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9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豌豆彩潜蝇幼期各虫态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曹利军 宫亚军 +3 位作者 朱亮 石宝才 陈敏 魏书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4-600,共7页
【目的】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Goureau)是我国蔬菜上常见的一种重要害虫,目前尚未见该虫幼期卵到蛹各虫态形态特征的系统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饲养的方法收集豌豆彩潜蝇的卵、不同龄期的幼虫以及蛹,对... 【目的】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Goureau)是我国蔬菜上常见的一种重要害虫,目前尚未见该虫幼期卵到蛹各虫态形态特征的系统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饲养的方法收集豌豆彩潜蝇的卵、不同龄期的幼虫以及蛹,对该虫从卵期到羽化成成虫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通过测量幼虫口钩和头咽骨的长度对幼虫龄期进行了划分。【结果】卵期观察到了豌豆彩潜蝇及其他潜蝇科昆虫中从未记述过的卵的呼吸角。利用口钩和头咽骨长度将幼虫划分为3个龄期,并对不同龄期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和描述,确定了通过骨化结构对幼虫龄期准确鉴定和通过外部形态快速鉴定的方法。根据豌豆彩潜蝇蛹期发育的形态特征变化将蛹期划分为5个明显的发育阶段。【结论】本研究记述了豌豆彩潜蝇卵到蛹期的形态特征并对幼虫龄期进行了划分,为潜蝇幼虫和蛹的形态学及豌豆彩潜蝇生物学、生理学和防治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彩潜蝇 形态学 幼期 呼吸角 虫龄
下载PDF
营养和幼期密度对棉铃虫飞翔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吴孔明 郭予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57,共7页
采自棉花、玉米、花生、绿豆和芝麻5种作物上的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其飞翔能力依次为:棉花和玉米>花生>绿豆和芝麻。对室内利用人工饲料、棉铃、棉蕾和棉叶饲养的棉铃虫吊飞表明,取食人工饲料和棉铃的个体的飞翔... 采自棉花、玉米、花生、绿豆和芝麻5种作物上的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其飞翔能力依次为:棉花和玉米>花生>绿豆和芝麻。对室内利用人工饲料、棉铃、棉蕾和棉叶饲养的棉铃虫吊飞表明,取食人工饲料和棉铃的个体的飞翔能力数倍于取食棉叶者。成虫体重越大,飞翔能力越强。获得补充营养个体的飞翔距离是无补充营养者的2倍左右。本试验还研究了食物质量对棉铃虫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成虫期的补充营养明显影响幼期营养较差个体的卵巢发育进程。对不同幼虫密度下发育个体的吊飞则表明成虫的飞翔能力和幼期密度关系不大。鉴于较差的营养条件和较高的幼期密度并不导致成虫飞翔能力的增加,本文认为,棉铃虫的远距离运动是成虫对羽化阶段不良环境的行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飞翔能力 营养 幼期密度
下载PDF
黑胸散白蚁幼期不同品级的发育和分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源智 彭心赋 +1 位作者 唐国清 彭小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7-493,共7页
在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chinensis发育和分化过程中 ,发现有假工蚁、假若蚁两种虫态。假工蚁由 6龄和 7龄工蚁转化发育而来 ,假若蚁由 4龄和 5龄若蚁转化发育而来。显微测量结果表明 ,黑胸散白蚁的胚后发育主要包括 2个龄期的幼蚁期... 在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chinensis发育和分化过程中 ,发现有假工蚁、假若蚁两种虫态。假工蚁由 6龄和 7龄工蚁转化发育而来 ,假若蚁由 4龄和 5龄若蚁转化发育而来。显微测量结果表明 ,黑胸散白蚁的胚后发育主要包括 2个龄期的幼蚁期、 6个以上龄期的工蚁期、 4个龄期的若蚁期和有翅成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他虫态的分化来源 ,发现兵蚁由 3~7龄工蚁分化发育而来 ,翅鳞型和长翅芽型补充生殖蚁由 6龄若蚁转化发育而来 ,短翅芽型补充生殖蚁由 4龄和 5龄若蚁转化发育而来 ,微翅芽型补充生殖蚁既可由 4~ 6龄工蚁转化发育而来 ,又可由假工蚁和假若蚁转化发育而来 ,无翅型补充生殖蚁由 3~ 7龄工蚁转化发育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胸散白蚁 幼期 品级 发育 分化
下载PDF
美凤蝶和玉斑凤蝶幼期形态记述及生物学初步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成理 陈晓鸣 +1 位作者 史军义 易传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3-690,共8页
记述了美凤蝶和玉斑凤蝶的幼期形态特征、成虫和幼虫的主要习性。在四川峨眉,美凤蝶实验种群1年主要发生3代,以滞育蛹越冬;成虫访花,卵散产;幼虫5龄,分散栖息,以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为寄主。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管理站,玉斑凤... 记述了美凤蝶和玉斑凤蝶的幼期形态特征、成虫和幼虫的主要习性。在四川峨眉,美凤蝶实验种群1年主要发生3代,以滞育蛹越冬;成虫访花,卵散产;幼虫5龄,分散栖息,以芸香科柑橘属植物为寄主。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管理站,玉斑凤蝶实验种群1年发生5代,以滞育蛹越冬;成虫访花,卵散产;幼虫5龄,分散栖息,以芸香科柑橘属和花椒属植物为寄主。建议在规模化养殖中,以柚和甜橙作为美凤蝶的寄主植物,以温州蜜柑和甜橙作为玉斑凤蝶的寄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凤蝶 玉斑凤蝶 幼期形态 生物学
下载PDF
吗啡对丝光绿蝇幼期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文爱 胡圣爱 +1 位作者 冯晓勇 王伯霞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8-188,共1页
关键词 吗啡 丝光绿蝇 幼期发育 法医昆虫毒理学
下载PDF
关于中华绒螯蟹亲体孵幼期的升温方式对溞状Ⅰ期幼体变态率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苏鹤声 徐德荣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2-13,共2页
1995年3月20日至4月26日,在河蟹育苗生产条件下,进行了亲蟹孵纳期3种升温方式对状Ⅰ期~Ⅱ期纳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抱卵蟹孵幼期间的培育阶段,以水温10℃为起点,升温方法依次为每2天升温1℃;每3天升温1℃和每4天升温1... 1995年3月20日至4月26日,在河蟹育苗生产条件下,进行了亲蟹孵纳期3种升温方式对状Ⅰ期~Ⅱ期纳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抱卵蟹孵幼期间的培育阶段,以水温10℃为起点,升温方法依次为每2天升温1℃;每3天升温1℃和每4天升温1℃,排幼时的水温依次为19℃、18℃和17℃,在状Ⅰ期~Ⅱ期的幼体培育阶段中,其变态成活率依次为2.8%、51.4%和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亲蟹 幼期 升温方式 蚤状体培育
下载PDF
浙江栉蝠蛾幼期形态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林瑶 郑建佳 陈建寅 《昆虫知识》 CSCD 1999年第4期205-209,共5页
关键词 浙江栉蝠蛾 幼期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蛆症异蚤蝇幼期石蜡切片的制备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典兴 关明慧 +3 位作者 贾志红 杜新丽 岳国华 肖顺圆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189-191,共3页
探讨适合蛆症异蚤蝇幼期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并对其幼期内部主要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Carnoy固定液(V(无水乙醇)∶V(氯仿)∶V(冰醋酸)=6∶3∶1)适于蛆症异蚤蝇幼期的固定.将蛹头部或整体蛹壳剥离,有利于固定、脱水和包埋,蛹需... 探讨适合蛆症异蚤蝇幼期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并对其幼期内部主要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Carnoy固定液(V(无水乙醇)∶V(氯仿)∶V(冰醋酸)=6∶3∶1)适于蛆症异蚤蝇幼期的固定.将蛹头部或整体蛹壳剥离,有利于固定、脱水和包埋,蛹需过夜浸蜡.在切片上可清楚的显示3龄幼虫的口器、唾液腺、脂肪体、中肠以及36h蛹的脑组织、复眼、卵巢和腹部肌肉等主要内部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蛆症异蚤蝇 石蜡切片 幼期
下载PDF
柑桔爆皮虫幼期各虫态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魏书军 郑宏海 +2 位作者 皇甫伟国 施祖华 陈学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4,共6页
采用田间观察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使用LeicaMZ16A研究型体视解剖镜,对柑桔爆皮虫AgrilusauriventrisSaunders幼期各虫态的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发现:卵初产时为乳白色,后变为浅褐色并开始皱缩,末期变为黄褐色,孵化前部分卵壳... 采用田间观察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使用LeicaMZ16A研究型体视解剖镜,对柑桔爆皮虫AgrilusauriventrisSaunders幼期各虫态的形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发现:卵初产时为乳白色,后变为浅褐色并开始皱缩,末期变为黄褐色,孵化前部分卵壳分离为白色蜡质外层和黄褐色内层两层;幼虫孵化的同时直接从卵壳贴近树皮的一侧蛀入韧皮部,同时将大量虫粪排入卵壳;幼虫随着虫龄的增加钳状突的阶数和口上片的宽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末龄幼虫在木质部作一椭圆形蛹室化蛹,身体的头部和尾部以3∶7的比例对折;化蛹前的幼虫经历一个身体缩短的预蛹状态;刚化的蛹为乳白色,复眼颜色与身体相似,化蛹后蛹的颜色逐渐变为淡黄色,复眼颜色变为浅红褐色,后期复眼变为红褐色,口器变黑,羽化前蛹的复眼、口器和体表全部变黑;羽化过程中,成虫体表的膨胀导致蛹表皮脱裂,前翅变黑和腹部背面变成碧蓝色后羽化成完整的成虫。本结果进一步支持将柑桔爆皮虫幼虫期分为5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爆皮虫 幼期 形态学 卵壳 孵化 蛹化 羽化
下载PDF
丽蛱蝶、文蛱蝶和斑珍蝶幼期形态记述及生物学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成理 陈晓鸣 +1 位作者 史军义 易传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1-176,共6页
记述了丽蛱蝶、文蛱蝶和斑珍蝶等3个珍贵观赏蝶种的幼期形态特征、成虫和幼虫的主要习性。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管理站,丽蛱蝶实验种群1年发生6代,以滞育成虫越冬,成虫以腐烂水果和树液为补充营养,卵散产,幼虫5龄,分散... 记述了丽蛱蝶、文蛱蝶和斑珍蝶等3个珍贵观赏蝶种的幼期形态特征、成虫和幼虫的主要习性。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管理站,丽蛱蝶实验种群1年发生6代,以滞育成虫越冬,成虫以腐烂水果和树液为补充营养,卵散产,幼虫5龄,分散栖息,有假死习性;文蛱蝶1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成虫访花,也食发酵水果汁液,卵聚产,幼虫5龄,有群集性;斑珍蝶1年发生4代,以3~5龄幼虫越冬,成虫访花,卵聚产,幼虫6龄,有群集性。长叶西番莲为丽蛱蝶的新发现寄主,三开瓢为文蛱蝶和斑珍蝶的新发现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蛱蝶 文蛱蝶 斑珍蝶 幼期形态 生物学
下载PDF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雌性生殖系统、寄生习性及幼期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竹红 黄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7-131,共5页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是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解剖花角蚜小蜂的雌性生殖系统,发现其卵巢左右成对,每侧卵巢各由3条卵巢管组成;两侧卵巢管端丝集结在一起形成悬带... 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 Tachikawa)是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之一。解剖花角蚜小蜂的雌性生殖系统,发现其卵巢左右成对,每侧卵巢各由3条卵巢管组成;两侧卵巢管端丝集结在一起形成悬带,左右两侧悬带分离,不形成中悬带。通过电镜扫描观察,发现花角蚜小蜂产卵器上具毛形感觉器、感觉孔、表皮刺和腔形感觉器。花角蚜小蜂的寄生过程分为:搜索、寄主定位、寄主试探、穿刺、产卵和梳理等几个步骤。生殖方式为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重寄生产雄性个体。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虫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花角蚜小蜂 生殖系统 寄生习性 幼期发育
下载PDF
硬蜱幼期感器的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姜在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5年第1期71-81,共11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6属15种硬蜱幼虫和若虫的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和光学感受器,分析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可以根据刚毛的数目区分属、种,根据刚毛的长度区分种类,但很难根据刚毛的形态鉴别种类.幼虫或若虫哈氏器的结构在不同属间或同属内...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6属15种硬蜱幼虫和若虫的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和光学感受器,分析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可以根据刚毛的数目区分属、种,根据刚毛的长度区分种类,但很难根据刚毛的形态鉴别种类.幼虫或若虫哈氏器的结构在不同属间或同属内亲缘关系远的种类间有明显差别.作者提出一些新的分类上的特征,如前窝的深浅,前窝感毛中孔毛的形状和位置,近端缝孔的有无和位置等.还描述了须肢感器、眼和其他感器(以前尚未报导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器 幼期 感毛 哈氏器 盾窝 硬蜱 机械感受器 须肢 鉴别种 扫描电镜研究
下载PDF
豆毒蛾幼期形态学及其习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媛媛 魏永路 +1 位作者 李肇星 黄国华 《长江蔬菜》 2012年第16期114-117,共4页
以莲藕叶为寄主,对豆毒蛾幼期形态学及其习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其卵圆形,中间凹陷,初产时为鲜绿色,逐渐变为紫红色,直至乳白色;幼虫共6龄,腹部前4节背板上长有棕褐色短毛簇,前2节背板两侧各有1对长毛簇,当受侵扰时,1~4龄幼虫迅... 以莲藕叶为寄主,对豆毒蛾幼期形态学及其习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其卵圆形,中间凹陷,初产时为鲜绿色,逐渐变为紫红色,直至乳白色;幼虫共6龄,腹部前4节背板上长有棕褐色短毛簇,前2节背板两侧各有1对长毛簇,当受侵扰时,1~4龄幼虫迅速吐丝,身体蜷缩悬挂于附着物上,5~6龄幼虫则依靠快速爬行和坚硬的毒毛保护自己;蛹初化时为鲜绿色,随后变为红棕色,背部具瘤状突起和灰白色绒毛,触碰时,腹部可自由摆动;雄成虫触角羽毛状,雌成虫触角双栉齿状,静止时,前足向前与体躯成一条直线,中足与体躯垂直,具趋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毒蛾 幼期 形态学特征 习性
下载PDF
褐斑凤蝶和斑凤蝶幼期形态特征记述及生物学初步观察
14
作者 周成理 陈晓鸣 +1 位作者 史军义 易传辉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1-406,共6页
记述了褐斑凤蝶(Chilasa agestor(Gray))和斑凤蝶(C. clytia(Linnaeus))的幼期形态特征、成虫和幼虫的主要习性。在四川峨眉,褐斑凤蝶1年1代,以滞育蛹越夏、越冬;成虫发生期在春季,访花;卵散产,幼虫5龄,分散栖息;以樟(Cinnamoneum camph... 记述了褐斑凤蝶(Chilasa agestor(Gray))和斑凤蝶(C. clytia(Linnaeus))的幼期形态特征、成虫和幼虫的主要习性。在四川峨眉,褐斑凤蝶1年1代,以滞育蛹越夏、越冬;成虫发生期在春季,访花;卵散产,幼虫5龄,分散栖息;以樟(Cinnamoneum camphora(Linn.)Presl)和楠木(Phoebe zhennan S. Lee et F. N. Wei)为寄主。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坪管理站,斑凤蝶实验种群1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成虫访花,卵散产,幼虫5龄,分散栖息,末龄幼虫有鲜艳的警戒色;以玉兰叶木姜子(Litsea magnoliifoliaYoung et P.H.Huang)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Lour.)C.B.Rob.)为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斑凤蝶 斑凤蝶 幼期形态 生物学
下载PDF
虎灰蝶幼期及分类地位(英文)
15
作者 王敏 李剑萍 +1 位作者 陈刘生 范骁凌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1,共3页
虎灰蝶属是基于虎灰蝶Yamamotozephyrus kwangtungensis而建立的单种属,报道了产自广东南岭的虎灰蝶幼期.该蝶寄主植物为壳斗科白锥Castanopsissp.,年发生1个世代,成虫出现于5—6月.
关键词 鳞翅目 灰蝶科 虎灰蝶 幼期 生物学 寄主植物
下载PDF
柳紫闪蛱蝶幼期形态描述
16
作者 刘玉 曲爱军 +1 位作者 张鲜明 宫俊华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2,共1页
柳紫闪蛱蝶是危害柳树的一种食叶害虫 ,着重描述了该虫幼期各虫态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柳紫闪蛱蝶 柳树 食叶害虫 虫态 幼期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苏脲1号对凶小库蚊幼期作用的效果观察
17
作者 龚家荣 孟大宇 +3 位作者 杨亚莉 刘步升 郭玉新 王慧敏 《医学动物防制》 1991年第2期72-74,共3页
苏脲1号对鳞翅目、双翅目昆虫的生长、发育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浓度为0.001 ppm以上时,即可明显地抑制自育性凶小库蚊幼虫的发育,0.008ppm 以上时,幼虫的杀灭率为100%而幼虫的 LC_(50)为0.0026ppm,且死亡幼虫98.5%以上处于2—3龄期。各浓... 苏脲1号对鳞翅目、双翅目昆虫的生长、发育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浓度为0.001 ppm以上时,即可明显地抑制自育性凶小库蚊幼虫的发育,0.008ppm 以上时,幼虫的杀灭率为100%而幼虫的 LC_(50)为0.0026ppm,且死亡幼虫98.5%以上处于2—3龄期。各浓度组存活的幼虫化蛹后,羽化率在90%以上,羽化后7日内死亡率在18.9~30.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脲1号 凶小库蚊 幼期
下载PDF
九华囊粉蚧幼期形态描记及其袋状附器来源讨论(同翅目:粉蚧科)
18
作者 武三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90,共2页
该文首次描述和图示了九华囊粉蚧(Porisaccus jiuhuaensis(Wu))的各龄幼期特征.基于足和漏斗状内陷从第一龄若虫至成虫的发展变化情形,作者讨论了雌成虫体腹面的袋状附器的来源,认为其乃后足退化变形之物.
关键词 九华囊粉蚧 幼期 形态特征 袋状附器
下载PDF
封闭稻池中三带喙库蚊幼期存活率和发育速率估测
19
作者 顾卫东 陆宝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9-33,共5页
根据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Giles幼期实验种群动态模型,以及封闭稻池中单世代幼期种群的连续取样资料,应用黑箱法对各龄期发育速率和存活率进行模拟估测。整个幼期存活率为0.26,其中各龄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分别为0.85、0.75.... 根据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Giles幼期实验种群动态模型,以及封闭稻池中单世代幼期种群的连续取样资料,应用黑箱法对各龄期发育速率和存活率进行模拟估测。整个幼期存活率为0.26,其中各龄幼虫和蛹的存活率分别为0.85、0.75.0.69、0.80和0.75,完成整个幼期发育的时间为18.33天。据此建立的封闭稻池中单世代幼期种群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取样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带喙库蚊 幼期 存活率 发育速率
下载PDF
东亚豆粉蝶幼期形态特征及习性
20
作者 李朝晖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5-106,共2页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东亚豆粉蝶幼期各虫态与发育历期,结合野外观察生活习性与行为等,以明确东亚豆粉蝶生物学特性。室内饲养结果表明,东亚豆粉蝶在南京地区室内饲养条件下,卵期为6~7 d,幼虫期为25~31 d,共有5龄;蛹期约为8~12 d,世...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研究东亚豆粉蝶幼期各虫态与发育历期,结合野外观察生活习性与行为等,以明确东亚豆粉蝶生物学特性。室内饲养结果表明,东亚豆粉蝶在南京地区室内饲养条件下,卵期为6~7 d,幼虫期为25~31 d,共有5龄;蛹期约为8~12 d,世代重叠严重。野外寄主为野豌豆等豆科植物,幼虫以叶片为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豆粉蝶 幼期 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