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含运动边界的并联发射膛口流场数值模拟预测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曲普
薄玉成
方举鹏
-
机构
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8-160,共3页
-
基金
中北大学科学基金资助
-
文摘
对三管并联发射产生的含高速运动弹丸的膛口射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建立其数学物理模型,采用AUSM格式求解三维N-S方程,弹丸采用大位移运动边界的动网格技术处理,湍流模型采用Spalart-Allmaras模型。得到了含高速运动弹丸的膛口射流的结构和流动参数,预测了膛口射流与弹丸出膛口后的相互耦合作用。结果可为多管发射武器系统射击精度的预测提供必要依据。
-
关键词
并联发射
动网格
膛口射流
-
Keywords
parallel launch
dynamic mesh
muzzle jet
-
分类号
TJ306
[兵器科学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
-
题名双自动机并联发射时膛口流场数值仿真
- 2
-
-
作者
苏晓鹏
钱林方
戴劲松
-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出处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17,共5页
-
文摘
为研究双自动机近距离并联发射时膛口流场特征及其对弹丸运动影响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结合动网格技术,建立了包含弹丸运动的膛口流场数值仿真模型,对双自动机近距离并联发射时复杂膛口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以三种不同身管间距为例,得出了双自动机并联发射时膛口流场的形成、发展及相互干扰过程,及膛口流场对弹丸出炮口后运动姿态的影响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双自动机在近距离发射时,相互干扰的膛口流场对弹丸出炮口后运动姿态有较大影响,以至影响火炮系统射击精度。在双自动机近距离并联发射时,为保证武器系统射击精度,应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两身管间膛口流场的相互干扰,减小膛内流场对弹丸运动姿态的影响。
-
关键词
自动机
并联发射
膛口流场
数值仿真
-
Keywords
Automatic gun
Parallel fire
Muzzle flow 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TJ012
[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
-
题名瞬变电磁法超小线圈并联式发射回线设计实验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吴北辰
潘洋润奕
程久龙
王辉
姚娣
庞肖颖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
出处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4-939,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408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C202002180)。
-
文摘
针对浅层或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中发射系统电源电压有限使发射磁矩受限,而发射回线的寄生电感导致电流关断时间过长的问题,设计了瞬变电磁法超小线圈并联式发射回线,通过线圈的并联来增大发射磁矩,再通过外加电阻等方式减小关断时间。从理论上对常规发射线圈与并联式发射线圈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进行分析,并对并联式发射线圈与常规发射线圈进行了实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并联式发射线圈能有效增大发射磁矩,进而减小关断时间。本设计对减少浅层或矿井瞬变电磁法勘探盲区、加大勘探深度具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并联式发射回线
关断时间
发射磁矩
超小线圈
-
Keywords
TEM
parallel transmitter loop
turn-off time
transmitting magnetic moment
ultra-small coil
-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多管火炮武器发射膛口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曲普
薄玉成
方举鹏
-
机构
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六一基地
-
出处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9-662,共4页
-
基金
中北大学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文摘
针对新型多管火炮发射产生的膛口流场与冲击波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建立了膛口流场数学物理模型,采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及Spalart-Allmaras模型,并采用Roe格式的差分方法.计算得到了多管火炮膛口流场的结构和流动参数.由计算结果可知,多管火炮发射时各身管产生的膛口流场会相互影响和叠加,形成的流场中激波系更为复杂,气流对弹丸产生的非对称作用对弹丸飞行姿态的影响也更为显著.计算结果可为多管发射武器系统结构设计与射击精度预测提供必要的参考.
-
关键词
多管火炮
并联发射
膛口射流
数值模拟
-
Keywords
multi-barrel gun
parallel launch
muzzle jet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TJ303.2
[兵器科学与技术—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
-
-
题名水下并联超空泡射弹外弹道数值分析
被引量:3
- 5
-
-
作者
韩玉晶
李强
王辰
蔡涛
-
机构
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重庆长安望江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出处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9,33,共8页
-
基金
国防预研联合基金项目(6141B02040203)。
-
文摘
为获取水下并联发射超空泡射弹的弹道特性,基于重叠网格技术、RANS方程、Schnerr-Sauer空化模型和k-ε湍流模型,对超空泡射弹的水下同步发射与异步发射工况进行了多工况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弹丸间距与发射时间间隔,对比分析了并联超空泡射弹水下运动的流场特性与弹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水下同步发射,弹丸内侧空泡发展受到抑制,弹丸在不对称的水动力作用下向外侧偏转,当弹丸间距增加至4D以上时,两弹丸之间几乎无干扰;对于异步发射的先发弹丸,随着发射时间间隔的增加,其弹道偏移量先增大后减小;对于异步发射的后发弹丸,随着发射时间间隔的增加,侧空泡扩张的抑制作用逐渐解除,并有过度膨胀的趋势,时间间隔越大,速度衰减越慢。
-
关键词
超空泡
水下外弹道
并联发射
数值模拟
-
Keywords
supercavitation
underwater external trajectory
parallel launch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TJ012.3
[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
-
题名双管发射对运动弹丸姿态的影响
被引量:1
- 6
-
-
作者
佟凯
李强
-
机构
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出处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50-52,共3页
-
文摘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知识,针对某双管射击武器(含制退器)建立二维模型,通过求解N-S方程,模拟了在运动弹丸影响下膛口流场波系结构的变化过程。模拟发现:流场经历了初生、发展、稳定和衰减的全过程,同时双流场的出现还导致了干扰、叠加的现象,与单个流场相比,在流场结构上出现了较大的不同;流场发展与弹丸运动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相互叠加的流场使弹丸产生的侧向合力及身管的振动是使弹丸射击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学
并联发射
运动弹丸
膛口流场
-
Keywords
CFD
parallel-firing
dynamic mesh
muzzle flow field
-
分类号
TJ012.3
[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
-
题名膛口装置对双联自动机弹丸飞行姿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苏晓鹏
钱林方
戴劲松
王健
-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
出处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38,共4页
-
基金
武器装备重点预研基金项目
-
文摘
为研究双自动机并联发射时膛口气流对弹丸出膛口后飞行姿态的影响,设计了新型炮口装置.对某双自动机并联发射时膛口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膛口流场模拟结果分析了带炮口装置前后膛口流场对弹丸出膛口后运动姿态的影响.未装炮口装置时因膛口流场影响弹丸产生的偏移速度为2.586 m/s,安装新型炮口装置后弹丸偏移速度为1.564 m/s.新膛口装置可显著减小膛口气流对弹丸出膛口后运动姿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武器系统的射击精度.
-
关键词
自动机
并联发射
膛口流场
数值仿真
-
Keywords
autogun
parallel fire
muzzle flow 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
分类号
TJ012
[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
-
题名自适应频率跟踪无线充电最大效率传输关键技术研究
- 8
-
-
作者
廖仕利
张玲珺
王镜生
魏洪亚
胡力中
唐旭
-
机构
重庆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出处
《科技风》
2020年第34期96-97,共2页
-
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9CX117)
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面上项目(cstc2019jscx-msxmX0003)。
-
文摘
为提高无线充电系统不同设备间的匹配效果,实现每个设备均以最大效率、最大功率充电,采用利用PP谐振,创新性的设计了动态自适应频率跟踪、三线圈并联发射、双线圈并联均流接收以及四象限高效率buck-boost等技术,实现了多设备匹配自适应最佳频率同时快速无线充电,已获得3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
-
关键词
无线充电
效率
动态频率跟踪技术
并联发射
-
分类号
TP39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
-
题名新型大功率器件ETO及其应用
被引量:5
- 9
-
-
作者
于飞
张晓锋
李槐树
-
机构
海军工程大学
-
出处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
文摘
发射极关断晶闸管(ETO)是满足高性能电能变换技术要求的新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通过特殊结构实现的单位增益关断技术大大改善了ETO的关断特性,提高了工作频率,增大了安全工作范围,同时使它更易于串并联使用。在不久的将来,ETO有望取代晶闸管和GTO成为大功率电力电子应用领域中的主流器件。文中详细介绍了ETO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工作特性,并对它的典型应用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电力半导体器件
驱动电路
串并联运行/发射极关断晶闸管
-
Keywords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drive circuit
series and parallel operation/ETO
-
分类号
TN34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