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歌剧艺术的“沉浸”与“幻觉”
1
作者 杨曦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9,共7页
歌剧是古典艺术的典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歌剧也不得不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其中虚拟艺术性中所特有的“沉浸”与“幻觉”就是当代歌剧尝试探索的新样貌。但循着图像艺术的历史脉络不难发现,歌剧与生俱来地在幻觉中延展,因此今天“虚拟... 歌剧是古典艺术的典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歌剧也不得不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其中虚拟艺术性中所特有的“沉浸”与“幻觉”就是当代歌剧尝试探索的新样貌。但循着图像艺术的历史脉络不难发现,歌剧与生俱来地在幻觉中延展,因此今天“虚拟”“沉浸”“幻觉”在歌剧中的出现,都可视为必然。但科技只能助力和加持艺术,而不能替代艺术,故将“沉浸”与“幻觉”引入歌剧也只是当下歌剧创演诸多创新思维中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艺术“沉浸” 艺术幻觉 虚拟现实
下载PDF
想闻欢唤声 虚应空中诺——艺术幻觉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东焱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0-24,共5页
艺术幻觉是艺术家在迷乱的心理状态或虚静、专注乃至疲惫的心理状态中出现的幻觉或幻听 ;它的产生需具备过去的经验积累、特定的情绪条件和环境条件。
关键词 幻觉 艺术幻觉 虚静 幻觉描写
下载PDF
幻觉幻化艺术在莫言短篇小说《夜渔》中的应用
3
作者 朱旭晨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4期133-135,共3页
莫言的短篇小说《夜渔》是一篇典型的运用幻觉、幻化艺术而构成的作品。小说虚实结合、显隐相依 ,迷离惝恍 ,达到了艺术的假定性与艺术的真实性的高度统一。莫言以其特异的感觉及感性化的语言描绘把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拉入一个共予的审... 莫言的短篇小说《夜渔》是一篇典型的运用幻觉、幻化艺术而构成的作品。小说虚实结合、显隐相依 ,迷离惝恍 ,达到了艺术的假定性与艺术的真实性的高度统一。莫言以其特异的感觉及感性化的语言描绘把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拉入一个共予的审美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觉幻化艺术 莫言 短篇小说 《夜渔》 应用
下载PDF
试论艺术幻觉与文艺创作
4
作者 方守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6-61,共6页
幻觉是人在没有外物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的假定性知觉.其心理内容是感到某种东西好象存在,可实际上并没觉知刺激来自何方,但又感到和实在物象刺激下的知觉一样真切.撇开精神虚妄患者不谈,在现实生活中,神经健全的人往往也有幻觉体验,尤其... 幻觉是人在没有外物刺激的情况下产生的假定性知觉.其心理内容是感到某种东西好象存在,可实际上并没觉知刺激来自何方,但又感到和实在物象刺激下的知觉一样真切.撇开精神虚妄患者不谈,在现实生活中,神经健全的人往往也有幻觉体验,尤其是在极度兴奋或过于悲伤的异常情绪状态下,容易产生幻觉.大量实证表明,在艺术活动中,幻觉的出现更为频繁和活跃,且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幻觉 审美幻觉 幻觉描写 产生幻觉 审美功能 托尔斯泰 幻觉体验 感官印象 《红楼梦》 春江花月夜
下载PDF
艺术幻觉:审美静观中的心理哗变
5
作者 李北星 《当代文坛》 1986年第2期78-80,共3页
对于许多优秀作家说来,艺术幻觉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要想在他们的“经验谈”中找到有关艺术幻觉的生动描述,简直就象海边拾贝那样不费吹灰之力。 在《印象和回忆》里,乔治·桑谈自己的创作经验:“我有时逃开自白,俨然变成一个植... 对于许多优秀作家说来,艺术幻觉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要想在他们的“经验谈”中找到有关艺术幻觉的生动描述,简直就象海边拾贝那样不费吹灰之力。 在《印象和回忆》里,乔治·桑谈自己的创作经验:“我有时逃开自白,俨然变成一个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是飞鸟、是树顶、是云、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水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幻觉 审美静观 作家 审美意象 福楼拜 乔治·桑 创作经验 知觉者 逃开 《普通心理学》
下载PDF
论艺术幻觉的审美本质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6
作者 王永葆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32-35,共4页
艺术幻觉类似于生活幻觉,又不同于生活幻觉,它在客观形态和认识习惯上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但在审美心理上却更真实,它包括创作主体情感的真实和人物“心造”的真实,这种真实性来自于艺术创作心理,是一种不合常态的变态心理,它是... 艺术幻觉类似于生活幻觉,又不同于生活幻觉,它在客观形态和认识习惯上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但在审美心理上却更真实,它包括创作主体情感的真实和人物“心造”的真实,这种真实性来自于艺术创作心理,是一种不合常态的变态心理,它是原始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形式积淀。作家和作品人物遵循“人我不分,推已及人”和“物我一体,推已及物”的原则,在审美接受活动中,幻觉性意象服从艺术传达的“可信性”和“可接受性”,具有生理心理学上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幻觉 真实性 变态心理 可接受性 审美心理 审美本质 文学创作 艺术创作心理
下载PDF
柏拉图艺术非理性界说中的合理因素
7
作者 李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29-32,42,共5页
本文着重分析了柏拉图对艺术的非理性界说中的合理因素。指出这些合理因素主要表现在:1.肯定了艺术的非概念性与艺术思维的非抽象性;2.开启了从人性价值的角度评价艺术的先河;3.重视艺术想象与艺术幻觉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并认... 本文着重分析了柏拉图对艺术的非理性界说中的合理因素。指出这些合理因素主要表现在:1.肯定了艺术的非概念性与艺术思维的非抽象性;2.开启了从人性价值的角度评价艺术的先河;3.重视艺术想象与艺术幻觉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柏拉图所说的创作灵感与今天所谓的创作灵感并不同义,实指艺术幻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非理性 艺术幻觉 象思维 黑格尔 创作灵感 心理作用 心理功能 评价艺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下载PDF
荣格的艺术动力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祥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32-42,共11页
荣格是和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他把“集体无意识”视作一切审美活动的原动力,并在无意识“原型”与有意识创作之间、原始神话与现代艺术之间、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之间建立起了新的联系,拓展了西方当代美学与艺术批评的... 荣格是和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他把“集体无意识”视作一切审美活动的原动力,并在无意识“原型”与有意识创作之间、原始神话与现代艺术之间、历史文化与现实文化之间建立起了新的联系,拓展了西方当代美学与艺术批评的理论视野和思维空间.这种关于艺术创作推动力的理论,无疑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其着眼点非常有限,很难成为一种独立的、体系严整的美学理论.由于荣格过分夸张了集体无意识的动力机制,试图用它来解释一切审美现象,因此难免陷入逻辑的混乱和理论的荒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意象 艺术动力 集体无意识 原始神话 弗洛伊德 原型批评 原始经验 抽象与移情 艺术幻觉 艺术
下载PDF
艺术想象奏鸣曲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耕夫 《上海艺术家》 1995年第4期46-46,共1页
艺术作品是一种观念形态,而不是表现对象的物质实体,它作为审美的刺激物——实质上是一种艺术幻觉。它所创造的“第二现实”,也就是一种“幻觉”的现实。因此,各种艺术符号的非现实性的假定性,决定了人们对艺术的感知方式:音乐家能够从... 艺术作品是一种观念形态,而不是表现对象的物质实体,它作为审美的刺激物——实质上是一种艺术幻觉。它所创造的“第二现实”,也就是一种“幻觉”的现实。因此,各种艺术符号的非现实性的假定性,决定了人们对艺术的感知方式:音乐家能够从各种感觉中捕捉到美妙动人的旋律,摄影家仿佛总是戴着取景框在观察世界,舞蹈家总是长于用言外的符号来表达心声,版画家眼里总有黑白灰三个调子,油画家做着五彩的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想象 艺术符号 接受主体 艺术作品 艺术 艺术幻觉 第二现实 非现实性 物质实体 《静静的顿河》
下载PDF
三重奇迹演绎希望之光——评析《贫民窟百万富翁》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松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43-46,共4页
《贫民富翁》的故事套路不算新鲜,但是由于其对题材的独特开掘和精心的艺术处理,抓住现代人渴望暂时摆脱惯常生活模式,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极度体验的社会心理,通过对"记忆奇迹—成长主体的形象特征"、"命运奇迹—情感回... 《贫民富翁》的故事套路不算新鲜,但是由于其对题材的独特开掘和精心的艺术处理,抓住现代人渴望暂时摆脱惯常生活模式,得到精神和情感上的极度体验的社会心理,通过对"记忆奇迹—成长主体的形象特征"、"命运奇迹—情感回归的载体"、"影像奇迹—身临其境的幻觉"三方面的开掘,展现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之处,表现了对情感坚守的礼赞,含蓄地批评了现代人拜物主义的风气,歌颂了小人物身上蕴含的高贵品格,间接宣扬了温良的人道主义平等思想,获得了广泛的心理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迹感 成长主题 幻觉艺术 电影 《贫民窟百万富翁》
下载PDF
影视和戏剧应该“离婚”
11
作者 刘刚 《大舞台》 2004年第2期58-59,共2页
戏剧艺术如果追溯它的起源,我们也许会想起古希腊的戏剧,那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进.电影的发明,或者说(电影摄影技术的诞生)是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产物,这是全世界所共知的事实.
关键词 舞台剧 光影 电影导演 幻觉艺术 舞台空间 艺术 电视 电信 摄影机 摄影设备 布景 三一律 三整一律 时空关系 观众 银幕 放映幕
下载PDF
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与受众的理想幻景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荣翼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大众审美文化 受众 理想 人生理想 艺术幻觉
下载PDF
《天才与疯子》断想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耀民 《上海戏剧》 1985年第6期9-10,6,共3页
一这个剧本充满了玩笑的笔墨,我不奢望它会获得普遍的理解。那些具有高度理智,对人生怀有喜剧感和荒诞感的人们自会看出玩笑背后的东西;而情感论者既不会喜欢,也不可能理解这个剧本。二它具有双层反向性:表层是“通俗喜剧”,深层是“精... 一这个剧本充满了玩笑的笔墨,我不奢望它会获得普遍的理解。那些具有高度理智,对人生怀有喜剧感和荒诞感的人们自会看出玩笑背后的东西;而情感论者既不会喜欢,也不可能理解这个剧本。二它具有双层反向性:表层是“通俗喜剧”,深层是“精神悲剧”。这种双层反向性正是荒诞喜剧的基本特征。它体现为主题的似是而非(Irony),情节的似非而是(Pa-radox),人物的双重人格,以及审美对象中的“黑色”幽默、冷酷滑稽和崇高怪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非而是 荒诞感 审美对象 “黑色” 艺术幻觉 舞台演出 我自己 喜剧艺术 代都 陈白尘
下载PDF
“写意戏剧观”的讨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家乐 《文艺研究》 1985年第3期140-141,共2页
《戏剧艺术》自一九八三年第四期起,辟专栏就戏剧观问题展开学术探讨与争鸣。讨论主要是围绕“写意戏剧观”与“戏剧幻觉”这两个方面展开的。关于“写意戏剧观”在讨论中,有的同志在解释黄佐临的写意戏剧观时指出,“写意”
关键词 写意戏剧观 戏剧艺术 黄佐临 学术探讨 戏剧幻觉 中国古典戏曲 “写实” 观众 问题展开 艺术幻觉
下载PDF
论阿达莫夫的戏剧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全小虎 《外国文学研究》 1988年第4期64-70,共7页
阿达莫夫(1908—1970)原籍为亚美尼亚,一战后移居巴黎,在巴黎参加了以艾吕雅为中心的超现实主义团体,创作了超现实主义诗歌,编辑出版了先锋派期刊《突变》。阿达莫夫不仅是艾吕雅、阿尔多的朋友,而且狂热崇拜斯特林堡和卡夫卡。五十年... 阿达莫夫(1908—1970)原籍为亚美尼亚,一战后移居巴黎,在巴黎参加了以艾吕雅为中心的超现实主义团体,创作了超现实主义诗歌,编辑出版了先锋派期刊《突变》。阿达莫夫不仅是艾吕雅、阿尔多的朋友,而且狂热崇拜斯特林堡和卡夫卡。五十年代他成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早期受弗洛依德作品和德国表现主义影响,后来接受了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影响,脱离了荒诞派。他在1948年出版的《自由》中表达了他对周围世界的荒诞性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思想 荒诞派戏剧 布莱希特 斯特林堡 五十年代 戏剧手段 戏剧理论 艺术幻觉 戏剧人物 先锋派
下载PDF
试探作家在创作中的心理机制
16
作者 吴斌 《殷都学刊》 1992年第2期52-56,共5页
文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题材内容到表现手段,从文艺观念到研究方法,都出现了“全方位的跃动”。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锐气和活力,作家、理论家的想象领域和思维空间迅速拓展,这是时代改革浪潮在文艺领域中激起的回... 文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题材内容到表现手段,从文艺观念到研究方法,都出现了“全方位的跃动”。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锐气和活力,作家、理论家的想象领域和思维空间迅速拓展,这是时代改革浪潮在文艺领域中激起的回响。只有了解作家进行创作时的心理历程和精神状态,了解作家创作时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才能对其作品含蕴有较透彻的领悟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探作 素材 艺术幻觉 心理机制 作品 文学创作 态度体验 主人公 创作者
下载PDF
别辟临池路一条——评长诗《从马尾弦上流下来的歌》
17
作者 宁昶英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31-43,共13页
一年前,满族诗人戈非的《从马尾弦上流下来的歌》(以下简称《马歌》)被评选为内蒙的优秀作品;接着,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获奖作品。这是戈非同志的第四个长篇叙事诗,全诗约一千一百余行,它是在“马头琴”的蒙古民间故事的基础上改编... 一年前,满族诗人戈非的《从马尾弦上流下来的歌》(以下简称《马歌》)被评选为内蒙的优秀作品;接着,被评为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获奖作品。这是戈非同志的第四个长篇叙事诗,全诗约一千一百余行,它是在“马头琴”的蒙古民间故事的基础上改编的。但,它绝不是“马头琴”的由散变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叙事诗 郑板桥 蒙哥 戈非 余行 蒙古民族 与元九书 艺术幻觉 苏和 个人遭遇
下载PDF
荒原的回声——原型、原始意象视野中的《南行记》
18
作者 高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7-7,共1页
“原始意象……是同一类的无数体验的心理残迹…每个原始意象中都有人类精灵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它宛如心理中的一道深深开凿出的河床,生命流在这道河床上突然涌成大江”——《荣格文集》卷15、第81页。荣格认为建立在集体无意识... “原始意象……是同一类的无数体验的心理残迹…每个原始意象中都有人类精灵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它宛如心理中的一道深深开凿出的河床,生命流在这道河床上突然涌成大江”——《荣格文集》卷15、第81页。荣格认为建立在集体无意识根基上的原型原始意象恰如一道“河床”,它使人类精神内核深层的生命之流奔涌为艺术的大江。于是,原型、原始意象似乎就具有了古希腊神话中的两面神雅努斯所具有的人类过去、人类未来的双重指向性。在对峨影新片《南行记》(冀邢、先子良编剧、周力导演)的观照中,当我们的视线追逐着在散发出浓烈,独特的文化原生态气息的地域背景中那五个赶山汉的生命轨迹时,似乎也窥到了这种雅努斯神的双重指向性,在影片所散发的历史隧道的烛光与现代意识的强光的交叉折射中,在迷离恍惚的艺术幻觉中,我们也似乎有了某种原始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意象 南行记 荣格文集 人类命运 艺术幻觉 雅努斯 集体无意识 生命之流 地域背景 人性恶
下载PDF
虚实之间——《麦芒》读后
19
作者 扬为 《阅读与写作》 1996年第2期34-34,共1页
谁见过“总在季节之外/用纤纤的身子/撑起/一群清瘦的日子”的“麦芒”?谁见过竟能“穿行”其间的“麦芒”?
关键词 读后 人生体验 虚实 季节 艺术幻觉 实寒 水牛 生活 阳光 现实
下载PDF
从写意到写实的舞台灯光
20
作者 吴迪 《戏剧之家》 2013年第12期29-29,共1页
王庆斌先生说:"舞台灯光将和整个舞台美术一起,从写意走向写实。这不仅仅是一派,而是殊途同归。以前舞美的虚拟,是因为技术达不到写真而不得已而为之。真真切切的艺术没有一个受众弃之而不理。舞台艺术向来以真人演故事,那么未来... 王庆斌先生说:"舞台灯光将和整个舞台美术一起,从写意走向写实。这不仅仅是一派,而是殊途同归。以前舞美的虚拟,是因为技术达不到写真而不得已而为之。真真切切的艺术没有一个受众弃之而不理。舞台艺术向来以真人演故事,那么未来的舞台美术以写真配合真人还会离经叛道吗?不会。舞台艺术最终以真求存,以真取胜。"由于舞台灯光技术的发展,写实戏剧竭力掩盖剧场艺术的假定性,力图在舞台上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制造艺术幻觉。随着电影的发明,以制造艺术幻觉为目的的写实性的舞台剧便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在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场景这一方面,舞台剧是无法同电影较量的。于是,只有向剧场的假定性回归,以发挥舞台自身的长处。同时,西方各种新兴的艺术思潮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对戏剧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间,尤其以电影电视等媒介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剧 舞台灯光技术 假定性 艺术幻觉 舞台美术 舞台艺术 再现现实 生活场景 艺术时空 写实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