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主义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伟民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通过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介绍与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着叙事宏大、视角狭窄的弊病。结合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观点,为进一步拓宽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关键词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主义 单点研究
下载PDF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空间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鹏南 《设计》 2019年第5期39-41,共3页
探索主题性博物馆空间更新策略。运用实地调研、图解分析、问题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空间进行系统分析。归纳现状问题并找到空间更新设计的切入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空间更新应当从信息秩序的重构开始、加强建筑与展示... 探索主题性博物馆空间更新策略。运用实地调研、图解分析、问题归纳等研究方法,对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空间进行系统分析。归纳现状问题并找到空间更新设计的切入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空间更新应当从信息秩序的重构开始、加强建筑与展示空间的关联性、丰富展示传播媒介、挖掘地域文化增值功能,提升博物馆整体空间品质,以满足当下"体验经济"时代观众新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空间更新 设计 重构
下载PDF
一部反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著——评顾涧清等著《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启臣 《岭南文史》 2008年第3期106-110,共5页
如果说2003年5月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组织编写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是填补空白之作的话,那么2008年5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顾涧清等编著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则是一部反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著了... 如果说2003年5月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组织编写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是填补空白之作的话,那么2008年5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顾涧清等编著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则是一部反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著了。全书分代序、十一章四十二目,四个附录及主要参考书目和后记,共25万字。非常感谢《广州日报》副总编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 广东经济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文史研究馆 广东省政府 填补空白 参考书目
原文传递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评介
4
作者 王元林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 商业经济 黄启臣 文献史料
原文传递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环境空气腐蚀性污染调查报告 被引量:1
5
作者 耿苗 《博物院》 2020年第4期119-125,共7页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下简称海丝馆)地处海岛,常年处于高湿、高温、高盐的大气环境中,这对文物的安全保存极为不利。为了解掌握海丝馆内环境污染腐蚀状态,本研究利用美国Purafil公司研发的腐蚀试片检测技术,在海丝馆库房、展厅、...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下简称海丝馆)地处海岛,常年处于高湿、高温、高盐的大气环境中,这对文物的安全保存极为不利。为了解掌握海丝馆内环境污染腐蚀状态,本研究利用美国Purafil公司研发的腐蚀试片检测技术,在海丝馆库房、展厅、沉船遗址区等进行了为期30天的测试实验;同时运用离子色谱法对馆内空气阴离子含量进行了测定。数据显示,海丝馆内空气处于高浓度的酸性腐蚀性气体环境中,这严重威胁各类材质文物的长期安全保存,应采取有效手段改善文物保护环境,为文物创造稳定的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微环境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腐蚀试片检测技术 “南海Ⅰ号” 离子色谱法
原文传递
一部反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巨著——评黄启臣主编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
6
作者 曾昭璇 《岭南文史》 2003年第3期41-41,44,共2页
广东是一个海洋大省,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发达。自西汉以来2000多年,广东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省会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大港和最重要的港口。
关键词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 黄启臣 对外贸易 历史文化 文献资料
原文传递
南江文化带:西江河谷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区域地理枢纽
7
作者 王真真 郑君雷 《地域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114-128,共15页
南海航线是中国对外海上交通的重要线路,沿海启发地与岭南区域都会和中原政治中心的跨流域联系,使珠江内河交通线上的区域交往成为海丝文化遗产线路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着眼西江南岸南江流域,从区域地理、历史沿革和聚落文化景观三个角... 南海航线是中国对外海上交通的重要线路,沿海启发地与岭南区域都会和中原政治中心的跨流域联系,使珠江内河交通线上的区域交往成为海丝文化遗产线路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着眼西江南岸南江流域,从区域地理、历史沿革和聚落文化景观三个角度,综合分析南江文化带形成的客观基础与历史条件。文章认为,西江谷地存在若干南北对称分布的支流交通线,南江流域是其中重要的跨区域线路和文化交融地带。通过与相邻流域并行协作以及随时代转移区域重心,南江流域不仅维系了南海贸易航线与珠江内河流域的区间联系,更有力推动广州确立为南海贸易中心港市,优化了中原政治中心向海发展的区域社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江文化带 西江流域 流域文化遗产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试论海上丝路馆在海洋防灾减灾教育中的作用
8
作者 陈雪影 许兆欢 《南方论刊》 2024年第11期85-86,共2页
防灾、减灾、救灾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对有效预防自然灾害,以及减少自然灾害损害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只有通过逐步的完善,才可以达到理想化的效果,进而才可以对社会建设形成有效的助力。海陵岛是海洋灾害多发地,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 防灾、减灾、救灾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对有效预防自然灾害,以及减少自然灾害损害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只有通过逐步的完善,才可以达到理想化的效果,进而才可以对社会建设形成有效的助力。海陵岛是海洋灾害多发地,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赤潮、海域环境污染等,这些灾害发生可能会对地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以其特有方式来记录历史变迁。本文认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有能力且应当担负起向公众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职能,且因其自身教育资源的丰富性,故较其他教育主体更具优势。应立足自身特色,打造出一套完整的防灾减灾宣传体系。内容上,应尽量贴合实际,从以往的自然灾害案例中提取经验,整理归纳,保证公众的自我防灾意识可以得到提升,并且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可以使用科学、恰当的方式保护好自己。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陵岛 海岛海洋防灾减灾教育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思考建议
下载PDF
“南海Ⅰ号”沉船发掘纪略 被引量:3
9
作者 崔勇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10期14-20,共7页
“南海Ⅰ号”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长眠海底800余年之后,中国水下考古人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文章以“南海Ⅰ号”沉船考古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南海宋元沉船”调查定位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南海I号”打捞方案,并给出整... “南海Ⅰ号”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长眠海底800余年之后,中国水下考古人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文章以“南海Ⅰ号”沉船考古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南海宋元沉船”调查定位的基础上,研究制订“南海I号”打捞方案,并给出整体打捞与博物馆建设的并行措施,同时对“南海Ⅰ号”发掘成果进行展示,希望其考古成果及技术创新永载世界水下考古史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Ⅰ号 水下考古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