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油菜种子次生休眠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席坤
李爱军
杨其东
董军刚
董振生
-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富平县种子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5-872,共8页
-
基金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2011KTZB02-01-03)~~
-
文摘
种子因生理代谢改变继而诱导产生次生休眠。研究选育次生休眠性特强和特弱的品种,对防治产区中大量长期存在的地下油菜种子库、田间混杂以及油菜自生苗的泛滥,均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实验室聚乙二醇6000诱导次生休眠和4种不同大田埋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甘、白、芥3类油菜共计54个品种(系)在次生休眠特性方面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在大田埋藏处理中休眠特性差异表现显著,次生休眠特性的变异为0~96.75%,广义遗传率为87.56%~92.56%。所用54个品种(系)中休眠率大于45%的占14.81%,休眠率处于20%~45%的占14.81%,休眠率处于5%~20%的占29.63%,休眠率处于1%~5%的占31.48%,休眠率小于1%的占14.81%。经聚乙二醇6000诱导的种子次生休眠特性的广义遗传率为92.73%。相关性分析表明:田间4种处理方法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与其休眠率结果表现一致;在聚乙二醇诱导法与埋藏处理中,除6个月25cm处理外的其余3种处理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特性。综合比较不同品种(系)类型的休眠率为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休眠性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程度为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
-
关键词
油菜
次生休眠
广义休眠率
埋藏
PEG诱导
-
Keywords
Oilseed rape
Secondary dormancy
Broad sense heritability
Burial treatment
PEG treatment
-
分类号
S56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