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奏的时空“奇遇”——林语堂《幽梦影》英译本的翻译诗学诠释
1
作者 邓媛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803-815,共13页
或许是对字字珠玑但意蕴绵长的《幽梦影》情有独钟,林语堂在文本层面对原作的诗学节奏展现出极强感悟力,并大方再现了张潮赋予作品的独特文学魅力与诗学价值。然而,他的实现路径并非直译、死译,而是大胆创作,由译者之自出心裁,审时度势... 或许是对字字珠玑但意蕴绵长的《幽梦影》情有独钟,林语堂在文本层面对原作的诗学节奏展现出极强感悟力,并大方再现了张潮赋予作品的独特文学魅力与诗学价值。然而,他的实现路径并非直译、死译,而是大胆创作,由译者之自出心裁,审时度势运用多种文体表达以最大限度实现原文节奏的“中心偏移”,乃至于达致使异国读者产生“犹如在耳”的独特审美体验。从梅肖尼克诗学节奏观的“一点两面”出发,节奏的主体性、动态性、形义合一性促成了原文的独立“诗性”,即相对译入语语境的“异”。以此为前提,译文“映射”而非“倒模”了原文在其语境中的节奏特质、人际关系及审美感受。这种“延异”压缩了时空距离,使原文节奏和译文节奏形成“对话”,不可不谓之“奇”。从词汇、句法、声音和表情等原文节奏要素分而论之,不仅凸显《幽梦影》文学创作的意味之浓,艺术欣赏的境界之高,还凸显了林语堂作为译者对节奏把控的独具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英译《幽梦影》 梅肖尼克 翻译诗学 节奏
下载PDF
安娜的一帘幽梦——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梦境别裁 被引量:4
2
作者 罗益民 吕星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当代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巨作《金色笔记》视野广阔,主题意义丰富,眼光犀利、独到,发表以来一直是文学评论界颇受关注和争议之作。作品中大量关于梦的描述,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已有的对《金色笔记》中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这些梦的象... 当代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巨作《金色笔记》视野广阔,主题意义丰富,眼光犀利、独到,发表以来一直是文学评论界颇受关注和争议之作。作品中大量关于梦的描述,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已有的对《金色笔记》中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这些梦的象征性的,或代码式的,或符号性的内在含义,都是在梦的显像上做文章。本文以弗洛伊德梦的理论为依据,利用梦是欲望的满足,梦的稽查作用、移置作用、凝缩作用、表现力的考虑以及润饰作用一系列对梦的心理学的剖析手段,对《金色笔记》中安娜的两个看似荒谬无理的梦进行解析,摆脱梦的表象对人的误导,揭示梦境背后隐藏的秘密,从而让人一窥女主人公安娜的真实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娜 幽梦 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
下载PDF
徘徊于崇儒与尚道之间——从张潮小品《幽梦影》探析顺康士人心迹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和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1,共3页
张潮是清初著名学者,著述颇丰,存世小品文有《幽梦影》和序文、题辞、书简等,小品文反映出他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立品须法乎宋人之道学,涉世宜参以晋代之风流,同时折射出清初士人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 张潮 小品文 幽梦影》
下载PDF
林语堂的翻译观及其实践——浅析《幽梦影》中的增译、漏译和改译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梅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24-128,共5页
本文以清人张潮所著《幽梦影》的英文翻译实例为根据,分析林语堂对增译、漏译和改译等翻译技巧的使用。这些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林语堂如何在翻译中实践其翻译观,即"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
关键词 幽梦影》 增译 漏译 改译 翻译观 忠实 通顺
下载PDF
从《幽梦影》看林语堂对国俗词语的翻译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秀燕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8-123,共6页
林语堂翻译了大量的作品,《幽梦影》是他的译作之一。在《幽梦影》中出现了许多国俗词语,这些词语的翻译对译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处理这些国俗词语时,林语堂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实际需要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模糊处理、加注、音译... 林语堂翻译了大量的作品,《幽梦影》是他的译作之一。在《幽梦影》中出现了许多国俗词语,这些词语的翻译对译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处理这些国俗词语时,林语堂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实际需要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模糊处理、加注、音译等方法。采用这几种方法来翻译国俗词语各有优缺点,但总体来说能够将原文的精髓很好地传达出来,让西方读者可以读懂并从中感受到中国特有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梦影》 林语堂 国俗词语 翻译
下载PDF
论张潮《幽梦影》的文体特色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敏 《写作》 2004年第11期14-16,共3页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一些隽永雅洁的作品,随着历史的推移,如丛兰般发散出耐人寻味的幽香。清代文人张潮的《幽梦影》就是这样一部具有奇思卓识的作品。
关键词 张潮 幽梦影》 散文 语言 审美意识
下载PDF
《幽梦影》林译本误译评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娴 刘红裕 《茂名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1-73,76,共4页
林语堂向西方读者介绍了很多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作品,对西方读者了解中国起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其英译作品中存在一些望文生义甚至曲解原作的现象。以其译作《幽梦影》为例,结合林语堂本人的翻译观,从文化背景知识、原作理解及... 林语堂向西方读者介绍了很多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作品,对西方读者了解中国起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其英译作品中存在一些望文生义甚至曲解原作的现象。以其译作《幽梦影》为例,结合林语堂本人的翻译观,从文化背景知识、原作理解及译文的遣词造句等角度进行实例评析,以期更客观地了解林语堂的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幽梦 评析
下载PDF
“又见一帘幽梦”暑期登场
8
作者 韩阳 丁莉 《出版参考》 2007年第07S期17-17,共1页
经典剧集的重拍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重拍的琼瑶经典剧集《又见一帘幽梦》更在选秀活动和湖南卫视的大力宣传下备受瞩目。《又见一帘幽梦》今年暑期将在湖南卫视、台湾华视两岸同步首播,而一部记录了拍戏花絮、演员自述并披露精彩剧... 经典剧集的重拍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重拍的琼瑶经典剧集《又见一帘幽梦》更在选秀活动和湖南卫视的大力宣传下备受瞩目。《又见一帘幽梦》今年暑期将在湖南卫视、台湾华视两岸同步首播,而一部记录了拍戏花絮、演员自述并披露精彩剧照的《又见一帘幽梦写真全纪录》和新版原著小说《一帘幽梦》,也将同时与观众读者见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期 《一帘幽梦 湖南卫视 选秀活动 媒体 两岸 花絮 写真
下载PDF
闲里卧读幽梦影
9
作者 魏润身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共1页
一谈起读书,有人就习惯高大上:中国的诸子百家,廿五史;外国就得是威廉·福克纳、米兰·昆德拉。曹丕称文章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但是作为草根的老百姓常常够不着。即使对若干文化人,也不必将读书陈义过高——只有心怀兴趣... 一谈起读书,有人就习惯高大上:中国的诸子百家,廿五史;外国就得是威廉·福克纳、米兰·昆德拉。曹丕称文章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但是作为草根的老百姓常常够不着。即使对若干文化人,也不必将读书陈义过高——只有心怀兴趣去读书,才能真正有收获。清人张潮的《幽梦影》,归不到任何正而八经的文体,其实就是些逸兴湍飞的随想。写得既不道貌岸然,更非一本正经。看似天马行空,与几位友人闲里神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梦 张潮 曹丕 米兰·昆德拉 威廉·福克纳 经国 清言 文有 张竹坡 者必
下载PDF
《幽梦影》林语堂译本的文化操纵理论应用
10
作者 李曼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121-123,137,共4页
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唯一一位四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作为文化译出的大家被重视,反映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时代要求。林语堂的译本翻译文化操纵理论是其译出的主要遵循,其主流文化观、价值观决定了译出作品的选择,决定了其... 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唯一一位四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作为文化译出的大家被重视,反映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时代要求。林语堂的译本翻译文化操纵理论是其译出的主要遵循,其主流文化观、价值观决定了译出作品的选择,决定了其译出方法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梦影》 林语堂 文化操纵 文化译出
下载PDF
张潮《幽梦影》中的自然审美形式及其审美意蕴
11
作者 伏爱华 《黄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1-85,共5页
张潮的《幽梦影》记录了张潮及友人对生活、对自然万物,乃至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和感悟,突出反映了中国文人享受大自然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具体体现为用心“清听”的声音之美,推崇“惟黑与白”的颜色之美,欣赏“不可名状”的形状之美,... 张潮的《幽梦影》记录了张潮及友人对生活、对自然万物,乃至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和感悟,突出反映了中国文人享受大自然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具体体现为用心“清听”的声音之美,推崇“惟黑与白”的颜色之美,欣赏“不可名状”的形状之美,强调“人不可以无癖”的情趣之美,追求“另是一番情境”的氛围之美。在张潮眼中,自然不是孤立存在的实体,而是与人、时空有关联的意象世界;只要充分调动感官感觉,就能够超越有限的感性形象,发现生命与自然的契合,发现自然之美,做“感觉的艺术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潮 幽梦影》 自然审美形式 审美意蕴 “感觉的艺术家”
下载PDF
林语堂古文小品译英的后殖民视阈解读--以林译清言小品《幽梦影》为例
12
作者 刘晶 《海外英语》 2020年第9期156-157,共2页
以林语堂译《幽梦影》为例,深入阐释作为"他者"的华人译者如何顺应西方文化语境来言说自己的民族文化,并通过对文本择选及翻译策略的操纵,跨越中西方在文化图式、语言符码及心理情感上的鸿沟,建立意义与情感的勾连,成功接入... 以林语堂译《幽梦影》为例,深入阐释作为"他者"的华人译者如何顺应西方文化语境来言说自己的民族文化,并通过对文本择选及翻译策略的操纵,跨越中西方在文化图式、语言符码及心理情感上的鸿沟,建立意义与情感的勾连,成功接入西方话语体系。"自我东方化"作品参与了"东方想象"的共同建构,虽然未摆脱西方主流话语对边缘话语的控制,但也具有抵抗文化霸权和种族中心主义,推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积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东方化 林语堂 幽梦 后殖民主义
下载PDF
一帘幽梦——浅析苏轼《江城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葵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82-83,共2页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苏轼多年外任,始终悒郁不得志,夜里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从析梦的角度表达苏轼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 相思 悼亡 幽梦 难忘
下载PDF
迎合规训与突破禁忌:《又见一帘幽梦》的女性形象解读
14
作者 毕蕾 孙祯祥 《艺术探索》 2011年第4期72-73,共2页
电视剧《又见一帘幽梦》中,紫菱代表了男性视域中的女性,绿萍则被塑造成男性视域外的悲剧女性。剧中充满了男权制社会下的男权叙事。要完成女性形象的话语重建,应该对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进行平等建构。
关键词 《又见一帘幽梦 女性形象 男性视域 规训 话语重建
下载PDF
《幽梦影》的艺术形式美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进平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29-30,42,共3页
张潮的《幽梦影》是一部清言小品集,它不仅在语言上妙趣横生,颇具美感;而且在形式结构上,新颖独特,将友人的评论附录在每一则清言小品之后。《幽梦影》文笔优美,是明清时期清言小品文不可多得的佳作。由此,本文主要探讨《幽梦影》的艺... 张潮的《幽梦影》是一部清言小品集,它不仅在语言上妙趣横生,颇具美感;而且在形式结构上,新颖独特,将友人的评论附录在每一则清言小品之后。《幽梦影》文笔优美,是明清时期清言小品文不可多得的佳作。由此,本文主要探讨《幽梦影》的艺术形式美,以期为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梦影》 张潮 语言 结构
下载PDF
《幽梦影》中所体现的真实、真情与真趣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和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7年第3期90-92,共3页
明末清初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文人阶层对外在的家国前途都失去了希望,从而日益走向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与探求。其在此背景下写成的小品文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张潮就是这一派文人的代表。他的《幽梦影》是独具特色的一部著作... 明末清初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文人阶层对外在的家国前途都失去了希望,从而日益走向对内心世界的思考与探求。其在此背景下写成的小品文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张潮就是这一派文人的代表。他的《幽梦影》是独具特色的一部著作,记录了清代文人的人生观、自然观、审美观和生活意趣等,其中流露出的对真实、真情、真趣的追求,体现了那个时代失意知识分子的审美趣味,在审美层面反映出的明清小品文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梦影》 明清小品 审美特色 真情真趣
下载PDF
论张潮《幽梦影》创作的内向性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一平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8期39-40,共2页
晚明时,小品由边缘重新走向流行,这种创作风潮也影响到清代文人生活,当时此类作品很多,张潮《幽梦影》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部。作为晚明清言小品在清初的继承,它很好地适应了晚明关注自我、追求个性的思想风潮,放弃对作品外部社会... 晚明时,小品由边缘重新走向流行,这种创作风潮也影响到清代文人生活,当时此类作品很多,张潮《幽梦影》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部。作为晚明清言小品在清初的继承,它很好地适应了晚明关注自我、追求个性的思想风潮,放弃对作品外部社会功用的实现,只是表达对生活的敏锐感觉,关注个人精神境界的营造。社会功用的缺失可能会削弱其现实意义,在表现作者心态时却更细致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小品 张潮 幽梦影》 内向性
下载PDF
生活中的“闲心”——读张潮《幽梦影》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朗 《民主与科学》 1992年第3期42-44,共3页
张潮(1650——?),字山来,一字心斋,安徽歙县人。清代文学家。《幽梦影》是他的一部笔记,记录了他本人生活中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其中很多段落对我们今天来说已经没有意思了,但也有一些段落直至今天还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人生总是忙忙... 张潮(1650——?),字山来,一字心斋,安徽歙县人。清代文学家。《幽梦影》是他的一部笔记,记录了他本人生活中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其中很多段落对我们今天来说已经没有意思了,但也有一些段落直至今天还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人生总是忙忙碌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潮 幽梦 安徽歙县 山来 心斋 金圣叹 中国古代文人 审美眼光 天地之间 闲来无事
下载PDF
《幽梦影》景物建构刍议
19
作者 肖菊香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0-62,共3页
清初文人张潮的《幽梦影》是清言小品的精华之一,是一部求美的著作。作者主要着眼于以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美的事物。他以悠闲的心态观赏万物,精准地把握观赏时间和观赏角度,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方法,如映衬之法、虚实之法、透过一层之法等... 清初文人张潮的《幽梦影》是清言小品的精华之一,是一部求美的著作。作者主要着眼于以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美的事物。他以悠闲的心态观赏万物,精准地把握观赏时间和观赏角度,恰到好处地运用多种方法,如映衬之法、虚实之法、透过一层之法等,对景物进行描绘与构建,并赋予景物以情感、品格与趣味,描绘出具有灵性、素雅、圆满的审美境界,尤其令人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潮 幽梦影》 景物 构建
下载PDF
林语堂英译《幽梦影》中的中国智慧传播
20
作者 卢星星 夏天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76-80,共5页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林语堂的翻译提出了不少质疑,但对林氏翻译的诟病并未影响其译作在国外的再版发行。以《幽梦影》英译本为例,研究将从译本的时空转换、译本地位的凸显和译本成形的外因三个方面探讨林氏译文深受西方读者青睐和成功传播...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林语堂的翻译提出了不少质疑,但对林氏翻译的诟病并未影响其译作在国外的再版发行。以《幽梦影》英译本为例,研究将从译本的时空转换、译本地位的凸显和译本成形的外因三个方面探讨林氏译文深受西方读者青睐和成功传播中国智慧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幽梦影》 翻译 勒菲弗尔 改写 中国文化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