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30GHz并联接触式RF MEMS开关的设计与制造 被引量:6
1
作者 侯智昊 刘泽文 李志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22-1927,共6页
对适用于DC~30GHz频率的并联接触式RF MEMS开关的设计与制造进行了研究。利用低应力电镀Au桥膜作为上电极,实现了接触电极之间的Au-Au接触。使用BorofloatTM玻璃作为衬底,并用隔离电阻对内置射频信号与驱动电极旁路进行隔离;通过对上... 对适用于DC~30GHz频率的并联接触式RF MEMS开关的设计与制造进行了研究。利用低应力电镀Au桥膜作为上电极,实现了接触电极之间的Au-Au接触。使用BorofloatTM玻璃作为衬底,并用隔离电阻对内置射频信号与驱动电极旁路进行隔离;通过对上电极桥膜与CPW间距的优化设计,使开关具有较低的插入损耗。所设计制造的并联接触式RF MEMS开关的下拉电压为60V,上下电极的接触电阻为0.1Ω。插入损耗为-0.03dB@1GH,-0.13dB@10GHz和-0.19dB@20GHz,在DC~30GHz的插入损耗都<-0.5dB;隔离度为-47dB@1GHz,-30dB@10GHz和-25dB@20GHz,在DC~30GHz的隔高度都>-23dB。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并联接触式RF MEMS开关适用频率为DC~30GHz,是一种应用频率范围较宽的RF MEMS开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RF MEMS开关 并联接触
下载PDF
基于单极开关的并联型接触器同步控制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槟鑫 许志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352-5362,共11页
将接触器触头以并联形式连接构成并联型接触器来实现扩容运行,由于触头系统互相独立,通断过程的同步性以及吸持过程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单极开关的同步控制策略:通过对各极接触器线圈控制信号的逻辑处理,对各个单极... 将接触器触头以并联形式连接构成并联型接触器来实现扩容运行,由于触头系统互相独立,通断过程的同步性以及吸持过程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单极开关的同步控制策略:通过对各极接触器线圈控制信号的逻辑处理,对各个单极开关独立触头系统进行关联控制,实现各极接触器定相合闸动作与零电流分闸动作的同步性。通过检测并联型接触器分断过程中的电流转移现象,在线判别分断顺序及分断时刻,对分断顺序进行动态调整,并跟随接触器分断动作时间变化,将分断时刻自适应调整在设定的零电流分断区域内。在吸持过程中,为防止发生不同步误动作,设计常态与非常态两种线圈电流控制模式,以触头工况为反馈自适应调整线圈电流控制模式,改变吸持过程线圈电流保持不变的单一节能运行控制方式,实现并联型接触器的自适应同步稳定吸持。相关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极开关 并联接触 同步控制 自适应 零电流分闸
下载PDF
FYJC5-2000并联扩容型交流接触器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李杰 赵晓云 刘炳彰 《低压电器》 2003年第3期38-40,61,共4页
通过对邻近效应在并联支路中产生电流造成电流分配不平均的分析和试验研究 ,成功地采用 2台 3极 12 50A交流接触器用特制U形联接板将其 6个极两两并联扩容成 1台 2 0 0 0A交流接触器。改进的触头灭弧系统可快速灭弧和缩小飞弧距离。双... 通过对邻近效应在并联支路中产生电流造成电流分配不平均的分析和试验研究 ,成功地采用 2台 3极 12 50A交流接触器用特制U形联接板将其 6个极两两并联扩容成 1台 2 0 0 0A交流接触器。改进的触头灭弧系统可快速灭弧和缩小飞弧距离。双电磁系统控制电路确保两台并联接触器的同步闭合和无声节电运行。如将 2台接触器的 6个极全部并联 ,可扩容成 6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JC5-2000型 并联扩容型交流接触 控制电路 电磁系统 U形联接板
下载PDF
并联型接触器触头的电流分布特性
4
作者 张槟鑫 许志红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50,共7页
并联型接触器由于各支路电流分配不均匀现象,容易导致其扩容系数与并联支路数不匹配的问题.为研究触头电流的分布特性,通过对并联型接触器触头回路的等效电路分析,并考虑各相接触器之间的电磁影响,推导出各支路电流分布规律模型.利用Max... 并联型接触器由于各支路电流分配不均匀现象,容易导致其扩容系数与并联支路数不匹配的问题.为研究触头电流的分布特性,通过对并联型接触器触头回路的等效电路分析,并考虑各相接触器之间的电磁影响,推导出各支路电流分布规律模型.利用Maxwell软件建立并联型接触器触头模型,仿真获取各支路电流分布.仿真结果与电路分析保持一致,验证了电流分布规律模型的准确性,进而根据仿真结果推导出扩容系数.进一步地,探讨影响触头电流分布特性的相关因素,为设计并联型大容量接触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流 扩容 Maxwell软件 并联接触 触头电流
下载PDF
基于行波的全并联AT接触网多分支故障测距方案 被引量:3
5
作者 黎宁昊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4期47-51,57,共6页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建设成绩斐然,截止2020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高达12万km,电气化率正逐步提高。传统的直供线路已无法满足高速度、高功率的铁路规划,为提高接触网运营效率,我国高速铁路开始采用AT供电方式,随着高速铁路纵横交错,...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建设成绩斐然,截止2020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高达12万km,电气化率正逐步提高。传统的直供线路已无法满足高速度、高功率的铁路规划,为提高接触网运营效率,我国高速铁路开始采用AT供电方式,随着高速铁路纵横交错,全并联AT供电方式线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T接分支,由于T接分支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依赖于阻抗法故障测距的接触网测距精度越来越低,当高速铁路发生故障跳闸时,快速查找故障及时排除故障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本文从行波法故障测距角度出发,利用行波法双端测距原则,合理配置安装方案,针对阻抗法故障测距在全并联AT多分支线路上测距精度不高问题进行改善,可实现全并联AT多分支线路故障精确定位。从而减少高铁线路不必要的故障停运时间,实现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法故障测距 并联AT接触 多分支线路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的带加强线并联直供接触网故障电流方向仿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勇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3期64-67,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的高速发展,中国接触网已逐渐形成较为成熟规模。未来,我国高速铁路将逐步形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作为铁路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引供电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高速铁路运行的高效性,因此...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的高速发展,中国接触网已逐渐形成较为成熟规模。未来,我国高速铁路将逐步形成"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作为铁路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引供电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高速铁路运行的高效性,因此当发生接触网发生跳闸时,能第一时间做到故障隔离,保证接触网的正常供电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铁路主流接触网运行模式分为两种:第一,AT供电方式;第二,直接供电方式。由于AT供电方式中存在自耦变压器,当发生故障时电流方向较为复杂,本文暂不考虑。文中利用simulink仿真,判定了并联直供接触网故障时故障电流方向,当接触网段发生故障时可实现接触网加强线接触网段加强线段故障的快速判定,从而实现并联直供接触网故障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ULINK 并联直供接触 故障快速恢复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广州地铁APM列车安全至关零速丢失故障改造方案分析
7
作者 廖宇明 《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 2014年第2期32-34,共3页
广州地铁APM列车由于LS接触器故障造成安全至关零速丢失导致清客事故,给正线行车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分析了LS接触器故障发生原因,对其弹簧和电路进行了改造并多次试验,取得成效。
关键词 APM列车 LS接触 弹簧 电路并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