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肝曲癌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行幽门下组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易小江 冯晓创 +5 位作者 李洪明 廖伟林 卢新泉 汪佳豪 林佳鑫 刁德昌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2年第3期280-284,共5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_(3)根治术中行幽门下组淋巴结清扫的结肠肝曲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本科室收治的129例结肠肝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 目的总结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_(3)根治术中行幽门下组淋巴结清扫的结肠肝曲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本科室收治的129例结肠肝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行幽门下组淋巴结清扫。为了更好地显示幽门下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我们在后期对其中8例患者于术前使用纳米碳示踪技术。观察记录患者术中情况、淋巴结检出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29例患者中,1例因先天肠管旋转不良致腹腔严重粘连而中转开腹手术治疗,3例行联合脏器切除,6例术中输血,中位手术时间为165(150,19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为16(15,16)mL;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4例术后入住ICU,中位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2,3)d,中位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为3(2,4)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7(6,9)d;中位淋巴结获取数目为19(18,19)枚,中位阳性淋巴结获取数目为2(2,3)枚,共获取幽门下组淋巴结710枚,中位幽门下组淋巴结获取数目为6(5,6)枚,幽门下组淋巴结阳性率为1.7%,中位阳性幽门下组淋巴结获取数目为0(0,0)枚。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的8例患者均可见黑染幽门下组淋巴结,共获取幽门下组淋巴结27枚,平均幽门下组淋巴结获取数目为(3.4±1.1)枚,幽门下组淋巴结阳性率为18.5%,中位阳性幽门下组淋巴结获取数目为0(0,1.5)枚。结论对于结肠肝曲癌患者,幽门下组淋巴结转移是肿瘤转移路径之一,在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_(3)根治术中行幽门下组淋巴结清扫总体上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肝曲癌 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 幽门下组淋巴结
下载PDF
改良尾侧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临床应用探讨
2
作者 王西杰 刘洪庆 李红军 《社区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422-428,共7页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尾侧入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要点和难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淋巴清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4-01-2022-04-01沂南县第二人民医院124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改良尾侧入路46...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尾侧入路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要点和难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淋巴清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4-01-2022-04-01沂南县第二人民医院124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改良尾侧入路46例(改良尾侧入路组),传统中间入路78例(传统入路组)。通过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和术后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分析改良尾侧入路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联合D_(3)淋巴结清除根治术,其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及肿瘤根治性。结果2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改良尾侧入路组的手术时间[140(135.00,140.00)min]短于传统入路组[195.0(185.00,205.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尾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35.0(35.00,40.00)mL]少于传统入路组[85.0(80.00,90.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尾侧入路组获取总淋巴结数(18.41±1.25)枚多于传统入路组(17.31±1.49)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尾侧入路组获取阳性淋巴结数[0.50(0,3.60)枚]多于传统入路组[0(0,1.00)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和术后病理及预后指标,改良尾侧入路组中转开腹(2.21%)与传统入路组中转开腹(7.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在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尾侧入路右半结肠CME联合D_(3)淋巴结清除根治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可获得较多数目的总淋巴结,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尾侧入路联合中间入路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原始后腹膜 胃结肠干 幽门下组淋巴结 大网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