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竹内好关于鲁迅文学成因及“幻灯事件”的解读 |
张明
|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2
|
竹内好对鲁迅和幻灯事件的理解——以《藤野先生》的翻译为中心 |
刘小霞
|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
2015 |
1
|
|
3
|
幻灯片·翻译官·主体性——重释“幻灯片事件”兼及鲁迅的“历史意识” |
罗岗
徐展雄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4
|
幻灯片事件的诠释与翻译 |
全炯俊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13 |
2
|
|
5
|
鲁迅的“幻灯片事件”与终末论的精神救治 |
葛体标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14 |
0 |
|
6
|
视知觉理论与民国视觉文化建构的关系——由鲁迅“幻灯片事件”谈起 |
陈翼翔
|
《时尚设计与工程》
|
2021 |
0 |
|
7
|
成为“阎连科”——论“回乡知青”的情感结构与历史症结 |
马杰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空间现代性”与清末民初小说的“中国”构建 |
刘保庆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
2019 |
2
|
|
9
|
“鲁迅与仙台”研究述略 |
黄乔生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10
|
尽精微而致广大——评廖久明的《鲁迅〈藤野先生〉探疑》 |
乔世华
|
《学术评论》
|
2022 |
0 |
|
11
|
向现实妥协:鲁迅“弃医从文”的另一种解读 |
王国杰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18 |
1
|
|
12
|
鲁迅的“幻灯片事件”与亚洲想象困境 |
张慧瑜
|
《粤海风》
|
2009 |
4
|
|
13
|
20世纪日本汉学家关于鲁迅“弃医从文”的实证研究 |
葛海庭
|
《长江文艺评论》
|
2017 |
0 |
|
14
|
中国科幻新名片与后人类时代的中国故事——以《流浪地球》的电影改编为中心 |
刘昕亭
|
《文化研究》
|
2020 |
0 |
|
15
|
“观看”的现代性:论海外华人学者的视觉文化研究路径 |
杨明晨
李丹舟
|
《文化研究》
|
2021 |
0 |
|
16
|
“幻灯片事件”的多重叙述——以《惜别》《上海的月亮》为例 |
赵菁
|
《上海鲁迅研究》
|
2021 |
0 |
|
17
|
日俄战争与中国国民性批判——鲁迅“幻灯片”叙事再探 |
程巍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8
|
简析竹内好的鲁迅研究特色 |
徐泽
|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9
|
入戏的观众:鲁迅与现代东亚新视界 |
韩琛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20
|
鲁迅“戏剧的看客”戏曲学释义 |
张保华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