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敲除策略”筛选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活性成分
1
作者 罗鑫 郑吴殷晓 +6 位作者 詹健婷 杨敬宇 马浩然 干国平 尤朋涛 叶晓川 刘丹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87-1392,共6页
目的筛选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活性成分。方法联合“敲除策略”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对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的组分(成分)进行分离,同时得到不含该组分(成分)的阴性样品;构建幽门螺杆菌感染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胃... 目的筛选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活性成分。方法联合“敲除策略”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对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的组分(成分)进行分离,同时得到不含该组分(成分)的阴性样品;构建幽门螺杆菌感染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胃炎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和IL-1β水平。结果总黄酮组分、不含二苯基庚烷的阴性组分、不含5-羟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苯基-3-庚酮(DHPA)的阴性组分以及高良姜素(给药浓度8μg·mL^(-1)作用24 h),均能够显著降低幽门螺杆菌胃炎细胞上清液中IL-6水平;总黄酮组分浓度为16μg·mL^(-1)时可显著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GES-1胃炎细胞IL-6、TNF-α、IL-8和IL-1β的释放。结论总黄酮组分是高良姜乙酸乙酯部位抗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主要活性组分,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释高良姜抗幽门螺杆菌胃炎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幽门螺杆菌胃炎 敲除 活性组分 活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探析幽门螺杆菌胃炎的辨治思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叶王宇 李亚可 +5 位作者 张忠绵 陈嘉钦 张希颜 韩睿 吉丽 李志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基于“火郁发之”探讨论幽门螺杆菌胃炎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为幽门螺杆菌胃炎的治疗拓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文献,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理论,探讨“火郁”病机在幽门螺杆菌胃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将“火郁发之”理论作为切... [目的]基于“火郁发之”探讨论幽门螺杆菌胃炎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为幽门螺杆菌胃炎的治疗拓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中医古籍文献,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理论,探讨“火郁”病机在幽门螺杆菌胃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将“火郁发之”理论作为切入点进行辨证施治,并赋予医案以证其效。[结果]幽门螺杆菌胃炎以“火郁”为核心病机,邪气积聚化热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前提,痰浊、湿热、瘀血、癌毒是病机演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正虚邪实是后期胃黏膜发生萎缩和肠化的必要条件。治疗初期强调因势利导,疏导阳明胃腑气机,驱除邪气、透泄郁热;后期虚实夹杂,在清透伏热的基础上佐以扶正,补透结合。所举验案中患者证属肝胃郁热、湿热瘀阻,以理气透热、化湿通络为主要治法,疗效明显。[结论]从“火郁发之”论治幽门螺杆菌胃炎,紧扣病机,疗效显著,为中医辨治幽门螺杆菌胃炎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郁发之 幽门螺杆菌胃炎 病因病机 清透郁热 辨证论治 医案
下载PDF
儿童幽门螺杆菌胃炎临床表现及镜下特点分析
3
作者 郑炳升 王欢 +3 位作者 李文文 白大明 张大莉 代东伶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16期2251-225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儿童幽门螺杆菌(Hp)胃炎的临床表现及镜下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选取2020至2022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行胃镜检查并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儿1028例,年龄范围1~18岁,性别不限。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Hp阳性、Hp...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分析儿童幽门螺杆菌(Hp)胃炎的临床表现及镜下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选取2020至2022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行胃镜检查并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儿1028例,年龄范围1~18岁,性别不限。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Hp阳性、Hp阴性两组,收集临床数据,分析其临床表现、镜下特点。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结果1028例慢性胃炎患儿病例中,Hp阳性组216例,Hp阴性组812例,Hp阳性患儿比例为21.01%。Hp阳性组患儿黏膜微小结节发生率为75.46%(163/216),黏膜水肿发生率为83.79%(181/216),幽门收缩不良发生率为4.62%(10/216),均显著高于Hp阴性组[6.15%(50/812)、44.70%(363/812)、1.10%(9/8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阳性组患儿活动性+检出率为12.50%(27/216),慢性炎性反应++检出率为7.87%(17/216),淋巴小结检出率24.53%(53/216),均显著高于Hp阴性组[0.74%(6/812)、0.49%(4/812)、6.28%(51/8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痛、腹胀、恶心/呃逆、呕吐、食欲减退等临床表现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Hp胃炎内镜下特征表现多为微小结节形成、幽门口收缩不良、水肿,但是无特异性临床表现,Hp感染主要反映胃黏膜的活动性及慢性炎症程度,淋巴小结为病理组织学特征,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儿童患者少见或者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幽门螺杆菌胃炎 临床表现 内镜特征
下载PDF
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在幽门螺杆菌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运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7期109-110,共2页
目的分析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在幽门螺杆菌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 目的分析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在幽门螺杆菌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临床针对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治疗中,应用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治疗,临床疗效好,对临床幽门螺杆菌胃炎治疗发挥较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唑酮 克拉霉素 雷贝拉唑 幽门螺杆菌胃炎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幽门螺杆菌胃炎伴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俞文 艾尼.阿布都热依木 +1 位作者 薛莱提.艾孜木 朱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106-11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维吾尔族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效果。方法选取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诊治的H.pylori阳性的维吾尔族浅表性胃炎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单剂量组(82例)...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四联方案治疗维吾尔族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效果。方法选取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诊治的H.pylori阳性的维吾尔族浅表性胃炎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单剂量组(82例)、标准剂量组(83例)及大剂量组(83例)。单剂量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40 mg,1次/天)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及胃铋镁颗粒治疗;标准剂量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20 mg,2次/天)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及胃铋镁颗粒治疗;大剂量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肠溶片(40 mg,2次/天)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及胃铋镁颗粒治疗。三组患者疗程均为14天。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H.pylori根除率、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意向处理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ITT)显示,单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74.39%(61/82)、81.92%(68/83)及89.16%(74/83)。符合方案集分析(per-protocol analysis,PP)显示,单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79.22%(61/77)、87.18%(68/78)及96.10%(74/77),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H.pylori根除治疗4周后,单剂量组患者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上腹胀、恶心呕吐症状积分及总积分较入组时均明显降低(P<0.05);标准剂量组和大剂量组患者的各项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和症状总积分较入组时均显著降低(P<0.01),且均明显低于单剂量组(P<0.01);大剂量组患者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上腹胀症状积分及总积分较标准剂量组明显降低(P<0.01)。H.pylori根除治疗4周后,单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及大剂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5.5%、75.6%及87.0%,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除H.pylori治疗可明显改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患者H.pylori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以大剂量埃索美拉唑为基础的四联方案可提高维吾尔族患者H.pylori根除率和H.pylori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幽门螺杆菌胃炎 消化不良 四联方案 埃索美拉唑
下载PDF
PD-L1在幽门螺杆菌胃炎不同阶段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罗粟风 张丹 +5 位作者 吕俊衍 文玉 施春晶 普光宇 姜鑫 马岚青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40-444,450,共6页
目的旨在深入了解程序化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幽门螺杆菌(Hp)胃炎不同阶段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12例患者,参照《京都胃炎分类》及《中国慢... 目的旨在深入了解程序化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幽门螺杆菌(Hp)胃炎不同阶段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12例患者,参照《京都胃炎分类》及《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的标准,在胃镜下钳取胃窦部组织送病理检查,并行^(14)C尿素呼气试验。依据活体组织病理检查、Hp特殊染色法及^(14)C尿素呼气试验的结果,将患者分为Hp阴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即正常组(A组)、Hp阳性非萎缩性胃炎组(B组)、Hp阳性萎缩性胃炎组(C组)、Hp阳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D组),每组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胃窦部组织中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B组、C组、D组的胃黏膜活体组织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C组的PD-L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与C组的PD-L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组未见明显的PD-L1阳性表达细胞,B、C、D组均有明显的PD-L1阳性表达细胞,且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均较A组明显增多。结论Hp感染可明显上调胃黏膜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且PD-L1的表达随着Hp胃炎的进展逐渐呈现出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幽门螺杆菌胃炎 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35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14期92-94,共3页
目的对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医治的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中药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给... 目的对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医治的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中药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应用中药联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2组Hp根除效果、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Hp根除率分别为:治疗组97.14%,对照组为74.2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症状频度评分在治疗结束后1周、4周、7周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症状缓解率比较上:治疗组为93.9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9%(P<0.05)。不良反应率在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应用中药联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不适症状、使不良发应发生率降低、使根除率得到有效提高,其疗效确切,应普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炎 溃疡汤 灭幽汤 三联疗法 腹胀
下载PDF
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在幽门螺杆菌胃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祝斌华 《当代医学》 2014年第30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在幽门螺杆菌胃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鹰潭市人民医院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中抽取100例,随机均分成A、B组(n=50),对照组A组单纯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组B则采取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 目的探讨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在幽门螺杆菌胃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鹰潭市人民医院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中抽取100例,随机均分成A、B组(n=50),对照组A组单纯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组B则采取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用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B的有效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且无效率明显降低,2组以上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幽门螺杆菌胃炎根除率比较,B组根除44例,根除率为88%,较A组的72%有明显改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对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唑酮 克拉霉素 雷贝拉唑 幽门螺杆菌胃炎
下载PDF
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对幽门螺杆菌胃炎诊断与胃病理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斌 洪瑜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2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P)胃炎诊断与胃病理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1例HP胃炎患者按就诊前是否使用过PPI治疗分为观察组31例(使用过PPI治疗超过半年以上)、对照组30例(未使用过PPI治疗),比较2组C14尿素呼... 目的观察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P)胃炎诊断与胃病理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1例HP胃炎患者按就诊前是否使用过PPI治疗分为观察组31例(使用过PPI治疗超过半年以上)、对照组30例(未使用过PPI治疗),比较2组C14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HP抗体分型阳性率、C14尿素呼气试验漏诊率及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发生率,分析观察组患者胃病理变化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锻炼)、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C14尿素呼气试验漏诊率为77.43%,对照组为-6.67%。观察组C14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12%比96.67%,P<0.001),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90%比0.00%、19.35%比3.33%,均P<0.05)。长期使用PPI治疗的患者胃病理变化与年龄、嗜酒有显著关联性(P<0.05)。结论长期使用PPI治疗的HP胃炎患者,C14尿素呼气试验的阳性率极低,容易造成漏诊,同时患者罹患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质增生和胃癌的概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炎 质子泵抑制剂 长期治疗 C14尿素呼气试验 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胃癌
下载PDF
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红英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7期3988-3989,共2页
选取我院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92例,分为标准三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标准三联组给予标准三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甲硝唑治疗。10d为1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p转阴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标准三联组Hp转阴率为84.7... 选取我院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92例,分为标准三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标准三联组给予标准三联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甲硝唑治疗。10d为1疗程,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p转阴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标准三联组Hp转阴率为84.78%,高于对照组(39.13%);标准三联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Hp转阴率高,疗效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胃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34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超 《河南中医》 2015年第5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幽门螺杆菌胃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单一中药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p根除效果、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幽门螺杆菌胃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单一中药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p根除效果、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p根除率为97.0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53%(P<0.05);治疗结束后1周、4周、7周,治疗组症状频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症状缓解率为76.47%,明显低于治疗组的94.12%(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疗效确切,可以缓解不适症状、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提高根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炎 溃疡汤 灭幽汤 三联疗法
下载PDF
超声波磁性理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仕辉 倪东升 +2 位作者 罗宏斌 钟义 梁洁红 《当代医学》 2015年第7期94-95,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波磁性理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220例,根据对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波磁... 目的观察超声波磁性理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220例,根据对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波磁性理疗法结合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愈25例(22.72%),显效25例(22.72%),有效30例(27.27%),无效30例(27.27%),总有效率72.73%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46例(41.81%),显效32例(29.09%),有效30例(27.27%),无效2例(1.81%),总有效率98.18%;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72%)明显低于对照组(2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波磁性理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幽门螺杆菌胃炎患者有较高的治愈率,且减少了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炎 超声波磁性理疗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和克拉霉素对幽门螺杆菌胃炎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卉灵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期31-31,33,共2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胃炎治疗中应用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Hp胃炎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三联方案,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呋喃唑酮、克拉霉素,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胃炎治疗中应用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Hp胃炎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三联方案,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呋喃唑酮、克拉霉素,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Hp根除率分别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p胃炎治疗中应用呋喃唑酮联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炎 呋喃唑酮 雷贝拉唑 克拉霉素
下载PDF
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和溃疡病30例
14
作者 公静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3B期742-742,共1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炎 奥美拉唑 联合治疗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 溃疡病 幽门杆菌(Hp) 消化性溃疡 慢性胃炎
下载PDF
在幽门螺杆菌胃炎和远端胃切除术后残胃炎中的环氧合酶表达
15
作者 蔡振鑫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3年第5期314-314,共1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炎 胃切除术 胃炎 环氧合酶 表达
下载PDF
从“湿热致瘀酿毒”辨治幽门螺杆菌胃炎炎癌转化
16
作者 闫海琳 张涵灵 +1 位作者 徐婧 吕文亮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5-1308,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可加速慢性胃炎向胃癌转化的进程,为胃癌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吕文亮教授认为Hp属外感湿热毒邪,与内生湿热相合,潜藏中焦,日久化瘀酿毒,损伤胃络。其中瘀毒是胃炎向胃癌转化的关键转折点。针对...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为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可加速慢性胃炎向胃癌转化的进程,为胃癌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吕文亮教授认为Hp属外感湿热毒邪,与内生湿热相合,潜藏中焦,日久化瘀酿毒,损伤胃络。其中瘀毒是胃炎向胃癌转化的关键转折点。针对湿热久伏,致瘀酿毒的病机特点,以祛邪、透邪、扶正为治疗原则,治疗上把握各阶段病机特点,早期治以清热化湿,中后期重视配合活血通络,祛瘀解毒,同时兼顾扶正,清养胃阴以助透达瘀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胃炎 炎癌转化 湿热伏邪 瘀毒 吕文亮
原文传递
清热利湿法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的Meta分析
17
作者 喜小梅 李德奎 +3 位作者 张毅 吕雅莉 吴建军 魏兴民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9期102-108,共7页
目的:基于Meta分析研究清热利湿法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华医学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 目的:基于Meta分析研究清热利湿法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华医学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与主题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1月,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由两名评审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阅读和筛选文献,并在交叉核对后提取资料。参照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评估,用RevMan5.4和R4.2.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1 2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相对危险度(RR=1.19,95%置信区间(CI):1.13~1.26,P<0.000 1]、临床疗效(RR=1.21,95%CI:1.15~1.28,P <0.000 1)和黏膜病变分级疗效(RR=1.47,95%CI:1.19~1.80,P <0.000 3)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数差(MD=-3.64,95%CI:-5.25~-2.03,P <0.01]、肿瘤坏死因子-α(MD=-7.17 95%,CI:-8.96~-5.38,P <0.000 1)、白细胞介素-6(MD=-7.80,95%CI:-15.02~-0.58,P=0.034 2)、白细胞介素-8(MD=-8.49,95%CI:-8.77~-8.21,P <0.000 1)和幽门螺旋杆菌复发率(RR=0.24,95%CI:0.08~0.70,P=0.009)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利湿法联合四联疗法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优于单用四联疗法,在改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临床疗效、黏膜病变分级等方面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胃脘疼痛、痞胀、口苦、大便黏滞、反酸、脘腹灼热、恶心、呕吐、纳呆等症状,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及幽门螺旋杆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感染慢性胃炎 四联疗法 清热利湿法 META分析 疗效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的胃微生态特征分析
18
作者 牛占岳 石岩岩 +1 位作者 李司柱 薛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菌群特征及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将24例H.pylori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n=18)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n=6)。测定2组的胃黏膜菌群特征,...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相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菌群特征及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将24例H.pylori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n=18)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n=6)。测定2组的胃黏膜菌群特征,并进行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及物种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胃菌群均主要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梭杆菌门。2组胃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NOSIM分析,P=0.04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梭杆菌属(P=0.023)、纤毛菌属(P=0.047)、普雷沃菌属(P=0.016)、月形单胞菌属(P=0.042)和密螺旋体属(P=0.006)显著富集,H.pylori呈下降趋势(P=0.218)。胃黏膜菌群的部分菌属与H.pylori呈负相关性,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菌群中与H.pylori负相关的菌属种类明显减少。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中梭杆菌属、纤毛菌属、普雷沃菌属、月形单胞菌属和密螺旋体属显著富集,与慢性胃炎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杆菌 胃菌群 幽门杆菌相关慢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差异分析
下载PDF
李佃贵国医大师从浊毒损膜伤络论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19
作者 陶愚磊 吴佳欣 +4 位作者 孙中强 翟付平 李佃贵 王昊楠 刘小发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反复、难治的特点。李佃贵国医大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独创“浊毒理论”,应用“浊毒损膜伤络”论治HPAG,梳理并分析“浊毒损膜伤络”中医学内涵,认为其病因为胃膜胃络一体化...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反复、难治的特点。李佃贵国医大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独创“浊毒理论”,应用“浊毒损膜伤络”论治HPAG,梳理并分析“浊毒损膜伤络”中医学内涵,认为其病因为胃膜胃络一体化;其病机为浊毒黏滞,易伏胃膜;浊毒损膜,诱发胃炎;浊毒伤络,胃炎加重;其治疗法有化浊排毒,给邪以出路;护膜和络,扶正以祛邪,最终达到荡涤胃脘浊毒,胃膜胃络自愈,已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基于浊毒理论认识HPAG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并在浊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浊毒损膜伤络论治HPAG,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毒 幽门杆菌相关性胃炎 名医经验 李佃贵
下载PDF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控制的影响
20
作者 马虹 辛雅雅 赵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86例Hp感染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 目的研究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86例Hp感染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3例。对照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p转阴率、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结合聚焦解决模式不仅能够提高Hp感染性胃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能改变疾病应对方式,加强疾病控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的远程指导 聚焦解决模式 幽门杆菌感染性胃炎 自我管理能力 应对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