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初广东市舶司的建置与沿革 被引量:3
1
作者 周海霞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共5页
关于清初市舶司机构的存在,现代工具书持忽视甚至否定态度。但从少量清文献记载来看,清廷初期曾在广东设立过市舶司。海禁后,广东市舶司作为分支机构归并于广东盐课市舶提举司并曾与其一并废除;康熙十八年澳门界口陆路贸易开通,广东盐... 关于清初市舶司机构的存在,现代工具书持忽视甚至否定态度。但从少量清文献记载来看,清廷初期曾在广东设立过市舶司。海禁后,广东市舶司作为分支机构归并于广东盐课市舶提举司并曾与其一并废除;康熙十八年澳门界口陆路贸易开通,广东盐课市舶提举司复置;海禁开放后,广东市舶司的海外贸易管理职能被粤海关接管;康熙三十二年,广东盐课市舶提举司被裁,广东市舶司作为其分支机构,被彻底裁撤。广东市舶司的几度兴废见证了清初海外贸易政策的曲折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广东市舶司 广东盐课提举 粤海关 海禁
下载PDF
《东莞县重修文庙儒学记》之“舶可刘公”正讹——兼论明代广东东莞地区的市舶管理运作
2
作者 吴宏岐 朱丽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11,共11页
民国《东莞县志》所录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东莞县重修文庙儒学记》中的“舶可刘公”实为“舶司刘公”之讹。万历年间,陕西高陵人刘复初任广东市舶提举大约有十年之久,在明代广东海外贸易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有明一代东莞地区的市... 民国《东莞县志》所录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东莞县重修文庙儒学记》中的“舶可刘公”实为“舶司刘公”之讹。万历年间,陕西高陵人刘复初任广东市舶提举大约有十年之久,在明代广东海外贸易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有明一代东莞地区的市舶管理运作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明前期广东市舶司主管东莞等地市舶时期,在史料中未见到有东莞地方官员直接参与相关事务的记载;正德初到万历前期海道副使主导、东莞等地方官员参与市舶管理时期,除东莞地方官外,前任番禺县令也参与了整顿东莞抽分之事;万历后期至明末海道副使兼督、市舶提举专理、东莞县官员协助管理时期,东莞县还要从地方赋税中划拨出广东市舶提举司官员、提举员下官员和吏目的马丁编银,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明后期东莞地区市舶管理与具体运作的复杂情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广东市舶司 东莞地区 管理运作 刘复初
下载PDF
明代市舶司制度与海外贸易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尚胜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7年第1期46-52,共7页
唐、宋、元、明四代,都先后设置过市舶司机构。用来检查出入海港的贸易船舶、征收关税、收购政府专买品、管理进出口货物贸易以及其它对外事务的专门机构。明朝规定,市舶司“掌海外诸番朝贡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 唐、宋、元、明四代,都先后设置过市舶司机构。用来检查出入海港的贸易船舶、征收关税、收购政府专买品、管理进出口货物贸易以及其它对外事务的专门机构。明朝规定,市舶司“掌海外诸番朝贡市易之事。辨其使人表文勘合之真伪,禁通番,征私货,平交易,闲其出入而慎馆毂之。”其主要事务,实则体现于辨勘合、征私货、平交易三个方面。明代市舶司,先后设于黄渡、宁波、泉州、广州、云屯、福州诸港。各个港口海外交通条件的差别以及其它方面的不同影响,使得各个港口在具体制度方面也略有差别。本文先对明代市舶司制度作一初步考察,并据此探讨明代中外海上贸易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市舶司 海外贸易 私货 海外国家 朝贡贸易 牙行 《明会典》 外国商人 港口 明王朝
下载PDF
明代宦官与广东经济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婉言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0-49,共10页
明代宦官对经济领域各方面的严重干预,是明代宦官擅权乱政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曾分别就全国的情况,以及在作为明代“财富之薮”的江南地区和浙江的情况,作过一些探讨。这里,我们再对广东——“国家一大边”的情况作些考察,看看宦官对这... 明代宦官对经济领域各方面的严重干预,是明代宦官擅权乱政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曾分别就全国的情况,以及在作为明代“财富之薮”的江南地区和浙江的情况,作过一些探讨。这里,我们再对广东——“国家一大边”的情况作些考察,看看宦官对这地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国计民生,是否亦起了破坏作用。 明代宦官在广东的活动,最迟在永乐元年已经开始,史籍有:“永乐元年八月,令内臣齐喜提督广东市舶”的记载。延至正统年间,广东已不仅有市舶太监,而且有镇守太监珠池太监。以后,到广东的内臣不断增多,职务范围也越来越广。其在经济领域中直接的活动,主要有市舶、岁办、珠池、矿税四大项。下面就此逐一加以探讨。 —、市舶 明代,外贸在广东经济占有重要位置。“粤中公私话费,多资商税,番舶不至,则公私甚窘”。“番舶通时,公私饶给”。故这时市舶司的建置远比前朝完备。永乐三年,粤闽浙三处市舶司设置按待外商的驿馆,广州怀远驿的规模,比宁波安远驿、泉州来远驿的规模更为宏大。广州怀远驿位于西关之十八甫,驿舍栉次鳞比,多达120间。按规定,外国入贡时,除主要使臣随明廷官员一起押送贡品外,其他随行人员均在怀远驿食宿,等候贡使回来才一起返国。所以市舶司既进行外贸,又兼领驿舍的接待、管理工作。嘉靖二年革闽浙两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宦官 广东市舶司 太监 税监 广东经济 万历 定陵注略 南枣 怀远驿 内臣
下载PDF
明代初期广东沿海贡舶贸易港考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元林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7-66,共10页
澳门兴起前的广东贡舶贸易主要在浪白等沿海澳口进行 ,正德时商舶兴起 ,出现贡舶与商舶并存的局面。广东市舶司迁徙至高州电白县 ,除政治原因外 ,与电白县的地理位置有关。由于浪白等澳“风高浪大 ,水土甚恶 ,难以久住”,嘉靖十二年后 ... 澳门兴起前的广东贡舶贸易主要在浪白等沿海澳口进行 ,正德时商舶兴起 ,出现贡舶与商舶并存的局面。广东市舶司迁徙至高州电白县 ,除政治原因外 ,与电白县的地理位置有关。由于浪白等澳“风高浪大 ,水土甚恶 ,难以久住”,嘉靖十二年后 ,“蚝镜独为舶薮”。近现代由于海岸线不断向外推移 ,许多港口位置难以确定 ,本文对此一一予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港口 广东市舶司 迁移 明代 广东 贸易
原文传递
清初粤海关设立前的“粤东海关”与“庵埠海关”——由《庵埠邓氏族谱》所载展开
6
作者 周海霞 吴东 +1 位作者 黄唐华 卢嘉玲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7-21,共5页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设粤、闽、浙、江四海关,这是我国历史上正式以"海关"命名机构的开始。而据广东潮州民间文献《庵埠邓氏族谱》记载,顺治之时即有"粤东海关"及其分支"庵埠海关"。但考证相关文献...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设粤、闽、浙、江四海关,这是我国历史上正式以"海关"命名机构的开始。而据广东潮州民间文献《庵埠邓氏族谱》记载,顺治之时即有"粤东海关"及其分支"庵埠海关"。但考证相关文献,其所载"粤东海关"应为"广东市舶司";而"庵埠海关"则应为潮州府海阳县税课局征收杂税关卡,粤海关设立后成为潮州海关总口。《庵埠邓氏族谱》的记载模糊了清初广东海外贸易政策的转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庵埠邓氏族谱》 广东市舶司 粤海关 庵埠关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