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幽愤与自适中徘徊——柳宗元永州散文所体现的贬谪心态探微 被引量:1
1
作者 韦依娜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106-109,共4页
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十年,是他散文创作的高峰期。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其幽愤难抑与自适而安的心理状态是交互出现的,这与柳宗元"统合儒释"的哲学态度有密切的关联。
关键词 柳宗元 幽愤与自适 统合儒释
下载PDF
卷起飘逸:李白的幽愤和媚俗
2
作者 张连举 《唐都学刊》 2001年第4期31-32,共2页
“飘逸”是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 ,但人们常常由此以为李白的生活个性同样“飘逸”。究其实 ,从李白的个人经历及其诗歌创作中不难看出 ,李白一生更多的是壮志无从施展、理想无法实现的幽愤 ,甚至有时还免不了媚俗。
关键词 李白 飘逸风格 幽愤心境 媚俗 唐代 诗歌 艺术风格 文学评论
下载PDF
嵇康《幽愤诗》“子玉之败”句箋释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君辉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4-66,共3页
关于《幽愤诗》中"子玉之败"句的所指,一般都认为是用来比附吕巽的。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幽愤诗》文本实际,细致考察相关史实,笔者得出新的看法,认为"子玉"是作者嵇康自指,"子玉之败"这一典故... 关于《幽愤诗》中"子玉之败"句的所指,一般都认为是用来比附吕巽的。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幽愤诗》文本实际,细致考察相关史实,笔者得出新的看法,认为"子玉"是作者嵇康自指,"子玉之败"这一典故沉痛地表达了作者无故被祸后怨悔交加的复杂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幽愤诗》 吕巽 子玉之败
下载PDF
嵇康《幽愤诗》解读 被引量:5
4
作者 顾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77-79,97,共4页
嵇康《幽愤诗》解读顾农关于嵇康《幽愤诗》的解释和评价,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意见是认为此诗“没有半点奴颜和媚骨”①,其中“包含了对司马氏陷害无辜的愤怒和抗议”,“总的说,此诗流露了不少对现实的灰心失望情绪,还含有一些对自... 嵇康《幽愤诗》解读顾农关于嵇康《幽愤诗》的解释和评价,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意见是认为此诗“没有半点奴颜和媚骨”①,其中“包含了对司马氏陷害无辜的愤怒和抗议”,“总的说,此诗流露了不少对现实的灰心失望情绪,还含有一些对自己行事的海吝想法,并蒙上一层老庄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氏 幽愤 嵇康 吕安 世说新语 《晋书》 司马昭 人生态度 《声无哀乐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PDF
陶渊明《读山海经》的幽愤与娱情 被引量:1
5
作者 龙文玲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41-47,共7页
陶渊明《读山海经》是一组兼有咏史与游仙内容的诗歌,通过咏史表现了诗人对社会“淳风日尽”的幽愤,通过游仙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缺憾的补偿。咏史与游仙统一在诗人“自娱”的创作目的和审美标准基础上,从而给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 陶渊明《读山海经》是一组兼有咏史与游仙内容的诗歌,通过咏史表现了诗人对社会“淳风日尽”的幽愤,通过游仙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缺憾的补偿。咏史与游仙统一在诗人“自娱”的创作目的和审美标准基础上,从而给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带来了多样性,也给陶诗的美学思想带来了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山海经》 陶渊明 《山海经》 “金刚怒目”式 组诗 游仙 娱情 创作目的 美学思想 幽愤
下载PDF
一怀幽愤寄山水——论柳宗元山水景物诗中的情
6
作者 张峻亭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76-81,共6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有“王孟韦柳”并称之说,他们被认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主要诗人。但由于生活、思想、性格的不同,他们的山水诗呈现不同特色。孟浩然以布衣终身,一生活动主要是隐居和漫游,其山水诗多记叙游历旅程和山林隐逸者的幽... 在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有“王孟韦柳”并称之说,他们被认为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主要诗人。但由于生活、思想、性格的不同,他们的山水诗呈现不同特色。孟浩然以布衣终身,一生活动主要是隐居和漫游,其山水诗多记叙游历旅程和山林隐逸者的幽居生活,他以疏朗轻淡的笔墨描绘恬淡清幽的景物,传达出细致微妙的感受。王维是诗人、画家、音乐家,参禅奉佛,他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写隐逸生活,将绘画笔法融于诗中,形成“诗中有画”的意境,描绘清幽静寂的景物,渗透佛家虚无冷寂色彩。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不仅寄托洁身自好、乐天知命的思想,也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善用色调明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诗 山水景物 幽愤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集 永州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 怨愤 革除弊政
下载PDF
一曲英雄欲死无战场的幽愤悲歌——析辛词《摸鱼儿》
7
作者 吕迪 《警官教育论坛》 2008年第1期160-162,共3页
本文从写作背景、词作内容、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解读辛弃疾词作《摸鱼儿》,试图走进这位失路英雄愁肠百结的内心世界,感受词人英雄欲死无战场的幽愤情怀,从而揭示出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剧一生。
关键词 辛弃疾 《摸鱼儿》 缠绵幽愤
原文传递
论柳宗元山水诗中的悲情 被引量:3
8
作者 高建新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0-64,共5页
柳宗元的山水诗 ,多数写在永州十年 (80 5— 815 )的流放生活中 ,诗中满含着悲情。形成这种悲情的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寻幽探胜、寄情山水于柳宗元实在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事情 ;二是游览中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三是山水染上了深怀幽愤... 柳宗元的山水诗 ,多数写在永州十年 (80 5— 815 )的流放生活中 ,诗中满含着悲情。形成这种悲情的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寻幽探胜、寄情山水于柳宗元实在是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事情 ;二是游览中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三是山水染上了深怀幽愤的诗人浓浓的主观感情色彩 ;四是与永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州 山水 幽愤 悲情
下载PDF
“子玉之败”和嵇康之死 被引量:2
9
作者 易健贤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73-78,共6页
嵇康之死,有诸多原因。而与吕安的结识交往,是最直接的原因。《幽愤诗》所言"子玉之败,屡增惟尘",不仅表现了嵇康临终之前"暗于识人"的怨悔之情,也反映出他"暗于识时",对现实社会缺乏理性认识的弱点。
关键词 嵇康 幽愤诗》 子玉之败 吕安
下载PDF
李白诗歌风格分期论略
10
作者 康怀远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62-66,共5页
用“飘逸”两字概括李白的诗风,既不符合李白的生活道路,也不符合李白的创作实践。细加考究,他之自然吐露感情,在各个时期,有着显著的不同风格。概括地说,出蜀前后主要是“飘逸”的;一入长安后主要是豪放的;而入长安后主要是于豪放之中... 用“飘逸”两字概括李白的诗风,既不符合李白的生活道路,也不符合李白的创作实践。细加考究,他之自然吐露感情,在各个时期,有着显著的不同风格。概括地说,出蜀前后主要是“飘逸”的;一入长安后主要是豪放的;而入长安后主要是于豪放之中时时发为幽愤和沉郁的慨叹,及至晚年流放夜郎就完全成为悽怆和悲壮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风格 飘逸 豪放 幽愤和沉郁 悽怆和悲壮
下载PDF
浅谈嵇康与四言诗
11
作者 时兰兰 《丝绸之路》 2012年第16期74-75,共2页
嵇康既重视对前代文学遗产的继承,又注重创作的开拓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魏晋时期,嵇康可谓继往开来、雄视一代的人物,有着独特的人生、不同凡响的艺术追求。嵇康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诗为多,代表了他诗歌创作的最高... 嵇康既重视对前代文学遗产的继承,又注重创作的开拓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魏晋时期,嵇康可谓继往开来、雄视一代的人物,有着独特的人生、不同凡响的艺术追求。嵇康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诗为多,代表了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四言诗 幽愤诗》
下载PDF
论李白女性诗的审美内涵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玉兰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25-26,共2页
文章对李白诗作中数量较多的女性诗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其具有:表现提倡清真自然和复古的美学主张、表达人生幽愤和理想追求的丰富深刻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 李白女性诗 美学主张 人生幽愤 理想追求
下载PDF
嵇康兄弟之谜与兄弟关系考辩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志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21,共4页
本文试图对嵇康研究中长期被忽视而又客观存在的嵇康兄弟之谜作出破解,并进而对嵇康兄弟关系进行细致考辨。文章认为,嵇康当排行老三,有两位哥哥。嵇康长兄因较平庸或史料散佚,今已无从确知其名。由于嵇康出生不久父亲即已亡故,长... 本文试图对嵇康研究中长期被忽视而又客观存在的嵇康兄弟之谜作出破解,并进而对嵇康兄弟关系进行细致考辨。文章认为,嵇康当排行老三,有两位哥哥。嵇康长兄因较平庸或史料散佚,今已无从确知其名。由于嵇康出生不久父亲即已亡故,长兄以“半父”身份与母亲共同担负了抚育嵇康的重任,对嵇康的人用形成和整个人生的影响最大。他于嵇康38岁或稍前时间谢世。嵇喜为嵇康二兄。他与嵇康年龄差距不是很大,并且关系较为淡薄,对嵇康的生活与思想影响不大。他在嵇康死后,直到晋初仍然在世。由此,文章论定,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幽愤诗》、《思亲诗》之“兄”系特指,都特指长兄。《思亲诗》写作时间与《与山巨源绝交书》相近,系为长兄与母亲而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兄弟关系 《晋书》 写作时间 思想影响 幽愤 世说新语 母亲 司马氏 越名教而任自然
下载PDF
论李白“谪仙”意识的形成及其表现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乃龙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6期117-121,共5页
论李白“谪仙”意识的形成及其表现李乃龙一李白对神仙的追求何以会数十年而不渝?前贤的答案大抵有二:一是欲“声闻于天”,仙游是手段,入仕是目的;二是“好神仙非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欲耗壮心,遣余年也。”(均见范传正... 论李白“谪仙”意识的形成及其表现李乃龙一李白对神仙的追求何以会数十年而不渝?前贤的答案大抵有二:一是欲“声闻于天”,仙游是手段,入仕是目的;二是“好神仙非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欲耗壮心,遣余年也。”(均见范传正《李白新墓碑》)李阳冰《草堂集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谪仙人 司马承祯 贺知章 意识 东方朔 《古风》 挥斥幽愤 人文环境 “列仙之趣”
下载PDF
李白游仙访道的思想契机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友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5,共5页
关键词 李白 游仙 神仙世界 神仙道教 精神超越 生命忧患 宗教 贺知章 中国诗歌史 挥斥幽愤
下载PDF
从《庐山谣》看李白游仙出世思想之实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旗 《人文杂志》 1982年第4期104-107,共4页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庐山 游仙诗 楚狂人 夜郎 上元元年 杜甫 范阳 黄鹤楼 挥斥幽愤
下载PDF
论曹邺的诗
17
作者 余博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曹邺,是晚唐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作诗二十载,阙下名不闻”(《城南野居寄知己》),生平湮没不彰,传世之作不多.所以,后人对他的诗作研究很少.其实,“在晚唐诗人中,他是独具一格的”.在晚唐“嘲云戏月,刻翠粘红”的诗风中,“曹邺等能返... 曹邺,是晚唐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作诗二十载,阙下名不闻”(《城南野居寄知己》),生平湮没不彰,传世之作不多.所以,后人对他的诗作研究很少.其实,“在晚唐诗人中,他是独具一格的”.在晚唐“嘲云戏月,刻翠粘红”的诗风中,“曹邺等能返棹下流,更唱暗俗,置声禄于度外,患大雅之凌迟,使耳厌郑卫,而忽洗云和,心醉醇酉农,而作爽玄酒.”他和干濆、刘驾等诗人,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形成了一个现实主义小流派.所以,在文学史上,我们对于他的诗作,应给予应有的评价.曹邺的生卒年不详.他出生阳朔,家境不裕.青少年时期主要是在家乡读书,准备应举.应考十年,九次落第,最后一次才中了进士.在任职期间,他忠于职守,曾经做了一些被人称道的事情.“邺专仁谊(义)久矣”.他早期希望“入世”,以报效天下,后期厌恶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驾 仓鼠 幽愤 现实主义创作 诗风 曹诗 郑谷 胡震亨 唐音癸签 晚唐诗人
下载PDF
李白斗酒缘由考
18
作者 罗文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1-1,共1页
李白斗酒缘由考罗文进李白喜酒豪饮,在诗中时有流露:“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新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襄阳歌》)。品... 李白斗酒缘由考罗文进李白喜酒豪饮,在诗中时有流露:“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新发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襄阳歌》)。品读这一类诗,无不让人惊诧李公之嗜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将进酒》 及时行乐 诗创作 汹涌的波涛 挥斥幽愤 《丽人行》 诗的意象 杜甫 帝王之术
下载PDF
魏晋名士嵇康的悲情意识
19
作者 杨操 邱美琼 《阴山学刊》 2022年第6期31-36,54,共7页
嵇康藐视权贵和放任自然的殉道精神为魏晋士人树立了精神典范,然而在其理智表象下潜藏着幽愤孤哀的悲情意识。在他的诗文作品中,悲情意识主要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割裂、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表现主题多为守道独行与朝代更迭的乱世之忧,并常... 嵇康藐视权贵和放任自然的殉道精神为魏晋士人树立了精神典范,然而在其理智表象下潜藏着幽愤孤哀的悲情意识。在他的诗文作品中,悲情意识主要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割裂、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表现主题多为守道独行与朝代更迭的乱世之忧,并常常借凤、大鹏等飞鸟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追求。嵇康的悲情意识是在内缘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嵇康通过摆脱经学和名教束缚、将理想追求寄托于仙境,或以隐居竹林、饮酒避世的方式来消解悲情意识,嵇康的悲情意识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整个魏晋士人群体普遍存在的悲哀,探索以嵇康为代表的魏晋士人悲情意识的呈现、内缘外因以及消解方式等,可以反观魏晋时代文化裂变下士人思想与文学创作所经历的撕痛与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名士 嵇康 幽愤孤哀 悲情意识 内缘 外因 消解
下载PDF
是所当是 非所当非——怎样看待苏轼词中时有流露的“人生如梦”思想
20
作者 康健常 《殷都学刊》 1982年第4期90-94,共5页
收入《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近三百首苏词,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怎样看待苏轼词中时有流露的“人生如梦”思想,长期以来,似乎无甚分歧,那就是一概认为是“应该批判”的“消极思想”。近些年来,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收入《东坡乐府》(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近三百首苏词,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怎样看待苏轼词中时有流露的“人生如梦”思想,长期以来,似乎无甚分歧,那就是一概认为是“应该批判”的“消极思想”。近些年来,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改变的趋势:游国恩等人的《中国文学史》在谈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这样写道:“作者写这些词时正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因而流露了沉重的苦闷和‘人间如梦’的消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如梦 苏轼词 黄州 《念奴娇·赤壁怀古》 消极思想 儋州 苏轼词作 挥斥幽愤 《中国文学史》 周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