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2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8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乐安君 吴倩倩 +3 位作者 张骥 秦志新 谈晓凯 马春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HpD)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诊治的57例Hp阳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除Hp前后检测IL-6、IL-8含量,根除治疗后随访...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HpD)与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诊治的57例Hp阳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除Hp前后检测IL-6、IL-8含量,根除治疗后随访6~12个月,根据消化道症状评分分为HpD组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6、IL-8的表达水平,并绘制ROC曲线分析治疗前血清中IL-6、IL-8对HpD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随访12个月,50例患者根除成功,其中HpD组12例,FD组38例。HpD组根除Hp后1、3、6、12个月消化道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FD组仅治疗后1个月的消化道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IL-6、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D组的IL-6和IL-8水平均高于H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治疗前血清IL-6水平预测HpD的AUC、敏感度、特异度、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711、75.0%、76.3%、89.95 pg/ml。血清IL-8水平预测HpD的AUC、敏感度、特异度、最佳截断点分别为0.724、87.21%、54.3%、281.25 pg/ml。结论Hp阳性的消化不良患者,血清中IL-6和IL-8可能作为HpD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白介素-6 白介素-8
下载PDF
儿童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诊治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罗纯奇 李中跃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50-54,共5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消化不良是指伴有Hp感染的消化不良,经内镜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无其他异常发现,通过规范的Hp根除治疗后,其消化不良症状获得长期缓解的一种独特的疾病实体。该病最初在2015年HP胃炎京都全球共识...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消化不良是指伴有Hp感染的消化不良,经内镜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无其他异常发现,通过规范的Hp根除治疗后,其消化不良症状获得长期缓解的一种独特的疾病实体。该病最初在2015年HP胃炎京都全球共识中提出,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过去从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范畴,需结合胃镜及HP 检查并进一步依据治疗效果才能明确诊断,故对于这种消化不良,抗Hp治疗及随访为核心内容。笔者结合消化不良和Hp感染的诊治进展对HP 相关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器质性疾病 AMO 根除治疗 上腹部疼痛 序贯疗法 胶体次枸橼酸铋 CLA 幽门杆菌 标准剂量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对伴幽门螺杆菌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胃肠动力的影响
3
作者 张静智 曾玲 +2 位作者 刘雪 石柳 温建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6-29,共4页
目的探究气滞胃痛颗粒对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Hp清除率、胃肠动力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措施拟定,促使伴Hp感染FD患者临床获益。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接收的100例伴Hp感染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究气滞胃痛颗粒对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Hp清除率、胃肠动力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措施拟定,促使伴Hp感染FD患者临床获益。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接收的100例伴Hp感染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气滞胃痛颗粒。评估两组疗效,统计两组Hp清除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胃肠动力指标,对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观察组瘦素、胃动素以及血清胃泌素均高于对照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使用气滞胃痛颗粒可提高伴Hp感染FD患者的Hp清除率,改善其胃肠动力,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功能性消化不良 气滞胃痛颗粒 胃肠动力 不良反应 胃动素
下载PDF
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周静怡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以投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参照组患者施以兰索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施以兰索拉唑... 目的 探讨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给予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治疗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以投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参照组患者施以兰索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施以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p清除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口苦、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以及头晕)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L-8、IL-6、TNF-α水平分别为(7.63±1.32)ng/L、(16.39±3.22)ng/L、(1.21±0.42)μg/ml,显著低于参照组的(9.39±1.55)ng/L、(34.52±13.49)ng/L、(1.85±0.53)μg/ml(P<0.05)。研究组患者Hp清除率98.33%(59/60)高于参照组的81.67%(49/60),复发率1.67%(1/60)低于参照组的13.33%(8/60)(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参照组的3.33%比较,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临床对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二联疗法,可将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显著改善,同时将Hp清除率提高,将复发率降低,并且不会导致口苦、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增加,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阿莫西林 二联疗法 幽门杆菌 相关性慢性胃炎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李佃贵国医大师从浊毒损膜伤络论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5
作者 陶愚磊 吴佳欣 +4 位作者 孙中强 翟付平 李佃贵 王昊楠 刘小发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反复、难治的特点。李佃贵国医大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独创“浊毒理论”,应用“浊毒损膜伤络”论治HPAG,梳理并分析“浊毒损膜伤络”中医学内涵,认为其病因为胃膜胃络一体化...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反复、难治的特点。李佃贵国医大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独创“浊毒理论”,应用“浊毒损膜伤络”论治HPAG,梳理并分析“浊毒损膜伤络”中医学内涵,认为其病因为胃膜胃络一体化;其病机为浊毒黏滞,易伏胃膜;浊毒损膜,诱发胃炎;浊毒伤络,胃炎加重;其治疗法有化浊排毒,给邪以出路;护膜和络,扶正以祛邪,最终达到荡涤胃脘浊毒,胃膜胃络自愈,已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基于浊毒理论认识HPAG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并在浊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浊毒损膜伤络论治HPAG,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毒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名医经验 李佃贵
下载PDF
基于“脾开窍于口”探讨口腔微环境改变与大鼠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6
作者 易园园 张平 +2 位作者 夏习林 刘雪峰 袁军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8-22,共5页
目的:基于“脾开窍于口”探讨口腔微环境改变与大鼠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20只),空白组予以灭菌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予以常规标准幽门螺杆菌(Hp)菌液灌胃+口腔黏膜损伤并... 目的:基于“脾开窍于口”探讨口腔微环境改变与大鼠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20只),空白组予以灭菌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予以常规标准幽门螺杆菌(Hp)菌液灌胃+口腔黏膜损伤并留少许菌液于口腔中,隔日1次,共6次。通过快速尿素酶检测法及HE染色法观察Hp定植及造模成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胃黏膜、口腔黏膜中TLR4、NLRP3的表达以及口腔黏膜与胃黏膜组织中Hp水平,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口腔黏膜和胃黏膜中TLR4、NLRP3、H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胃Hp感染大鼠活动迟缓,反应迟钝,毛发疏松粗糙易脱落,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大便干稀。HE染色可见模型组大鼠口腔黏膜以及胃黏膜损伤明显;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及口腔黏膜、胃黏膜中TLR4、NLRP3、H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口腔黏膜与胃黏膜中TLR4、NLRP3、H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口腔微环境改变是导致幽门螺杆菌反复感染的一个重要的因素,TLR4、NLRP3在大鼠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表达上调,且口腔黏膜与胃黏膜中TLR4、NLRP3、Hp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开窍于口 口腔黏膜 幽门杆菌 TLR4 NLRP3 相关性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脏疾病相关性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7
作者 薛婧 江锋 +1 位作者 苏新 李怡雯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05-612,618,共9页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30年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脏疾病相关性研究的热点内容和发展趋势,为后续深入探究该领域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WOSCC)1993年1月1日...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近30年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脏疾病相关性研究的热点内容和发展趋势,为后续深入探究该领域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WOSCC)199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5日Hp感染与肝脏疾病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应用VOSviewer 1.6.19及CiteSpace 6.2.R2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发文国家、机构、作者、本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方向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文数据库共纳入文献517篇,WOSCC数据库纳入文献168篇。年总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自2016年始该领域发文量呈下降趋势;中国和美国是该领域论文高产出国家;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及埃及国家知识库(EKB)为该领域的核心机构;关键词分析显示Hp、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胰岛素抵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结论:近年来Hp感染与肝脏疾病相关性研究的关注度趋冷,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和机构群;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Hp感染-胰岛素抵抗-NAFLD-代谢综合征以及Hp感染-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两大研究方向,更全面、深入地探索Hp在肝脏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解决现有的临床争议问题是本领域未来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肝脏疾病 相关性研究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清PGⅠ、PGⅡ、G-17的相关性
8
作者 武红梅 赵晓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78-81,共4页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Hp筛查的81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行Hp筛查的81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p感染情况分观察组(Hp感染,310例)和对照组(Hp未感染,506例)。统计Hp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比较两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并分析Hp感染者与血清PGⅠ、PGⅡ、G-17的相关性。结果 816例受检者中男426例,女390例。男性阳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体检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饮酒、经常喝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辛辣食物、胃病诊疗史、Hp家族传染史体检人群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酒、经常喝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辛辣食物、胃病诊疗史、有Hp家族传染史是体检者发生Hp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人群Hp感染与血清PGI、PGⅡ、G-17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体检人群Hp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异常与Hp感染有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检人群 幽门杆菌感染 危险因素 胃蛋白酶原Ⅱ 胃蛋白酶原Ⅰ 胃泌素 相关性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研究
9
作者 祖康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5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实施三联疗法干预,即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观察组患者则在三联疗法技术上实施柴胡疏肝散治疗,... 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5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实施三联疗法干预,即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观察组患者则在三联疗法技术上实施柴胡疏肝散治疗,总结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效果满意,该疗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中具有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三联疗法 柴胡疏肝散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的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婷(综述) 杨杰 武胜(审校)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49-252,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与胃内外很多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H.pylori相关性胃炎(HAG)具体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晰,部分原因与H.pylori感染后刺激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细胞因子在控制感染和维...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与胃内外很多疾病的发生有关,目前H.pylori相关性胃炎(HAG)具体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晰,部分原因与H.pylori感染后刺激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细胞因子在控制感染和维持慢性炎性反应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在H.pylori感染过程中的细胞因子反应是理解胃部炎性反应如何被调节的关键,并与病理和疾病结果相关。文章对参与HAG的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细胞因子 综述
下载PDF
甘草甜素对大鼠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11
作者 刘誉华 刘莲 +4 位作者 汪九重 黄丹 周素芳 肖欢智 安祯祥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GL)对大鼠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接种1×10^(9) cfu/mL HP建立HP相关性胃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HP标准四联方案)和GL低、中、高剂量组(5、20、50mg/k...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GL)对大鼠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接种1×10^(9) cfu/mL HP建立HP相关性胃炎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HP标准四联方案)和GL低、中、高剂量组(5、20、50mg/kg),每组12只;另取12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30 d。给药结束后大鼠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记录超基准值(DOB);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和细胞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核因子κB(NF-κB)m RNA相对表达量,一氧化氮合酶(iNOS)、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OB值,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IL-8、IL-1β、TNF-α、ROS、MDA水平,HMGB1、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iNOS、HMGB1蛋白相对表达量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大鼠胃黏膜上皮细胞结构不完整且数量减少,细胞碎片及空泡增多,细胞固缩明显。与模型组比较,GL各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均显著逆转(P<0.05),且GL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变化均较GL低、中剂量组更显著(P<0.05);大鼠胃黏膜细胞病理变化均改善。结论GL可能通过抑制HMGB1/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HP引起的胃黏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甜素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核因子ΚB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胃黏膜损伤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红丹 仝甲钊 +5 位作者 曲波 金世柱 王蓓蓓 祝芳 连丽莹 白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897-1901,共5页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 D)目前是消化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异常社会心理学因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等.而既往研究显示极大比例的FD患者具有异常社... 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 D)目前是消化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异常社会心理学因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等.而既往研究显示极大比例的FD患者具有异常社会心理学因素,因此我们通过排除具有异常社会心理学因素的FD患者,进一步研究FD与H.pylori的相关性.方法:1570例H.pylori阳性FD患者参加本次研究,从中选出无伴随异常社会心理学因素的400例H.pylori阳性FD患者,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在治疗后1 mo时根据H.pylori根除情况分为H.pylori根除成功组、H.pylori根除失败组,在治疗后12 mo时对各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随访结束前1 mo内各组患者服用急救药品的平均费用作一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1 mo时,H.pylori成功根除组症状与未能根除者及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好转,且在治疗后第12 wk随访时,成功根除H.pylori组症状缓解分数达50%以上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组;随访结束前1 mo内,成功根除H.pylori组所服用急救药品平均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及H.pylori根除失败组.结论:H.pylori与FD发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对无伴随异常社会心理学因素的H.pylori阳性FD患者进行根除H.pylori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功能性消化不良 社会心理学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蛋白酶原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樊荣荣 盛剑秋 +3 位作者 武子涛 安贺娟 金鹏 李恕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205-1206,共2页
目的探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中,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相关性。方法某部新兵FD患者按H.pylori感染分成H.pylori阳性组与H.pylori阴性组,采用ELISA... 目的探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中,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水平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相关性。方法某部新兵FD患者按H.pylori感染分成H.pylori阳性组与H.pylori阴性组,采用ELISA法对其血清PGⅠ、PGⅡ含量进行检测,血清H.pylori-IgG抗体采用定性分析法。结果在FD患者中,H.pylori阳性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分别为(137.93±27.73)μg/L、(7.05±3.92)μg/L、24.69±15.5,H.pylori阴性组PGⅠ、PGⅡ、PGⅠ/PGⅡ水平分别为(131.17±+26.38)μg/L、(2.85±2.11)μg/L、64.0±76.44,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Ⅰ=2.714,tⅡ=17.432,tⅠ/Ⅱ=5.270,P均<0.05)。结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H.pylori感染可能会引起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升高,以PGⅡ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杆菌 胃蛋白酶原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尚勤 孟丽秋 《医学综述》 2005年第10期952-953,共2页
目的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组为41.1(106/258),对照组为41.8%(97/232),两... 目的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组为41.1(106/258),对照组为41.8%(97/23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且各不同症状组与对照组之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亦无明显不同。反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与阴性者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52.2%(106/203)、53.0%(152/287),相对危险度为0.986,二者无相关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杆菌 ^13C-尿素呼气试验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的演变规律探讨
15
作者 吴倩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型,并探讨证候要素演变规律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借助中医证型、证候要素调查表,观察患者演变规律。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患者中医症状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胃痛、胃胀、...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型,并探讨证候要素演变规律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患者,借助中医证型、证候要素调查表,观察患者演变规律。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发现,患者中医症状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胃痛、胃胀、食欲不振及腹胀腹痛等,各种胃病患者比较均表现出较大差异(P<0.05)。舌象证候表现以舌红苔黄频率最高,中医证型以湿热证频率最高(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证型表现上主要是湿热证与肝胃不和证,且疾病和证型证候要素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相关性胃病 中医证候 中医证型 演变规律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王静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与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效果,及对其药物使用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西联合组,各43例。西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司...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与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效果,及对其药物使用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西联合组,各43例。西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中西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2周后,中西联合组上腹痛、腹胀、烧灼感、餐后饱胀等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总有效率(90.70%)较西药组(72.09%)明显更高(P<0.05),Hp清除率也更高(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Hp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中西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黄连温胆汤 艾司奥美拉唑 安全性
下载PDF
益生菌、序贯疗法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价值分析
17
作者 袁志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探讨益生菌、序贯疗法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价值。方法 选择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100名,对照组采用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 探讨益生菌、序贯疗法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价值。方法 选择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100名,对照组采用序贯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高,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更明显,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 益生菌、序贯疗法联合可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序贯疗法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陶攀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19-0122,共4页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某院的80例消化道返流性食管炎病人为观察组,经胃活检浅表性胃炎或胃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了解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以及...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某院的80例消化道返流性食管炎病人为观察组,经胃活检浅表性胃炎或胃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了解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4名和25名,占比分别为37.50%和62.50%,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流性食道炎中Hp感染的发病率(A级78.57%> B级40.00%> C级30.00%> D级20.00%),4个等级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别(P<0.05)。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呈反相关关系,反流性食管炎愈重, Hp感染愈少,相关性越大,切临床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感染 反流性食管炎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燕 潘克勤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年第7期432-432,共1页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杆菌感染 相关性 临床资料 胃镜检查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在抑郁症共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感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晓雪 黄建龙 +1 位作者 刘娇 韩啸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5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抑郁症共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中的感染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浙江萧山医院心理卫生科及消化内科诊断为抑郁症共病FD的235例...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抑郁症共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中的感染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浙江萧山医院心理卫生科及消化内科诊断为抑郁症共病FD的2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n=83)和Hp阴性组(n=152),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及消化不良症状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共病FD患者H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Hp阳性组中,重度抑郁人数显著多于Hp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患者中上腹疼痛、餐后饱腹感与早饱感人数占比显著多于Hp阴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与Hp感染者密切接触、睡眠质量是抑郁症共病FD患者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p感染与抑郁症共病FD有关,由年龄、病程、睡眠质量等影响因素及神经调节、内分泌、免疫反应与炎症反应等感染途径相互作用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抑郁症共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感染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