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红摄入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活性
1
作者 杜奕奇 屠振兴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活性 中性红摄入法 体外检测
下载PDF
黄芪含药血清对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平 田维毅 +4 位作者 王文佳 韩洁 何光志 蔡琨 俞琦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7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含药血清能否有效抑制体外幽门螺杆菌(hel i cobact er pyl ori,Hp)空泡毒素(VacA)的活性,从而探讨其抗菌机制。方法:将HP菌株培养上清液制成粗制VacA蛋白,经倍比稀释后(1∶32~1∶1),选择1∶2滴度与不同浓度黄芪含药血清... 目的:观察黄芪含药血清能否有效抑制体外幽门螺杆菌(hel i cobact er pyl ori,Hp)空泡毒素(VacA)的活性,从而探讨其抗菌机制。方法:将HP菌株培养上清液制成粗制VacA蛋白,经倍比稀释后(1∶32~1∶1),选择1∶2滴度与不同浓度黄芪含药血清共同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观察胃癌细胞形态变化,采用中性红摄入法(NRU)评价空泡活性。结果:黄芪含药血清对VacA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含药血清小剂量组NRU检测其空泡活性A550=0.228±0.029,显微镜下计数空泡形成率为78.75%±8.539%,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血清含药浓度的增加A550和空泡形成率逐渐降低;含药血清大剂量组A550=0.127±0.047,空泡形成率为32.25%±10.2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阳性对照奥美拉唑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含药血清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A55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见黄芪含药血清对空泡毒素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黄芪对HP VacA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黄芪 含药血清 空泡毒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活性的体外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奕奇 李兆申 +2 位作者 苏暾 屠振兴 龚燕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58-861,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液体浓缩上清液对胃上皮细胞的空泡毒性作用,为进一步开展空泡变性细胞毒素(VacA)的纯化及探讨VacA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Hp菌株液体培养上清液制成粗制VacA蛋白,粗制VacA经倍比稀释(1∶160~1∶2)后与胃癌S...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液体浓缩上清液对胃上皮细胞的空泡毒性作用,为进一步开展空泡变性细胞毒素(VacA)的纯化及探讨VacA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Hp菌株液体培养上清液制成粗制VacA蛋白,粗制VacA经倍比稀释(1∶160~1∶2)后与胃癌SGC7901细胞共同孵育后观察胃癌细胞形态变化,同时观察1∶2及1∶5滴度组于0、2、4、8、16和24h时的空泡活性。采用中性红摄入法(NRU)评价空泡活性。结果1∶2及1∶5滴度组胃癌细胞于24h时空泡形成细胞达100%,空泡细胞比例随毒素滴度递减。孵育24h时粗制VacA产生空泡活性的最小剂量约为6μg,超过120μg可导致细胞死亡。当毒素滴度为1∶2时,孵育4h即产生明显空泡[550nm光吸收值(A550)=0.43±0.06],至16h达最高吸收值(A550=0.71±0.03),至24h时因细胞大量死亡,A550反而下降至0.06±0.04,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1∶5毒素滴度的时间曲线较1∶2滴度更恰当反映出空泡活性随孵育时间变化的特性。结论Hp液体培养上清浓缩液对胃癌细胞具有明显的空泡毒性作用,VacA导致的空泡毒性具有明显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且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适当的浓度及孵育时间是VacA致病机制研究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空泡毒素 中性红摄入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活性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暾 杜奕奇 +3 位作者 李兆申 屠振兴 许国铭 龚燕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29,F003,共4页
目的 分别采用细胞计数法及中性红摄入法 (NRU)检测幽门螺杆菌 (Hp)空泡毒素活性 ,探讨NRU检测空泡毒素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Hp液体培养上清浓缩液作为粗制VacA毒素 ,经倍比稀释(1∶16 0~ 1∶2 )后与胃癌SGC 790 1细胞共同孵育 ... 目的 分别采用细胞计数法及中性红摄入法 (NRU)检测幽门螺杆菌 (Hp)空泡毒素活性 ,探讨NRU检测空泡毒素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Hp液体培养上清浓缩液作为粗制VacA毒素 ,经倍比稀释(1∶16 0~ 1∶2 )后与胃癌SGC 790 1细胞共同孵育 2 4h。用细胞计数法及NRU同时评价VacA的空泡毒素活性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VacA空泡毒素活性的差异。结果 经中性红染色后 ,胃癌细胞吸收大量染料 ,空泡更加明显。NRU对空泡毒素活性的判断结果与细胞计数法基本符合 ,细胞计数法显示 1∶2 0~ 1∶2滴度样本均呈阳性结果 ,NRU于 1∶2 0~ 1∶5滴度亦得到阳性结果 ,1∶2滴度组因细胞大量死亡得到“假阴性”结果 (A550 =0 .0 6±0 .0 4 )。 1∶4 0滴度组细胞计数法判断为阴性 ,但NRU检测阳性 (A550 =0 .12± 0 .0 4 ,P <0 .0 5 )。结论 NRU检测空泡毒素活性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 ,有助于对空泡毒素活性的定量评价 ,敏感性高于细胞计数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空泡毒素 活性 检测方法 比较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活性的体外观察
5
作者 苏暾 李兆申 《胃肠病学》 2001年第C00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幽门杆菌 空泡毒素活性 体外观察 细菌培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及活性氧水平的相关性
6
作者 肖丽丽 吴悦 徐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5期1590-1594,共5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活性氧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胃炎及胃癌患者60例,依据疾病类型方法分为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活性氧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大庆油田总医院胃炎及胃癌患者60例,依据疾病类型方法分为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组,每组各20例。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血清HIF-1α、活性氧水平,并统计分析3组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血清HIF-1α、活性氧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胃癌组患者的血清HIF-1α、活性氧水平分别为(248.04±41.36)、(3361.50±512.23)μmol/L,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血清HIF-1α、活性氧水平分别为(231.25±36.21)、(3079.76±502.12)μmol/L,均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180.45±30.41)、(2599.07±412.6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血清HIF-1α、活性氧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p阳性患者的血清HIF-1α、活性氧水平均高于Hp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中Hp阳性患者的血清HIF-1α、活性氧水平与Hp阴性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患者的血清HIF-1α与活性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2,P<0.05)。结论胃癌患者Hp感染与血清HIF-1α、活性氧水平的相关性显著,Hp感染可能通过上调血清HIF-1α、活性氧水平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杆菌感染 缺氧诱导因子-1Α 活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敲除策略”筛选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活性成分
7
作者 罗鑫 郑吴殷晓 +6 位作者 詹健婷 杨敬宇 马浩然 干国平 尤朋涛 叶晓川 刘丹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87-1392,共6页
目的筛选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活性成分。方法联合“敲除策略”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对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的组分(成分)进行分离,同时得到不含该组分(成分)的阴性样品;构建幽门螺杆菌感染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胃... 目的筛选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活性成分。方法联合“敲除策略”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对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的组分(成分)进行分离,同时得到不含该组分(成分)的阴性样品;构建幽门螺杆菌感染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胃炎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和IL-1β水平。结果总黄酮组分、不含二苯基庚烷的阴性组分、不含5-羟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苯基-3-庚酮(DHPA)的阴性组分以及高良姜素(给药浓度8μg·mL^(-1)作用24 h),均能够显著降低幽门螺杆菌胃炎细胞上清液中IL-6水平;总黄酮组分浓度为16μg·mL^(-1)时可显著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GES-1胃炎细胞IL-6、TNF-α、IL-8和IL-1β的释放。结论总黄酮组分是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主要活性组分,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释高良姜抗幽门螺杆菌胃炎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幽门杆菌胃炎 敲除 活性组分 活性成分
下载PDF
中药蒲公英抗幽门螺杆菌活性检测及网络药理学分析
8
作者 任柱平 汪依航 +7 位作者 王金艳 常雪冰 陈会平 陈峥宏 崔古贞 吴晓娟 向松 张峥嵘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455-1463,1470,共10页
目的探讨中药蒲公英对幽门螺杆菌(Hp)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干预Hp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试验检测蒲公英水煎剂对H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及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并进行体外诱导耐药实验;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 目的探讨中药蒲公英对幽门螺杆菌(Hp)的体外抑菌活性及干预Hp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试验检测蒲公英水煎剂对H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及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并进行体外诱导耐药实验;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蒲公英干预Hp感染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蒲公英水煎剂对Hp的MIC为25~50 g/L,MBC为50~100 g/L,MBEC为100~200 g/L;经过多轮次诱导,蒲公英水煎剂对菌株S2的MIC仍维持在50 g/L;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共筛选出蒲公英抗Hp感染的重要成分29个和重要潜在作用靶点59个,潜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包括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氧化应激的反应及活性氧的代谢过程等,KEGG通路分析涉及FoxO信号、ErbB信号、PI3K-AKT信号通路等,PPI分析显示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Bα(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半胱天冬酶3(CASP3)。结论蒲公英水煎剂对Hp具有一定抑菌活性、且不易产生耐药,蒲公英对干预Hp感染可能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蒲公英 抑菌活性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及其毒力因子空泡细胞毒素A对人胃腺癌细胞DNA同源重组修复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9
作者 莫慧 黄煌 +4 位作者 梅璐 米阳 刘斌 白利梅 于泳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3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标准株Hp P12和其毒力因子空泡细胞毒素A(VacA)对人胃腺癌细胞DNA损伤、同源重组修复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胃腺癌AGS细胞,应用Hp标准株(Hp P12)和其VacA基因敲除株(Hp P12ΔVacA)以感染复数(mu...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标准株Hp P12和其毒力因子空泡细胞毒素A(VacA)对人胃腺癌细胞DNA损伤、同源重组修复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胃腺癌AGS细胞,应用Hp标准株(Hp P12)和其VacA基因敲除株(Hp P12ΔVacA)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100分别感染AGS细胞,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NA损伤标记蛋白γH2AX、HR修复关键蛋白(Rad51、CtIP、pCtIP)、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2(pCHK2)的表达水平,进一步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验证Hp P12及其毒力因子VacA对HR修复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DNA损伤标记蛋白γH2AX的表达,在Hp P12感染组较未感染组上调(6 h:t=4.870,P=0.001;12 h:t=4.118,P=0.003),在Hp P12ΔVacA感染组较Hp P12感染组下调(6 h:t=4.669,P=0.002;12 h:t=3.117,P=0.013)。Rad51、CtIP、pCtIP和pCHK2的表达在Hp P12感染12 h组较未感染组下调(Rad51:t=22.740,P<0.001;CtIP:t=31.970,P<0.001;pCtIP:t=3.777,P=0.020;pCHK2:t=10.740,P<0.001),而Rad51、pCHK2的表达在Hp P12ΔVacA感染12 h组均较Hp P12感染12 h组上调(Rad51:t=5.637,P=0.005;pCHK2:t=3.726,P=0.006)CtIP的表达在Hp P12ΔVacA感染6 h组较Hp P12感染6 h组上调(t=4.580,P=0.002)。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发现Hp P12感染组G 1期细胞数较未感染组下调(t=11.530,P<0.001),S期细胞数上调(t=8.583,P=0.001)。而Hp P12ΔVacA感染组G 1期细胞数较Hp P12感染组上调(t=5.781,P=0.004),S期细胞数下调(t=5.481,P=0.005)。结论Hp P12标准株感染人胃腺癌细胞后引起DNA损伤,抑制了细胞HR修复,并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其中VacA毒力因子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同源重组修复 胃腺癌 空泡细胞毒素A
下载PDF
氢溴酸槟榔碱对幽门螺杆菌生长和空泡毒素A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丹 廖顺花 +1 位作者 王莉新 王易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评价氢溴酸槟榔碱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的抑制作用及其对H.pylori空泡毒素A表达水平和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平皿稀释固体法和脑心浸液液体法测定中药活性成分氢溴酸槟榔碱对H.pylori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反... 目的评价氢溴酸槟榔碱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的抑制作用及其对H.pylori空泡毒素A表达水平和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平皿稀释固体法和脑心浸液液体法测定中药活性成分氢溴酸槟榔碱对H.pylori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反映药物对H.pylori的抑制作用。通过中性红摄入法评价药物干预后H.pylori培养上清中空泡毒素A对胃癌细胞BGC-823的毒性作用,并通过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经药物处理后H.pylori菌体及分泌上清中空泡毒素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反映药物对H.pylori空泡毒素A活性和表达的影响。结果高浓度氢溴酸槟榔碱对H.pylori具有抑制作用,MIC为:固体法和液体法均为1.25 g·L-1。低浓度氢溴酸槟榔碱可不同程度抑制H.pylori空泡毒素A的活性(P<0.01);抑制H.pylori菌体和分泌上清中空泡毒素A mRNA(P<0.05)和蛋白(P<0.05)的表达。结论氢溴酸槟榔碱在较高浓度(1.25 g·L-1)时具有抑制H.pylori生长作用,而在较低浓度(0.15 g·L-1)时,即可抑制H.pylori空泡毒素A的表达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空泡毒素A 氢溴酸槟榔碱 中性红摄入实验 慢性活动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中性红摄入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活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奕奇 屠振兴 +2 位作者 许国铭 李兆申 龚燕芳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7-667,共1页
关键词 幽门杆菌 空泡毒素活性 中性红摄入法 检测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活性与相关胃肠疾病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鹏 许国铭 +3 位作者 李兆申 屠振兴 龚艳芳 纪徐淮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71-572,共2页
关键词 幽门杆菌 空泡活性 肠疾病 胃疾病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Vac A基因m1 b变异体的序列特点及其空泡毒素表达活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学军 沈月芳 +1 位作者 徐兴强 程永樟 《浙江预防医学》 2005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 调查分析来自浙江人群的Hp临床菌株VacA基因m1b变异体的序列特点及其空泡毒素表达活性。方法 取Hp临床菌株及标准菌标培养于改良的布氏肉汤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空泡变性的细胞数。结果 VacA基因存在于所有Hp菌株中 ,但只有部... 目的 调查分析来自浙江人群的Hp临床菌株VacA基因m1b变异体的序列特点及其空泡毒素表达活性。方法 取Hp临床菌株及标准菌标培养于改良的布氏肉汤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空泡变性的细胞数。结果 VacA基因存在于所有Hp菌株中 ,但只有部分菌株有空泡毒活性 ,其表达差异与VacA基因型的不同有关 ,本研究中m2和m1b型Hp菌株占优势 ,而m1型少见。结论 m1b型比m2型菌株更适于在人群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C A基因 空泡毒素 幽门杆菌 细胞培养 空泡毒测定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及其诱发胃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振灿 张晓彤 +3 位作者 王军 郑亚 王玉平 姬瑞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属于革兰阴性菌,可以在人胃内存活并定植。Hp能够利用其毒力因子调节宿主炎症反应,破坏胃黏膜,其感染的长期结局包括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是与胃癌相关的Ⅰ类致癌物。与Hp生存相关的毒力因子主要是... 幽门螺杆菌(Hp)属于革兰阴性菌,可以在人胃内存活并定植。Hp能够利用其毒力因子调节宿主炎症反应,破坏胃黏膜,其感染的长期结局包括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是与胃癌相关的Ⅰ类致癌物。与Hp生存相关的毒力因子主要是脲酶,在脲酶的帮助下,Hp可以在pH值极低的胃内生存,形成持久感染;与Hp定植相关的毒力因子包括外部炎症蛋白A、Hp外膜蛋白Q、血型抗原结合黏附素,这些毒力因子与宿主胃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帮助Hp在胃黏膜定植,增加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生风险;与Hp致病相关的毒力因子包括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空泡细胞毒素、外膜囊泡、γ-谷氨酰转肽酶、高温需求蛋白A等,Hp在胃上皮细胞存活、黏附并成功定植后,上述毒力因子进一步诱导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促使胃部炎症向胃癌转化。深入研究Hp毒力因子诱导胃癌发生的机制,有助于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胃肿瘤 毒力因子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空泡细胞毒素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诱导上皮-间质转化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振灿 周举坤 +4 位作者 许云鹏 王军 郑亚 王玉平 姬瑞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5,共6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单极、微需氧、多鞭毛、螺旋形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在人胃黏膜上存活并定植。Hp作为与胃癌相关的Ⅰ类致癌物,其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单极、微需氧、多鞭毛、螺旋形的革兰氏阴性菌,可在人胃黏膜上存活并定植。Hp作为与胃癌相关的Ⅰ类致癌物,其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可导致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多种疾病。研究表明,Hp感染可诱导胃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而EMT的异常调控则会导致胃癌发生。本文就Hp诱导胃上皮细胞发生EMT致胃癌的相关机制研究展开综述,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上皮-间质转化 胃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浙江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空泡毒素基因的变异及其表达活性分析
16
作者 陈学军 沈月芳 程永樟 《浙江检验医学》 2004年第4期32-35,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地区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Hp)vacA基因的变异及其空泡毒素表达情况。方法用细胞培养的方法检测70株Hp菌株的空泡毒性,选择部分菌株测定其vacA基因的s区和m区核苷酸序列并比较其同源性。结果任选6株sla... 目的了解浙江地区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Hp)vacA基因的变异及其空泡毒素表达情况。方法用细胞培养的方法检测70株Hp菌株的空泡毒性,选择部分菌株测定其vacA基因的s区和m区核苷酸序列并比较其同源性。结果任选6株sla型Hp菌株的s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sla型60190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2%~94.9%,4株m2型Hp菌株的m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m2型87-203株核苷酸序列之间同源性为93.6%~97.6%。1株m1b型Hp菌株的m区扩增产物与报道的m1型60190株相应序列同源性为87.3%,与m2型87-203株相应序列之间同源性为71.7%。所有5株sla/ml型Hp对HeLa、RK-13和SGC-7901三种细胞均有明显的空泡毒作用;仅27.9%(12/43)的sla/m2型菌株对HeLa细胞表现为空泡毒作用,但分别有65.1%(28/43)和62.8%(27/43)的菌株对RK-13细胞和SGC-7901细胞有空泡毒作用;所有s1a/m1b和s1a/m1b-m2型Hp菌株对三种细胞均有明显的空泡毒作用,以其中的RK-13细胞计,81.0%(17、21)的sla/mlb型Hp菌株和1株sla/mlb-m2型有空泡毒性。消化性溃疡组感染的Hp菌株空泡毒性(84.4%)强于慢性胃炎组(60.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浙江地区患者感染的Hp菌株vacA基因变异主要在于m区。vacA基因空泡毒性的表达活性可能与作用细胞的受体不同有关,在HeLa细胞中低毒性的sla/m2型菌株在RK-13和SGC-7901细胞中仍有较高的空泡毒性。mlb型Hp空泡毒性强度介于ml和m2型之间。消化性溃疡患者感染的Hp菌株其空泡毒性明显强于慢性胃炎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菌 幽门 VACA基因 空泡毒素 消化性溃疡病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东亚型菌株GZ7/cagA^(+)和GZ7/ΔcagA源外膜囊泡的蛋白组学比较
17
作者 彭国玲 周佳 +3 位作者 廖永慧 谢渊 周建奖 赵艳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36-644,共9页
目的通过分离、鉴定和比较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H.pylori)、东亚型菌株GZ7/cagA^(+)及其cagA敲除菌株GZ7/ΔcagA来源的外膜囊泡(OMVs)中的差异表达蛋白(DEPs),分析cagA基因对OMVs中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超... 目的通过分离、鉴定和比较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H.pylori)、东亚型菌株GZ7/cagA^(+)及其cagA敲除菌株GZ7/ΔcagA来源的外膜囊泡(OMVs)中的差异表达蛋白(DEPs),分析cagA基因对OMVs中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分别提取GZ7/ΔcagA和GZ7/cagA^(+)的OMVs,通过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追踪技术鉴定其形态和粒径,使用Western blot技术验证两组OMVs中cagA蛋白的表达,分析OMVs的蛋白质组学;对蛋白组学数据进行质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鉴定后,以上调蛋白倍数变化(FC)>2.0、下调蛋白FC<0.5,FDR≤0.05为筛选条件筛选DEPs,利用OmicsBean在线工具、Gene Ontology和KOBAS对DE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免疫荧光鉴定OMVs细胞在细胞中的定位,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活性。结果通过电镜和粒径证实成功分离纯化了OMVs;蛋白质组分析发现,GZ7/cagA^(+)-OMVs组与GZ7/ΔcagA-OMVs组比较有79个DEPs,其中38个蛋白下调、41个蛋白上调;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DEPs主要与丙酮酸代谢、丙酸代谢、糖酵解/糖异生及柠檬酸循环等代谢途径有关;免疫荧光和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证实H.pylori来源的OMVs能进入细胞并定位在线粒体并抑制细胞增殖。结论cagA能影响H.pylori分泌的OMVs中蛋白质的成分,DEPs可能促进cagA^(+)H.pylori在胃黏膜上的定植及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 胃癌 蛋白组 差异表达蛋白 线粒体
下载PDF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年无症状人群CIMT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王明虎 苗利辉 +1 位作者 刘景新 仲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protein A,CagA)阳性Hp感染与中年无症状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CAS患者578例作为CAS组,选取无CAS患者57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 目的探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protein A,CagA)阳性Hp感染与中年无症状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CAS患者578例作为CAS组,选取无CAS患者57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CagA阳性Hp感染比例,并作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CagA阳性Hp感染患者与CagA阴性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结果CAS组CagA阳性Hp感染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CagA阳性Hp感染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13,95%CI:1.379~2.384,P<0.05)。CagA阳性Hp感染患者CIMT大于CagA阴性患者(t=28.046,P<0.05)。结论在中年无症状人群中,CagA阳性Hp感染是CAS的独立危险因素,CagA阳性Hp感染患者CIMT大于CagA阴性Hp感染患者。因此,CagA阳性Hp感染与CAS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颈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下载PDF
抑制幽门螺杆菌乳酸菌的筛选及抑菌物质的特性研究
19
作者 武航婕 武秀秀 屠晨坤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22-24,共3页
为获得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乳酸菌,文章从泡菜中筛选得到10株乳酸菌,并运用牛津杯法分别对这10株乳酸菌开展抑制幽门螺杆菌的试验。其中,有3株乳酸菌具有抑菌活性,分别为PW-2、PW-5和PW-7,且菌株PW-2的抑菌直径最大。通过观察菌株形态... 为获得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乳酸菌,文章从泡菜中筛选得到10株乳酸菌,并运用牛津杯法分别对这10株乳酸菌开展抑制幽门螺杆菌的试验。其中,有3株乳酸菌具有抑菌活性,分别为PW-2、PW-5和PW-7,且菌株PW-2的抑菌直径最大。通过观察菌株形态特征,并与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对该菌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研究后发现,排除乳酸和H2O_(2)后,其仍具有抑菌活性。同时,蛋白酶敏感试验表明,该菌株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是蛋白质或多肽。此外,菌株PW-2中的抑菌物质在酸性条件下的抑菌活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温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乳酸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火麻油对幽门螺杆菌抑菌活性及作用研究
20
作者 缪文玉 杨金梅 +3 位作者 宋露露 周茹茹 王辉敏 秦楠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3年第5期23-27,共5页
初步探究火麻油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抑菌活性及作用。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火麻油对Hp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曲线及胞内核酸和蛋白质泄漏情况。结果表明,火麻油对Hp的抑菌圈直径为... 初步探究火麻油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抑菌活性及作用。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火麻油对Hp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曲线及胞内核酸和蛋白质泄漏情况。结果表明,火麻油对Hp的抑菌圈直径为(16.51±0.08)mm,MIC为1/128mL,MBC为1/32mL。火麻油对Hp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使菌液中核酸和蛋白质含量均增加,且1MIC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1/2MIC。研究结果表明火麻油对Hp具有抑制活性,初步推测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而发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油 幽门杆菌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