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读《吾栖之肤》:人性的幽暗与微光 被引量:1
1
作者 祝一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113,共2页
影片展现了两重世界,既直达人性最黑暗处,又显现出入性的光芒。一是强权者总以各种理由去任意践踏和建构他人,表现了人性的幽暗。如罗伯医生以爱、复仇、科学为借口,通过换肤、变性他人等极端手段来获得私欲满足。二是被践踏者面对... 影片展现了两重世界,既直达人性最黑暗处,又显现出入性的光芒。一是强权者总以各种理由去任意践踏和建构他人,表现了人性的幽暗。如罗伯医生以爱、复仇、科学为借口,通过换肤、变性他人等极端手段来获得私欲满足。二是被践踏者面对强权,总会在反抗中滋生新的东西以维护内在的自由,表现出人性的微光。如文森被囚禁、被换肤、被变性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个人意识,在现实中正确地运用仇恨,建立起他的自由和尊严,赢得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栖之肤》 人性幽暗 人性的微光
下载PDF
在悬而未决的途中——重读《桃花源记》
2
作者 韩再彬 李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7,共4页
《桃花源记》表征了个体在通向悬而未决的途中的人生进路和抉择。“渔人”自然进入桃花源和“问津者”有意识地折返桃花源的过程,分别表征着两种身份的两种选择,也喻示着两种不同的人生进路。“太守”“不复得路”和“刘子骥”“寻病终... 《桃花源记》表征了个体在通向悬而未决的途中的人生进路和抉择。“渔人”自然进入桃花源和“问津者”有意识地折返桃花源的过程,分别表征着两种身份的两种选择,也喻示着两种不同的人生进路。“太守”“不复得路”和“刘子骥”“寻病终”的重返桃花源的不同结局,隐喻着不同选择带来不同的人生结局。《桃花源记》表达了对“你是谁”“选择怎样的道路”“你成了谁”等关乎个体处境与命运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状态 人性幽暗 《桃花源记》
下载PDF
深切呼唤:人性的复活——评王十月中篇小说《人罪》
3
作者 焦会生 《殷都学刊》 2015年第4期77-81,共5页
王十月中篇小说《人罪》坚持现实主义精神,追求艺术的真实性,通过反映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深刻透视当下的国民劣根性和人性的幽暗,进而呼唤美好人性的复归。
关键词 艺术真实性 人性幽暗 人性美好
下载PDF
论《复仇者V》的政治叙事:一个政治美学分析
4
作者 刘旭阳 《河池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复仇者V》是一个可进行政治美学分析的典型文本。此电影依循从政治之丑到政治之美的宏观叙事路线,在艺术表现过程中表达政治言说,在审美体验中引人沉思。具体而言,此电影以人性和极权主义的灰暗图景构成政治之丑,以思想和行动塑就的... 《复仇者V》是一个可进行政治美学分析的典型文本。此电影依循从政治之丑到政治之美的宏观叙事路线,在艺术表现过程中表达政治言说,在审美体验中引人沉思。具体而言,此电影以人性和极权主义的灰暗图景构成政治之丑,以思想和行动塑就的新世界图景构成政治之美,在美丑的政治叙事及映照中传递着极权主义威胁并未完全解除的寓意,表达对于美丽思想和正义行动的赞誉,构成一部以艺术语言写就的“盛世危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者V》 幽暗人性 政治叙事 政治美学
下载PDF
政治文明的宪政要义——以宪政民主制度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海涛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70,共5页
从对宪政民主制度的解读中,我们了解到,政治文明其实是一种基础性的保护式文明,它为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保护平台。它以人性幽暗为其文明制度的价值预设,以限制政治社会的强者为其要旨,在政治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张... 从对宪政民主制度的解读中,我们了解到,政治文明其实是一种基础性的保护式文明,它为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保护平台。它以人性幽暗为其文明制度的价值预设,以限制政治社会的强者为其要旨,在政治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张力之间,制约政治权力,保护个人权利,以护弱限强的低调智慧,寻找人间正义,避免人间冲突,成就人间秩序。因而,制约性与保护性是政治文明的制度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宪政民主 人性幽暗 制度要义 保护性
下载PDF
谈《魔鬼代言人》的主旨及警示意义
6
作者 沈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5-96,共2页
绝对的自由只会带来不自由。物质生活的改善使一些精神空虚的人走向堕落。如何在纷繁的世界里抵制诱惑,保持人的本性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试通过对影片《魔鬼代言人》主旨的分析,探讨人性的自由及人性的幽暗,从而发现该片对世人的警示意义。
关键词 《魔鬼代言人》 人性自由 人性幽暗 警示意义
下载PDF
以“轻逸”写“繁复”——论苏童小说叙事的多个面向
7
作者 李兰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162,共5页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融高贵、颓唐与古典、浪漫于一体的苏童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位。苏童将他对个体生命世界的体察与反思寄寓在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文学事业中,以表面轻逸的方式不断探寻人的存在褶皱、人性幽暗和历史的暗沉。评论界普遍认为...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融高贵、颓唐与古典、浪漫于一体的苏童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位。苏童将他对个体生命世界的体察与反思寄寓在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文学事业中,以表面轻逸的方式不断探寻人的存在褶皱、人性幽暗和历史的暗沉。评论界普遍认为苏童善于讲故事,“天生是个说故事的好手”^((1)),他总能把故事讲得“温婉凄迷,充满诗意”^((2)):从“香椿树街”童年记忆,虚构的“枫杨树故乡”,到以修辞想象“勾兑”的历史寓言,都能见出苏童非凡的写作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作家 童年记忆 苏童 轻逸 历史寓言 文学事业 人性幽暗 个体生命
原文传递
西方宪政民主理论来源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德顺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5,共7页
西方宪政民主的理论来源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督教文化,二是近代自然法学派的权利政治观。具体而言,则包括四个方面:源自基督教罪感文化的人性幽暗意识,基督教二元政治观,自然法学说和契约论思想。由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和人性... 西方宪政民主的理论来源从总体上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基督教文化,二是近代自然法学派的权利政治观。具体而言,则包括四个方面:源自基督教罪感文化的人性幽暗意识,基督教二元政治观,自然法学说和契约论思想。由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和人性幽暗意识衍生出了权力悲观主义和制度设防理念;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基因经过多次嬗变导出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社会与国家的二元界分;自然法学说蕴含着自然权利的思想,并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评判现实政治法律制度正当性的正义体系;契约论则满足了人们关于政府来源合法性的道德追问,提出了国家产生于契约,政府权力应当分立并相互制约的思想。通过梳理上述四个要素与宪政民主的关系,意在说明,西方宪政民主是建立在西方特殊的政治文化基础上的一种政治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幽暗意识 二元政治观 自然法学说 契约论思想 理论来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