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俊茹 王绥涛 +3 位作者 邱世殿 王国霞 黄燕华 赵红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103,共6页
在实用饲料(含豆粕35.0%,豆粕粗蛋白质含量为47.7%)的基础上,用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分别替代0(G0)、15%(G15)、30%(G30)、45%(G45)的豆粕,配制成4种等氮(31%),等脂(6%)的实验饲料,以研究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饲料中黑水虻幼虫培... 在实用饲料(含豆粕35.0%,豆粕粗蛋白质含量为47.7%)的基础上,用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分别替代0(G0)、15%(G15)、30%(G30)、45%(G45)的豆粕,配制成4种等氮(31%),等脂(6%)的实验饲料,以研究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饲料中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的可行性。将400尾初始体重为(2.30±0.02)g的罗非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其中以饲喂G0实验饲料的组为对照组,实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对罗非鱼增重率、饵料系数、存活率影响不显著。与G0组相比,各替代组罗非鱼全鱼粗蛋白、灰分、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随着替代量的增加,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G45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黑水虻幼虫培养基替代豆粕对罗非鱼肥满度影响不显著,但肝体比随着替代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在30%的替代量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G0组相比,各替代组罗非鱼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以及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由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在豆粕用量为35%的基础饲料中,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可替代豆粕用量的45%而不影响罗非鱼生长,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在基础饲料中的添加量为34.6%,占饲料总蛋白质含量的23.69%;黑水虻幼虫培养基可显著降低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以及肝体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培养 豆粕 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生长 体组成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幼虫食料和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何进金 齐秋贞 +2 位作者 韦信敏 杨明月 许章程 《水产学报》 CAS 1981年第4期275-284,共10页
本文叙述了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初期对饵料大小和活动能力有明显选择性。培养时,能及时投放个体小、幼虫生长快的单胞藻为饵料,可缩短幼虫培养周期和使幼虫变态更一致。试验表明,湛江叉鞭金藻、角走藻和三角褐指藻是幼虫较理想的饵料。... 本文叙述了菲律宾蛤仔面盘幼虫初期对饵料大小和活动能力有明显选择性。培养时,能及时投放个体小、幼虫生长快的单胞藻为饵料,可缩短幼虫培养周期和使幼虫变态更一致。试验表明,湛江叉鞭金藻、角走藻和三角褐指藻是幼虫较理想的饵料。幼虫摄食上述饵料,变态成稚贝的存活率可达36-50%。如投放湛江叉鞭金藻和角毛藻,或湛江叉鞭金藻和三角褐指藻混合的饵料,能使幼虫生长快,变态成稚贝的存活率分别提高到70%和71%。投放上述单一或混合饵料时,培养初期饵料密度应控制在每天1.5万个/毫升,培养二天后,密度逐渐增至每天4-5万个/毫升。 文中还论述了“老化”的湛江叉鞭金藻和10—20%“老化”的角毛藻液对蛤仔幼虫生长变态有影响。培养蛤仔幼虫时,应选择“指数生长期”的藻类为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盘幼虫 菲律宾蛤仔 食料 饵料 单胞藻 幼虫培养 食性 初期 活动能力 研究
下载PDF
绵羊乳突类圆线虫病的诊断及虫种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范国英 王顺岗 陈桂香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2442-2444,2485,共4页
对河南省新乡市某羊场疑似乳突类圆线虫病的绵羊进行了临床检查,取其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斯陶尔氏虫卵计数法计数,幼虫进行培养与鉴定等。结果表明,病羊粪便中有大量疑似乳突类圆线虫虫卵,对虫卵培养后,根据幼虫大小、虫体形态... 对河南省新乡市某羊场疑似乳突类圆线虫病的绵羊进行了临床检查,取其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斯陶尔氏虫卵计数法计数,幼虫进行培养与鉴定等。结果表明,病羊粪便中有大量疑似乳突类圆线虫虫卵,对虫卵培养后,根据幼虫大小、虫体形态学观察确诊为绵羊乳突类圆线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乳突类圆线虫病 诊断 幼虫培养 虫种鉴定
下载PDF
大珠母贝人工苗培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许志坚 李孔开 《水产学报》 CAS 1980年第3期295-301,共7页
本文介绍了利用天然生长的大珠母贝进行人工培育苗种的试验。试验表明,从性成熟较好的亲贝体内取出精、卵,在0.O7%的氨海水中进行人工授精,在水温25-29℃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受精率。受精卵在水温28℃,比重1.0227条件下,经过五个半... 本文介绍了利用天然生长的大珠母贝进行人工培育苗种的试验。试验表明,从性成熟较好的亲贝体内取出精、卵,在0.O7%的氨海水中进行人工授精,在水温25-29℃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受精率。受精卵在水温28℃,比重1.0227条件下,经过五个半小时发育成担轮幼虫,24小时发育成直线铰合幼虫,20天发育成幼苗,开始附着进入底栖生活。试验表明用扁藻和酵母作为幼虫的饲料,基本上是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珠母贝 人工育苗 亲贝培育 人工授精 胚胎发育 人工孵化 幼虫培养 采苗
下载PDF
几种理化因子对魁蚶人工育苗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兴章 邢信泽 张启刚 《齐鲁渔业》 2003年第2期17-18,共2页
魁蚶俗称赤贝、大毛蛤,是一种营埋栖生活的大型双壳贝类,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海北部,属冷水性贝类。由于长期过量捕捞,其自然资源大幅度下降。为此。
关键词 水温 幼虫培养 PH值 盐度 理化因子 魁蚶 人工育苗
原文传递
魁蚶人工育苗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启刚 王书军 +2 位作者 缪国荣 王如才 王兴章 《齐鲁渔业》 2003年第8期22-23,共2页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俗称赤贝,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菲律宾沿海。我国北至辽宁,南至海南沿海均有分布,其中以黄海北部资源最为丰富。上世纪80~90年代的滥捕,造成了资源的枯竭,开展人工养殖和增殖已成为魁蚶生产...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俗称赤贝,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菲律宾沿海。我国北至辽宁,南至海南沿海均有分布,其中以黄海北部资源最为丰富。上世纪80~90年代的滥捕,造成了资源的枯竭,开展人工养殖和增殖已成为魁蚶生产的主要途径。我场为了保护好魁蚶的种质资源,为增养殖提供大量的优质种苗,开展了魁蚶人工育苗工作。近3年生产了5亿多粒商品苗,缓解了市场对魁蚶苗种的需求。我场创立的魁蚶半升温育苗法,保证了魁蚶苗种生产的稳产、高产。现将魁蚶人工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 人工育苗 亲贝选择 亲贝培育 产卵 孵化 幼虫培养 附着 后期管理 海上培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