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并联型逆变器的定角控制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晓荣 彭咏龙 李和明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1,共4页
在分析并联型逆变器工作状态的基础上,确定并联型逆变器应具有超前的功率因数角。分析了影响功率因数角的因素,研究了定角控制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定角控制方法的实现方案。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定角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并联型逆变器 定角控制 功率因数 可靠性 拓扑结构
下载PDF
并联型逆变器它激频率实时修正技术的研究
2
作者 彭咏龙 高迎慧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84,共4页
分析了并联型固态感应加热电源它激频率与自激频率不匹配引起停机时电源故障的原因和后果,提出了通过单片机技术实现并联型逆变器它激频率实时修正、自动跟踪自激频率的方法,保证了完成加热后停机过程中逆变器处于安全工作状态,并通过... 分析了并联型固态感应加热电源它激频率与自激频率不匹配引起停机时电源故障的原因和后果,提出了通过单片机技术实现并联型逆变器它激频率实时修正、自动跟踪自激频率的方法,保证了完成加热后停机过程中逆变器处于安全工作状态,并通过样机试验证实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型逆变器 它激频率 自激频率 自动跟踪
下载PDF
IGBT并联型逆变器定角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永星 彭咏龙 李亚斌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1年第2期13-17,共5页
针对感应加热过程中谐振频率不断变化的问题,在分析传统锁相环频率跟踪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锁相电路与定角控制相结合的逆变器频率跟踪方法。以M atlab/S imu link为仿真工具,对提出的定角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表明该定角控制方... 针对感应加热过程中谐振频率不断变化的问题,在分析传统锁相环频率跟踪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锁相电路与定角控制相结合的逆变器频率跟踪方法。以M atlab/S imu link为仿真工具,对提出的定角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表明该定角控制方法是可行的,能够快速跟踪负载频率变化,保持功率因数角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型逆变器 频率跟踪 定角控制
下载PDF
混合并联型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哲 于飞 魏永清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5,共5页
混合型逆变器由2个不同容量不同开关频率的逆变模块并联组成。以混合型逆变器供电的交流传动系统为对象,以降低电机电流的谐波畸变为目标,研究了系统的控制策略。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理论及空间电压矢量... 混合型逆变器由2个不同容量不同开关频率的逆变模块并联组成。以混合型逆变器供电的交流传动系统为对象,以降低电机电流的谐波畸变为目标,研究了系统的控制策略。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理论及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原理,得到了同步坐标系下主从式矢量控制策略。最后通过建立一套混合型逆变器并联带电机的控制系统模型进行性能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电机定子侧电流THD<5%,和单个逆变模块相比,大大降低了电机电流的谐波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并联型逆变器 矢量控制 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 电流谐波畸变
下载PDF
IGBT并联型逆变器锁相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浩 彭咏龙 李亚斌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0年第3期18-21,共4页
分析了并联型逆变器定角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种定角控制的频率跟踪方法,并对其实现进行了研究。以MATLAB/Simulink为工具建立了以IGBT为开关器件的并联谐振型逆变器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锁相控制方法... 分析了并联型逆变器定角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种定角控制的频率跟踪方法,并对其实现进行了研究。以MATLAB/Simulink为工具建立了以IGBT为开关器件的并联谐振型逆变器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锁相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设计了样机进行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型逆变器 频率跟踪 定角控制
下载PDF
串联型半桥逆变器与并联型逆变器的性能比较
6
作者 俞松尧 《电世界》 2011年第9期54-55,共2页
请问串联型半桥逆变器与并联型逆变器的性能有什么不同?
关键词 并联型逆变器 半桥逆变 性能比 串联
下载PDF
并联型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直流电容电压控制方法 被引量:29
7
作者 雷霄 肖湘宁 +3 位作者 徐永海 郭春林 朱永强 刘书铭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0-35,共6页
对电容独立的并联型H桥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电压内外环加电流环的3环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重点研究电压环的控制,即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平衡稳定控制策略,提出了将误差量化为正弦函数叠加于各H桥调制波上的电压移相控制方法,在跟踪输出补偿电流... 对电容独立的并联型H桥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电压内外环加电流环的3环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重点研究电压环的控制,即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平衡稳定控制策略,提出了将误差量化为正弦函数叠加于各H桥调制波上的电压移相控制方法,在跟踪输出补偿电流的同时,实现了直流侧电容电压的平衡与稳定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策略,各H桥的直流电容电压稳定,各桥之间直流电压平衡,并联装置补偿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型逆变器 级联 直流电容电压 移相
下载PDF
并联型光伏逆变器负极接地时共模电流的抑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亮 吴振兴 +1 位作者 汪光森 武美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33-2839,共7页
针对并联型光伏逆变器负极同时接地时共模电流较大的问题,通过对逆变器的调制波进行双重傅里叶分析,分别建立单台和两台光伏逆变器负极接地时的共模简化模型,并给出共模电流的表达式。根据对并联型光伏逆变器共模电流的特性分析,提出一... 针对并联型光伏逆变器负极同时接地时共模电流较大的问题,通过对逆变器的调制波进行双重傅里叶分析,分别建立单台和两台光伏逆变器负极接地时的共模简化模型,并给出共模电流的表达式。根据对并联型光伏逆变器共模电流的特性分析,提出一种在负极接地时抑制共模电流的策略,该策略由载波同步控制策略和增加系统共模阻抗方法共同完成对共模电流的抑制。最后,通过实验结果证明负极接地时共模电流模型分析和抑制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池 负极接地 并联型逆变器 共模电流
下载PDF
一种并联谐振型逆变器他激频率的控制方法
9
作者 张春雨 彭咏龙 张智娟 《电力电子》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分析了并联型固态感应加热电源它激频率与自激频率不匹配引起停机时电源故障的原因和后果,提出了通过FPGA芯片实现并联型逆变器它激频率实时修正、自动跟踪自激频率的控制方法,保证了完成加热后停机过程中逆变器处于安全工作状态,并通... 分析了并联型固态感应加热电源它激频率与自激频率不匹配引起停机时电源故障的原因和后果,提出了通过FPGA芯片实现并联型逆变器它激频率实时修正、自动跟踪自激频率的控制方法,保证了完成加热后停机过程中逆变器处于安全工作状态,并通过样机试验证实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型逆变器 FPGA 他激频率 自动跟踪
下载PDF
并联谐振型逆变器控制技术的研究
10
作者 彭咏龙 郑浩 李亚斌 《通信电源技术》 2009年第5期13-15,共3页
在分析了锁相环的控制原理以及目前使用的锁相定角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锁相控制方法,并将之应用于感应加热电源装置中,实现定角控制。以MATLAB/Simulink为工具建立了以IGBT为开关器件的并联谐振型逆变器仿真模型,并对仿真... 在分析了锁相环的控制原理以及目前使用的锁相定角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锁相控制方法,并将之应用于感应加热电源装置中,实现定角控制。以MATLAB/Simulink为工具建立了以IGBT为开关器件的并联谐振型逆变器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这种锁相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相环 并联谐振逆变 定角控制
下载PDF
专用于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次同步电压调制策略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剑 肖湘宁 +2 位作者 高本锋 郭春林 武云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0-46,共7页
针对并联接入系统的电压型逆变器提出一种专用于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次同步电压调制策略。基于复转矩系数法推导了采用该方式抑制由串补引发的次同步谐振时提供的近似电气阻尼。分析结果表明,当接入点系统电压与电压型逆变器输出的次同步... 针对并联接入系统的电压型逆变器提出一种专用于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次同步电压调制策略。基于复转矩系数法推导了采用该方式抑制由串补引发的次同步谐振时提供的近似电气阻尼。分析结果表明,当接入点系统电压与电压型逆变器输出的次同步电压之间的相位差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使得逆变器提供正的电气阻尼。分析了影响此正的电气阻尼大小的相关因素。利用dq变换对电压型逆变器的控制器进行了设计,通过解耦控制,实现了抑制次同步振荡、维持逆变器直流侧电压的目的。测试信号法及时域仿真法的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并联电压型逆变器的次同步电压调制策略能够有效阻尼系统的次同步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次同步电压 并联电压逆变 阻尼 正弦脉宽调制
下载PDF
基于全桥拓扑冷阴极荧光灯驱动电路的研究
12
作者 薛坚 《现代电子技术》 2007年第12期8-10,共3页
分析典型的电流型并联谐振逆变器和全桥拓扑的冷阴极荧光灯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重点分析全桥拓扑的谐振回路的构成和谐振过程;由变压器的原边漏感、副边漏感、励磁电感和并联谐振电容构成的谐振回路形成正弦电压来驱动冷阴极荧光... 分析典型的电流型并联谐振逆变器和全桥拓扑的冷阴极荧光灯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重点分析全桥拓扑的谐振回路的构成和谐振过程;由变压器的原边漏感、副边漏感、励磁电感和并联谐振电容构成的谐振回路形成正弦电压来驱动冷阴极荧光灯;并给出该拓扑的设计步骤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并联谐振逆变 全桥拓扑 冷阴极荧光灯 谐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