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并联和串联囊式蓄能器的理论分析和数字仿真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克定 李尚义 +1 位作者 罗晓鸣 刘庆和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6-74,共9页
本文采用频率法,对新型串联囊式蓄能器衰减液压泵的压力脉动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并与常规并联囊式蓄能器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串联囊式蓄能器对液压泵压力脉动的衰减效果远优于并联囊式蓄能器,所设计的新型串联囊式蓄能器,... 本文采用频率法,对新型串联囊式蓄能器衰减液压泵的压力脉动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并与常规并联囊式蓄能器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串联囊式蓄能器对液压泵压力脉动的衰减效果远优于并联囊式蓄能器,所设计的新型串联囊式蓄能器,可推广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 串联 囊式 蓄能器 数字仿真
下载PDF
并联和串联连接的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热短路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范军 刘福胜 胡玉秋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4年第2期219-222,共4页
利用地热换热器准三维传热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并联和串联布置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支管间的热短路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支管间距、不同回灌材料导热系数、不同深度,不同管内流量情况下的热短路。结果表明:并联连接的要比串... 利用地热换热器准三维传热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并联和串联布置竖直双U型埋管地热换热器支管间的热短路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支管间距、不同回灌材料导热系数、不同深度,不同管内流量情况下的热短路。结果表明:并联连接的要比串联连接的热短路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双U型管地热换热器 热短路 并联 串联
下载PDF
并联和串联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的某些特征 被引量:30
3
作者 周锡元 韩森 +1 位作者 李大望 曾德民 《工程抗震》 1995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以一座典型的砌体房屋为例,探讨了并联和串联的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的基本特征。对并联体系文中给出了参数搭配和优化设计的原则;对串联体系则比较了二种计算模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文中提供的结果可应用于砌体结构隔震体系的选... 本文以一座典型的砌体房屋为例,探讨了并联和串联的基础隔震体系地震反应的基本特征。对并联体系文中给出了参数搭配和优化设计的原则;对串联体系则比较了二种计算模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文中提供的结果可应用于砌体结构隔震体系的选用和地震反应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混结构 基础 隔震 并联体系 串联体系
下载PDF
串并联和并串联可修系统的可用度和故障频度 被引量:2
4
作者 苏保河 刘鸣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29-36,共8页
本文利用向量Markov过程方法研究串并联可修系统和并串联可修系统,求得了两系统的可用度和故障频度,并对它们的大小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并联 并串联 可修系统 可用度
下载PDF
基于多相并联和电感储能的准方波脉冲电流源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志宝 许海平 原增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7586-7595,共10页
工作在准连续工作模式下的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其脉冲放电级常采用线性电流源,具有波形质量高的特点,但高功率应用下有较大的功率损耗,且负载适应能力差。开关型电流源效率高,自适应负载能力强,但在脉冲电流源的研制上面临诸多困难,... 工作在准连续工作模式下的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其脉冲放电级常采用线性电流源,具有波形质量高的特点,但高功率应用下有较大的功率损耗,且负载适应能力差。开关型电流源效率高,自适应负载能力强,但在脉冲电流源的研制上面临诸多困难,如脉冲沿响应和低电流纹波等。为此,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多相并联和电感储能的脉冲电流源拓扑,通过电感预储能和脉冲开关电路,以产生快速的脉冲沿响应;采用多相并联电路,并通过移相策略,实现高功率和平顶电流的低纹波。同时对拓扑的S-DCM和S-CCM 2种不同模式进行分析,得到高效率和高重频的工作模式。提出一种基于固定占空比和平均均流的混合控制方法,实现对脉冲平顶电流的快响应和高精度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证实了该拓扑结构和控制算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流源 准连续 多相并联 电感储能 快响应
下载PDF
低阻值四端钮直流标准电阻器的并联和计算 被引量:4
6
作者 林骐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25-26,共2页
讨论了二只同名义值的低阻四端钮直流标准电阻器并联的联接方法及并联阻值的近似计算。
关键词 低阻值 直流标准电阻器 电阻器 并联 电阻计量
下载PDF
串—并联和并—串联系统寿命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文义 张洪芬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65-68,共4页
串—并联和并—串联系统是可靠性设计、分析和评定中最为常见的系统。本文就六种常见的串—并联和并—串联系统的寿命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关键词 寿命 串-并联系统 并-串联系统 设计 可靠性
下载PDF
采用并联和串联电容器补偿埋弧电炉功率因数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戴维 《铁合金》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6-51,共6页
本文以图表方式提供了一座30MW生产75%硅铁电炉采用并联和串联电容器补偿功率因数后的操作特性。文章对补偿后的结果进行了讨论.事实表明,采用并联补偿更为优越。
关键词 硅铁电炉 埋弧电炉 功率因数 电容器 并联 串联
下载PDF
双口网络串-并联和并-串联的z参数
9
作者 姚国天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25-28,共4页
导出了双口网络串-并联和并-串联的z参数,并介绍了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双口网络 串-并联 并-串联 Z参数
下载PDF
双口网络串—并联和并—串联的Y参数
10
作者 姚国天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28-31,共4页
导出了双口网络串—并联和并—串联的Y参数,并介绍了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双口网络 串-并联 并-串联 Y参数
下载PDF
导轨式开关电源并联和冗余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杜品圣 《自动化博览》 2005年第S2期51-53,共3页
介绍了如何正确采用导轨式开关电源和冗余技术,并对各种可能在实际应用中发生的问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 并联 冗余 开关电源
下载PDF
大电流NPN和PNP LDO实现直接并联和高功率密度
12
作者 Steve Knoth 《电子设计应用》 2007年第12期117-120,共4页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低性能的廉价器件,尤其是在与相对复杂的开关稳压器相比时更是这样,不过,性能提高已经给简单和不显眼的LDO注入了新的活力。电源设计师正在从LDO性能的以下改进中获益。
关键词 LDO 高功率密度 PNP NPN 大电流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并联 开关稳压器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析的多逆变器系统串并联谐振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强 孙鹏菊 +1 位作者 董光德 陈咏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269-5280,I0021,共13页
基于模态分析的多逆变器系统谐振分析方法能够获得系统准确的谐振定位,但在谐振类型辨识方面存在不足。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析方法和参与因子计算的多逆变器系统谐振辨识方法。考虑线路阻抗,建立计及电容电流有源阻尼的逆变器诺顿等... 基于模态分析的多逆变器系统谐振分析方法能够获得系统准确的谐振定位,但在谐振类型辨识方面存在不足。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析方法和参与因子计算的多逆变器系统谐振辨识方法。考虑线路阻抗,建立计及电容电流有源阻尼的逆变器诺顿等效模型。当逆变器组合变化时,对比串、并联谐振模态分析结果的差异。通过对系统谐振类型的划分,获取不同类型谐振的特征信息。针对不同类型谐振选择特定的模态分析方法,借助参与因子表现实现谐振类型辨识。最后,搭建仿真电路模型和实验平台,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逆变器 并联谐振 模态分析 谐振类型 谐振辨识
下载PDF
特高压并联电抗器铁芯振动及噪声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帆 张相杰 +3 位作者 王鹏博 罗汉武 李昉 李文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5-736,共12页
特高压并联电抗器因其铁芯是以铁芯饼与气隙垫块交替堆叠而成的结构特点,导致其运行过程中振动强度远超同电压等级的变压器,易出现振动超标等问题,现有计算方法对特高压并联电抗器铁芯振动特征还无法准确表征。鉴于此,该文针对1台特高... 特高压并联电抗器因其铁芯是以铁芯饼与气隙垫块交替堆叠而成的结构特点,导致其运行过程中振动强度远超同电压等级的变压器,易出现振动超标等问题,现有计算方法对特高压并联电抗器铁芯振动特征还无法准确表征。鉴于此,该文针对1台特高压并联电抗器的铁芯振动机理及产生的噪声进行研究,结合磁-结构-声多场耦合分析,对铁芯所受麦克斯韦力及磁致伸缩力进行仿真计算,将结构场计算结果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后作为载荷激励进而计算由电抗器振动产生的噪声,并单独分析磁致伸缩力和麦克斯韦力对电抗器铁芯振动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抗器运行过程中电抗器铁芯旁轭中部产生的振动最剧烈,电抗器周围产生的噪声最大。对比麦克斯韦力与磁致伸缩力对电抗器铁芯振动的影响发现,同时考虑两个力时铁芯振动小于未考虑磁致伸缩力的情况,证明影响电抗器铁芯振动的两个力存在相互衰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并联电抗器 多物理场耦合计算 振动噪声 磁致伸缩 麦克斯韦力
下载PDF
串并联混合动力变速箱挡位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永正 韩志玉 +1 位作者 刘华 徐梓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针对串并联混合动力车辆变速箱选型匹配问题,采用试验设计(DOE)方法选取变速箱最优速比并分析挡位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整车仿真模型和控制策略并进行了台架验证,分析了该混合动力系统3种变速箱挡位配置对车辆的加速性能、爬坡性能... 针对串并联混合动力车辆变速箱选型匹配问题,采用试验设计(DOE)方法选取变速箱最优速比并分析挡位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整车仿真模型和控制策略并进行了台架验证,分析了该混合动力系统3种变速箱挡位配置对车辆的加速性能、爬坡性能和整车油耗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挡位的增多可以提高整车动力性,降低整车对电池放电功率及电池容量的需求,但是对整车油耗改善较小。进一步仿真结果表明,即使改善发动机低转速中高负荷区域的燃油消耗率,变速箱挡位数对整车油耗的影响也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混合动力 变速箱速比寻优 整车控制 性能仿真
下载PDF
事件触发改进一致性算法的孤岛混合微电网并联互联变流器分布式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洪山 徐昆毓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77-2984,I0097,共9页
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并联互联变流器(parallel bidirectional power converters,BPCs)可以实现大容量的功率传输,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在空间上的供需匹配。如何在占用更少资源的同时协调控制BPCs实现功率的比例共享,是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在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并联互联变流器(parallel bidirectional power converters,BPCs)可以实现大容量的功率传输,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在空间上的供需匹配。如何在占用更少资源的同时协调控制BPCs实现功率的比例共享,是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BPCs控制的研究难点。因此,该文设计了一种针对BPCs的事件触发改进一致性协调控制策略。以归一化下垂控制为基础,提出了改进的比例功率一致性算法,实现BPCs间高精度比例功率共享。在此之上,基于BPCs比例功率误差建立事件触发改进一致性算法,并预设触发函数的预判阈值,从而降低系统在稳定状态下的通信次数。最后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相比基本一致性算法通信量减少98.35%;同时,与现有控制策略相比,该文提出的方法有着更好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岛交混合微电网 并联互联变流器 改进一致性算法 事件触发 李雅普诺夫函数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机壳串并联混合流道液冷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显茜 李文辉 +1 位作者 曾朴 曹军磊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6,共8页
针对机壳串联流道水冷永磁同步电机散热冷却水压力损失过大的问题,提出一款新型机壳串并联混合流道,对某型号42 kW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冷却散热进行了计算,比较了机壳串并联混合流道与串联流道冷却电机最高温度与冷却水压力损失,分析了机... 针对机壳串联流道水冷永磁同步电机散热冷却水压力损失过大的问题,提出一款新型机壳串并联混合流道,对某型号42 kW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冷却散热进行了计算,比较了机壳串并联混合流道与串联流道冷却电机最高温度与冷却水压力损失,分析了机壳串并联混合流道环形流道数量、槽深及冷却水流量对电机冷却散热影响。结果表明:电机以额定工况运行时,在相同对流换热面积及冷却液流量条件下,机壳串并联混合流道冷却水进出口压降比串联流道减小26 693 Pa,降低67%,而机壳串并联混合流道比串联流道冷却电机最高温度升高0.6℃,增大0.68%;机壳串并联混合流道环形流道数量增多或冷却水流量增大均能加快机壳串并联混合流道冷却永磁同步电机散热,但冷却水压力损失会有所增大;流道槽深增加可显著降低冷却水压力损失,但对电机最高温度变化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电机机壳 并联混合流道 串联流道 冷却散热 冷却水压力损失
下载PDF
基于新型CD单元的两相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
18
作者 杨向真 刘灿 +3 位作者 杜燕 张涛 陶燕 王锦秀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8-418,共11页
为减少基于电容-二极管(CD)升压单元的两相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的CD单元数量,提升变换器电压增益,提出一种最后两级CD单元电容并联充电、串联供电的新型两相交错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进一步发挥CD单元的升压能力。分析新型3CD、4C... 为减少基于电容-二极管(CD)升压单元的两相交错并联高增益Boost变换器的CD单元数量,提升变换器电压增益,提出一种最后两级CD单元电容并联充电、串联供电的新型两相交错Boost变换器拓扑结构,进一步发挥CD单元的升压能力。分析新型3CD、4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拓扑演化过程,提出新型N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拓扑演化规律。以新型4CD两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为例,分析变换器工作原理,以及电感、电容寄生电阻对变换器电压增益的影响。最后在StarSim硬件在环实验平台搭建1 kW的新型4CD单元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验证该文所提拓扑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电容 电感 交错并联 高增益 寄生电阻
下载PDF
煤干馏用多个并联分离器结构优化
19
作者 戴航 王兴坤 +2 位作者 靳兴行 霍艳飞 吴鹏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99,共8页
针对原并联分离器入口管路和升气管出口管路堵塞等问题,研究了煤干馏过程中并联旋风分离器入口管路、升气管出口管路结构型式对管路内流体的影响,对结构进行了优化,并与原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在入口管路增大弯头角度以及减少... 针对原并联分离器入口管路和升气管出口管路堵塞等问题,研究了煤干馏过程中并联旋风分离器入口管路、升气管出口管路结构型式对管路内流体的影响,对结构进行了优化,并与原结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在入口管路增大弯头角度以及减少弯头个数,能有效降低管路整体压降,相比原管路结构,优化后管路压降下降约为75%;采用三通管可防止弯头外壁侧气速较低,避免颗粒在低速区沉积并发生堵塞;采用切入式升气管可有效改善排气管内由于旋流导致的低速区以及不稳定流动问题,能够避免颗粒堆积;通过延长盲端管路高度可有效减少涡流对分离器流场的影响,综合流场以及压降分析,升气管的盲端高度为700 mm时最为适合。工业上整体系统运行周期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以上,相比原结构,压降降低约48%。研究可为并联旋风分离器在工程上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旋风分离器 管路 流动 模拟 优化
下载PDF
无伴随运动2PRU-PRUR并联机构高维多目标优化设计
20
作者 车林仙 彭斯洋 +3 位作者 黄鑫 何兵 贺晓辉 敖进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9-59,共11页
设计了一种无伴随运动的面对称一移动两转动2PRU-PRUR并联机构,应用旋量理论分析了机构自由度和运动特性。将末端执行器输出轴设置为偏置形式,可提高姿态能力。采用球面姿态角(方位角和倾摆角)描述该输出轴姿态,并推导出机构逆向位置符... 设计了一种无伴随运动的面对称一移动两转动2PRU-PRUR并联机构,应用旋量理论分析了机构自由度和运动特性。将末端执行器输出轴设置为偏置形式,可提高姿态能力。采用球面姿态角(方位角和倾摆角)描述该输出轴姿态,并推导出机构逆向位置符号解。以旋量理论为数学工具,给出局部和全域传递性能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在机构性能评价和工作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机构尺度参数昂贵约束高维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多目标进化算法求解该问题。同时,为提高高维多目标优化算法在解决此模型时的性能,提出了一种矢量角高维多目标差分进化(Vector-angle-based many-objec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VaDE)算法,可综合平衡个体的收敛性和分布性。应用VaDE求解机构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得到多组Pareto备选解。研究结果可为机构尺度综合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传递性能 高维多目标优化 矢量角 差分进化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