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幽门功能不全与胃十二指肠疾病 被引量:2
1
作者 汤净 林尤冠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49-950,95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幽门功能不全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加深原发性幽门功能不全的诊断认识。方法对近16个月因消化道症状愿意接受胃镜检查的2647例患者,检查胃镜和详细记录他们的临床表现及相关信息。结果原发性幽门功能不全检出1290例(48... 目的探讨原发性幽门功能不全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加深原发性幽门功能不全的诊断认识。方法对近16个月因消化道症状愿意接受胃镜检查的2647例患者,检查胃镜和详细记录他们的临床表现及相关信息。结果原发性幽门功能不全检出1290例(48.73%),主要伴发疾病是慢性胃炎(95.66%)。结论胃镜诊断原发性幽门功能不全简单易行有效,幽门功能不全可能是常见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独立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幽门功能不全 胃十二指肠疾病
下载PDF
幽门功能不全的X线诊断价值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乃武 贾守强 +4 位作者 华冰 袁立华 吴会艳 亓燕 李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4期488-490,共3页
目的 :探讨幽门功能不全的X线诊断价值与应用。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接受气钡双对比X线造影检查、初步诊断为幽门功能不全的1 175例患者,其中经胃镜证实1 163例,详细记录分析其X线表现及相关信息。结果:X线检出幽门功能不全1 ... 目的 :探讨幽门功能不全的X线诊断价值与应用。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接受气钡双对比X线造影检查、初步诊断为幽门功能不全的1 175例患者,其中经胃镜证实1 163例,详细记录分析其X线表现及相关信息。结果:X线检出幽门功能不全1 175例,胃镜证实1 163例,幽门管X线检查主要呈长管状(859例,73.11%,纵向径线>横向径线),或呈短沙钟漏样(316例,26.89%,纵向径线≤横向径线)。幽门功能不全:(1)关闭不全,幽门管松弛无收缩,幽门管宽度(1.02±0.25)cm;(2)开放不全,幽门持续不开放或开放不充分,钡剂通过受阻,幽门开放延迟时间≥(12.52±2.45)s;(3)反流,十二指肠钡剂反流入胃腔,胃腔内见潴留液,立位呈瀑布样、卧位呈喷泉样;(4)幽门变形,非对称性长管形或非对称性短沙钟漏形。结论:X线较胃镜诊断幽门功能不全简单易行有效,为幽门功能不全提出了新的X线诊断方法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功能不全 胃镜检查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胃大部切除术保留幽门功能术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军 《消化外科》 CSCD 2002年第6期393-395,共3页
关键词 胃大部分切除术 保留幽门功能 研究进展 手术方式
下载PDF
NO和VIP对幽门功能的调节及其在胆汁返流中所起的作用
4
作者 戴益琛 张忠兵 左休丽 《胃肠病学》 1998年第3期185-186,共2页
幽门功能失调是引起十二指肠内胆汁返流到胃内引起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幽门的舒缩功能受局部肠神经系统(ENS)调节。NO和VIP是ENS最主要的抑制性神经及传递介质,起舒张幽门括约肌作用。本研究探讨幽门松弛与胆汁返流的关系以... 幽门功能失调是引起十二指肠内胆汁返流到胃内引起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幽门的舒缩功能受局部肠神经系统(ENS)调节。NO和VIP是ENS最主要的抑制性神经及传递介质,起舒张幽门括约肌作用。本研究探讨幽门松弛与胆汁返流的关系以及NO和VIP对幽门松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返流性胃炎 幽门功能 幽门括约肌 肠神经系统 军医大学 消化内科 传递介质 舒缩功能 抑制性 放免法
下载PDF
幽门功能与十二指肠隆起病变及其组织学观察
5
作者 阳定安 饶正伟 王克兵 《贵州医药》 CAS 2009年第5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隆起病变 十二指肠 幽门功能 组织学观察 慢性胃炎患者 幽门螺杆菌 胃镜检查 高胃酸
下载PDF
幽门功能不全与伴发疾病──附565例胃镜诊断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其林 钟大志 杨宜白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幽门功能不全 并发症 胃镜
下载PDF
保留幽门功能并空肠袢结扎法在根治性次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7
作者 张用才 李未军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16期33-33,36,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功能并空肠袢结扎法在根治性次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行胃癌根治性次全胃切除术并在术中应用保留幽门功能并空肠袢结扎法治疗的2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功能并空肠袢结扎法在根治性次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行胃癌根治性次全胃切除术并在术中应用保留幽门功能并空肠袢结扎法治疗的20例胃底贲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手术资料与手术结果。结果:2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明显吻合口瘘与狭窄,无死亡。术后随访6个月无胆汁反流现象,无倾倒综合征与排空障碍。结论:保留幽门功能并空肠袢结扎法在根治性次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且易于操作和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幽门功能 空肠袢结扎法 根治性次全胃切除术
下载PDF
353例幽门功能紊乱伴胆汁返流的分析
8
作者 石道中 曹慧英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75-576,共2页
关键词 幽门功能紊乱 胆汁返流 病例分析 胃镜
下载PDF
保留幽门功能并空肠袢结扎法在根治性次全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雷斌 贾冰心 党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1X期113-113,共1页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功能并空肠袢结扎法在根治性次全胃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间,本院实施胃癌根治性次全切除术中应用保留幽门功能并空肠袢结扎法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无一例...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功能并空肠袢结扎法在根治性次全胃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间,本院实施胃癌根治性次全切除术中应用保留幽门功能并空肠袢结扎法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无一例死亡,无明显吻合口瘘及狭窄,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半年随访无胆汁返流现象,无排空障碍及倾倒综合征。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保留幽门功能次全胃切除优点多,空肠袢结扎法操作简捷,易于掌握,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性次全术 保留幽门功能 空肠袢结扎法
下载PDF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幽门功能(附100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立平 周跃霞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7年第3期186-186,共1页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幽门功能(附100例分析)吴立平周跃霞目前认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发生,主要与高胃酸状态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然而我们在胃镜检查中注意到大多数Du患者有幽门形态和(或)功能的异常,考虑...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幽门功能(附100例分析)吴立平周跃霞目前认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的发生,主要与高胃酸状态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关,然而我们在胃镜检查中注意到大多数Du患者有幽门形态和(或)功能的异常,考虑Du的发生是否与其有关,并将其与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汤溃疡 球部溃疡 幽门功能 病例分析
原文传递
幽门功能不全的胃镜诊断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成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6年第1X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幽门功能不全 胃镜检
原文传递
幽门功能不全的胃镜诊断
12
作者 王成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6年第4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胃镜诊断 幽门功能 幽门关闭不全 消化性溃疡 因果关系 胃蠕动 十二指 幽门开放 胃镜检查 慢性胃炎
原文传递
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与幽门螺杆菌和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籍中苏 周杰 李博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 探讨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与幽门螺杆菌 (HP)的关系及前者在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胃镜检查 ,胃窦活检作HP半定量检测。结果 ①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HP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 目的 探讨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与幽门螺杆菌 (HP)的关系及前者在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胃镜检查 ,胃窦活检作HP半定量检测。结果 ①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HP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两组男性HP阳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两组HP阳性患者球部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者 (P <0 0 5 ) ;③对照组球部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①HP感染不影响幽门括约肌功能 ,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也不会加重胃窦HP的感染 ,两者的这种无关性不受性别的影响。②HP感染与球部病变具有明显相关性。③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不促进球部病变发生 ,反而减少了球部病变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球部病变 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HP
下载PDF
糖尿病致功能性幽门梗阻的治疗观察
14
作者 段淑杰 林爱军 李元元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46-46,共1页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可引起全身各个器官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严重者出现胃轻瘫、胃潴留、胃扩张,以致幽门梗阻。我们应用H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治疗因糖尿病导致功能性幽门梗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可引起全身各个器官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严重者出现胃轻瘫、胃潴留、胃扩张,以致幽门梗阻。我们应用H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治疗因糖尿病导致功能性幽门梗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功能幽门梗阻 病因学
下载PDF
胆汁返流性胃炎幽门压力波检测及与辨证分型的关系
15
作者 林亚平 钱力伟 +4 位作者 韦志群 严洁 易受乡 常小荣 阳仁达 《湖南中医药导报》 1996年第2期29-31,共3页
对109例胆汁返流性胃炎进行了幽门括约肌压力波检测和中医辩证分型。结果显示,轻度胆汁返流者以中幅幽门括约肌压力波多见(48.5%),中度胆汁返流者以低、高幅幽门括约肌压力波多见(54.7%和28.3%),重度胆汁返流... 对109例胆汁返流性胃炎进行了幽门括约肌压力波检测和中医辩证分型。结果显示,轻度胆汁返流者以中幅幽门括约肌压力波多见(48.5%),中度胆汁返流者以低、高幅幽门括约肌压力波多见(54.7%和28.3%),重度胆汁返流者以高幅幽门括约肌压力波多见(47.8%),肝胃不和型患者幽门功能多偏亢进,脾胃虚弱型患者幽门功能多偏低下,提示检测幽门括约肌压力可作为辩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胆汁返流性 幽门功能 辨证分型
下载PDF
BnX线钡餐检查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俊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年第7期113-113,共1页
目的:探讨X线钡餐检查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5年来1000例X线钡餐检查病例,以X线所见影像为依据,根据胃潴留液量、形态类型、幽门功能不全、胃蠕动和排空功能评价胃功能性改... 目的:探讨X线钡餐检查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5年来1000例X线钡餐检查病例,以X线所见影像为依据,根据胃潴留液量、形态类型、幽门功能不全、胃蠕动和排空功能评价胃功能性改变,并就观察、诊断方法。结果:1000例患者中,潴留液量多患者103例(10.30%);无力型胃患者309例(30.90%);幽门功能不全患者338例(33.80%);蠕动乏力患者200(20.0%)与排空延缓患者为50例(5.00%)。结论:X线钡餐检查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钡餐检查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功能不全
下载PDF
X线钡检观察胃功能性改变的价值探讨
17
作者 刘仲明 朱利威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267-268,共2页
关键词 功能性改变 X线钡检 价值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钡餐检查 幽门功能不全 胃潴留液量 胃形态类型 功能改变 病例资料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X线钡检研究
18
作者 黄科峰 赵国宏 +3 位作者 周文安 曾社平 赵艳丽 薛宝山 《中华医药学杂志》 2003年第4期33-34,共2页
目的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钡餐诊断方法和标准。方法 设计观察胃功能改变五项指标:胃潴留液量;胃形态类型;幽门功能不全(返流现象);蠕动功能;胃排空功能。对2718例患者进行钡餐观察和评价。结果 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诊断标准的... 目的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钡餐诊断方法和标准。方法 设计观察胃功能改变五项指标:胃潴留液量;胃形态类型;幽门功能不全(返流现象);蠕动功能;胃排空功能。对2718例患者进行钡餐观察和评价。结果 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诊断标准的1208例中,胃潴留液量多191例,占15.81%,无力型胃225例,占18.63%,幽门功能不全(返流)332例,占27.48%,胃蠕动乏力138例,占11.42%,胃排空延缓422例,占34.93%。上述5项指标,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且大多合并出现。结论 观察胃功能改变的5项指标中,胃排空延缓是评价胃功能障碍的主要依据,并提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钡餐诊断标准:①本组设计的五项观察胃功能改变的指标中符合三项或胃排空延缓加其它四项中的任何一项,无器质性病变;②上腹痛、腹胀、早饱、暖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上腹症状超过4周;③排除肝、胆、胰及肠道等其它系统病变。达到上述三项标准者基本可以确定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X线钡餐检查 胃潴留液量 胃形态类型 幽门功能不全 胃蠕动功能 胃排空功能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四联方案治疗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淋 何敏 +2 位作者 熊梅 陈瑞 韦永洪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2674-2675,共2页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初治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并Hp阳性的初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初治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并Hp阳性的初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阿莫西林1000 mg+呋喃唑酮100 mg+泮托拉唑40 mg,各2次/d,胶体采胶铋150 mg,4次/d,疗程14 d;试验组:双歧杆四联活菌片1.5 g,3次/d,余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中上腹痛、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中上腹烧灼感)缓解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治疗结束停药4周后行C14尿素呼气试验确定Hp根除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包括早饱感、餐后饱胀不适、上腹部烧灼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91.7%、76.7%;③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四联方案较常规四联方案患者症状缓解更明显,根除率更高,其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Hp):功能性肠病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呋喃唑酮 阿莫西林 胶体果胶铋
下载PDF
新络纳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8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红见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3期381-381,共1页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临床上常见的化学性胃炎。又称碱性反应性胃炎。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反流入胃引起的以胃小凹增生为主且炎症细胞浸润很少为特征的反应性胃黏膜病变。其原因多为消化道手术、胃肠结构异常或幽...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临床上常见的化学性胃炎。又称碱性反应性胃炎。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反流入胃引起的以胃小凹增生为主且炎症细胞浸润很少为特征的反应性胃黏膜病变。其原因多为消化道手术、胃肠结构异常或幽门功能紊乱所致.胆酸是导致胃黏膜炎症的重要因素。新络纳(莫沙必利)可以调节胃肠动力,防止胃十二指肠反流;铝碳酸镁既可中和胃酸又可在酸性环境下结合胆酸。2006年1月~2007年6月.对在门诊就诊的160例BRG使用新络纳联合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疗效观察 铝碳酸镁 联合治疗 十二指肠内容物 胃十二指肠反流 炎症细胞浸润 幽门功能紊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