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袁小平 梁海艳 《西北人口》 CSSCI 2014年第6期49-53,共5页
本文利用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人口普查数据,根据粗出生率与总和生育率的关系与特征,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系数及其对粗出生率变动影响的贡献率指标,分析了建国以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949—1979年,人口... 本文利用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人口普查数据,根据粗出生率与总和生育率的关系与特征,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系数及其对粗出生率变动影响的贡献率指标,分析了建国以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949—1979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很小;1980—1993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迅速上升,年龄结构的贡献率增大;1994—2008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趋于下降,人口惯性势能在减弱;2009—2011年,受80—90年代出生高峰的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再次凸显,年龄结构的贡献率迅速增大。从年龄别生育率逐年下降的特点,也可以证明近年推动我国人口增长的力量主要是由于年龄结构带来的惯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结构系数 年龄结构贡献率 粗出生率 总和生育率
下载PDF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出生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于佳璇 张昱蕊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第16期51-52,共2页
文章利用相关年份的人口普查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依照总和生育率与粗出生率的特征与关系,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系数及其对粗出生率变动影响的贡献率指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生率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提示... 文章利用相关年份的人口普查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依照总和生育率与粗出生率的特征与关系,构建了人口年龄结构系数及其对粗出生率变动影响的贡献率指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生率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提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在1949~1979年之间对于出生率几乎没有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在1980~1993年之间开始对出生率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有着比较大的年龄结构贡献率;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在1994~2008之间出现人口惯性势能减弱,对出生率的影响开始减轻;2009~2011年,人口年龄结构受80、90一代的影响,出生率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再次出现脱节,迅速增加了年龄结构贡献率。年龄另生育率开始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由此可知,现阶段促进我国人口增长的动力在于年龄结构所引起的惯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和生育率 粗出生率 年龄结构贡献率 年龄结构系数
下载PDF
Analysis on age structure of Zoysia japonica (Poaceae) popula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艳 代保清 +1 位作者 梁永军 马连菊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4-66,共3页
The age-structure of natural population of Zoysia japonica in Xiuyan County of Liaoning Province was studied by generation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tiller age class was three, but 1st age class ti... The age-structure of natural population of Zoysia japonica in Xiuyan County of Liaoning Province was studied by generation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tiller age class was three, but 1st age class tillers held dominant posi-tion with proportions over 95% in each month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s. The 2nd age class and 3rd age class tillers were minority in the population. So Z. japonica population was an expanding population. The zero age class buds on the rhizomes were dominant in buds age structures. The proportion of buds to tillers on quantity in each month was about 30% to 40%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at the end of September. The increasing of buds proportion before dormancy guaranteed the quantity of tillers in the next spring. The biomass of 1st age class tillers changed with time. The biomass kept increasing from April to July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at the end of July and then de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ysia japonica Age structure Clonal pop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