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bcl-2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承泽农 于东红 +3 位作者 王启之 贾继辉 唐素兰 王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30-933,共4页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L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染色技术检测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原位癌16例,浸润癌35例)及69例鳞状上皮增...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Hp-L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革兰染色技术检测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原位癌16例,浸润癌35例)及69例鳞状上皮增生性病变(单纯增生15例,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为21例、18例、15例)和20例正常食管粘膜鳞状上皮组织中HpL型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对HpL型阳性和阴性组织的bcl2蛋白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组织类型HpL型检出率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均比较高(55.6%~62.9%),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在120例食管病变组织中,61例HpL型阳性者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有48例,占78.7%;79例HpL型阴性者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24例,占40.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各病变组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P<0.025)。表明HpL型感染与bcl2蛋白表达存在着相关性。结论HpL型可能通过影响bcl2蛋白表达,使食管粘膜上皮细胞凋亡调控异常而涉及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 食管癌 癌前病变 BCl-2 表达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及血管生成素的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摘要)
2
作者 冯振中 陈嘉薇 +3 位作者 罗彦丽 王萍 承泽农 陈嘉薇2 《世界肿瘤杂志》 2011年第1期48-48,共1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和血管生成素(Ang)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4例胃癌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Hp-L型感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g-1、Ang-2蛋白表达水平,计数微血...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和血管生成素(Ang)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4例胃癌和30例癌旁正常组织Hp-L型感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ng-1、Ang-2蛋白表达水平,计数微血管密度(MV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 血管生成素 胃癌 免疫组化方法 摘要 肿瘤血管生成 癌旁正常组织 蛋白表达水平
下载PDF
食管癌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其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3
3
作者 于东红 承泽农 +5 位作者 贾继辉 唐素兰 吴炎 王启之 田怡 王萍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Hp-L型(即球形:Hp)感染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及Hp-L型对食管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革兰染色、电镜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98例食管癌和30例对照组(食管癌切缘正常组织)的Hp-L型;用免疫组化SP法... 目的探讨食管癌Hp-L型(即球形:Hp)感染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及Hp-L型对食管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革兰染色、电镜和免疫组化ABC法,检测98例食管癌和30例对照组(食管癌切缘正常组织)的Hp-L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表达,分析Hp-L型与MVD、VEGF、p53表达以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食管癌组的Hp-L型阳性率为60.2%。电镜下组织中的Hp-L型有两种类型,可位于癌细胞间或癌细胞胞浆。食管癌组的Hp-L型阳性率、MVD值以及VEGF、p53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5~0.001),食管癌组中Hp-L型阳性组的MVD值、VEGF和p53表达阳性率也高于其Hp-L型阴性组(P<0.005~0.001)。Hp-L型阳性与MVD呈正相关(r=0.46,P<0.01),与VEGF、p53表达呈正相关(r=0.31,P<0.01)。食管癌组的Hp-L型阳性数与癌细胞的血管侵袭、侵袭深度、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Hp-L型与食管癌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是影响食管癌生长、侵袭和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 血管形成 免疫组化染色法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胃癌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雷平光 罗彦丽 于东红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主要致病菌,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一级致癌物。随着人们对Hp研究的深入,发现Hp在不利于其乍长繁殖的环境中易发生细...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主要致病菌,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一级致癌物。随着人们对Hp研究的深入,发现Hp在不利于其乍长繁殖的环境中易发生细胞壁缺陷而形成Hp—L型,因其大多数为球形,又称为球形Hp或Hp球形体。Hp—L型对环境抵抗力强,是Hp适应外界不良条件的一种A我保护形式。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的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 血管内皮牛长因子 血管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