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地震信息看新生代郯庐断裂带的展布与活动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杨克绳
胡平
党晓春
-
机构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
北京市地震局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0-251,共12页
-
基金
北京锐浪公司资助项目
-
文摘
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条巨型张扭走滑构造带。利用地震信息分析地质结构,可将其分为南、中、北三大段和七亚段。按其影响范围的规模可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地质结构是"两凹夹一隆",狭义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则指高垒带与两侧(邻)的断层组合。断裂带内外都发育有反转、花状构造。狭义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走向为NNE,仅在嘉山以南为NE向,其两侧的前新近纪断层大体上都为EW、NE和NEE走向,与狭义郯庐断裂呈锐角相切。古近纪构造层中,由南到北郯庐断层两侧箕状断陷边界都由生长断层所组成,说明郯庐断裂两侧的古近纪断陷应属拉张盆地,并非拉分盆地,郯庐古近纪断裂动力学是拉张而非拉分构造应力场。古近纪构造层在拉张翘倾运动中叠加了右旋走滑地质应力,这种右旋走滑应力是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的结果。中生代郯庐断裂的动力学表现为库拉板块向北俯冲至欧亚板块之下形成的左旋平移现象。郯庐断裂NE向平移走滑与北西向隐蔽断裂的相交处是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构造部位,因此,应特别重视对高丽营北东向生长断层与渤中—孙河—南口北西向隐蔽断层相交处地震动向的监控。
-
关键词
广义郯庐断裂
狭义郯庐断裂
拉张应另
拉分应力
监视天然地震
-
Keywords
broad sense Tanlu fault belt
narrow sense Tanlu fault belt
extensional stress
dextral strike-slip stress
supervise natural earthquake
-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