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制备、优化广藿香挥发油微乳的研究
1
作者 钟文嘉 黄益穗 刘灼波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8期30-34,52,共6页
目的:探讨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的可靠性,并使用该方法确定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制备及优化广藿香挥发油微乳。方法:比较目测法和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确定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的精确性;伪三元相图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 目的:探讨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的可靠性,并使用该方法确定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制备及优化广藿香挥发油微乳。方法:比较目测法和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确定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的精确性;伪三元相图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Km值;以微乳的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DI)作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广藿香挥发油微乳的配制条件;优化后的微乳分别遮光、不遮光、高速离心等方法考察其稳定性。结果: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确定的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更为精确;伪三元相图筛选出的微乳处方为m广藿香挥发油/mIPM=(1:1)、TW80、PEG400;响应面法筛选出的最优处方为:广藿香挥发油为10.07%,IPM为10.07%,TW80为60.43%,PEG400为19.43%,Km值为3.11,搅拌速率为622 r/min,该工艺下制得的微乳的平均粒径为(17.68±0.47)nm、PDI为(0.074±0.003);优化后的微乳稳定性较好。结论: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确定的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精确性高,使用该方法筛选、优化微乳后,获得的广藿香挥发油微乳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 目测法 渗滤电导模型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GC-MS法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研究 被引量:58
2
作者 魏刚 符红 +1 位作者 王淑英 李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 :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 ,为广藿香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特征数据。方法 :采用GC MS法对不同产地广藿香 (石牌、高要、海南藿香 ) ,组织培养广藿香 ,以及超临界提取广藿香、广藿香对照品共 2 1个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 目的 :建立广藿香挥发油指纹特征图谱 ,为广藿香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特征数据。方法 :采用GC MS法对不同产地广藿香 (石牌、高要、海南藿香 ) ,组织培养广藿香 ,以及超临界提取广藿香、广藿香对照品共 2 1个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2 1个广藿香样品均含有 β 广藿香烯、β 榄香烯、顺式 石竹烯、反式 石竹烯、刺蕊草烯、α 愈创木烯、α 广藿香烯、δ 愈创木烯、未鉴定A、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主要成分 ,以上 11种主成分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 80 %左右。石牌藿香与高要、海南藿香比 ,11个成分的相对含量 (除顺式 石竹烯、反式 石竹烯外 ) ,均有显著性差异 ;高要藿香与海南藿香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11个主要成分的出峰先后顺序及相对含量极具特征性 ,形成了广藿香特有的指纹图谱 (地貌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C法 广藿香挥发油 指纹特征图谱 广藿香 广藿香
下载PDF
广藿香挥发油对青蒿酯钠抗伯氏疟原虫的增效作用和对抗青蒿酯钠伯氏疟原虫的逆转抗性作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爱如 于宗渊 +1 位作者 吕丽莉 隋在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研究广藿香挥发油 (B)与青蒿酯钠 (SA)联合用药对伯氏疟原虫 (P.b)正常株 (N)及抗青蒿酯钠株 (R)的抗疟增效作用和对 R的逆转抗性作用。[方法 ]采用 4天抑制试验法对分别感染 N和 R小鼠进行抗疟实验 ,以两药等效剂量配伍 ,用直... [目的 ]研究广藿香挥发油 (B)与青蒿酯钠 (SA)联合用药对伯氏疟原虫 (P.b)正常株 (N)及抗青蒿酯钠株 (R)的抗疟增效作用和对 R的逆转抗性作用。[方法 ]采用 4天抑制试验法对分别感染 N和 R小鼠进行抗疟实验 ,以两药等效剂量配伍 ,用直线回归法计算其抑制原虫 5 0 %的药物剂量 (SD5 0 )。[结果 ]B单独用药 ,N:SD5 0 =87.6 4± 19.5 8(GKD) ,R:SD5 0 =43.2 4± 7.71(GKD) ;SA单独用药 ,N:SD5 0 =0 .88± 0 .0 1(MGKD) ,R:SD5 0 =2 7.6 9± 0 .93(MGKD)。B与 SA联合用药 ,N:B的 SD5 0 =36 .89± 4.5 7(GKD) ,SA的 SD5 0 =0 .39± 0 .0 5 (MGKD) ;R的 SD5 0 =7.40± 1.30 (GKD) ,SA的 SD5 0 =4.2 1± 0 .74(MGKD)。联合用药 B对 SA的增效指数 ,N、R分别为 2 .2和 6 .6 ,B对 R的逆转抗性倍数为 6 .6。相对逆转率为 87.6 %。[结论 ]采用 B和 SA联合用药对 P.b的抑制作用具有增效作用 ,能逆转 R对 SA的抗性及延缓 N对 SA抗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青蒿酯钠 伯氏疟原虫 增效作用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挥发油中广藿香醇的含量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青 江波 于宗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共1页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气相色谱法测定 广藿香 水蒸气蒸馏法 唇形科植物 地上部分 质控指标 正十五醇
下载PDF
广藿香挥发油包合物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三清 陈智蕊 +1 位作者 杨红艳 夏敬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42-1945,共4页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Β-环糊精 制备方法
下载PDF
广藿香挥发油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瑶 邓文辉 刘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190-2193,共4页
目的:研究广藿香挥发油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组(TMT,0.1 g/kg)和广藿香挥发油低、... 目的:研究广藿香挥发油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蒸馏水)、模型组(蒸馏水)、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组(TMT,0.1 g/kg)和广藿香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2、3、4 g(生药)/kg],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结肠灌注乙酸法复制PI-IBS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ig给药1次,连续给药5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中ZO-1、Occludin蛋白表达[以积分光密度(IOD)值反映]并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ZO-1、Occludin蛋白均匀分布在肠上皮细胞的顶端,呈蜂窝状或呈点状聚集;模型组大鼠ZO-1、Occludin蛋白零散分布在肠上皮细胞的顶端,其染色分布不均或褪色;广藿香挥发油组大鼠ZO-1、Occludin蛋白分布类似正常对照组,但其染色浅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ZO-1、Occludin蛋白的IOD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广藿香挥发油高剂量组大鼠ZO-1、Occludin蛋白的IOD值,以及广藿香挥发油中剂量组、TMT组大鼠ZO-1蛋白的IOD值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广藿香挥发油可上调PI-IBS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紧密连接蛋白 大鼠
下载PDF
广藿香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7
作者 王瑞海 刘丽梅 +5 位作者 陈琳 陈韩英 杨立新 王维浩 刘凤华 许剑琴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49-51,共3页
目的筛选二类中兽药畜禽抗应激颗粒中广藿香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对广藿香挥发油包合前溶解的乙醇浓度、乙醇用量进行考察。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挥发油包合过程中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广藿香挥发油最佳包合工... 目的筛选二类中兽药畜禽抗应激颗粒中广藿香挥发油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对广藿香挥发油包合前溶解的乙醇浓度、乙醇用量进行考察。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挥发油包合过程中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广藿香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用95%乙醇按1:20(mL/mL)的比例溶解,油:β-环糊精(β-CD)为1:8,β-CD配成10%的浓度,在40℃超声池中,超声包结2.0h。结论该工艺稳定,质量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抗应激颗粒 广藿香挥发油 包合3-艺
下载PDF
广藿香挥发油对抗青蒿酯钠伯氏疟原虫膜脂质流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隋在云 吕丽莉 +1 位作者 刘爱如 于宗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09-210,共4页
目的:探讨广藿香挥发油对抗青蒿酯钠伯氏疟原虫选择性抗疟作用的机理。方法:以1,6-二苯己三烯(DPH)为荧光探针,研究广藿香挥发油对伯氏疟原虫正常株和抗青蒿酯钠株膜脂质流动性的影响。结果:给药前抗青蒿酯钠伯氏疟原虫膜脂质流动性明... 目的:探讨广藿香挥发油对抗青蒿酯钠伯氏疟原虫选择性抗疟作用的机理。方法:以1,6-二苯己三烯(DPH)为荧光探针,研究广藿香挥发油对伯氏疟原虫正常株和抗青蒿酯钠株膜脂质流动性的影响。结果:给药前抗青蒿酯钠伯氏疟原虫膜脂质流动性明显低于正常株(P<0.01)。给药后两者的膜流动性均增加(P<0.01);且两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广藿香挥发油可能改变了抗青蒿酯钠疟原虫膜的功能,使其膜流动性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伯氏疟原虫正常株 伯氏疟原虫抗青蒿酯钠株 膜脂质流动性
全文增补中
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建春 傅莺 孙玉明 《湖北中医杂志》 2001年第4期52-52,共1页
采用饱和水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用L9(34 )正交试验 ,以广藿香包结率为优选指标 ,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影响包合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包合温度 ,包合时间对包结率也有较大的影响。结论 :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 β 环糊精之比为 1:8(m... 采用饱和水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用L9(34 )正交试验 ,以广藿香包结率为优选指标 ,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影响包合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包合温度 ,包合时间对包结率也有较大的影响。结论 :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 β 环糊精之比为 1:8(ml .g 1) ,搅拌强度为 60 0r/min ,包合温度为 5 0℃ ,包合时间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条件的研究
10
作者 陈实源 庞承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5-49,共5页
应用三因素六水平均匀设计法实验方案,采用研磨法制备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优选出最佳包合条件是:广藿香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质量比为1∶12,包合温度为50℃,研磨时间为1h。得包合物的产率和包合率分别为96.99%和81.06%。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Β-环糊精 包合物
下载PDF
印度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气质联用技术分析
11
作者 徐青 何洛强 梁健林 《河南科技》 2010年第6X期25-26,共2页
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寻找更多可作为广藿香挥发油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用气质联用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 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广藿香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寻找更多可作为广藿香挥发油质量评价的指标。方法:用气质联用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54个化学组分,并鉴定其中30个化学成分和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论: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36.77%)、广藿香酮(1.76%),其它成分是丁香烯、广藿香烯、愈创木烯、法尼醇及它们的异构体等。建议广藿香酮可用于广藿香挥发油的质量评价[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化学成分 广藿香 气质联用技术 广藿香 丁香烯 面积归一法 色谱峰 离子流 保留剂
下载PDF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高速剪切包合工艺
12
作者 余欣彤 黄森 +4 位作者 邓桂海 徐东婷 邱彩月 张雪兰 刘燎原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1088-1093,共6页
目的优选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高速剪切包合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收得率、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G1-熵权法结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剪切转速、剪切时间、β-环糊精与挥发油质量比例进行考察。通过... 目的优选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高速剪切包合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收得率、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G1-熵权法结合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剪切转速、剪切时间、β-环糊精与挥发油质量比例进行考察。通过Design-Expert 8.0.6.1软件分析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优选最佳工艺参数。结果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质量比例8∶1,剪切时间3 min,剪切转速4200 r/min,β-环糊精与水质量比例1∶7。结论优化了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高速剪切法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后续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和生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β-环糊精 包合物 高速剪切 收得率 包合率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分子蒸馏法纯化广藿香挥发油中广藿香醇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慧 张金巍 +1 位作者 朱合伟 宋子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对广藿香挥发油进一步纯化,得到含广藿香醇更高的产品。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分子蒸馏技术纯化广藿香挥发油所需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了弹性石英毛细管柱HP-5,在检测器温度为280℃,气化温度为280℃;分流比... 目的对广藿香挥发油进一步纯化,得到含广藿香醇更高的产品。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分子蒸馏技术纯化广藿香挥发油所需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了弹性石英毛细管柱HP-5,在检测器温度为280℃,气化温度为280℃;分流比为20∶1条件下进行GC法测定,并用内标法定量。考察了蒸发温度对广藿香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分子蒸馏技术与传统的水蒸气法的比较。结果利用分子蒸馏提纯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蒸发温度为65℃时,广藿香挥发油的质量分数和提取率分别达到40.71%和76.55%。结论分子蒸馏法比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所得产物中有效成分质量分数和转移率要高,在广藿香挥发油提纯的工业化生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广藿香 分子蒸馏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广藿香挥发油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谢肄聪 唐方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42-944,共3页
目的研究广藿香挥发油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肠上皮组织形态、肠黏液分泌量及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黏膜结构损伤明显,... 目的研究广藿香挥发油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肠上皮组织形态、肠黏液分泌量及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黏膜结构损伤明显,肠黏液分泌量明显减少(P<0.01),肥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血浆DAO活性降低(P<0.01)。广藿香挥发油能显著提高肠黏液分泌量(P<0.01),能显著减少肥大细胞数目(P<0.05、0.01),并能降低血浆DAO活性(P<0.05、0.01),减轻肠黏膜上皮结构的损伤。结论广藿香挥发油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加肠黏液分泌量,减少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降低DAO活性并维持正常的肠黏膜上皮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肠屏障 肥大细胞 二胺氧化酶
原文传递
广藿香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优化选择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丽 王维维 张瑞 《光谱实验室》 CAS 2013年第6期3079-3081,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提取温度、提取剂用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次数对广藿香中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即采用5倍量的石油醚在40℃下浸提4次,提取时间为24h。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正交试验 萃取
原文传递
广藿香叶挥发油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齐珊珊 胡丽萍 +2 位作者 陈文娜 孙宏波 马贤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4期774-776,共3页
目的:观察广藿香叶挥发油对小鼠外周白细胞、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广藿香叶挥发油不同时相含药血清对小鼠外周白细胞、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广藿香叶挥发油3.0h和4.0... 目的:观察广藿香叶挥发油对小鼠外周白细胞、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广藿香叶挥发油不同时相含药血清对小鼠外周白细胞、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广藿香叶挥发油3.0h和4.0h含药血清对小鼠外周白细胞具有非常显著的活化作用(P<0.01);6.0h含药血清对小鼠外周白细胞具有显著的活化作用(P<0.05)。3.0h含药血清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具有显著的活化作用(P<0.05);4.0h和6.0h的血清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具有非常显著的活化作用(P<0.01);3.0h、4.0h和6.0h时相的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作用(P<0.05)。结论:广藿香叶挥发油对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白细胞 腹腔巨噬细胞 脾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广藿香叶挥发油抗炎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齐珊珊 胡丽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期249-251,共3页
目的对广藿香叶挥发油抗炎机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广藿香叶挥发油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炎症模型组织和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广藿香叶抗炎作用机理。结果广藿香叶挥发油能明显降低... 目的对广藿香叶挥发油抗炎机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广藿香叶挥发油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炎症模型组织和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广藿香叶抗炎作用机理。结果广藿香叶挥发油能明显降低大鼠角叉菜胶性炎症模型组织和血清中的PGE2和MDA的含量,能降低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炎症模型血清中NO的含量。结论广藿香叶挥发油抗炎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组织PGE2合成、减少炎症组织中MDA堆积,降低NO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挥发油 抗炎 前列腺素E2 丙二醛 一氧化碳
下载PDF
芩香清解口服液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重景 李海波 +2 位作者 李永伟 李明慧 康小东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0期60-63,共4页
目的:研究羟丙基倍他环糊精(HP-β-CD)包合芩香清解口服液中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包合物含油率和挥发油利用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包合工艺,并利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包... 目的:研究羟丙基倍他环糊精(HP-β-CD)包合芩香清解口服液中广藿香挥发油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包合物含油率和挥发油利用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包合工艺,并利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包合物验证。结果: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包合温度35℃,包合时间为2.5h,广藿香挥发油︰HP-β-CD=1︰12。包合物经验证后发现HP-β-CD结构和挥发油成分在包合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按优选工艺验证,挥发油被包合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具有包合率高、工艺稳定、易溶于口服液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香清解口服液 广藿香挥发油 羟丙基倍他环糊精 正交试验 包合工艺研究
下载PDF
广藿香三种提取物对肠道功能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5
19
作者 陈小夏 何冰 +2 位作者 李显奇 利红宇 罗集鹏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8年第2期31-33,共3页
广藿香的水提物、去油水提物和挥发油均可抑制离体兔肠的自发收缩和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性收缩,对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收缩作用强度顺序是:挥发油>去油水提物>水提物。在整体实验中,广藿香水提物和去油水提物均能抑制正... 广藿香的水提物、去油水提物和挥发油均可抑制离体兔肠的自发收缩和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痉挛性收缩,对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收缩作用强度顺序是:挥发油>去油水提物>水提物。在整体实验中,广藿香水提物和去油水提物均能抑制正常小鼠胃肠推进运动和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胃肠推进运动亢进,对抗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而广藿香挥发油反促进腹泻。结果提示广藿香改善肠道功能和抗腹泻的有效成分可能为水溶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提取物 解痉 肠推进 腹泻 肠道功能 广藿香挥发油 药效 广藿水提液 广藿香去油水提液
下载PDF
均匀设计法筛选广藿香有效部位巴布剂的基质处方 被引量:13
20
作者 汪小根 邹玉繁 陈瑜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8-641,共4页
目的:筛选广藿香有效部位巴布剂的基质处方。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和透皮速率为评价指标,各基质及其用量为因素和水平进行U17(1711)的实验,得出最优配比组成。结果:巴布剂最佳配比为卡波姆U10-聚丙烯酸钠(NoveriteTM7... 目的:筛选广藿香有效部位巴布剂的基质处方。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以初黏力、持黏力和透皮速率为评价指标,各基质及其用量为因素和水平进行U17(1711)的实验,得出最优配比组成。结果:巴布剂最佳配比为卡波姆U10-聚丙烯酸钠(NoveriteTM7 s)-甘油-山梨醇-高岭土-柠檬酸-三氯化铝(1.0∶5.0∶20∶2.0∶2.0∶0.25∶0.2)。结论:该基质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适宜的释药速率以及与广藿香提取物良好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巴布剂 基质处方 广藿香挥发油 总黄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