Dario Novak GIyasettin Demirhan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8年第1期27-33,共7页
Background: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PAP) has been proven to improve health and promote optimal growth among adolescents. However,most adolescents do not meet the current physical activity(PA) recommendations i... Background: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PAP) has been proven to improve health and promote optimal growth among adolescents. However,most adolescents do not meet the current physical activity(PA) recommendations in Turkey. The role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factors on PAP is being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lthough social capital(SC) indicators have been examined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 indicators and PAP among Turkish adolescents.Method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19 high schools in 4 different cities in Turkey in 2016. A total of 506 female and 729 male high school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The dependent variable was overall PAP, which was measured using the short 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included self-perceived family, neighborhood, and school SC. Self-rated health and obesity status, measured by body mass index, were other study covariates in multipl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Chi-square test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Results: PAP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A higher percentage of males reported PAP(77.4%) compared to females(51.0%). Among males, teacher–student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informal social control were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PAP, while high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odds of PAP. For females, students interpersonal trust wa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PAP.Conclusion: Various SC indica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PAP for males and females. These associations are different from findings of studies conducted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fore, health-promotion interventions and policies should consider gender and different social agents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o improve PAP among Turkish adolesc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lescents Family NEIGHBORHOOD Physical activity Public health SCHOOL Social capital
下载PDF
Retrospective Studies on Clinical Features of Melanosis of the Colon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Polypus and 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 被引量:2
6
作者 Qiong Nan Lei Zhang +3 位作者 Jian Shen Xiaoyan Li Yumei Yang Haiyan Jiang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D 2009年第2期138-141,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lanosis of the colon (MC)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olypus and carcinoma of the large intestine. METHODS Clinical feature and colonoscopic findings of 156 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lanosis of the colon (MC)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olypus and carcinoma of the large intestine. METHODS Clinical feature and colonoscopic findings of 156 MC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inal diagnosis of MC case was made after colonoscopic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data of the case history was recorded. RESULTS The overall detection rate of MC was 1.12%, with 0.46% in males, 0.66% in females. An 82.69% of the patients suffered various constipations and had a history of taking cathartic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otal-colon melanosis occurred in 83.97% of the pati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ate of concomitant polypus (27.56%) in the MC patients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polypus in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synchronous colonoscopy (χ^2 = 1.205, P = 0.298). Also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tection rate of carcinoma of the large intestine (8.97%) in MC patients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same disease in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ynchronous colonoscopy (χ^2 = 0.268, P = 0.604). A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has shown that the older the age of MC patients is, the more opportunities of MC and the concomitant polypus would occur. CONCLUSION MC may be related to constipations and a long-term administration of cathartics, among which total-colon melanosis ranks first in the cases. There is an earlier age of onset in the females, with a higher detection rate. The older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is, the higher the detection rate of MC is, and the more possibility the onset of the concomitant polyp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nosis of the colon large intestine intestinal polypus carcinoma of bowels retrospective study.
下载PDF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稿约
7
作者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5年第2期421-421,共1页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到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年辑 史论 历史 中国 汇刊 建筑
原文传递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稿约
8
作者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09年第1期507-507,共1页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资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资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二、宗旨:推展中国建筑历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提升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水准,促进国内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三、栏目:根据内容划分为'论文'和'测绘'两栏(必要时可临时增减),篇幅亦遵循国际通例,允许做到'以研究课题为准,以解决一个学术问题为准',不再强求长短划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学术 年辑 史论 历史 中国 汇刊 建筑
原文传递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稿约
9
作者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0年第1期532-532,共1页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到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稿约 年辑 史论 历史 中国 汇刊 建筑
原文传递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稿约
10
作者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2年第1期531-531,共1页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到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资助。二、宗旨:推展中国建筑历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提升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年辑 史论 历史 中国 汇刊 建筑
原文传递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稿约
11
作者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4年第1期444-444,共1页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到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稿约 年辑 史论 历史 中国 汇刊 建筑
原文传递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稿约
12
作者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编辑部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5年第1期488-488,共1页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到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年辑 史论 历史 中国 汇刊 建筑
原文传递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稿约
13
作者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编辑部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年第1期436-436,共1页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到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稿约 年辑 史论 历史 中国 汇刊 建筑
原文传递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稿约
14
作者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08年第1期528-528,共1页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资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资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最新的学术研究论文。二、宗旨:推展中国建筑历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提升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水准,促进国内外学术的深度交流,参与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年辑 史论 历史 中国 汇刊 建筑
原文传递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稿约
15
作者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2年第2期542-542,共1页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到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资助。二、宗旨:推展中国建筑历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提升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年辑 史论 历史 中国 汇刊 建筑
原文传递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稿约
16
作者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1年第1期502-502,共1页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 一、《中国建筑史论汇刊》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文集,以年辑的体例,集中并逐年系列发表国内外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方面的最新学术研究论文。刊物出版受到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年辑 史论 历史 中国 汇刊 建筑
原文传递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atal pedestrian ac- cidents in Fars Province of Iran: a community-based survey 被引量:5
17
作者 Payam Peymani Seyed Taghi Heydari +11 位作者 Amin Hoseinzadeh Yaser Safikhani Arya Hedjazi Mohammad Zarenezhad Ghasem Moafian Mohammad Reza Aghabeigi Najmeh Maharlouei All Foroutan Seyed Mehdi Ahmadi FariborzGhaffarpasand Hassan Joulaei Kamran B Lankarani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2年第5期279-283,共5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pidemio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atal pedestrian accidents in Fats Province of Iran. 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Fats Province of Iran during a 29month period...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pidemio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atal pedestrian accidents in Fats Province of Iran. Methods: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Fats Province of Iran during a 29month period from March 2009 to July 2011. The data were from the Fats Forensic Medi cine Registry, In 4 923 recorded road traffic accident fatalities, 971 deaths were due to pedestrian accidents. The demographic and accidentrelated information were analyzed by SPSS ver sion 11.5. P value less than 0.05 was considered significant. Results: The mean age of decedents was (47.2±26.2) years, ranging from 6 months to 103 years old. Males ac counted for 69.8% of all deaths. Fatal accidents were mostcommon in September; 56.1% of the fatal injuries occurred on intracity roads and 33.1% on extracity roads. Fatal head injuries were present in 60.54% of cases. Evaluation of the injury site and the cause of death found that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ge, interval between injury and death. Besides, the type of road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ortality.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trauma patients has been improved in our country in the recent decade, decreasing the burden of injuries needs co ordination among trauma system organiz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idents traffic Epidemiologic studies MORTALITY Ira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