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广东海防防御性军事聚落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谭立峰 于君涵 +1 位作者 张玉坤 周佳音 《中国文化遗产》 2020年第3期103-109,共7页
明代在广东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海防体系完备,针对战事路线调整沿海布防,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布置高效的军事层级,基本适应了当时海防作战的需要.以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为时间点,在此前后广东沿海卫所大量增置,城池得到修造加固,自东往... 明代在广东地区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海防体系完备,针对战事路线调整沿海布防,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布置高效的军事层级,基本适应了当时海防作战的需要.以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为时间点,在此前后广东沿海卫所大量增置,城池得到修造加固,自东往西形成以八个沿海卫城为中心的防御格局.从聚落分布的地点来看,聚落在空间分布上与自然地理因素紧密相关.卫所大多设于沿海水陆交通要隘、海口、湾澳,半岛、海岬对峙之处.根据陆地形势,形成线状、环状结构,并有明确的分巡信地.广东海防军事聚落按照一定的组织方法,占据重要节点,分段控制沿海防线,节点之间设置各级军事聚落.网状的联动防御整体、完备的军事信息传递系统和三路分守的高效防御划分,体现了明代军事聚落的普遍防御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海防 广东海防 军事聚落 防御体系 空间布局
下载PDF
明清时期广东海防“分路”问题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鲁延召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8-95,共8页
明清时期,广东的海防部署依据不同的区域划分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分路"特征,即从元末三路分防的萌芽,到明中叶的全面成型,再到清代四路甚至五路的发展。关于广东海防分路的时间,本文认为早在元末已经出现,当时中路的虎头门、南... 明清时期,广东的海防部署依据不同的区域划分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分路"特征,即从元末三路分防的萌芽,到明中叶的全面成型,再到清代四路甚至五路的发展。关于广东海防分路的时间,本文认为早在元末已经出现,当时中路的虎头门、南头澳等地均是重要的海防要塞,明初的广东海防从无备到有备,实际上借鉴了元末的海防实践,而对于肇庆府在明清两代并不归属中路海防区域,本文也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从元末到清末,广东海防分路的漫长发展演变不仅是海防部署工作的细化,更体现了明清两代区域海防工作责任的日益繁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广东海防 分路 肇庆 惟实集
原文传递
梁廷枏与地方海防通史《广东海防汇览》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恩维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10年第10期50-56,共7页
清中叶岭南爱国史学家梁廷枏编撰的《广东海防汇览》是一部广东海防通史与专史。该书是一部具有个人著述性质的官修之书,它在资料收集上搜罗古今、综合公私,在学术视野上着眼广东而筹划全局。它既是一部经世致用的应时之作,也适应了清... 清中叶岭南爱国史学家梁廷枏编撰的《广东海防汇览》是一部广东海防通史与专史。该书是一部具有个人著述性质的官修之书,它在资料收集上搜罗古今、综合公私,在学术视野上着眼广东而筹划全局。它既是一部经世致用的应时之作,也适应了清中叶我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廷枏 广东海防汇览》 边疆史地研究
原文传递
澳门开埠与明代广东海防形势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宏岐 《国家航海》 2016年第1期114-132,共19页
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澳门开埠之前,葡萄牙商人、东南亚海商等已经在广东沿海频繁活动。澳门开埠早期的葡人居留地是在澳门半岛西北部的沙梨头一带,葡萄牙人之所以开埠于沙梨头一带,不仅是因为当地拥有优良的停泊处,位置适中,... 在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澳门开埠之前,葡萄牙商人、东南亚海商等已经在广东沿海频繁活动。澳门开埠早期的葡人居留地是在澳门半岛西北部的沙梨头一带,葡萄牙人之所以开埠于沙梨头一带,不仅是因为当地拥有优良的停泊处,位置适中,内外交通便利,更为重要的是白鸽巢山的军事防卫作用和供给饮用水源的便利条件。葡萄牙人在澳门开埠以后,其在澳门的势力与日俱增,除从事正常贸易外,也时常对广东尤其是广州府沿海地带进行武力骚扰,广东中路的海防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广东海防的重心相应地从东路转向了中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开埠 广东海防
原文传递
西学、实学、博学——以广东博学馆名称为中心
5
作者 邵雍 《岭南文史》 2019年第3期12-16,共5页
广东实学馆是为广东海防教育的发端,张之洞主政广东时将其改名为广东博学馆,它与广雅书院同为张之洞日后大力兴办新式教育的出发点。在晚清的历史语境下,实学的内容是来自西方的声光化电,几乎是西学的代名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词章之学。... 广东实学馆是为广东海防教育的发端,张之洞主政广东时将其改名为广东博学馆,它与广雅书院同为张之洞日后大力兴办新式教育的出发点。在晚清的历史语境下,实学的内容是来自西方的声光化电,几乎是西学的代名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词章之学。而"博学"一词顾名思义就是广学,兼容西学中学。围绕着广东博学馆这一教育实体,西学、实学、博学的名称变化反映了近代国人的思想认识变化,而这种变化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新式教育 广雅书院 教育实体 声光化电 实学 西学 广东海防
原文传递
西学 实学 博学——以广东博学馆名称为中心
6
作者 邵雍 《岭南文史》 2019年第4期27-30,36,共5页
广东实学馆是为广东海防教育的发端,张之洞主政广东时将其改名为广东博学馆,它与广雅书院同为张之洞日后大力兴办新式教育的新事物。在晚清的历史语境下,实学的内容是来自西方的声光化电,几乎是西学的代名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词章之学。... 广东实学馆是为广东海防教育的发端,张之洞主政广东时将其改名为广东博学馆,它与广雅书院同为张之洞日后大力兴办新式教育的新事物。在晚清的历史语境下,实学的内容是来自西方的声光化电,几乎是西学的代名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词章之学。而"博学"一词顾名思义就是广学,兼容西学中学。围绕着广东博学馆这一教育实体,西学、实学、博学的名称变化反映了近代国人的思想认识变化,而这种变化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新式教育 广雅书院 教育实体 声光化电 实学 西学 广东海防
原文传递
三部新见广州海防图册年代考
7
作者 黄利平 《广州文博》 2020年第1期237-245,共9页
广州现存晚清西式炮台众多,但由于其中火炮尽失,建筑上也多没有相关文字标识,致使绝大多数遗址相关信息缺失,甚至本身的名字也无从得知。而常见的海防图志及地方志中有关炮台资料也十分缺乏。近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一批晚清广州西式... 广州现存晚清西式炮台众多,但由于其中火炮尽失,建筑上也多没有相关文字标识,致使绝大多数遗址相关信息缺失,甚至本身的名字也无从得知。而常见的海防图志及地方志中有关炮台资料也十分缺乏。近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一批晚清广州西式炮台图册相继公开,国家图书馆藏《虎门各炮台形势图》《虎门各炮台形势总图》和《广东海防图》等极大扩展了我们的相关认识。但同时,这些图册因佚名和缺失编纂时间等也造成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结合相关清代文献、民国档案以及现存炮台文物对这批文献进行比较研究,确定各书的编写时间,为使用这批资料研究广州晚清西式炮台文物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海防 国家图书馆 信息缺失 民国档案 炮台 虎门 地方志 图册
原文传递
近代“广州湾”地名内涵的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余燕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7-133,共7页
1925年闻一多写下了著名组诗《七子之歌》。诗中"七子"指旅(顺)大(连)、威海卫、广州湾租借地和被割让或"永租"于他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九龙"。与其他"六子"相比,"广州湾"最让... 1925年闻一多写下了著名组诗《七子之歌》。诗中"七子"指旅(顺)大(连)、威海卫、广州湾租借地和被割让或"永租"于他国的"香港、澳门、台湾、九龙"。与其他"六子"相比,"广州湾"最让人感到陌生,至今还有人误以为是广州附近的海湾。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其他六个地方至今仍沿用了当时的名称,而广州湾的称谓后来被改称为湛江;二是与其他六个地方相比,广州湾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相对不够突出,而且学术界对广州湾的研究比较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川县 近代历史 威海卫 中国地方志 高州府 七子 湛江港 广东海防汇览 赤坎 地理范围
原文传递
星耀华夏——岭南历史文化名人图册 梁廷枏
9
《广州文艺》 2017年第11期3-4,2,共3页
梁廷枏(1796年-1861年),字章冉,号藤花亭主人,广东顺德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粤秀书院监院、粤海关志总纂、广东海防书局总纂等职。主张取消'夷夏之大防',支持林则徐禁烟。咸丰时赐内阁中书。著有《南汉书》《海国四说》... 梁廷枏(1796年-1861年),字章冉,号藤花亭主人,广东顺德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粤秀书院监院、粤海关志总纂、广东海防书局总纂等职。主张取消'夷夏之大防',支持林则徐禁烟。咸丰时赐内阁中书。著有《南汉书》《海国四说》《粤海关志》《夷氛闻记》《广东海防汇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廷枏 历史文化名人 广东海防汇览》 《粤海关志》 《海国四说》 《夷氛闻记》 《南汉书》 藤花亭主人 粤秀书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