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金沙洲城市保障房社区研究——“日常生活实践”的视角 被引量:3
1
作者 任艳敏 李志刚 《南方建筑》 2013年第4期68-73,共6页
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城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入新世纪,保障性住房建设大规模展开,保障房社区作为一种独特的新社会空间,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米歇尔·德塞都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本文对广州金沙洲新社区展开实证研究,探讨当前中国... 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城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入新世纪,保障性住房建设大规模展开,保障房社区作为一种独特的新社会空间,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米歇尔·德塞都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本文对广州金沙洲新社区展开实证研究,探讨当前中国城市保障房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机制。研究主要采用典型案例、实地观察、半结构式访谈、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从"日常生活实践"的角度探讨地方政府、市场和保障房社区居民的"结构化"互动,梳理和解析居民日常行为规律。研究表明,保障房作为地方政府为推进劳动力再生产而实施的一种空间战略,目的在于解决"集体消费"下的城市问题。在此背景下,保障房社区居民面临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上的"边缘化"及"空间锁定"问题。作为应对,社区居民采取各种生活"战术"予以应对:生活回市区、巧妙改造、隐性就业、维护社交网络、积极生活等。本文以此为保障房研究提供新视角,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金沙洲 保障性住房 保障房社区 日常生活实践
下载PDF
土洞型岩溶塌陷发育过程气体示踪试验研究——以广州金沙洲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卓骏 蒙彦 +4 位作者 董志明 贾龙 潘宗源 管振德 周富彪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8-245,共8页
运用气体示踪进行土洞型岩溶塌陷监测预警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气体在不同形状、规模的土体孔隙、裂缝和土洞中的运移规律研究,分析气体特征值与土体变形破坏的关系,进而间接判断土洞的发育情况,实现岩溶塌陷监测预警。... 运用气体示踪进行土洞型岩溶塌陷监测预警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气体在不同形状、规模的土体孔隙、裂缝和土洞中的运移规律研究,分析气体特征值与土体变形破坏的关系,进而间接判断土洞的发育情况,实现岩溶塌陷监测预警。本文以广州市金沙洲岩溶塌陷区为例,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再现了土洞发育、形成到地面塌陷的全过程。运用气体示踪技术,按照土洞形成、土洞发育、土洞堵塞、土洞扩大和土洞塌陷五个过程,研究气体浓度、气体聚集时间等参数指标与土洞不同发育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洞型岩溶塌陷发育程度与示踪气体浓度存在对应关系,气体浓度升高反映了土体变形破坏的进一步发育;(2)土体变形破坏程度与示踪气体浓度总体呈正相关关系,距离地面塌陷点越近浓度越高;(3)土体变形破坏程度与示踪气体浓度达到峰值浓度时间存在对应关系,距离地面塌陷点越近,气体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越快。根据以上试验结果,运用气体示踪技术进行土洞型岩溶塌陷监测预警是可行的,后期应探索预警阈值并进行野外现场实际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模型试验 气体示踪 监测预警 广州金沙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